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

一句笑語,化解掉了堂上袁子喬與毛虎生兩人間的紛爭。

笑語之人,名叫謝執,祖籍陳郡,與袁子喬單論祖籍的話,倒是老鄉,現爲桓蒙軍府司馬。

謝執不是庾氏的故吏,亦與袁子喬相類,乃是桓蒙的舊友。

桓蒙含笑問道:“無執,伐蜀此事,卿有何高見?”

無執,是謝執的字。

謝執舉着柄摺扇,斜倚坐榻,曲着一腿,悠然地扇着涼風,說道:“伐蜀,誠然是大事。如孫參軍所言,若是功成,自不待言,將軍之名,將威震荊蜀;若是敗歸,朝廷的追責卻也是必然會隨之而至,將軍被檻送京師,待罪闕下,也是少不了的。

“我不懂兵事,‘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知道的東西,我不能亂說。一切全由將軍作主。只要將軍想清楚了,那麼伐也好,不伐也好,我都唯將軍之令是從。頂多了,萬一將軍戰敗,我可以上書朝中,爲將軍求求情。”

桓蒙掀髯大笑,顧與諸人,指着謝執,說道:“這真是我的‘方外司馬’啊!”

謝執其人生性不羈,於今雖爲桓蒙的臣吏,對待桓蒙的態度一如往昔,遠的不說,只說現下,滿座二三十個士吏,就數他衣幘隨意。因爲天氣熱,他把幘巾往上推起,露出了額頭,大衫也脫掉了,耷在肩頭。亦正是因他的這種放蕩不守禮,桓蒙一向來呼他“方外司馬”。

卻有一樁軼事。

那謝執放蕩到何等程度?平常的時候,他還有點上下尊卑的禮節,而他喜好飲酒,每當醉時,卻是半點尊卑之禮也不講了,有次就如賈珍少年時強迫令狐奉喝酒一般,也是提着酒壺,逼桓蒙喝酒。桓蒙東奔西逃,都躲不掉他的追趕,最終沒有辦法,只好避入了妻子的屋中。桓蒙的妻子,便是南康公主,桓蒙勤於公務,與妻子已有多時未見,其妻乃道:“君若無狂司馬,我何由得相見!”而那謝執,就算再浪蕩,總也是不能闖入南康公主閨房的,遂攜酒到聽事堂,喚來了桓蒙部中的一個軍官對飲,醉言說道:“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

老兵、兵子,這是對軍人的蔑稱。

桓蒙以都督、三品安西將軍之尊,而被身爲他屬僚的謝執呼爲老兵。這要換個旁人,便是不收拾謝執,大約也會將之逐出軍府的,但桓蒙豁達,卻是連一句責怪的訓斥話都沒有說。

題外之語,不需多言。

袁子喬下到地上,挺立堂中,慨然地說道:“謝司馬與將軍布衣交,今我乃知,司馬竟不解將軍伐蜀意!‘威震荊蜀’云云,這難道會是將軍所圖求的麼?‘檻送京師’,這也不是將軍所懼怕的!將軍一心,實爲國家而不計己身之榮辱!

“諸君,我每與將軍夜談,常被將軍的忠貞感染!

“蜀中在江之上游,順流而下,我將舉國震動。而今巴蜀,我與李氏共有。一日不滅此寇,我荊楚,就一日不得安寧!桓公伐蜀,其本意在此!

“中原淪喪百年,北虜猖獗,荼毒我華夏裔胄,數十年前,王丞相就提出‘光復神州’,然至今神州不得光復者,何哉?其中的緣由雖然很多,但亦有李氏竊據上游,常犯我土,使我荊州不安,以致不能全力北伐的原因在!

“今滅李氏,其利有二,一則,我荊州就此得安;二者,巴蜀天府之國也,現雖凋乏,而稍作經營,我朝就能收穫其實,富足國家,以此可以強兵。

“我聞虜魏僞主病重將死,等他一死,虜魏定然生亂。適時也,右顧已然無憂,兵馬復以強盛,伺北虜之亂起,越江而北擊之,以桓公之雄略,我輩之佐助,還愁胡虜不能盡滅,神州不能光復麼?光復神州也就不再只是一句空空的口號了啊!”

