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仁官不仁民

第91章 仁官不仁民

“咚…咚…咚……”

戌時,伴隨着暮鼓作響,這鼓聲似乎註定了今夜有許多人都無法安然入眠。

秦、晉、燕三府嫡長都收到了宮裡的口諭,讓他們入武英殿協同理政。

這消息讓三人又驚又怕,而比他們更驚更怕的,則是一天下午都沒有得到朱高煦消息的穎國公府。

傅忠與傅讓等待朱高煦消息直至深夜,然而令他們失望的是,朱高煦一直沒有出現。

如果不是傅友德勸他們二人回去休息,恐怕他們會一直等到第二天。

不過即便如此,二人回屋之後還是沒能好好休息。

只是這一切,朱高煦毫無所知,他在暮鼓聲作響不久後,便沒心沒肺的躺下睡着了。

等他再醒過來,卻已經是寅時左右了。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鐺——”

“這個更夫,嗓子就不能小點?”

迷糊中,朱高煦閉着眼睛嘟囔,四仰八叉的躺在牀上,捨不得起牀。

自從來到大明,他已經習慣了每日睡四個時辰,偶爾還能睡五六個。

每日將他吵醒的,都是這府軍前衛的更夫叫嚷聲,亦或者鄰居家的公雞打鳴聲。

“咯咯——”

說來就來,朱高煦纔在心底想起隔壁的公雞,結果下一秒它就開始打鳴了。

無奈,見睡不下去,朱高煦只能起來收拾自己。

過了半個時辰,當天色微微亮,他已經吃上了熱乎麪條。

由於住所距離西華門很近,他倒是沒有着急去武英殿,而是如往常一樣的將自己對於眼下大明朝的問題和理解記錄。

這個舉動是他這幾個月來養成的習慣,正因如此他纔沒有在家裡安排人,即便有錢也沒有僱傭什麼家丁。

對於朱高煦來說,眼下的他沒有精力去培養別人,哪怕是王瑄和楊展,他也很少指點,因爲時間不夠。

他真正要培養地方的人,是他日後就藩的地方,是日後他郡王府的護衛。

有前身的歷史結果在前,朱高煦是萬萬不可能再繼續用燕王府的人了,不然最後只會落得親信被誅,想舉兵都沒個能信任的人。

他需要完全屬於自己的人,還要用他們幫自己打贏有可能發生的靖難,以及……

思緒還沒落下,朱高煦便將手中毛筆收了起來,將書籍藏好後,他才換上入宮的常服,來到後院爲赤驩穿戴馬鞍。

卯時五刻,他便向着西華門趕去,並於兩刻鐘後抵達西華門,將赤驩交給了戍衛西華門的兵卒。

“今日的武英殿應該會比較熱鬧吧……”

朱高煦嘴角掛起一抹笑,昨夜他想了個明白,相比較自己一個郡王,自家大哥那三位三府嫡長恐怕纔是朱允炆需要警惕的人,尤其是晉世子朱濟熺。

不過,這樣的笑容很快就被收了起來,因爲朱高煦想到了更嚴重的事情。

“他若是知道我那三伯的想法,恐怕恨不得現在就藉着老爺子的手把穎國公、永平侯、定遠侯這三人除掉。”

一想到傅友德,朱高煦便再也笑不出來了。

恰好,此時他也來到了武英殿門口,殿門左右的殿前豹韜衛兵卒向他作揖唱禮,對殿內人宣佈了他的到來。

“看樣子已經有人來了。”

聽着武英殿變多的聲音,朱高煦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隨後才胯步走入殿中。

不待他走到偏殿,便聽到了自家好大哥的聲音。

“太孫,奏疏已經處理,請您閱覽。”

“呵呵,我等什麼時候這麼生分了?”

殿裡,朱高熾與朱允炆的聲音先後傳出,聽到聲音的朱高煦輕笑,而後收起笑容走進了殿內。

“燕二子煦,見過太孫,諸位兄長。”

朱高煦聲音出現的一瞬間,偏殿內的所有聲音戛然而止。

待他行禮結束,擡頭一看,果然看到了朱高熾和朱允炆,以及記憶之中的秦世子朱尚炳,晉世子朱濟熺。

朱尚炳與朱濟熺二人分別身穿緋色圓領袍,頭戴翼善冠。

不得不說,老朱家前幾代的基因還是十分不錯的,得益於老朱常讓麾下諸子與臣下勳貴結爲姻親,因此朱家三代的子弟成年後大多高大,即便再矮,也很難低過五尺四(1.73)。

諸如在殿內的四人,除了和朱高煦同齡的朱尚炳只有五尺四以外,其餘三人身高基本都在五尺五左右,至於朱高煦更是歷經小半年的時間,成功長到了五尺六寸。

以朱高煦前世的經驗來看,他這輩子估計能長到六尺左右。

這恐怖的基因,也是得益於他那身高五尺二的老媽徐氏了。

“高煦來了啊!”

