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

“一二三……好了!”

清晨,當相機聲在一個繁忙港口響起,取景框背後的十幾名青年男女也紛紛鬆懈了下來。

他們一股腦圍了上來,想看看自己在相機中長什麼樣子。

確定相片沒問題後,他們歡聲笑語的上了車,而客車則是啓動帶着他們離開了這個港口,而港口入港的左右,則是兩尊高大的銅像。

兩座高達百米的銅像分別是一箇中年模樣,身着天子冕服,表情莊嚴,手握腰間長劍的天子像。

與之對立的,是一個青年模樣,身着甲冑披風,不苟言笑,對着天子像作揖的將軍像。

望着海港上的兩座雕像,車上那羣身着圓領袍、馬面裙的青年男女不免詢問:

“曹教習,爲什麼文王像要作揖?”

“是啊!文王憑什麼要給武帝作揖?”

“書上不是說,是文王幫武帝治理的天下嗎?兩人應該平起平坐纔是啊?”

車上,這羣來自齊國的學子十分不滿,而不等教習開口,車上的司機就笑道:

“文王殿下是很了不起,但那畢竟是臣子,給武帝作揖也算正常。”

司機的話一說出來,車上的許多青年男女就有些不自然了,而教習也尷尬笑道:

“這……雖然文王殿下有功,但他也是武帝的弟弟,給哥哥作揖倒也沒什麼。”

顯然,教習不太滿意司機所謂“君君臣臣”的說法,因此給出了一個“長兄如父”的說法。

不過即便如此,車上的齊國學子還是不滿意,而司機也看了一眼,沒有說什麼。

他加速開車駛離了海港,而道路的一端則是粉刷着“慶賀隆武十五年”的字樣。

如今是隆武十五年,距離曾經的武狩已經過去了一百五十八年。

這批齊國學子,則是被學校安排前來大明,完成中學畢業旅行的。

很快汽車抵達了一處景區並停下,車上的齊國學子也紛紛下車,來到了景區門口的一塊石碑面前。

過往旅客並不少,來來往往的,都穿着圓領袍,亦或者曳撒,只有少部分人穿着比較前衛,穿着“齊式”的長褲窄衣。

一名景區的導遊在這裡爲來往的行人講解這塊石碑的歷史,齊國教習也帶着齊國學子在這裡安靜聽着。

“這塊石碑是武狩十五年爲戰死安葬在這裡的齊國遠征軍立下的,武狩二十年齊憲王訪問國朝後,玄宗又加以修繕。”

“到紹武十七年,哲宗皇帝又將方圓二十餘里劃給了陵區,重新修葺了這裡的烈士陵墓。”

“此後的平宗、康宗也在在位期間多加修繕,因此現在國內像這樣保存完好的烈士陵園有大小十七座。”

導遊的講解,告訴了齊國學子們這座景區的歷史,而齊國學子也帶着莊重的態度走進了景區,爲陵園內的一百多位遠征軍烈士奉上了一杯杯來自家鄉的酒。

從景區走出,他們乘車前往了天津府的輕軌站。

相比較到處都是合院的齊國,大明多了一些浮躁,城市中依稀可以見到不少高樓。

教習在輕軌上爲學子們講述大明的歷史,從明太祖高皇帝講到世祖武皇帝,然後又講到了玄宗孝皇帝。

自從武狩之變平叛結束後,齊國遠征軍按照約定,從松江府登船返回齊國,而被廟號“玄宗”的武狩帝則是搬回了北京城。

此時的大明百廢待興,但武狩帝由於長子的被判而不信任任何人,甚至對於太子朱簡炡也多加懷疑。

對於朱簡炡監國所頒佈的新政,他都要反覆查閱,生怕自己的這個兒子也會像大兒子一樣對自己不利。

這樣的懷疑,一直持續到了武狩三十年,這位皇帝才以七十七歲的高齡卒於幹清宮,廟號玄宗,諡號孝皇帝。

對於他的去世,許多百姓並不難過,因爲他與他兒子的鬥爭,大明傷亡了三千餘萬人。

“天啓、幹聖、永昌、鹹嘉、紹慶”等五代帝王積攢的數億兩國庫和數十億石糧食被消耗殆盡。

秦嶺淮河以北的工廠,僅有陝西、陝西和河西、安西三省倖存,華北和齊魯、東北大地被打成了一片廢墟。

在大明內戰的期間,普魯士王國崛起,吞併了丹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西里西亞地區。

