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

“華戎所交,一都會也。”

這是時人對敦煌郡的評價。

敦煌郡雖然地處隴州的最西部,玉門關就在其郡界的西邊,“春風不度玉門關”,實爲隴州的西部邊境;郡內的人口也不多,早前只有六千餘戶,而今經過數次的流民浪潮徙入,亦不過萬餘戶,還比不上內郡的一個大縣,但敦煌郡的郡治敦煌縣並不荒涼,甚至可稱繁華。

緣故有三。

此地是西域進入隴州的必經之地,來往的商賈絡繹不斷。此其一。

西域的商賈不是全都會進入隴州腹地,然後或者繼續深入中原的,在他們中間,有爲數不少的,往往止步於此,把所帶的貨物在這裡販賣以後,便就打道回程,不再繼續東行,這就導致敦煌縣內,不乏從各地涌來、收買西域貨物的唐人坐商、行商。此其二。

敦煌的文化底蘊一直不錯,別看人口不多,歷代皆有優秀的人物。遠的不提,只本朝遷鼎以前,太學裡邊就有五個敦煌士人,號稱“敦煌五龍”,馳名海內。在這些士人的帶動下,敦煌的人文氛圍頗佳,吸引了一些鄰近郡的士子來此遊學求師。此其三。

莘邇在敦煌縣只待了一天,就不由地對羊髦、嚴襲、禿髮勃野等連發感嘆。

他站在郡府的樓臺上,俯瞰城中,說道:“‘市’中店鋪櫛比,各色的西域貨物目不暇接;街上唐、胡混雜,行人接踵,車、馬川流不息。學校之中,書聲琅琅;里巷之內,琵琶胡曲遙聞。士道,這哪裡像是我定西的邊陲,不知道的,還恍然以爲是另一個小王城啊!”

禿髮勃野等沒來過敦煌。

嚴襲曾從軍來過此地,但他是個粗人,搭不上什麼話,附和而已。

羊髦少年時遊學國中,亦來過此地。

他就與嚴襲不一樣了,笑道:“此郡世篤忠厚,人物敦雅,天下全盛時,海內猶稱之。況復今日?兼此郡鄰壤西域,內外商賈雲集。雖爲西陲,誠乃名邦。”

莘邇笑道:“可惜,北宮將軍至遲明日就能抵達,與他會師之後,便要西入西域了;卻是沒有多餘的時間,讓我好好領略一下這個‘名邦’的風采。”

羊髦笑道:“這不打緊。明公大可等到討定西域凱旋,擁百勝之卒,牽十國之俘,以赫赫之威還入玉門,再臨敦煌之際,復從容觀賞縣中景狀。想必那時的心境,亦遠非當下可比的了!”

莘邇哈哈大笑,說道:“託你吉言!望此回征討西域,能夠一舉功成!”瞧見張龜撩着衣襟,匆匆地拾階來到,問他道,“索長史和張校尉有回書了麼?”

“索長史”,名索恭;“張校尉”,名張韶。

這兩人即是現任的西域長史和戊己校尉。

他兩個都是敦煌人。

事實上,不止他兩個是敦煌人,從西唐起,以往歷任的西域長史、戊己校尉,因爲駐地挨着敦煌之故,八成以上都是敦煌人;並且,這八成之中,又有多半都是出自索、張兩家。

這個“索”就是索重的“索”。

索氏,是定西國內,麴氏以外的又一個世代將門。不過,比起麴氏的以外戚顯貴,早登朝堂,儼然已是定西的頭等閥族之一,索氏的地盤主要在敦煌一帶。

西唐時期,索氏曾經出過一個傑出的人才,名叫索靖,便是“敦煌五龍”之首,初爲戊己校尉長史,後被徵入朝,擔任過後將軍,死後被追贈司空。索靖擅長書法,知曉兵事,有先識遠量,預見到了唐室將亂,有次指着洛陽宮門外的銅駝,說道:“會見汝在荊棘中耳!”

