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皇兄歸來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

“唱——”

“恭請陛下聖安……”

清晨,當鞭炮聲響徹京城,伴隨着鴻臚寺卿的唱聲,身着朝服的百官紛紛開始唱禮。

在他們的下跪、唱禮聲中,天啓十七年正月初一如期而至,而說好這一天返回京城的朱由校,此刻也身着冕服,坐在了皇極殿的龍椅上。

“朕安……平身吧!”

“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校語氣平淡的開口,聲音在皇極殿內迴響,並很快得到了迴應。

手持笏板的百官紛紛起身,而這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就是同樣身着冕服的朱由檢了。

兄弟二人數年未見,如今好不容易碰面,場景卻是在新年的朝堂上,不免讓人唏噓。

雖說是時隔多年的見面,並且場景是大朝會,但對於朱由檢來說,當他看到自家那口口聲聲說自己“瘦了”,但實際卻已經近二百斤重的哥哥時,他一時間差點沒繃住。

倒是除了他,其他大臣都覺得沒什麼,畢竟男人就得胖。

明代的審美雖然不至於要求男人膀大腰圓,但起碼也得身材強壯。

如眼下的朱由檢,身高五尺九寸(189cm),體重一百四十餘斤(84kg),但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還是有些偏瘦。

“朕今日歸朝事務繁雜,便簡單朝會一場吧。”

作爲皇帝的朱由校被自家弟弟的眼睛盯得有些心慌,連忙開口打斷自家弟弟的眼神,同時也想起了幹清宮裡那堆積如山的奏疏,不免對朱由檢投去抱怨的眼光。

朱由檢一看到這目光,立馬就知道自家哥哥已經看過幹清宮裡的奏疏了。

其實也不多,不過區區兩千六百多份罷了,以朱由校處理奏疏的速度,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就能處理完……

“陛下既然歸朝,臣弟乞請辭去監國之位。”

朝會一開場,朱由檢便表明了自己交權的想法,但下面的官員一聽,當即便炸起了鍋:

“陛下剛剛回京,身體還未曾適應,齊王若是此時請辭,恐怕不利陛下身體。”

“朝中大小事宜過多,六部尚且吃力,何況陛下?請齊王繼續監國。”

“請陛下、齊王三思……”

作爲最恨不得皇帝死的燕山派,眼下卻一股腦的關心起了朱由校的身體,這不由讓人無語。

“臣近來身體抱恙,辭去監國之位也是準備養養病。”

“哪怕陛下不批准,也請准許臣將這些年積攢的沐休使用。”

朱由檢的話不卑不亢,但一說出卻讓廟堂之上羣臣臉色大變。

沐休是常理,但問題在於朱由檢積攢的沐休時間太多了。

且不提天啓四年以前的五十幾天,單單說天啓五年開始,官員每年的沐休和各種假期是五十二天,而朱由檢每年往往只休息一兩天來說,現在朱由檢積攢的沐休不下六百天。

六百天……這都快兩年時間了。

朱由檢要是真的休息兩年時間,那廟堂還不得亂套?

因此,百官們紛紛向朱由校投去了目光,希望皇帝能說句“公道話”。

“這個……”坐在高位的朱由校沉吟片刻,猶豫着說道:“監國之位的事情先擱置一些時日,至於沐休,暫時先放百日如何?”

“陛下聖明!”

人的本質就是得寸進尺,當朱由檢說要辭去監國之位,羣臣都表示了拒絕,但當朱由檢要求沐休六百日的時候,羣臣們有覺得請辭沒有什麼不妥了。

現在皇帝保留了齊王監國之權,又限制了沐休,他們反而高興的唱禮。

“臣遵旨……”得到了三個多月的休息時間,朱由檢鬆了一口氣。

“諸部彙報吧。”見朱由檢不再說話,朱由校也着急把流程走完,然後回去處理幹清宮那堆積如山的奏疏。

似乎是不想節外生枝,不管是燕山派,還是守舊諸黨,他們都沒有人跳出來搞事情,而是老老實實把流程走完。

“散朝……”