坐中兩人,一個擊掌,一個霍然起身。

擊掌之人,年二十餘,英氣外露;霍然起身之人,年五旬,相貌威猛。

這兩個人,年輕的名叫程無忌,年長者名叫周安。

程無忌,是東唐的宗室,襲爵譙王,現官任南郡太守。

周安,是江左的宿將,現官居益州刺史。

此兩人,都是桓蒙伐蜀的堅定支持者。

周安鬚髮花白,立於衆人的坐榻間,昂揚有熊虎之姿,他說道:“光復神州,此我輩日夜之望也!將軍的一片忠義之心,充塞胸臆,天地可鑑!我所以自巴東率軍而來荊州者,就是爲了佐翼將軍,克成大事,先滅李氏,再進中原!安不才,敢請爲將軍先鋒!”

程無忌雖貴爲宗室,其人與桓蒙類似,有遊俠之氣。

他的父親早年死於一場江左的內亂中,他那時年幼,不知詳情,後來長大,與殺父仇人的一個兒子交遊密切,情誼篤好。一次,他與仇人之子相約出遊,請其母爲他們準備食物,而被其母告之,才知真相。他當時驚號慟哭,提刀就去殺仇人之子,然被那人逃掉。

再後來,於一次餞別的酒宴上,他碰到了殺父仇人的另一個兒子,滿座公卿、名士的情況下,他拔出刀來,當場就要殺之,只因被人阻止,才未成功。後因此事,他被彈劾,要被治謀殺之罪,好在天子念他孝心,又是宗室,許他繳錢代罪,這才得免。

南郡,是荊州的一個郡,離州治江陵很近。

桓蒙到任荊州刺史之後,與程無忌脾胃相投,兩人的私交甚佳。

桓蒙的伐蜀之謀,袁子喬是參與籌劃的人中,出力最大的,程無忌亦是主力。

程無忌坐姿筆直,年輕的臉上滿是振奮和進取,大聲說道:“袁羊所言,纔是正理!

“你們說,不得旨意,不好用兵。可你們想過沒有?朝中諸公遠在建康,不在荊州,如何能知將軍可不可伐蜀?

“至於伐蜀會否失利,以我之見,必會功成!

“故安西將軍庾公,向以攻滅胡虜、收復蜀地爲己任,也嘗數次攻打蜀地,並多獲克捷,周刺史時爲庾公重將,不就曾在江陽大敗過李氏麼?唯是庾公以爲胡強蜀弱,因把用兵之重放在了北虜那邊,這才未能收穫伐蜀的全功!

“而下桓公改庾公方略,先蜀,然後擊胡,無忌愚見,此既是對庾公‘滅胡定蜀’的繼承,也是順應時勢而做的適當變化!

“方下三軍已集荊州,將士們的鬥志高昂,定西亦積極響應,徵虜所部將到秦州。這正是已到萬事俱備,我輩從桓公成就滅蜀大功的時候了!在這個時候,你們還猶豫不定,妄自出言,擾亂桓公軍心!將軍,再有敢言不可伐蜀者,請斬之!”

桓蒙溫和地笑道:“卿等皆我國朝秀士,今日暢所欲言,何至於此!”請了袁子喬、周安兩人回到榻上坐下,拈起案上的一封書信,笑與諸人說道,“和少的信,我再與卿等念一遍吧。”

展開信,他念誦道,“十四日諸問(各種消息)如昨。(據)雲:西(安西將軍)有伐蜀意,復是大事。速送袍來。”念畢,笑語殷殷地說道,“這是和少的家信。他抄寫了一份,遣人送來我處。”示於諸人,讚歎說道,“和少的書法,當真冠絕天下,寥寥二十餘字,龍騰虎跳,覽之,我如覺有千軍萬馬在箋中!”

半句不提他自己對適才衆人的爭議是何態度,而“千軍萬馬”四字,卻使衆人盡知了他伐蜀的決心。

桓蒙的鬚髯根根如刺,稍透紅色,臉頰上長了七顆黑痣,列成北斗之形,略赤的磔毛、黑色的七星,映襯出他轉目之間,流露出的棱棱光彩,貌似儒雅的儀表,終是難掩雄烈。

……

把上一章重寫了一下,大家可以再看一看。

求月票、求推薦!

基本寫順,明天可以二更了!

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
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