索重,即索靖弟之後。

索氏是個大家族,與張、趙、陰、闞等姓併爲敦煌望族,其族中子弟不下數百。究其來源的話,他們都是鉅鹿索氏的分支,但出於遷入敦煌早晚不同的關係,敦煌的諸索現又分爲兩支。

一支,即索重這一支,他們的祖先是秦朝前中期的太中大夫索撫,索撫因爲直諫忤旨而被降罪徙邊,由是從鉅鹿遷居到了敦煌。索撫原來在鉅鹿時,家在鉅鹿之北,號稱“北索”。

另一支,則是現任的西域長史索恭這一支。索恭這一支的祖先是秦朝中期的索駿,索駿遷到敦煌後,居敦煌之南,因號稱“南索”。

北索、南索,祖爲一源,可因爲索撫遷到敦煌後,與鉅鹿那邊的祖家就斷了聯繫,所以而今的敦煌兩索,一旦敘及輩分,兩索家的子侄卻如異姓,連彼此間的長幼都無法說清。

戊己校尉張韶的家世,與索恭類同。

他們家也是從內地徙來的,而且徙入敦煌的緣故,也是因爲他們的祖上直言進諫而獲罪。

張龜到的近前,奉上文書兩道,說道:“是的。明公,此便是他兩人的回書。”

莘邇一一展開觀看。

看罷,莘邇對羊髦等人說道:“索長史、張校尉已着手做出兵的準備了。只等我率部抵至,即可會合。”把文書還給張龜,吩咐收好,他踱步至臺邊,手撫欄杆,望向東方。

張龜細心地把文書卷妥,置入懷中,跟在莘邇左近,順着他的目光往東看去。

仲夏的陽光刺眼,藍天如洗,朵朵白雲如棉。

極目處,遠山、長城,天與地相接成一條淡黃的線。

“明公,是在望王都麼?”張龜問道。

莘邇沒有回答。

禿髮勃野約略猜到了一點莘邇的心思,說道:“將軍,咱們四月底離的谷陰,現已五月中旬。也不知朝中,而下情形如何。”

莘邇的確是有點擔憂朝中的形勢。

他深知,宋、氾、張等家視他爲眼中釘。

他在朝中時,宋閎等人不得不稍微顧忌左氏對他的信賴、他帳下的兵馬和他手中那道“無字”的令狐奉遺詔。如今他離朝千里,拿腳指頭想,也能料到宋閎等人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必然會上下其手,特別是那個宋方,絕對閒不下來。

莘邇目注東邊谷陰的方向,想道:“也不知他們會搞些什麼陰謀詭計?”

儘管有點擔憂,但莘邇心中,更多的是底氣。

出發前,他已經把朝中的事情安排好了。

專門設了一次宴席,把孫衍、唐艾、傅喬、黃榮、羊馥、曹斐等都請了到。

雖然沒有明面上說,然此數人應該都已經領會到了他的意思,都已經知道了在莘邇離朝後,他們應該怎麼做。

莘邇心中想道:“孫衍有名望,掌財權,是顧命之一,能夠參與大事的朝議。唐艾是督府的三把手,位僅在張僧誠與我之下,在羊馥的配合下,可以掌握軍務。傅喬職在要津,上通下達,誰都繞不開他。曹斐掌領王都的宿衛部隊,其部中的太馬營,乃我定西的頭等鐵騎。黃榮做爲常侍,是令狐樂的近臣,有議論之權,且其人深沉有謀,足可爲傅喬、曹斐等之謀主。

“有此六人在都,我就是離朝一年,想來朝中也不會出現大的變故。”

想到此處,莘邇不禁轉目看了眼羊髦,又想道,“士道真乃我之股肱!六人裡邊,孫衍、唐艾兩個重量級的,都是多虧了士道給我穿針引線;羊馥,則是他的兄長。設無士道,我莫說今可放心離朝,縱是仍然身在朝中,怕亦舉步維艱,只能被宋、氾等家排斥到邊緣!”

樓梯那裡傳來響聲。

莘邇轉頭去看,四五人相繼上來。

此四五人,俱是碧眼髯須的西域胡種,有三個披甲的將校,一個褶袴戎裝的軍吏,一個光頭的和尚。這幾個人,是莘邇爲此番征討西域而精心挑選出來,專門組成的“顧問團隊”。

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
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