“鐺——”

伴隨着鴻臚寺卿的唱聲響起,百官們也終於鬆了口氣,紛紛退出了皇極殿。

倒是在他們退出之餘,朱由校卻示意朱由檢跟上自己,對此朱由檢也繞路前往了皇極殿的後門。

在這裡,兩兄弟總算卸下了廟堂上的僞裝,朱由校也抱怨道:“弟弟留二千餘份奏疏給我處理,莫不是怕我閒到?”

“哥哥多處理些奏疏,少吃點東西也是好的。”朱由檢瞥了一眼朱由校的大肚腩和三下巴,沒氣好氣的給出迴應。

“額……”被朱由檢這麼說,朱由校有些窘迫。

“肥胖的壞處,我早與哥哥說過,哪怕哥哥在燕山暴飲暴食,也應該多出門遊獵,那也不至於如眼下這般。”

朱由檢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以朱由校不到五尺五寸(176cm)的身高來說,近二百斤體重都不能說是肥胖了,而是到了必須減肥的地步。

“這次回京之後,我會注意的,弟弟莫要生氣。”

朱由校牽起了朱由檢的手,不停的安慰認錯,但朱由檢卻把手抽了出來,搖頭道:“哥哥先做到再說吧。”

說罷,他看了看自己的懷錶時間,緊接着作揖道:“今日起,臣弟就沐休百日了。”

“朝中奏疏,全有哥哥處理,若是哥哥力有不逮,那便讓燃兒幫忙處理吧。”

“弟弟沐休準備去哪?”朱由校擔心朱由檢的去處,尤其是擔心他去的太遠。

不過對此,朱由檢卻很坦然的迴應道;“應是前往山西、陝西、河西三省爲哥哥巡視。”

距離朱慈燃看過三省情況已經快一年了,一年的時間裡,朱由檢對三省做出了許多新政和改變,他想看看三省有沒有變化。

“那倒還好。”聽到朱由檢是去有鐵路的三省,朱由校不免鬆了口氣。

只要是去有鐵路的地方,那回來頂多五六日,萬一有什麼事情也可以處理。

朱由校倒也不好意思不讓朱由檢去,畢竟他在外面玩了三四年,自己弟弟好不容易放假百日,對他諸多阻攔也不好。

“臣弟告退了。”

朱由檢作揖退後數步,朱由校雖然心中不捨,但也只能點頭應下。

他就這樣看着朱由檢後退,隨後轉身離去,直到朱由檢徹底消失,他纔看向魏忠賢:

“走吧,回幹清宮。”

“奴婢領命……”一直沒說話的魏忠賢終於敢開口了,朱由檢的氣場太強大,弄得他生怕自己開口就被呵斥。

“走了好……”瞥了一眼朱由檢的背影,魏忠賢緩了一口氣。

在他的照顧下,朱由校返回了幹清宮,而朱由檢也在同時返回了齊王府。

回到王府的第一件事,他就去到了存心殿。

“殿下今日好像很高興,是因爲萬歲回來了是吧……”

爲朱由檢更衣的時候,袁禧嬪笑着打趣,朱由檢也點了點頭:

“不僅是哥哥回來了,也是因爲我今日開始準備沐休百日。”

“真的?”袁禧嬪帶着一抹詫異擡頭,緊接着是高興:“休息也好,殿下這幾年都沒好好休息過,臣妾都怕您累壞了。”

“嗯……不過這次沐休,我準備在府裡休息三四天,然後就前往山西、陝西、河西一帶,看看百姓們的生活有沒有改善。”

“看了燃兒的《遊記》,我對山西百姓過的日子十分揪心,但卻不得不下令禁糧來移民。”

“這一年過去,山西百姓遷出百餘萬人,眼下僅有五百六十餘萬人,想來日子應該好過些了。”

