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

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

“畝產多少?”

“九十八斤……”

九月十四,當大明在朱由檢的佈置下,四處開疆拓土的時候,東北平原上的兩句對話,瞬間讓人臉色發黑了起來。

上京城外的稻田裡,黃臺吉的手插在糧車的一袋糧食中,從中收回時,一顆顆飽滿的米粒讓人垂涎欲滴,但產量卻讓人忍不住皺眉。

東北的農作物是一個農業週期性的問題,在氣候溫暖的時候,比如漢唐時,唐朝和渤海國都種植有水稻,而且朝鮮半島和日本的水稻源頭就是東北。

但是隨着之後氣溫下降,加上渤海國、遼國、金國等諸多國家滅亡時被滅亡,而蒙古人長期不管理東北的局面下。

不過百年的時間,東北再度變成了一個半原始的環境。

直到黃臺吉和努爾哈赤帶人北上,重新在開墾領地,這塊地方纔恢復了局部的生機。

至於金國在耕地上種植的作物,基本是從朝鮮那邊獲得的粳稻。

“兩司、市舶司、雜項的歲入大概能有多少……”

“也就是說今歲的稅收合計在一千九百萬兩左右,田賦不到六千萬石……”朱由檢皺眉。

“眼下全國官吏有多少?”朱由檢忽的又詢問,而董應舉也下意識回答道:

“文官二萬三千四百餘人,需要發放俸祿的書吏十九萬三千七百餘人,不需要俸祿的胥吏一百四十九萬六千餘人。”

畢竟在復遼之役前,金國所掌控的漢人數量近四十萬,女真人二十六萬,加上蒙古人,實際上他們有近七十萬人。

黃臺吉看向了那羣骨瘦如柴的漢人奴隸,而濟爾哈朗也道:

“北邊奴兒干的郭桑岱聚集了十幾萬野人,阿敏現在連野人都抓不到了。”

想要鑄造錢幣,壟斷民間的假幣問題,就需要朝廷作爲暴力機器來壟斷銅的開採,流通,使用。

黃臺吉似乎在訴說着金國的強大,但話裡話外卻有一些寂寥。

不過、有一點就是朱由檢要考慮的,那就是禁止民間土地買賣。

對此、這名隨身太監當即回稟道:“尚未統計完畢,不過近萬萬畝軍屯田中,有近三千萬畝今歲絕收,恐怕今歲的歲入……”

“胥吏多了些……”朱由檢轉頭對陸文昭開口,而陸文昭也心領神會的作揖應下。

黃臺吉的話,似乎成爲了朱由檢纔是站不住道義的人。

“馬上冬季了,算算時間也差不多可以回京城了。”

這類交易稅,朝廷能得到的比例不過是應有數額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二人向着宮殿走去,隨着他們的背影慢慢的走遠,同樣的事情也在燕山山脈之中出現。

三比一的耕戰結構讓金國發展的十分畸形,許多需要參與勞作的漢人和蒙古人,女真人,都遠不如以前。

“書吏爲歸入次九品,正常在吏部造冊,次九品年俸祿十二兩銀子,各級官職,就按照這個逐級往上增加吧。”

“御馬監呢?”朱由檢轉頭看向隨身太監,而對方也作揖道:

“皇店和北場的官場、南場的紡織場、還有六大船廠的歲入,合計應該不足八百萬兩。”

恰好、這些東西都有,唯一不便的就是他需要等。

只是這些被充入建州八旗的野人女真,戰鬥力和素質比起在復遼之役中死去的那些建州女真來說,質量差太多了。

黃臺吉拍了拍手上的灰,擺手示意糧車和奴隸離開。

“行了……”黃臺吉開口制止了他們,而濟爾哈朗也停下了揮刀的舉動。

這就是朱由檢在看完了六部所有關於朱元璋存檔奏疏所得出的結論。

小冰河可不僅僅對大明發出了數省大旱的異象天氣,關外和整個世界都受到了一定的關照。

得又有刀,又有嘴,才能治住這幫子士紳豪強,而所謂刀就是軍隊,所謂嘴就是名聲和輿論權和屬於自己的人。

這一刻的朱由檢,算是略微體驗到了歷史上崇禎的無奈。

黃臺吉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氣溫有些冷,去年和往年的這個時候,上京城白天穿件衫子就足夠,眼下卻需要加衣了。

