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取捨(二)

佈置在甕城周圍的十幾把釘拍是一等一的守城利器。每個釘拍五尺多長,兩尺多寬,重達六十多斤,上面佈滿了生鏽的鐵釘,從兩丈多高的城牆上嘩啦一聲砸下去,就是下面碰到一頭駱駝,也給砸成了爛西瓜,更何況是轉圜不開的大活人了。

隨着宇文士及回落的刀光,只聽得“嘩啦!”“嘩啦!”聲不絕於耳,十幾把釘拍落下,再被將士們搖起,搖起,落下,頃刻間,將靠近牆壁的叛軍砸得人仰馬翻。蜂擁在甕城內的叛軍抵擋不住,只好拼命遠離城牆,擠向自己的同伴。狹小的一座甕城中,哪裡有那麼多空地可擠。眼看着落下去的釘拍在半空中一個盤旋,將底下的倒黴蛋又掃傷三、五個,然後被城牆上的隋軍搖動轆轤,“嘩啦!”“嘩啦!”地攪起來,接着再用長矛遠遠地推離城牆,拖着鐵鏈,在半空中盤旋着砸將下去。

“蹲身舉盾,蹲身舉盾!”甕城中負責指揮的叛軍將領大聲命令。距離城牆根兒較近的士卒們蹲下身體,用盾牌遮住頭上的天空。落下的釘拍最初沒掃到任何目標,然後被鐵鏈帶着畫出一條漂亮的弧線,在落到最低點之前,掛到了幾面盾牌。刺耳的金屬刮擦聲在叛軍頭頂上響起,躲在盾牌下的士兵臉色蒼白,被噪音折磨得幾乎瘋掉。當刺耳的刮擦聲結束,他們知道自己依靠羣體的力量幸運地躲過了一劫,擡頭身邊的同伴,卻發現這次身邊被盾牌下的袍澤的手臂軟軟地垂在體側,整個人早已經被砸昏了過去。

“後排弟兄退到門洞內,左右弟兄向中間靠攏。弓箭手,封鎖頭頂城牆,防止官軍再放釘拍!”站在甕城中的叛軍將領非常機靈,發現了釘拍的攻擊弱點後,再度調整戰術。

站在外門附近的叛軍士卒如蒙大赦般退入了門洞下,靠近兩側城牆的士卒拼命擠入自家隊伍,把隊伍擠成一根麪條。麪條正中央,二十幾名弓箭手拉開步弓,對準正前方的城牆頂就是一輪急射。

“啊!”幾名正在攪動釘拍的大隋官兵被羽箭射中,慘叫着倒了下去。內門上空被拉起來的釘拍失去了牽引,頓時軟軟地落了下來。叛軍士卒看到機會,用橫刀和木棍砸向了系在釘拍後的鐵鏈。幾輪猛砸後,粗大的鐵鏈經受不住這麼強的力道,“喀嚓”一聲斷裂。叛軍中響起一陣歡呼,立刻把攻擊目標又轉向了其他的十幾面釘拍。

城頭上的官兵也抄起弓箭,與底下的叛軍展開對射,繽紛的白羽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險搖動轆轤,升起釘拍。也有人不惜被羽箭射成刺蝟,在釘拍再度升起的瞬間,拉住染血的鐵鏈,奮力下拽。爲了勝利,雙方的士卒都付出了最大代價,漸漸地,能用的釘拍越來越少了,對敵軍的威懾力量也越來越差。

“滾木準備!”蹲在一座城垛後的宇文士及再度下令。命麾下將士把大量的滾木擡到甕城四周的城牆上來。雖然佔據着人數和地勢之利,官軍的弓箭手卻沒討到多少便宜。甕城內和外側城門附近的敵軍弓箭手訓練得非常到位,每一次射擊發出的羽箭都能覆蓋住城頭的某一片區域。這不是倉卒集結起來的船伕和民壯所能達到的水平,宇文士及甚至懷疑楊玄感和李密爲了造反,至少準備了花費了五年以上時間做準備。那些持盾的叛軍士卒也堪稱精銳,在上一次反擊中,宇文士及至少看到十幾個人被自己一方的羽箭射中,而那些中箭者卻揮刀砍斷了箭桿,然後跟上隊伍,繼續向擋在內城門附近的官軍發起衝擊。