“只是不去看看,我這心裡總歸不好過。”

朱由檢說着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和袁禧嬪商量道:“我準備帶着烺哥兒和烜哥兒、炯哥兒、炤哥兒四個人去看,一路上就不帶妃嬪了。”

“至於煥兒和燦兒年紀太小,尚未滿週歲,就讓他們在京中呆着吧。”

朱由檢這話說的已經很委婉了,實際上就是讓袁禧嬪和朱慈煥,朱慈燦等人作爲人質留在京城。

儘管他沒有必要這麼做,但是爲了讓許多人安心,他不得不這麼做。

“殿下做的是對的,臣妾會好好看家的,不過殿下還是得帶最少一個妃嬪前往吧。”

袁禧嬪笑着開口,朱由檢聞言也微微頜首:“我就帶周平妃去吧。”

周素潔是朱慈烺的生母,帶她去倒也不影響局面。

袁禧嬪聞言也點頭表示認可,隨後繼續服侍朱由檢更衣。

等朱由檢更衣完畢,她才讓人傳膳,與朱由檢吃了一頓家宴。

他們倒是舒坦了,但朱由校卻在面對堆積如山的奏疏奮筆疾書,平日裡喜歡投喂的魏忠賢因爲朱由檢的一番話,也不敢主動投喂甜點和水果了,直到朱由校開口,他才主動迴應。

“大伴,弄些南邊的水果來吃吃!”

“奴婢領命……”

得到了朱由校的准許,魏忠賢這才安排人把水果端了上來。

一些這個時節北方沒有的香蕉、西瓜、橘子、菠蘿被人切塊端了上來。

朱由校一邊處理奏疏,一邊吃着水果,吃到菠蘿時不免讚歎道:

“這些齊國送來的水果倒是味道不錯,近來還有一些水果送來嗎?”

“有,但都在永平的農學院育種嫁接,其中還有一種叫大草莓的水果,但個頭太小。”魏忠賢迴應着朱由校的話,朱由校也點頭表示知道了。

自從齊國在美洲站穩腳跟後,一些物種就不斷的被送回大明。

這其中,尤其以後世的草莓最爲出名。

大明實際上有自己的本土草莓,但這些草莓果小味酸,並不算好吃。

不僅是草莓,就連荔枝、香蕉、西瓜等等水果實際上也遠遠沒有後世的好吃,這也是朱由檢不常吃水果的原因。

但不好吃那是針對朱由檢,對於朱由校這羣沒嘗過現代水果的人來說,眼下的西瓜已經足夠滿足他們了。

吃着水果,處理着奏疏,原本難熬的時間也沒有那麼難熬了。

“燃哥兒到哪了?”朱由校看着堆積如山的奏疏,不由想到了自己的好大兒。

“好像抵達福建的福州一帶了……”魏忠賢開口迴應,而朱由校也順着他的迴應,思緒飛到了數千裡外的福州。

“真香!”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朱慈燃扒拉乾淨了自己的碗,笑着擡起了頭。

在他的四周是一個山中小村,而他們此刻位於村子的廣場上。

今日是過年,村裡的村民擺起了長宴,路過的朱慈燃也體驗了一把第一次在外過年的經歷。

“多吃點啊,別嫌簡陋!”

坐一桌的村民帶着笑容勸朱慈燃他們多吃一點,朱慈燃也毫不客氣的走到飯桶前打了滿滿一碗飯。

等他回到飯桌上時,桌上的飯菜已經被人重新添滿。

家雞、河魚、河蝦、臘肉、白菜、青菜豆腐……

福建福州府潮海村的過年宴有多豐富,可見一斑。

朱慈燃在桌上吃着飯,時不時回答着身邊長者的問題,當然,從他們的對話裡,朱慈燃也能得到一些情報。

“這村裡的孩子越來越多,田也越來越少了。”

“聽說章武和劉強幾家準備去南州,你說他們走了之後的土地還分嗎?”