朱由檢早就翻看過明代戶部存檔關於“鑄幣”的所有奏疏,十分清楚眼下的鑄幣市場是劣幣驅逐良幣。

所謂契稅,便是相當於後世對簽訂書面合同的交易,朝廷根據金額徵收百分之三的稅收。

在上京城內,街道上沒有什麼遊走的人,所有人都在耕種,城內一排排的木屋讓人不難想象,若是有一家起火,那將是一場全城的災難。

只是以大明眼下不足人口百分之十的城鎮化,或許契稅的收入會打個三折,只有一二百萬兩的歲入。

“若是書吏數量達到百萬,每歲支出便是一千二百萬兩的俸祿,這……朝廷恐怕負擔不起。”

明代官員不想着直接壟斷,而是希圖提高鑄錢質量,提高鑄錢成本,來自然淘汰劣質私錢。

朱由檢別的不敢說,要論踩在士紳豪強肩膀上的本事,他比哪一任皇帝、宰相玩的都六。

這一幕幕畫面涌入眼中,讓朱由檢略感一絲壓力,不過壓力不是來自這羣人,而是來自他的肩上。

“今歲若不是北方大旱,恐怕朱由檢這廝也準備再起戰火了。”

復遼之役結束,女真人的數量從二十六萬驟降到十八萬,旗丁只有四萬多人。

“六萬旗丁,一萬五漢營丁,兩萬二蒙古營丁,還有三十四萬女真蒙漢的老弱婦孺,四十多萬人和九十多萬畝耕地已經足夠維持平衡。”

不僅僅是第四年的耕地如此,已經開墾三年的十幾萬畝耕地,畝產只有八十多斤,而開墾兩年的只有六十斤出頭,開墾一年的只有四十幾斤。

這個規律下,天啓五年反而成了大明財政最好的一年,而從田賦驟降和稅收增長的情況來看,大明正在從重田賦的財政轉變爲田賦和稅收均衡的財政局面。

“汗阿瑪眼下中風在牀,興京城由代善和范文程在管理,興京城和輝發城,還有蒲兒河的田地,應該能產出不少糧食。”

這麼多年來、他們貪銀子就算了,現在還阻礙了朝廷財政改革的步子。

“今年的冬季應該會在十月初降臨。”黃臺吉緊了緊衣服,轉頭對濟爾哈朗道:

大明一億多人,哪怕只有兩萬官員,五十萬書吏也能管的很好。

哪怕地方有在收稅,但朱由檢從每歲的戶部上疏中能清楚的看到這稅收數量並不多,多半不是進入地方官員私人腰包,而是充當地方財政經費。

“另外、從今日起,將正從九品,分爲正九品、從九品、次九品。”

說罷、朱由校揮手指向自己的獵物,高興的心情從臉上洋溢的笑容便能看出。

“一步步來,明年先解決酒課司的問題……”

他們足足花了四年的時間,纔將旗丁補充到了六萬,將女真人的數量增加到了二十三萬。

嘉靖十五年以前的私造假錢,至少造得還和朝廷鑄造的真錢差不太多。

至於礦稅……這是朱由檢最頭疼的一點。

隨身太監猶猶豫豫,擡頭看了一眼,確定朱由檢沒有生氣後才說道:

“應如是……”董應舉作揖回禮。

“去年寒冬大汗中風,清醒之後只有口能言,腦子也時而糊塗,時而清醒,今歲的寒冬,不知道……”

陸文昭和曹變蛟等人緊隨其後,而董應舉也在作揖之後,調轉馬頭返回了大定宮。

拜他皇祖父萬曆所賜,礦稅這兩個字簡直比屎還讓人覺得惡臭。

只有嘴,那你就是宋仁宗、明孝宗、明世宗……

“足夠了……”黃臺吉揹着手往上京城走去,邊走邊道:

“和他們無關,應該是和天氣有問題。”

更何況、人少忙點好,忙點也沒空去琢磨怎麼貪腐了。

朱由檢如果打出收礦稅的名號來收稅,天下百姓能把他老朱家從朱由檢罵到朱元璋去。

如果禁止了這點,那麼契稅基本上就是針對城鎮人口的稅收了,因爲買賣房屋店鋪最好收稅。

發行貨幣不是單純的市場行爲,而是由朝廷作爲暴力機器來保證貨幣的信用,確保貨幣的流通。

金國沒有大明那樣的底蘊,因此遷移開墾田地後根本沒有挑剔的資格,從第一年開墾就開始種植農作物。

原本朝廷應該直接壟斷的東西,到了明代反而成了官府要和私鑄錢按市場規則競爭了。

“剩下的漢人,得對他們好一些了,不能再那麼苛刻,他們在纔有人開墾田地,況且眼下他們的數量只有七萬了。”

天啓五年時,大明歲入一千四百萬兩銀子,八千萬石田賦。

“酒課司的事情必須提上行程,今歲燕山學子恩科過後,除了補官缺,便盡數入酒課司。”

結果從嘉靖十五年的官員奏疏來看,大明朝廷實際上就連這點也根本沒有做到。

“總之弟弟看着處理便是,不過眼下還是先看看我這些獵物。”

正當朱由檢要和董應舉繼續交代的時候,卻聽到朱由校高興的聲音在山林之中響起。

也就是說、在滿足以上條件下,朱由檢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貨幣的問題。

然而現實給了黃臺吉悶頭一棍,上京城已經開墾了四年的那十幾萬畝耕地,糧食畝產居然從去年的一百一十六斤,暴跌到了一百斤上下。

剛好明年十五萬燕山學子又要畢業了,到時候即便百萬胥吏全部撂挑子,三十四萬燕山學子加上招募民間秀才,也足夠填補空缺。

朱由檢將希望放到了稅收上,而董應舉的話,也略微緩解了一下他的焦慮:

“兩司今歲到年末應該能歲入八百四十萬兩,市舶司的歲入在二百萬兩上下,雜項歲入應該在一百六十萬兩左右,合計約一千二百萬兩……”

然而明代對於這點,基本是一團亂賬。

“官員和書吏的俸祿,戶部算好一點,最好不要超過一千萬兩,另外……”

不過他想來想去,實際上也只有礦稅和契稅,商稅、以及酒稅罷了。

“五十九萬四千畝,原本以爲今歲能有四十萬石糧,這麼看來最多三十二三萬石,一定是這羣奴才沒有好好照顧!”

六十萬胥吏,這個數量基本能做到和百姓數量一比兩百到三百。

“殿下、這麼一來、恐怕百萬胥吏不服啊……”董應舉苦口婆心的勸導,然而朱由檢卻說道:

“禮部和吏部給胥吏發放燕山教材,明歲十月考覈,若是達不到丙等的成績,盡數裁撤。”

“弟弟!看看我打到了什麼!”

到了嘉靖六年,朱厚熜更是在一份奏疏裡批示“惟禁私鑄之僞惡者,餘不必禁。”

“我已經讓范文程好好保護汗阿瑪了。”黃臺吉帶着濟爾哈朗走進了上京城。

“……”聽到黃臺吉的話,濟爾哈朗也沉默了片刻,末了才道:

大明要發行貨幣,也不可能是隻控制貨幣本身,而必須是對物資的生產流通本身就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否則這貨幣也必然惡性通脹貶值。

“若是全國大旱,會是何等光景……”朱由檢忍不住在想。

先不說大明對重要產品的生產流通沒有多少影響力,就是貨幣的控制權也是完全喪失的,這不是在大明中後期纔開始,而是洪武之後一以貫之的趨勢。

不過、這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明流通的銀子規模,不足以讓百姓每年拿出八千萬兩銀子的現銀來交稅。

