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

令狐氏的宗室原本昌盛,最盛的時候在是開國之前期,居朝、領兵者四五人,出爲郡縣長吏的十餘人,令狐奉祖父的時候,擔心定西會重現西唐末年的亂局,藉助閥族的力量,削弱了一次宗室的勢力,到令狐奉、令狐邕叔侄相殘,把支持對方的親族都大殺特殺,宗室的力量被再次嚴重打擊。

如今令狐奉的兄弟都已死,令狐邕無子,令狐邕有兩個年紀不大的弟弟,也被令狐奉殺掉了,等於說,令狐氏的嫡系子女,只剩下了令狐樂、令狐婉兩人。令狐妍是令狐奉叔父的女兒,也算一個。

嫡系大宗之外的小宗子弟,於下所存也已不多。

其中最出色的就是令狐京了。

當初令狐奉重用令狐曲,一是看到了宗室凋零,有心從宗族中選出幾人,加以扶持,以壓制閥族,收攏權力;二來,也是因爲令狐京。令狐奉原本想重加任用的,其實是令狐京,但令狐京堅辭不從,沒辦法,這才退而求其次,擢用了令狐京的兄長令狐曲。

令狐京現在仍是白身。

氾寬說道:“鮮少聰明識達,秀才卓立,宗室之親,國朝重之,仍吟嘯於江湖,雖然逸志,國家失賢!

“前祁連郡守空缺,我欲舉鮮少,卿辭之。

“今羊髦兼領輔國長史、錄事參軍,長史是輔國的首吏,參軍是國家的朝臣,這兩個都是清貴上選的職務,自我朝立國,未有一人而兼此類兩職者!不合祖宗故事。郎中令陳公與我數次討論,和我意同,想要舉薦卿出任錄事參軍,卿意何如?”

氾寬說是做了“錄三府事”,兩個副手,一個麴蘭,乃麴碩之子,一個羊髦,是莘邇心腹,不說事事掣肘,也讓他很不開心。若是令狐京能夠取代羊髦,那麼至少在行政力上,氾寬將會大爲輕鬆。

說完,氾寬殷切地等候令狐京回答。

令狐京笑道:“錄事參軍是臺閣的顯臣,京以白丁,焉能居之?”

氾寬說道:“卿鄉議二品,名噪京都,論門第、鄉議,出居此職,都已足夠。便不好立刻就任,我可先舉卿入牧府爲掾,稍作遷轉,資歷充備,亦即可矣!”

令狐京委婉拒絕,說道:“眼下的大事是不能讓輔國將軍謀攻朔方,當此之際,不宜另生事端。等到定下了是打朔方,還是打南安,然後再議此事不遲。”頓了下,笑道,“這也是輔國所論‘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之意也!”

想得再好,正主不願意,那也是無可奈何。

氾寬只得罷了。

令狐京辭出氾家,坐入牛車。

木屐穿得時間長了,腳有些疼。車中的侍婢幫他把木屐去掉,爲他揉腳。

不知爲何,令狐京驀然想起了宋羨。

他愛憐地撫摸着跪在他腳下的侍婢,心道:“宋方遇害,宋閎歸鄉,方、閎的直系兄弟子侄悉被禁錮。而下宋氏在都者,有聲名的,宋羨、宋翩兩人罷了。宋翩近月,杜門不出,聞他夜常噩夢,日日惶張,一點小動靜就把他嚇一跳,也不知是怎麼了?是因爲宋方、宋閎兩人的遭遇而受到了驚嚇麼?他與輔國舊爲建康同僚,輔國處處以大義壓人、仁德示人,料應不會爲難宋翩,他卻這般不安。此人徒有放情縱懷的虛名,心境委實不堪,難爲我用。

“宋羨有壯氣,我與他故年交好。此子,我可用之!就是他喜歡肥婢,這個愛好……。”

令狐京無法理解,搖了搖頭。

侍婢問道:“郎君在想什麼?”