“放!”宇文士及大喊,同時揮刀擋開飛向自己的一支流矢。蹲在城垛後面的雄武營士卒探出身體,將二十幾斤的滾木高高地舉過頭頂,然後重重地拋下去。狹小的甕城內立刻下起了一場木樁雨。盾牌碎裂了,盾牌下的人直接被滾木砸折了脖頸、砸斷了脊樑,慘叫着在地上掙扎。幸運沒被砸中的人則拼命擠向內城門洞,或者退入外城門洞。那裡最安全,不會落下石頭也不會落下羽箭。

“弓箭手反擊,弓箭手反擊。其他人舉盾,舉盾!”甕城內的敵將喊得聲嘶力竭。在他的約束下,弓箭手們從門洞內跑出來,邊跑邊將白羽射向城頭。城外的叛軍也吶喊着靠近城牆,將更多的羽箭射上半空。幾個高舉起滾木的雄武營弟兄不聲不響地倒下了,來自半空中的羽箭從他們的鎧甲間隙中鑽了進去,瞬間切斷了他們的生機。遠處又有新的弟兄們跑過來,撿起血泊中的滾木,重重地拋將下去。

羽箭在半空中呼嘯,滾木砸在盾牌上的聲音響若驚雷。敵我雙方在這一瞬間都出現了巨大的傷亡,無數生命歸於塵土。叛軍的受傷的原因是由於甕城過於狹小,他們對從天而降的打擊避無可避。守軍受傷的原因卻主要是由於訓練不足,不懂得如何規避戰場上的危險。

片刻僵持後,甕城內的敵軍漸漸支持不住了。那名負責指揮的將領沒能逃過最近一次生死之劫,被一根失去方向的流矢射中了眼睛。那根羽箭直接貫穿了他的腦袋,箭尖從後頸處冒出,帶出一大股紅紅白白的東西。失去的將領的指揮,甕城中叛軍一下子就失去膽氣,藉着一次滾木下落的間隙,用盾牌遮住腦袋,向城外逃去。

城牆的叛軍主將果斷地執行了軍紀,一大排長矛手衝上前,當着敵我雙方的面,將膽小者捅成肉串。緊接着,又有一個團的悍卒在一名校尉的帶領下衝進甕城,前排冒着羽箭和滾木擂石穿過兩道城牆之間的死亡地帶,闖入黎陽城內。後排則躲在外城門洞下,等待前方的將士戰死後,把空間留出來,他們再毫不猶豫地殺上。

“好在他們沒有云梯!”俯身在城垛口後指揮的宇文士及被叛軍的勇悍舉止驚得渾身發冷。從東方進攻黎陽城的叛軍士卒不多,但幾乎個個都是亡命之徒。甕城內這麼大的傷亡都沒讓他們失去繼續進攻的勇氣,如果這夥人擡着雲梯和撞城錘而來,就憑城牆頭雄武營這千十號弟兄,未必能擋住對方三輪強攻。

“可惜沒來得及製造雲梯!”城牆外,徵東將軍韓世萼遺憾地想。他已經發現防守一方佈置在東側城牆的力量十分薄弱,無論是剛纔敵軍被自己一方細作弄得暈頭轉向時,還是他們已經恢復了秩序的現在,只要自己一方將雲梯搭上去,不出一個時辰,東側城牆必然易手。但是爲了保證這次偷襲的速度和突然性,他無法攜帶雲梯,也沒有時間打造足夠的攻城器

]械。眼下局勢微妙萬分,在黎陽城外多耽擱一天,手下這幫兄弟就多一分全軍覆沒的危險。

“吳將軍,下一輪你帶人上!”韓世萼擡頭看了看血色長天,低聲命令。

“是!”一名身材高大,古銅臉將軍走出隊列。他向後揮了揮手,立刻有兩個團,六百多名身穿鐵甲的精銳步卒跟了出來。每個人手中都是清一色的厚背環手刀,每個人眼中都閃爍着堅毅。