朱由檢對董應舉開口,而董應舉也作揖應下。

朱由檢算是忍不了這百萬胥吏了,儘管大明沒給他們發俸祿,但他們在下面貪銀子的事情,朝廷可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怎麼把礦稅的收取影響降低到最小?這點朱由檢已經有想法了,無非就是礦鐵官營罷了。

結果嘉靖十五年以後的假錢,造的錢幣粗劣至極,造的人肆無忌憚,用的人也毫無疑慮,反倒是官府鑄造,質量很好的制錢和過去朝代的錢幣流通受阻。

朱由檢舒展了眉頭,腦中不斷的想還有什麼可以增加稅收的東西。

面對這樣的賦稅,朱由檢表情不太好看。

“就是漢人奴隸不多了。”濟爾哈朗嘟囔着,而在他說這句話的背影不遠處,那被開墾出來的耕地上,可以看到的是整個上京城的漢人數量比起去年,減少了整整一大半。

當朱由檢策馬抵達朱由校面前的時候,朱由校也看到了調轉馬頭離去的董應舉背影,好奇對朱由檢開口詢問。

紙幣是如此,金屬貨幣未嘗不是如此。

可問題是大明朝廷又不壟斷銅的開採、流通,而大量銅礦又是掌控在士紳和豪強手中。

如果小冰河繼續下去,加上全國大旱,恐怕朝廷的田賦歲入連兩千萬石都無法保證。

濟爾哈朗忍不住開口大罵,作勢就想拔刀砍死旁邊幾個餓得骨瘦如柴的漢人奴隸……

對此朱由校倒是沒有表現出對哪一條政策不滿,而是笑道:

和鹽酒茶一樣,直接收歸朝廷,這麼一來就是朝廷內部在玩了,朱由檢就可以把官民矛盾轉化爲反腐問題。

黃臺吉很清楚,但他沒有改變,原因就是他知道,大金沒有所謂的“長期”。

更何況若是書吏管不過來,那麼就由拱衛營軍管多一年便是。

按照朱由檢前世所看史書中,茅元儀調查過後的結果,嚴格的執行契稅,完全能獲得五六百萬兩的收入。

董應舉策馬剛剛趕來遞交了奏疏,四周的山林發黃,晚秋即將結束。

儘管他不知道糧食減產和小冰河降溫的關係,但他也知道糧食比較吃天氣,天氣不好,收成不好也是應該的。

“只要今年有六十萬石糧,我們依舊能過得不錯。”

“恐怕今歲的田賦歲入,只有三千萬石左右……”

“今歲的田賦、戶部預計只有不到兩千六百萬石……”

到了天啓七年的今年,歲入一千九百萬兩,不足六千萬石田賦。

嘉靖似乎是明代權力比較大的皇帝,要禁鑄私錢,結果是每次嚴禁喊得震天響,最後民間都在禁止私錢,官員則是以“小民不便”的理由來將政策不了了之。

眯了眯眼,朱由檢心裡有了一個計劃,那就是在十年內把以上的財政問題都解決。

“怎麼?有事情嗎?”

“放心吧,不會有這麼多的。”朱由檢看出了董應舉的顧慮,因此安撫道:

“書吏的數量會嚴苛控制在六十萬以內的。”

倒是最後的商稅,如果鹽鐵茶礦都官營,那麼商稅的收取直接定爲十稅一就足夠,而所有雜項都要廢除,田賦也直接調整到十賦一。

天啓六年時,大明歲入一千六百萬兩,六千九百多萬石田賦。

四者中,酒稅已經在進行中,估計明年開始就能徵收,而契稅雖然存在,但徵收的一直不嚴。

“別超過一千萬兩就行。”交代一句,朱由檢便策馬向朱由校趕去。

他的四周,陸文昭和曹變蛟在拱衛他,御馬監的一員隨身太監和十幾名驍騎衛在四周。

原本以爲今年大金終於能自給自足的黃臺吉,面對這樣的局面,臉色異常難看。

“你若是口頭強硬,他便更加強硬,你若是單純舉刀,他便寧死不屈……可如果你一邊口頭強硬,一邊舉刀夾在他脖子上,他就懂得乖乖跪下。”