“應該分吧,朝廷的新政都沒實行幾年,齊王還當政,總不至於反悔吧……”

“這田賦釐清之後,交稅也方便了許多,希望能一直十賦一下去。”

“你應該說希望齊王長命百歲。”

“哈哈哈哈……”

村民之間的談笑被“賊眉鼠眼”的朱慈燃給全部聽了進去。

他這一路走來,聽到最多的都是誇讚自家齊王叔的話,其次就是誇讚新政的話。

十賦一,這對於曾經紙面三十賦一的大明賦稅來說,看似提高了賦稅,但實際上隨着攤丁入畝、雜項免除,賦稅反而是降低了。

賦稅降低,加上分了田地,那百姓的日子自然就好過了。

當然,前提是沒有天災人禍。

“老丈,你們村一戶人家能有幾畝地啊?”

朱慈燃按照自己一路上的經驗來詢問一個比較好說話的老丈,這人果然也知無不言,吃了一口肉就回複道:

“這得看口數,兩夫妻就少點,只有五六畝,人多就越多,反正每個人基本不是三畝就是四畝。”

老丈做出回答之後,也與旁邊端起米酒推杯換盞的喝了起來,期間還讓朱慈燃也一起喝。

朱慈燃通過老丈的答覆,也大概知道了潮海村的人均土地是多少。

人均三四畝,按情況來說是有些偏低的,因爲福建的田地應該能穩定在百姓人均五畝。

但既然只能人均三四畝,那就說明缺的那部分土地是士紳豪強的土地,這麼一看倒也不多。

在朱慈燃走過來的一路里,四川和雲南的百姓佔有耕地是比較多的,基本能達到全省的八成左右。

諸如山西、陝西、河西則是能達到全省的七成左右,而廣東、廣西、湖廣等地則是隻能有六成。

按照這樣來看,福建和三廣的比例都差不多,百姓佔據六成田地,士紳佔據四成。

“話說你們這裡,多久能吃一次肉?”

朱慈燃一邊吃飯一邊詢問,那喝開了的老丈也轉頭回答道:

“吃肉倒不是難事,海邊、河裡的魚蝦很多,就是吃家禽和豬牛肉有些困難,但每個月吃個兩三次也不是問題。”

“對了,還沒問你們北直隸一個月能吃幾次肉?”

老丈也很好奇北直隸的百姓生活,而對於北直隸百姓的生活,朱慈燃自然是最爲了解的了。

“我們稍微富裕些,差不多能吃個七八次?”

“七八次?那你們要過得好點。”

朱慈燃和老丈一問一答,倒是顯得很有意思。

不過隨着時間流逝,村宴上的許多人也都酒過三巡,被人扶着回家了。

朱慈燃被當地的村官安排了一所廢棄的房屋,這些房屋有的才興建三四年,而之所以荒廢,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屋主遷移了。

望着似乎有人定期清理打掃的屋子,朱慈燃坐在了主位,拿出了上位者的姿態坐下:

“你這村裡有百姓多少,田地幾何?”

“回殿下,百姓四百五十三口,田畝二千五百二十一畝。”村官早就知道了朱慈燃的身份,由此可以得知他應該是燕山派系。

“近來遷移的百姓多嗎?”朱慈燃微微頜首,村官也如實相告:

“一直都差不多,每年基本都會往外遷移一兩戶人家,十幾口人。”

“遷移的原因無非就是子嗣多了,沒有土地可分,因此便離開了。”

“這福建之民對於遷移倒沒有那麼抵抗,這比其它地方好很多。”

村官的話讓朱慈燃頷首認可,畢竟他一路走來,許多百姓除非到了真的吃不上飯的地步,不然是寧死也不願意離開家鄉的。

但是到了廣東、福建一帶後,這些地方的百姓開化了許多。

興許是由於長期的土地不均,體驗過曾經土地不足的苦日子,因此他們往往沒有那麼認死理。

也正因如此,福建才能在十六年時間裡,向外先後遷移了五百多萬人。

“琉球府那邊現在還招收移民麼?”朱慈燃詢問着海對面的琉球府,但村官卻搖頭:

“早在天啓八年就已經不收了,現在琉球府有百姓二百九十多萬,耕地早就開墾完了,許多人都只能開墾梯田,所以現在琉球府的百姓也在往南州、舊港遷移。”

村官的話倒是讓朱慈燃大爲意外,畢竟他看過天啓一朝的國史,知道當年福建百姓活不下去,所以自家叔父纔拿下琉球,移民實邊的。

只是他沒想到,從天啓二年到天啓八年,不過六年時間,琉球府的人口就飽和了。

“現在有了蒸汽輪船,許多百姓南下便宜,回來也便宜,便更不抗拒遷移了。”

“其實以下官之見,遷移也是好事,如本村若是隻有二百村民,那村民也能過上每日吃一頓肉的生活。”

村官見朱慈燃對這些感興趣,也不免藉機多說了一些話。

其實說來說去,歸根結底還是人均資源不足。

以後世的生產力,只需要兩畝地就能讓一個人每天吃肉、吃飽,甚至可以在外貿糧食、肉類的情況下減少爲一畝地,半畝地。

但是在這個時代,想要吃飽飯,那南方最少得三畝地,北方最少得四畝地。

想要天天吃肉,那南方最少得七畝地,北方最少得八畝地。

如果還要購買衣物,時不時喝些小酒,那南方最少八畝地,北方最少得十畝。

因此算下來,大明百姓如果想在“衣食”上追上後世人,那大明最少得在人口不變、生產力不變的情況下,開發出最少十三四億畝耕地。

這個過程註定不會很快,哪怕大明已經在推廣拖拉機,但生產速度總歸太低,而且效率也不算高。

在科技這一層面上,大明也不過就是十九世紀中期,並且由於基礎物理、數學的不牢固,導致了科技速度比起前幾年慢了許多。

因此,想要儘可能開墾出更多的耕地,只有通過移民來向外開拓。

如福建這種地方,開墾到目前的兩千萬畝已經是極限了,與其花費精力,不如直接移民實邊。

“行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慈燃擺了擺手,示意村官退下,而村官聞言也沒有過多打攪,而是在的畢恭畢敬回禮後離去了。

倒是在他走後,朱慈燃讓劉順拿來了筆墨,坐在收拾乾淨的飯桌上提筆書寫福建的情況。

他將自己的想法寫下,總的來說,他覺得以福建的地形地貌來說,移民是必須的,只有通過移民、推廣化肥,才能讓這裡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國朝的標準下,福建必須得達到百姓人均八畝耕地的水平,才能長治久安二十年左右。

想要達到這個標準,就得將福建的人口從四百多萬人,進一步遷移到二百多萬人。

雖然有些殘酷,但遷移出去的人能過上幾十年好日子,留下來的百姓也能過上幾十年好日子,這算一時之痛。

寫到這裡,朱慈燃也寫下來以往對朱由檢各種政策的理解,認可了朱由檢政策上的一些“強手段”。

例如禁止大批糧食流入山西、江南,在保證地方官府隨時有能力賑災的情況下,又強行逼迫各地百姓遷移的政策。

這樣的政策是一時之痛,但卻是百年之功。

寫到這裡,朱慈燃讓劉順將自己的信送往了京城,心裡也開始謀劃明日出發浙江。

只是朱慈燃還不知道,他的好日子已經快到頭了……

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73章 秦氏兄弟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75章 回京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46章 佈局西南第112章 落幕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466章 終末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136章 出塞第67章 戚金練兵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11章 噩夢開局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79章 出兵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112章 落幕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
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73章 秦氏兄弟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75章 回京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46章 佈局西南第112章 落幕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466章 終末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136章 出塞第67章 戚金練兵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11章 噩夢開局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79章 出兵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112章 落幕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