他在位的後期,普魯士王國在腓特烈的改革下,愛國情緒高漲,多次挫敗了蒙古國和定國的入侵。

直到義興元年(1782),明哲宗朱簡炡即位,大明纔開始扶持定國、蒙古國對普魯士王國開始打擊。

之後,哲宗又派大軍徵滅瑞典,設歐洲監察使司,這才讓歐洲老實幾十年。

期間,哲宗任命劉墉爲首輔,大力恢復經濟,同時將軍備院內大量有利於民生、軍事的裝備展現出來。

儘管這些都是天啓、幹聖、永昌、鹹嘉年間的科技產物,但還是讓大明及整個宗藩體系的生產力都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他的開明,以至於在義興三十三年他駕崩之後,海內諸王無不入京哭喪,朝鮮國王李祘甚至哭訴要與之殉葬。

當然,他在任期間最值得稱讚的,還是他作爲皇帝,放棄了大量權力,同時加強了皇帝的監察權力和軍事權力。

在文治上,他依靠內閣治理天下,但同時也緊緊把握着錦衣衛、都察院和後來設立的監察院。

它們的權力,就是在上交一系列官員貪污證據後,無須大理寺及刑部審判,即可帶人入京,由皇帝、太子審判。

在這套制度出現之初,難免會有一些冤假錯案,但隨着制度越來越完善,大量貪官污吏也開始無處遁形。

之後,平宗朱靖垚即位,年號弘光,他即便維持了哲宗年間的政策,只是由於其迷戀山水,以至於怠政數年,致使官員權力沒有得到及時的限制。

同時,因爲他的怠政,歐洲諸國在弘光年間結成“歐洲互助聯盟”,讓大明對歐洲的優勢削減了幾分。

好在弘光二十年,太子朱迪鋁成年監國後做的不錯。

他在政治上任命林則徐爲首輔,拉攏葡萄牙、英國進入大明宗藩體系,及時遏制住了歐盟的崛起。

弘光三十五年,首輔林則徐病逝,靖江郡國反叛時,朱迪鋁又代天子出征,平定靖江郡國叛亂。

弘光四十年,朱迪鋁又空懸首輔、次輔之位,引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洪秀全、楊秀清、李秀成、林啓榮入閣共爭首輔、次輔之位,引發江南派與西南派爭端。

弘光四十三年內廷票擬中,眼看江南派即將獲勝,朱迪鋁當即將諸藩加入票擬,同時擴大票擬規模。

在京內外正三品以上官員、勳貴及諸藩皆能票擬。

這次改革,直接將票擬的投票人數增加到了五百餘人。

諸藩之中,齊王朱靖塍將手中票投給了西南派的楊秀清。

齊藩算是諸藩之中的風向標,因此當齊藩投票,諸藩二百五十六票便都投給了楊秀清。

如此一來,西南派取得勝利,楊秀清被選爲首輔。

爲了平衡兩方,朱迪鋁又選左宗棠爲次輔。

弘光四十四年,朱迪鋁在兩派爭權白熱化時,又下令蠲免同年天下賦稅,同時使用錦衣衛、都察院、監察院釐清南方賦稅,查抓貪官污吏二十七萬六千餘名,全家流放歐洲監察使司,兩派實力大減。

