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

龜茲王白純穿着錦袍,環着金寶帶,坐在金獅子牀上,看向堂下的諸多臣子。

他說道:“定西無故侵犯我境,卿等有何對策?”

說的是龜茲話,語調發音,與唐土截然異類。

堂下的臣子裡頭,大多是剪髮齊項、衣服華麗的世俗大臣,也有兩三個光頭黑衣的僧人。

卻是說了,爲何有僧人蔘與龜茲國王朝的議事?

那是因爲:西域南北兩道的諸國皆虔信佛教,鄯善也好,龜茲也罷,從王室往下俱尊奉佛陀,這也就使得在這些國家中,出家的不但有普通百姓、有貴族,同時也還有不少的王室成員。

比如鳩摩羅什的母親就是王女,又比如鳩摩羅什少時從師的那位龜茲高僧,也是王室的子弟。

此時有資格站在這裡,聽受白純諮詢的和尚,自都是有王族或貴族的身份,於龜茲國內名望不低的。——從他們頭顱的形狀也可看出此點。與別的大臣、白純相同,和尚們的腦袋也都是前額扁長,後顱突出。這是龜茲國的風俗,凡貴族、王室的子女,爲與庶人、賤民區別開來,在他們出生後,便每日用兩塊木板夾其頭,從而改變他們頭顱的形狀。此俗稱爲“柙頭”。

一個儘管顱形奇怪,相貌依然觀之清秀的年輕僧人出列,合掌說道:“大王,貧道愚見,宜效焉耆國主。”

白純瞄了他一眼,滿臉的不樂意,說道:“鳩摩羅什,你此話何意?”

“大王,我佛慈悲,一旦興起戰火,即使戰勝,兵卒、百姓亦定會有不小的死傷;如果戰敗,我國更有顛覆之危。定西國的軍隊遠道而來,限於補給,難以在西域長期駐紮,早晚都會如以前一樣,班師歸國。既然如此,大王何不表輸忠誠,送些寶物與之,把他們打發走了事?”

龜茲國中,國人盡剪髮,唯王不剪髮。

白純的頭上包着錦絹,把頭髮裹得嚴嚴實實,向後垂了有二尺長。大熱的天,腦袋不透風,他額頭出汗,渾身汗津津的,遂端起案上的金盃,喝了一大口涼葡萄酒,感到舒服了很多。

白純放下杯子,問其餘衆人,說道:“你們的意見呢?”

白純已經把王城周邊的國人盡數收入城內,並於數日前,遣了一隊使者,滿載國中的各色寶物,趕去北邊的烏孫請求援兵了,明顯是不打算投降,要與定西軍決個勝負。

餘下的衆人中,一個機靈的,出來反對鳩摩羅什,迎合白純,說道:“‘定西遠道而來’、‘限於補給’此言,鳩摩羅什說得不錯。定西國興師動衆,舉數萬之卒,犯我國土,來勢雖兇,奈何補給難以轉運!我王城有高牆堅壘爲御,外又有烏孫援兵,只須堅守旬日,臣料定西軍必就會因缺糧而陷入慌亂。到的那時,要麼他們主動撤兵;如果不撤,大王適時麾軍進擊,克敗之也不難!而如定西敗於我國,大王之名,勢將威震西域。臣恭喜大王,霸業成矣!”

此人的話語,深得白純之心。

白純撫須說道:“定西兵強,雖有補給之弊,不可輕視。‘霸業’云云,仗還未打,不可妄言!”

嘴裡說“不可妄言”,眼睛裡已經溢出笑意。

鳩摩羅什再進諫,說道:“大王,昔僅戊己校尉張韶一部,我國已不能攻破,今況定西的武衛將軍莘邇親引大軍來?

“貧道聞莘邇有善戰之名,盧水胡、柔然、朔方的鐵弗匈奴,悉爲其所敗。盧水胡號稱敢鬥,柔然溫石蘭勇且有謀,鐵弗趙宴荔,一方小霸也!皆非其敵手。

“大王,遣去烏孫的使者還沒有回來,烏孫會不會遣派援兵尚在兩可。萬一烏孫不救我國呢?莘邇名帥,張韶、索恭皆戰將,貧道只恐,我國將危!”