殿內,在朱高煦打量衆人的時候,朱允炆卻一改常態的上前笑着歡迎道:

“我在此等了你許久,有些奏疏需要你爲我拿拿主意。”

“有陰謀……”看着對自己熱切的朱允炆,朱高煦嗅到了不尋常的味道。

他看了看朱允炆,又看了看尷尬的朱高熾三人,差不多是反應過來了。

“看樣子,這廝是知道晉王府和穎國公府的事情了。”

朱高煦心裡默然,只在盤算怎麼保下傅家子弟,同時對朱允炆回禮:“太孫。”

“呵呵,今日需要你處理的奏疏有些多,伱有的勞累了。”朱允炆抓着朱高煦手腕走到了他的位置前,示意他看桌上的奏疏。

朱高煦瞥過一眼,差不多有四十來份,是他此前工作量的三倍左右。

這一刻他還挺想罵人的,畢竟武英殿內的爭權奪利又和他沒關係,自己再怎麼奮鬥,這大明朝也不是自己的。

誰想爭儲誰就爭唄,幹嘛卷他這條沉寂已久的鹹魚。

不過暗罵歸暗罵,明面上朱高煦還是得賠笑:“我如此,想來太孫與三位兄長的政務也更爲繁忙。”

他這話一經說出,除了朱允炆外的其它三人面色有些尷尬,全因他們桌案上僅有二十來份奏疏,僅有朱高煦桌上的一半,連朱允炆桌上的五分之一都沒有。

顯然,朱允炆並不太想讓他們干涉朝政。

這樣的場景,朱高煦都不由的嘆了一口氣:“合着我是幫他們三個人的活分擔了啊。”

“好了,都坐下處理奏疏吧,待爺爺開完早朝,這些奏疏都要供他閱覽。”

朱允炆不想過多糾纏,他只是想對三位世子彰顯了自己的權力罷了。

如今目的已經達到,那再耽擱下去就有點欺負的意思了。

因此,朱允炆草草安排衆人坐下,而他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坐下後的朱高煦掃了一眼,此刻武英殿內有六張理政的桌子,其中主位是老朱的,下首左位是朱允炆的,右位是自己。

朱尚炳和朱濟熺在朱允炆之下,朱高煦之下則是他的好大哥朱高熾。

這樣的位置安排很不妥當,尤其是將朱高煦放在朱高熾前面一位。

要知道,以朱高熾的嫡長身份,日後的燕府不出意外將由他繼承王位,而朱高煦只能是他之下的一名郡王,平日用度護衛都得看他臉色。

朱允炆的這種安排,無疑是在離間他們兩兄弟。

見狀,朱高煦本想起身讓位置,但坐在他三步開外的朱高熾卻樂呵呵笑道:

“離爺爺太近,我有些吃不住壓力,高煦你替我擔着些。”

他的話一經說出,對面的朱允炆三人都擡頭看向了他們。

面對目光,朱高煦不由感嘆朱高熾在人情世故上的處理能力,因此點了點頭:“好……”

見兩兄弟沒有因爲位置先後問題吵起來,朱尚炳與朱濟熺二人失望低下頭,朱允炆倒是早有預料,所以只是對兩兄弟笑了笑便低頭處理奏疏。

看着三人的舉動,朱高煦與朱高熾對視一眼,而後低頭開始理政。

在理政的同時,朱高煦也不由佩服朱高熾。

“難怪我這大哥能在靖難之役前夕讓朝中大部分人都爲他說好話,甚至還讓朝廷將他們返回北平,僅他這份處世能力,前身鬥不過他倒也不奇怪。”

思緒間,朱高煦已經處理了多本奏疏,速度之快,讓剛入武英殿理政的朱高熾三人略微驚訝,倒是朱允炆已經習以爲常。

朱高煦處理奏疏有着自己的思路,這是他奏疏處理快的原因。

此前朱元璋便誇獎過他,當時朱允炆還有些嫉妒,但眼下三府嫡長入了武英殿,朱允炆反倒是有種幸災樂禍的感覺。

朱高煦能入武英殿是憑藉自己的優秀,僅憑這點,朱允炆還是佩服他的。

相比較之下,朱高熾三人就爲他所不喜了。

不過這份不喜他也沒從臉上表露出來,而是自顧自的處理奏疏。

要知道自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後,皇帝幾乎要憑一己之力解決大明二百餘府,一千二百餘縣的所有政務,每日需要處理的奏疏接近三百份。

朱元璋精力充沛,不代表所有人都有他那麼充沛的精力。

朱允炆等人若是跟不上朱元璋的速度,那也是要被提醒,甚至訓斥的,因此朱允炆和朱高煦手上工作很快,僅僅半個時辰便處理了二十餘份奏疏。

“陛下萬歲!” 辰時三刻,當武英殿門口響起唱禮聲,殿內所有人紛紛起身,對着門口作揖唱禮。

一身常服的朱元璋走進了殿內,僅是一眼便將殿內情況收入眼中。

相比較朱高煦和朱允炆,朱高熾三人理政速度慢的可憐,桌上僅有八九本處理完的奏疏,顯然還沒有抓住處理奏疏的重點。

不過朱元璋也並不覺得奇怪,畢竟誰都要有一個適應的時間:“平身吧!”