弘光四十五年,弘光帝朱靖垚病逝,廟號“平宗”、諡號“匡皇帝”,四十五歲的太子朱迪鋁即皇帝位,年號“武寧”,並頒佈新政。

武寧元年(1861),武寧新政頒佈,大量《文王手札》中的社會福利政策被頒佈。

同年,大明人口突破十四億,財政收入三十二億兩,齊國人口突破七億,財政收入十八億兩。

在武寧年間,社會建設和社會福利、社會教育佔財政佔比的55%以上,剩餘則是由軍事、行政系統平分。

武寧年間,高鐵、地鐵、客運飛機和高速公路等新科技、新建設前仆後繼的出現。

至武寧三十二年(1892),大明人均壽命七十八歲,家庭年中等收入爲二百兩,家庭最低年收入爲一百二十五兩,國家工農總值四萬六千億,年財政收入達四百七十六億兩。

與之相比,齊國人均壽命同樣七十八歲,家庭年中等收入三百四十兩,家庭最低年收入二百兩,國家工農總值兩萬八千億兩,年財政收入二百二十五億兩。

在兩國之後排名第三的是唐國,其次是吉國、淮國、陳國、隋國、永國、定國和周國。

武寧三十五年,八十歲的朱迪鋁駕崩於燕山大定宮,廟號康宗,諡號元皇帝,太子朱先瀚繼位,並於第二年改元“隆武”。

如今是隆武十五年(1910),不管是大明還是齊國,高鐵和飛機已經成爲了人們的日常,網絡和手機也成爲了人們聯繫溝通的主要方式。

“又沒網了……”

望着手裡上面顯示的5G,齊國學子之中的一名學子皺了皺眉頭。

他長得很是英俊,身材也比旁邊人高大許多。

在男性人均五尺六寸(179.2)的大明,青年依然高出了旁邊人小半個頭,恐怕身高不下六尺(192)。

四周不乏在看他的人,其中有男有女。

“朱觀樓,你看旁邊的人都在看你。”

學子之中,青年旁邊的一個青年笑着與他交流,朱觀樓聽後卻無奈一笑。

“好了,到北京了,可以下車了。”

在朱觀樓笑之餘,教習開始號召他們下車,朱觀樓跟隨同窗們下了車,車上的人這才戀戀不捨的收回停留在朱觀樓身上的目光。

在下車後,朱觀樓他們換乘了前去昌平天壽山的高鐵。

在高鐵上,旁邊的青年不免羨慕的對朱觀樓說道:

“唉,還是你們好,有宗室身份,可以去紫禁城裡閒逛。”

“哪有這麼誇張,沒出五服的才行。”朱觀樓哭笑不得,並解釋道:

“況且,紫禁城每年不是對外開放一百八十天嘛,你大學畢業以後再來不就行了?”

“得了吧,我可不來,大明生活壓力太大了,你沒見網上他們自己人的吐槽?”青年搖了搖頭,說着拿出了手機,刷出一個網站示意朱觀樓查看。

在一個視頻的評論裡,不少人都在抱怨着大明的一些不公平現象,其中還有人嚮往齊國,說齊國多麼多麼好。

然而朱觀樓看後卻嗤笑道:“這羣人以爲去了齊國就好了,卻不知道齊國的壓力也很大。”

“那倒是……”青年本想收起手機,但是他往下一刷,刷到了一條很有趣的視頻。

“那麼到底是齊文王幫助了世祖武皇帝,還是世祖武皇帝給了齊文王展現能力的舞臺呢?我認爲是世祖武皇帝慧眼識珠……”

聽着視頻傳出的聲音,朱觀樓皺了皺眉,不由偏過頭去看了看:“說什麼呢?”

“這傢伙自嗨呢。”青年撇了撇嘴,說着把手機遞過去,讓朱觀樓看評論區。

【淨胡說,以齊文王的實力,只要他想,從天啓十二年開始他就能自己做皇帝了。】

【呵呵……還舞臺,沒齊文王扶着他即位,他說不定都被李選侍那潑婦弄死了。】

【兄友弟恭?兄友弟恭的把人封去海對岸?】

【齊國給國朝擦了多少屁股了,多少國債被人家握在手裡,分不清大小王?】

【評論區真是搞笑,任憑你們怎麼說也沒用,有本事讓天津港的文王銅像直起腰板啊】

【網絡用事實證明了,這個時代出不了齊文王這樣的人。】

“無聊……”看着視頻評論區人的爭吵,朱觀樓把手機還給了旁邊的青年,但青年卻忍不住說道:

“當年要是文王做皇帝,哪裡會發生武狩內戰和後來唐藩擁核威脅世界的事情?”