白純笑道:“鳩摩羅什,你擔憂國家安危的忠誠,孤都知道了;但你潛心佛法,素來於軍政謀劃上少有涉及,卻是慮不周全。我送了那麼多的寶物給烏孫,且許諾,等到擊退定西軍以後,還有十倍於此的珍寶奉送,烏孫焉會不動心?你不要多說了,且坐觀之,看我大敗莘邇!”

見白純心意已決,鳩摩羅什只好收聲。

當下,白純佈置城防事宜,只等烏孫的援兵到來,就大幹一場。

……

龜茲王城外。

白純軍議之後的第三天,莘邇的兵馬抵至。

一路上,莘邇沒有怎麼攻打沿途的龜茲城池,因此,雖然是經過了長途的行軍,部隊的精神風貌還是不錯的。索恭、張韶、隗斑、北宮越、嚴襲一干將吏,都是久經沙場的膽壯之士,求戰的心情相當迫切;在他們的帶動下,各營的兵士亦皆摩拳擦掌,鬥志昂揚。

安排了各營駐紮,莘邇引數十騎,出到城下近處,觀看城上的守禦。

城外有護城河,城頭旗幟飄揚。

守衛的龜茲人有兵卒,也有徵調的百姓,乍看過去,密密麻麻,聲勢不小。

莘邇等騎還沒到護城河邊,城頭就放出了一排箭雨。

莘邇顧對羊髦等人笑道:“咱們離城還有大老遠,他們就亂放弓矢,於此可見守軍士氣之低。”

羊髦等人認同莘邇的判斷。

張龜說道:“龜茲王小狡,也懂得堅壁清野。我軍所過之處,田間的麥子沒有成熟,就已被割光。”指向龜茲王城的左近,接着說道,“明公請看,甚至城外的林木也被他們砍伐一空了。”

莘邇爲此戰做了充分的準備,所帶的糧秣足夠部隊三個月的食用。

龜茲人的堅壁清野,至少短期內,對定西軍沒有什麼影響。

因是,莘邇等人也就沒太把白純的此項舉措當回事。

總體言之,視察了一遭龜茲王城的情況之後,莘邇的心情還是保持着較爲平和的狀態。

當晚,莘邇召集羊髦、張龜、陰洛諸謀士,和索恭、張韶、北宮越等將校,召開了一次戰前討論。討論會上,大家對此戰的勝利都有很大的信心。

接下來的兩天,各營一邊防備城內出來襲擊,一邊加緊築營、挖掘溝塹。

第三天,一應營壘設施完成,三軍休息一夜。

到達龜茲王城的第四天,莘邇發動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龜茲兵士的鬥志的確不強,蘭寶掌率了百餘輕裝的胡騎在城外轉悠了半晌,百般挑釁,城中卻竟是一直視若不見,不見有龜茲人的將領敢出來還擊。

千餘的定西不步卒隨後扛着沙袋,以盾牌爲屏,試圖填河。城中依然無有出戰,只射箭阻止。

晚上,莘邇又一次召集文武會議。

索恭積極求戰,說道:“龜茲畏戰,我軍當急攻之!末將敢請明日爲將軍攻城之先鋒!”

張韶慢吞吞地說道:“長史的治所在南道,龜茲與末將的治所接近,將軍,怎麼也該是由末將盡盡地主之誼,做個先鋒之任。”

兩人爭奪不休。

莘邇大笑說道:“君二人爭相搶戰,以此渴鬥之勇,擊彼畏戰之敵,戰雖未起,我軍已勝!”

定下,明日先由張韶爲先鋒,後天換索恭。

兩人恭敬從命。

安排妥當的計劃沒來得及實施,便在當晚深夜,一道緊急的情報呈到了莘邇的帳中。

莘邇被宿衛的向逵叫醒,披衣於燈下看完軍報,神色大變。

……

感謝大家的月票、推薦和打賞!

求月票、推薦票。

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
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