這個侍婢是令狐京的心愛,他調笑說道:“我在想,把你送人。”

侍婢驚道:“啊?”

令狐京笑道:“可惜你太瘦了!我送不出去啊。”

侍婢知令狐京是在開玩笑,嬌嗔不依。令狐京生性隨和,也不惱怒,吩咐她道:“取葡萄與我食。”

侍婢起身,淨了手,把氾寬贈送的葡萄放了些到玉盤中,蔥指拈起,喂他吃用。

令狐京閉目倚榻,一邊悠閒地吃着,一邊想道:“先王當年曾欲授我軍職,氾公今又言欲舉我如臺閣,我皆辭不受,非我清高,而是都不可受。

“先王雄才,然而殘忌,我如出仕,以我之能,遲早受其忌憚;輔國勢方盛銳,我不能與他正面敵對,一旦撕破臉皮,他擁重兵在都,事無緩機矣!

“當下之宜,我還是白身爲好。先助我兄穩住秦州,策成攻南安,既防止輔國的權柄更重,又挑輔國與中尉不和,復漲我兄名望,然後尋到合適的機會,待至輔國勢衰,我再出仕不晚!輔國現在的勢頭看起來很強,但他親寒、寓,抑高門,殺宋方、逐宋閎,朝野非議已衆,根基實不穩也。只要能穩住現狀,徐徐經營,我漲彼消,假以時日,他定如冰山消融。

“唉,我本無參與朝政的意願,可大王年少,臣強主弱,此非安國之道。不得不爲此耳!”

心思飄搖,念頭轉到了去年底開始在王都流傳的一句謠言上。

他想道:“輔國克定西域,兵還京都,酒泉太守上書,稱酒泉南山,就是崑崙,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山中有石屋玉堂,珠璣縷飾,煥若神宮,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無疆之福。王太后從之,遂築南山西王母祠。建造中,掘出了一個石碑,文曰:‘南山高,少當王。’馳送京師,輔國言說‘少當王’者,指大王也。大王的確年少,但‘南山高’何意?”

京,高丘之意;鮮,大山之意。令狐京的字,又帶一個“少”。

“南山高,少當王”,到底是什麼意思?

兩天後,朝會。

氾寬先發制人。

他上書於朝,把令狐京建議攻打南安的三個原因,悉數列出,請求朝廷用兵南安。

陳蓀、麴爽、孫衍、曹斐和莘邇等皆在朝班。

趙染干又被封侯,又被任爲四品的將軍,侯爵和朔方太守的職務不說,只他的將軍號,他就有資格出席朝會。他也在殿上。

聽了氾寬的奏議,趙染干沉不住氣,馬上去瞧莘邇,心道:“輔國給我說的好好的!待過了炎夏,入到秋時,就任我爲將,攻打朔方!卻怎麼氾錄事上奏,請擊南安?這怎麼回事?”

令狐樂儘管沒有親政,不管怎麼說,也經歷過兩年的朝會了,且他年齡漸長,智慧漸開,對國家的軍政等務,不能言已然盡知,也懵懵懂懂,略微知些了。

他瞪大眼睛,心道:“又要打仗了麼?好啊!好啊!這回打下南安,就像西域、虜興一樣,孤的國土又要得到擴大!也不知阿瓜、麴爽會再給孤帶回些什麼東西?哎呀,那個扁頭的龜茲國主,可真是好玩啊!不過,麴爽獻給孤的那幾個虜興姓冉的,不太行,蠢得多了!”

依照慣例,令狐樂只能聽,不能說。

他心裡想的再熱鬧,也唯有轉過臉去,眼巴巴地看左氏,等左氏開口。

左氏神情端莊,輕啓紅脣,說道:“南安是虜秦在渭北的鎖鑰,如能將之攻佔,對我朝確乎有利。軍國要事,須得細細計量。輔國、陳公、中尉、大農、曹領軍,公等何見?”