唐藩擁核,青年口中的這個事件是六十年前的事情。

當時齊國率先研製出了核彈,之後與大明互換技術,大明緊接着也擁有了核彈。

原本這並沒有什麼,然而一直扮豬吃老虎的唐藩卻在兩國宣佈擁核十五年後突然宣佈擁核,並認爲宗藩應該搗滅歐洲。

此時,歐洲之中漢人佔比已經達到了25%,因此還在監國的武寧帝並不同意,他認爲長期下去,大明宗藩體系不用戰爭就能佔領整個歐洲。

然而唐藩卻執意要發射核彈,最後被齊國的導彈提前攔截。

爲了妥協,還是監國的武寧帝決定將唐藩提升爲宗人府的右宗人,這才讓唐藩老實了許久。

現實中,事實也正如武寧帝所想的一樣,歐洲很快被大明所同化。

到如今,漢人佔據歐洲50%的人口比例,歐盟之中有近六成官員都是漢人。

儘管他們不是宗藩體系的一員,但和大明的關係也和宗藩差不了多少。

雖然不是事件的經歷者,但朱觀樓他們都在齊國時期參觀過當時的許多修建防空洞,這些防空洞一直到今天還在不斷加固和修繕。

“說到底都是資源不夠導致的,現在全球四十五億人口,光大明就有二十二億,齊國八億,諸藩和歐洲十五億。”

“雖說前段時間宗藩航空局的‘天啓號’已經登陸熒惑星(火星),但想要在熒惑星上面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系統是一個複雜且長期的過程,我估計未來三十年都不一定能成功。”

朱觀樓說着前段時間“大明宗藩航空局”送人登陸火星的事情,但他對人類開發火星還是保守態度的。

“按照去年的聯合研究所公報裡顯示,眼下全球富裕的生活只能維持到六十億人口,一旦超過就會出現極大的國家貧富問題。”

“人口突破六十億聽着很久遠,但頂多也就二十年左右罷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朱觀樓他們乘坐的高鐵已經停下。

下車時,青年抱怨了一句:“還是我們的磁懸浮高鐵快一些,國朝的高鐵終究太慢,四百多里路走了兩刻鐘。”

“國朝也在推進時速一千里的磁懸浮高鐵了,估計用不了幾年就能追上我們,下次來你也能在這邊坐到磁懸浮高鐵了。”朱觀樓笑着調侃了一下。

隨後,他們下車乘坐觀光車,一刻鐘後抵達了天壽山皇陵。

來這裡的旅客有很多,世界各國的都有,但是無一例外都是說着大明的江淮官話。

朱觀樓是齊藩三服,因此免去了買門票的手續,就靜靜地呆在景區裡等着同窗們排隊。

大明對於宗室的態度和改革,從弘光年間發生變化,所有出了五服的宗室子弟都被刪出玉碟,但即便如此享受着宗室福利的五服子弟依舊有三十餘萬。

好在宗室子弟的福利來源於各國國王的內帑,加上各國國王早就開始放開治理權,因此民衆對於宗室子弟倒也算不上仇視。

或許就連這套制度的創始人朱由檢也不曾想到,宗藩體系居然能憑藉放開治理權和科技帶來的生產力,以此存在到這個時代。

治理權的放開,讓百姓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內閣和六部身上,皇帝成爲了一個擁有監察權的民衆代表,不同的是,這個代表手裡還有着軍權。

這麼多年來,想要推翻這套制度的人不在少數,但都被朝廷的科技和軍事實力所碾壓。

除非軍隊出亂子,不然很難推翻這個體系。

只是隨着人口增加,人均資源變少,分配問題會被日漸放大。

日後的世界還能不能和如今一樣穩定,這就讓人不得而知了。

想到這裡,朱觀樓擡頭看向了一座皇陵。

在那座皇陵的旁邊,還存在着一座小一圈的皇陵。

望着那座小一圈的皇陵,朱觀樓也忍不住在心底嘆了一口氣:

“文王殿下,您要是看到今天這局面,您會怎麼想……”

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20章 國債第206章 殺遼商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352章 直諫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81章 天賦異稟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353章 分憂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32章 百般無奈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490章 師徒
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20章 國債第206章 殺遼商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352章 直諫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81章 天賦異稟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353章 分憂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32章 百般無奈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490章 師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