“不怕死地向前三步,沒卵蛋的留下!”古銅臉將軍大聲喝道。

六百名重甲步兵齊齊地向前跨了三步,沒有任何人稍做遲疑。“好兄弟,咱們今天同生共死!”古銅臉將軍動情地喊道,然後轉身,大踏步走向了黎陽東門。

“同生共死!”六百重甲齊聲呼喝,跟在古銅臉將軍身後,腳步踏得地動山搖。

內城門附近的局勢已經漸漸向官軍方向傾斜。得到自城牆上方的支援,堵在城門口附近的弟兄們壓力大減。在旭子的指揮下,他們從北、西、南三個方位一步步向東擠壓,將敵軍的防線擠得越來越靠近城門洞。

“滾木準備!砸!”宇文士及又一次揮動橫刀,雨點般的滾木和擂石隨即砸落,將試圖從外城門洞衝向內城門洞的叛軍硬生生地逼了回去。

“弟兄們,將他們推出去!”李旭敏銳地捕捉到了戰機,從腰中抽出黑彎刀,帶頭衝向了敵軍。

擋在他正前方的叛軍將領措手不及,被他一刀砍成了兩段。緊接着,他用黑刀抹斷了一名叛軍的脖子,一名弓箭手的胳膊。兩名叛軍試圖對他進行夾擊,卻被周大牛用盾牌死死頂住了其中一個。

“保護將軍!”周大牛聲嘶力竭地喊。用膝蓋頂住盾牌,靠着一身蠻力,推得對手連連後退。突然,他感覺到前方阻力一輕,身體差點被閃了個跟頭。然後,他看到了錢小六那張友善的臉。

“大牛,我斬首一級,斬首一級!”錢小六揮舞着帶血的橫刀,得意洋洋。

“詐唬什麼,保護將軍!”周大牛瞪了他一眼,舞動着盾牌,繼續用盾牌護住自家主將的左肋。

“把敵人殺出去,關城門。弟兄們上啊,把敵人殺出去,關城門!”雄武營的將士們吶喊着,氣勢如虹。一步步將敵軍逼入門洞,一步步將敵軍從門洞另一側推進甕城。一步步在內城門洞內站穩腳跟,將叛軍繼續推向城外。