莘邇袍服冠帶,腰佩印綬,簮筆捧笏,位列左側上首,處麴爽之下,英氣中透着晏然。

他沒有想到氾寬會在朝議上突然提出打南安這件事,有點措手不及,因此躬身而立,暫不發言,腦筋急轉,心中想道:“打南安?老氾那一二三,口若懸河,聽來倒是可行,但也就是聽聽算了。隴西已在我手,蒲秦豈會肯再把南安讓我?如打南安,我與蒲秦必生大戰。大戰一起,武都、陰平必亂。莫說甚麼‘與隴西郡夾渭成犄角’,武都、陰平、隴西三郡只怕也要不保!

“紙上談兵耳!

“且慢。老氾被我舉爲錄三府事前,數十年都在牧府任職,從來未有掌軍,向來不悉兵事,縱是紙上談兵,他也沒本事說出這麼個一二三。……他沒這個能耐,而忽然奏請攻打南安?其意何爲?……是猜出我欲用兵朔方,想要以此阻我麼?嘿嘿,好謀劃啊!

“這個謀劃是誰給老氾出的?小氾倒是帶過兵,但西海一戰,冒進中伏,從麴侯攻冉興,也無寸功,足見此人韜略尋常。這個謀劃,定不會是小氾給老氾出的。那會是誰?……陳蓀這個老滑頭麼?老陳啊老陳,老子已經警告過你了,你還不死心?還要在背後搞事?”

莘邇斜眼去尋陳蓀,看到陳蓀站在氾寬的後邊,臉上沒什麼表情。

可能陳蓀也在留意莘邇,很快就感覺到了莘邇的目光。

他沒有迎上,仍舊面孔朝前,躊躇了稍頃,把視線投到了正在上言的曹斐身上。

曹斐眉飛色舞,說道:“氾公此奏,真是、真是……”搜腸刮腹,尋摸出了個形容詞,“高明!以令狐曲、麴球分別進兵,吸引住天水郡的戎虜,潛發大軍,奔襲南安,誠如氾公所言,一戰可以克之!南安歸我,我朝的東南邊境,自此無憂了!”

他昂首挺胸,作出赳赳的雄壯模樣,抱拳在胸,主動請纓,大聲說道:“大王、王太后,臣部的甲士、鐵騎,都是咱們定西的一**銳,已然數年沒有出征,將士們終日飽腹,無不思爲朝廷出力!求戰心切。臣不才,敢請領本部兵,爲大王、王太后克取南安!”

左氏說道:“領軍的忠心,我早就知道。請領軍暫且退下。”

曹斐退返班中,站回到了莘邇的身後。

莘邇等了一會兒,不見陳蓀、麴爽表達意見,注意了一下麴爽,見他似在沉思,盤算想道:“老曹利令智昏,眼熱麴氏一門兩大侯,做夢都想也弄一個!卻也不想想,南安是那麼好打的麼?便縱是真的要打南安,又哪裡需他領兵?出於減少路途糧秣的消耗,首選當是唐興郡麴侯的部曲。已用麴侯之兵,南安位處邊地,郡守須得能戰知兵,這樣一來,若果能打下南安,郡守之任,就非麴氏不可了。麴爽沉思不語,應是想到了此點。

“我壞了他嫁女之事,雖然當面曉喻,對他直言,他如嫁女,對麴氏反而不利,他亦被我說服,但我與他兩人間,不免會起隔閡!我得趕在他想定之前,先把老氾的此議給否了,不然,等到他想定主意,出來支持老氾此議的時候,我再反對,我與他間,隔閡將會更深!”

想到這裡,莘邇把眼向對面班次中視去。

黃榮是王府常侍,其職在長從主君左右,每五天一次的朝會,他也是可以參與的,並且他哪怕生病,只要起的來牀,就從不缺席。這時,他便在文臣的班中站着。

莘邇要打朔方的心意,曹斐不知,黃榮知道。他時刻都在觀察莘邇的動靜,看到了莘邇側臉瞄他,他就如上了發條,一改適才的彎腰靜默,當即出班。

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
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