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

初平元年正月二十八日,李澈已經返回了鉅鹿,而酸棗會盟的消息也已傳播開來,各州郡或憂或喜,袁公路惶惶不安自不必說。

豫州汝南郡卻又接着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汝南太守袁紹傳檄州郡,言稱袁公路僭越謀逆,罪在不赦,號召天下州郡勤王。

隨後,山陽太守袁遺,烏程侯孫堅皆應下了袁紹的檄文,南陽太守張諮遭孫堅謀害,袁紹上表孫堅爲破虜將軍,領南陽太守,袁遺與孫堅亦表袁紹爲荊州刺史。

如今袁氏幾乎是聲名狼藉,汝南作爲袁氏大本營,袁紹對汝南的掌控都有些吃力,更不用說荊襄之地。

荊州泰半的郡縣一開始皆是毫無反應,絲毫不理會袁紹,唯有相鄰的南陽郡在孫堅的兵鋒下識相的服了軟,既承認了孫太守,也認了袁刺史。

武陵太守曹寅,作爲勾結孫堅謀害荊州刺史王叡的罪魁禍首,此時可謂是如坐鍼氈。袁術廢立天子,袁氏的結局基本是可以預見的,這麼艘快沉的爛船他實在是不想搭上去。

然而孫堅手中有他很大的把柄,正是他將檄文傳給孫堅,又將王叡的虛實告知了孫堅,纔會有今日之患。

這事若是捅出去,曹太守的名聲基本也就爛到家了。

左右爲難之下,曹太守無師自通的學會了三十六計之走爲上計,掛印而走,不知所蹤。

這麼一來,夾在武陵與南陽之間的南郡頓時陷入了窘境,前後皆是袁紹的勢力,若是硬挺着不承認袁紹,倒好像是袁術的忠臣。

思慮了幾日,南郡太守還是硬着頭皮掛起了袁紹的大旗,承認了袁刺史的身份。

三郡低頭,之後江夏郡亦是易幟,荊州北部四郡頓時落入袁紹之手。

至於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自恃地方偏遠,袁紹沒空來和他們計較,仍然堅持原狀,渾然一副隔絕世外的樣子。

即便如此,荊州半境落入袁紹手中的消息傳開,也是讓天下局勢越發的撲朔迷離。

以袁紹的威望和袁氏的聲名,若是沒有袁術的幺蛾子,便是定荊襄全境也沒有多大問題。然而如今聲名狼藉的情況下還能輕易拿下荊州最繁華的半境,袁紹的手段還是讓天下諸侯爲之心驚。

很快,另一個消息傳開,袁紹手中握有劉辯的密旨,此行出京乃是奉旨討賊,不少人才爲之恍然,明白了袁紹爲何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但遠在冀州的李澈聽到了這個消息,卻是恨恨的擲杯於地,罵道:“袁本初,端的不當人子!”

同席的田豐默默的思量了片刻,疑道:“當真是弘農王的旨意?”

李澈神情慍怒,冷聲道:“以本官對弘農王的瞭解,確實有這個可能,但袁本初這般暴露大王的旨意,可謂是用心險惡!須知大王此時仍在袁術手中,生死不由自主啊!”

“下吏不甚瞭解弘農王,想請問府君,袁府君這般作爲,有沒有可能是出自弘農王授意?”

李澈愣了一下,本想下意識反駁,卻回想起此前與劉辯接觸的情形,一時有些茫然,猶疑的道:“本官知道元皓之意,但此事確實不大好說。

弘農王性傲而急,懼死,但更戀權,天子尊位對他來說確實無可替代,驟然跌落帝位,的確有不顧生死來報復袁術的可能。”

“若確如府君所言,則袁府君所爲有極大可能是出自弘農王授意。酸棗盟軍的目的是誅滅袁術,可曾有一人提到,要讓弘農王重回帝位?”

李澈啞然,到了今天這一步,除非劉協暴亡,否則劉辯已經不可能回到帝位了。袁術的罪名是擅自廢立天子、專權擅政,盟軍也只是以討伐袁術爲目標,對於劉協的帝位,即便是盧植也沒有提出異議。

畢竟流程已經走完,劉協本人也並非沒有繼承權,諸侯不可能在殺完袁術後重走一遍廢立流程,皇位不是過家家,每一次的交替,都是權力的洗牌,也會對皇權威嚴產生極大影響。

若是再來一次廢立,那時候天下人要討伐的就是酸棗盟軍了。

“元皓之意,是弘農王對於重回帝位無望,故而想與袁術玉石俱焚?”

田豐微微頷首道:“不錯,經過第一次討袁,天下人都清楚,酸棗盟軍各懷異心,不少牧守都只是打着勤王的幌子爲己謀利,袁術的存在反倒是給了他們藉口,弘農王想來也清楚這一點,或許他對酸棗盟軍已經徹底失望。

而袁本初不同,他若想洗刷掉袁術造成的惡果,唯有儘快擴張權勢,剿滅袁術,成爲天下諸侯難以輕動的人物,才能保住袁氏不至於衰落。

袁術擅權每多一日,天下人對袁氏的憤恨也就多一分,這是袁本初斷不能容忍之事。

這般算下來,弘農王選擇袁本初進行合作,倒也不足爲奇。”

李澈嗤笑道:“呵,天下牧守何其之多,大王竟然只能信得過逆臣親屬,元皓啊,你說這是打了誰的臉?”

田豐嘆道:“世事之妙,正在於此啊,陽夏那位輔漢大將軍可是真正的諸侯王,府君覺得他真的想勤王嗎?”

“當真是笑話!如此看來,酸棗盟軍未動,倒是要先看一場袁氏內戰了?”

“酸棗盟軍各懷心思,也不知何時能動,倒是孫文臺部進駐魯陽,據稱已是厲兵秣馬,枕戈待戰。孫文臺戰功赫赫,堪稱當世名將,雒陽方面恐怕很難找出與之抗衡的將領。”

南陽郡魯陽縣,位於南陽東北部,與司隸校尉部的河南尹接壤,距離雒陽並不算太遠,正處在雒陽南方。

李澈摸着下巴嘆道:“這般情形,倒是有些十面埋伏的意味了,可惜四面人心不齊。韓使君人是討厭了些,但他當日所說確實不假,多方進軍,一個不慎就是重演六國故事。

所幸黃豫州與盧中郎將真心勤王,只是黃豫州募兵尚需時日,希望孫文臺能夠暫且稍待,莫要輕舉妄動。四面若是同時進軍,袁術斷無幸理,可若是輕騎冒進,卻會給袁術各個擊破之機啊。”

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五百章 演(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四十章 崩第六章 入城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八十章 宗室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駕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四十章 崩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三百一十一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八章 袁公路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
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五百章 演(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四十章 崩第六章 入城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八十章 宗室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駕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四十章 崩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三百一十一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八章 袁公路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