朱由檢回頭去看,卻見到朱由校在幾十名大漢將軍的拱衛中,騎在馬背上持着弓箭,而身後的板車上則是放着豹子、斑羚等獵物的屍體。

“上次朝會我說過,百官俸祿確實低了,戶部準備準備,擬一個章程,按照如今的物價,重新制定一些百官的俸祿。”

更重要的是,雜項大多進入了地方胥吏的腰包,這點是朱由檢最無法容忍的。

從城中的佈局,以及城外的場景來看,顯然眼下的金國完全就是一個奴隸社會體制,除了八旗高層,其他人都是耗材。

只有刀,那伱就是朱元璋、秦始皇、漢武帝……

“達到丙等成績的胥吏,盡數歸入書吏,入次九品。”

眼下的百姓壓力,主要還是在雜項上,雜項的存在,讓本來只需要承擔3%賦稅的百姓,直接拔高到了15%~20%。

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大明的稅收完全可以達到五千萬兩銀子,如果農民把糧食直接以銀子的方式來交,免去折色的環節,那大明的稅收能達到八千萬兩銀子。

只有那幾個跪在地上的漢人奴隸被嚇得直接尿在了褲襠裡。

在他應下後,朱由檢纔對董應舉開口道:

也就是說、朱厚熜自己也默認了朝廷不收回鑄幣權,而改爲“禁止私人鑄造質量過於低劣的銅錢”,至於其他的鑄造得比較好的就不禁了。

“還是得加大推動的速度……”

按照道理來說,作爲第四年的今年,糧食畝產應該會再創新高,畢竟新開墾的田地一般第三年開始纔會穩定下來。

“御馬監今歲估計能有多少田賦?”朱由檢將奏疏遞給了董應舉,對御馬監的隨身太監詢問。

朱由檢聞言,便把自己和董應舉說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告訴了朱由校。

再這麼長期下去,金國的士兵就會漸漸變成晚明的衛所兵。

在這個時代,這個比例已經足夠做好朝廷交代的事情了。

第一年的粳稻畝產不過六十餘斤,而第二年的粳稻畝產則是達到了九十多斤,第三年則是達到了巔峰性的一百一十六斤。

山林之中,當手持弓箭的朱由檢騎在馬背上掃視了一眼手中的奏疏,他當即看向了自己的四周。

只是自張居正去世後,這類交易稅名存實亡,其中百分之九十都逃稅逃掉了,然後剩下的百分之十,也是百不解一。

一句話說完,讓壓在朱由檢肩頭的擔子更爲沉重,按照常理來說應該能收入八千萬石的田賦,今歲只有不到六千萬石。

不過、董應舉不是朱由檢,他是戶部侍郎,需要計算朝廷的賦稅能不能養得起書吏,因此他開口道:

說白了、弄到最後就是想要收回鑄幣權,就得壟斷所有銅礦,而壟斷所有銅礦,就需要踩在士紳豪強的肩膀上拉屎。

面對自家哥哥的高興模樣,朱由檢不免澆了一盆冷水,這讓朱由校笑容凝固。

不過他也知道,入冬之後燕山也就沒有什麼好玩的了,因此只能擺手:“弟弟安排便是。”

說罷、他便招呼着朱由檢和他一起向着林子深處遊獵而去……

晚上十點到十一點更新兩章

(本章完)

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8章 海納百川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465章 拂曉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73章 秦氏兄弟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11章 噩夢開局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11章 噩夢開局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52章 兄友弟恭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412章 開發東北
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8章 海納百川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465章 拂曉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73章 秦氏兄弟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11章 噩夢開局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11章 噩夢開局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52章 兄友弟恭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412章 開發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