叛軍漸漸退向了外門,官軍漸漸佔據了甕城內的優勢。宇文士及擦了把頭上的汗,微笑着地站直了身體。

勝利就在眼前了,只要重新關上兩道城門,除非是神仙,否則誰也沒辦法在缺乏攻城器械的情況下順利殺進黎陽。

只要守住三天以上時間,韓世萼想活命的話就不得不從黎陽城下退走。

忽然,他的笑容僵在了臉上。

他看見了城外的煙塵,在他驚愕的目光中,兩個團的叛軍重甲,鐵錘一樣砸進了甕城內,將正在敗退的自家弟兄和追擊出來的雄武營老兵,同時砸了個四分五裂。

第5章 諾言(六)第3章 扶搖(二)第1章 出柙(四)第6章 持槊(八)第7章 盛世(三)第5章 獵鹿(四)第5章 獵鹿(二)第2章 出塞(四)第3章 浮沉(六)第5章 諾言(一)第4章 干城(一)第1章 羽化(三)第2章 出仕(六)第3章 爭雄(七)第6章 持槊(一)第3章 浮沉(七)第2章 虎雛(四)第4章 補天(二)第5章 歸途(六)第7章 盛世(四)第3章 曠野(二)第3章 爭雄(六)第5章 君恩(二)第3章 浮沉(五)第5章 獵鹿(五)第4章 醉鄉(二)第2章 出塞(四)第1章 雷霆(五)第3章 扶搖(三)第7章 盛世(五)第4章 補天(五)第1章 盛世(三)第7章 盛世(三)第4章 取捨(三)第5章 歸途(六)第5章 無家(三)第4章 取捨(八)第3章 無衣(二)第5章 獵鹿(四)第4章 變徵(七)第5章 無家(一)第2章 背棄(八)第1章 雷霆(三)第1章 雷霆(一)第3章 扶搖(三)第6章 持槊(三)第3章 浮沉(三)第5章 諾言(三)第1章 出柙(四)第4章 干城(四)第3章 何草(四)第3章 曠野(一)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烽火(一)第1章 肱股(二)第5章 獵鹿(四)第4章 取捨(七)第3章 烽火(三)第2章 吳鉤(七)第5章 無名(二)第4章 醉鄉(三)第5章 諾言(五)第1章 大賊(五)第5章 君恩(六)第5章 無名(六)第6章 持槊(六)第4章 變徵(四)第2章 背棄(五)第7章 盛世(十一)第5章 諾言(四)第2章 背棄(七)第2章 吳鉤(七)第5章 諾言(五)第5章 無家(二)第7章 盛世(十三)第3章 烽火(六)第1章 擊鼓(四)第4章 國殤(三)第1章 出柙(五)第4章 干城(四)第5章 君恩(五)第1章 肱股(二)第4章 變徵(八)第3章 浮沉(七)第5章 獵鹿(八)第3章 扶搖(六)第7章 盛世(十三)第4章 故人(六)第7章 盛世(八)第4章 補天(六)第7章 盛世(十一)第6章 錦瑟(一)第2章 虎雛(七)第2章 展翼(三)第3章 烽火(六)第7章 盛世第2章 背棄(七)第1章 擊鼓(三)第1章 出柙(六)第2章 背棄(六)
第5章 諾言(六)第3章 扶搖(二)第1章 出柙(四)第6章 持槊(八)第7章 盛世(三)第5章 獵鹿(四)第5章 獵鹿(二)第2章 出塞(四)第3章 浮沉(六)第5章 諾言(一)第4章 干城(一)第1章 羽化(三)第2章 出仕(六)第3章 爭雄(七)第6章 持槊(一)第3章 浮沉(七)第2章 虎雛(四)第4章 補天(二)第5章 歸途(六)第7章 盛世(四)第3章 曠野(二)第3章 爭雄(六)第5章 君恩(二)第3章 浮沉(五)第5章 獵鹿(五)第4章 醉鄉(二)第2章 出塞(四)第1章 雷霆(五)第3章 扶搖(三)第7章 盛世(五)第4章 補天(五)第1章 盛世(三)第7章 盛世(三)第4章 取捨(三)第5章 歸途(六)第5章 無家(三)第4章 取捨(八)第3章 無衣(二)第5章 獵鹿(四)第4章 變徵(七)第5章 無家(一)第2章 背棄(八)第1章 雷霆(三)第1章 雷霆(一)第3章 扶搖(三)第6章 持槊(三)第3章 浮沉(三)第5章 諾言(三)第1章 出柙(四)第4章 干城(四)第3章 何草(四)第3章 曠野(一)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烽火(一)第1章 肱股(二)第5章 獵鹿(四)第4章 取捨(七)第3章 烽火(三)第2章 吳鉤(七)第5章 無名(二)第4章 醉鄉(三)第5章 諾言(五)第1章 大賊(五)第5章 君恩(六)第5章 無名(六)第6章 持槊(六)第4章 變徵(四)第2章 背棄(五)第7章 盛世(十一)第5章 諾言(四)第2章 背棄(七)第2章 吳鉤(七)第5章 諾言(五)第5章 無家(二)第7章 盛世(十三)第3章 烽火(六)第1章 擊鼓(四)第4章 國殤(三)第1章 出柙(五)第4章 干城(四)第5章 君恩(五)第1章 肱股(二)第4章 變徵(八)第3章 浮沉(七)第5章 獵鹿(八)第3章 扶搖(六)第7章 盛世(十三)第4章 故人(六)第7章 盛世(八)第4章 補天(六)第7章 盛世(十一)第6章 錦瑟(一)第2章 虎雛(七)第2章 展翼(三)第3章 烽火(六)第7章 盛世第2章 背棄(七)第1章 擊鼓(三)第1章 出柙(六)第2章 背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