他迴應一聲,便往自己的龍案走去。

待他入座後,六十餘本經過處理的奏疏被交到了他的面前,他也不多廢話,拿起奏疏便開始閱覽。

這樣的舉動讓朱高熾三人有些緊張,但朱允炆與朱高煦卻在他入座後便坐下處理奏疏,絲毫不受影響。

朱允炆不用多說,理政兩年有餘的他,早就習慣了武英殿內的氛圍,而朱高煦前世更是當了七八年的社畜,自然不會被影響。

見他們二人如此放鬆,朱高熾等人也小心翼翼坐下,而後開始聚精會神的處理奏疏。

不多時,武英殿內便只剩下了奏疏的翻閱聲與研墨聲,偶爾還有一些端茶遞水的聲音。

如此過了一個時辰,朱元璋便已經將他們先前處理完的奏疏處理完畢。

在他面前,那六十餘本奏疏被分到了左右,左邊是他滿意並通過的奏疏,大約四十餘本,右邊是他不滿意的奏疏,大約二十本不到。

朱元璋命人將不滿意的奏疏交回五人各自桌案上,同時將他們剛剛處理完的奏疏搬回自己的龍案上。

兩個時辰的時間,朱高煦已經解決了手上的四十六本奏疏,因此他只需要將朱元璋批迴的奏疏做出修改就足夠了。

不過,這個過程往往沒有他的事情,因爲他的理政觀念與朱元璋的觀念高度相似。

他將事情分爲輕重緩急,急一些的奏疏,諸如地方受災之類的,朱高煦會先撥發一部分糧食賑災,然後命令都察院官員前往當地視察災情是否屬實。

只有確定了災情屬實,戶部纔會按照奏疏章程走賑災蠲免的流程。

至於不是那麼緊急的奏疏,朱高煦則是如上一般,也讓都察院走一趟。

不得不說,這樣的理政方式對地方官員處事不太方便,但卻確保了事情的真實性。

對於本就不信任文官的朱元璋來說,他就覺得朱高煦辦的不錯。

但對於都察院的官員來說,他們就覺得朱高煦浪費精力,因爲他的緣故,都察院最近一個多月外派的次數幾乎翻了一倍。

只要是縣、衛級別的事情,朱高煦都要都察院從京城派京官下去核實,這在交通極爲不便的這個時代來說,確實有些折騰都察院的那羣御史。

不過面對他們的不滿,朱高煦卻並不在意。

儘管明代官員俸祿很低,但那是在明代中後期通貨膨脹,以及朝廷以物抵俸的環境下。

在明初,老朱給官員們的俸祿還是比較合理的。

依照眼下洪武二十七年的官員俸祿待遇,如知縣及都察院監察御史的俸祿是月支米七石,歲支米八十四石。

按照今日米價折俸,約爲月俸一貫餘七百五十文,年俸二十一兩。

以今年的金銀價來兌換,差不多是五兩左右的黃金,是正常南京百姓三倍的年俸。

要知道百姓還得在衣食住行上花費,但這羣官員大多都可以在衙門解決,因此一年到頭少有能夠花錢的地方。

哪怕是到了明代中後期嘉靖年間,這份俸銀也不算低,更別提朝廷還增加了許多正俸以外的其它福利銀。

諸如後世熟知的清官海瑞,其貧窮原因也是因爲無子嗣而先後續了三妻二妾,花費數百兩之多的緣故。

如果沒有“折鈔”和“以物抵俸”的政策,那明代正七品官員的俸祿還是足以養活十一二口人的。

因此在朱高煦看來,拿了朝廷的俸祿就應該辦事,拿多少銀子辦多少事。

一羣御史整日坐在都察院裡喝茶,偶爾才能辦兩件正事,這工作成果與工價完全不成正比,就應該將他們外派,巡查地方纔行。

朱高煦對文官的態度,與老朱不謀而合,這纔是他少有被駁回奏疏的原因。

相比較他,對面的朱允炆就不太行了。

由於他對文官態度以柔和爲主,因此許多奏疏都偏向文官。

這樣的施政態度爲老朱所不喜,因而被駁回了十餘本奏疏。

瞧着被駁回的奏疏,朱允炆雖然已經習以爲常,但還是下意識看了一眼朱高煦的桌上。

不出他的預料,朱高煦桌上乾乾淨淨。

“沒你的事情了,你自己去外面尋個東西吃,好去宋國公府學本事。”

朱允炆還沒收回目光,朱元璋便衝着朱高煦擺手,示意他可以捲鋪蓋走人了。

“孫兒今日想在宮裡吃。”

面對朱元璋的話,朱高熾三位嫡長都驚訝擡頭,卻不想朱高煦這廝反而蹬鼻子上臉,要求在宮裡吃。

“嗯?”聽到朱高煦的要求,饒是朱元璋也不由側目,而朱高煦則是笑呵呵道:

“孫兒無俸,每日花銷都是大頭,留在宮裡吃,少一分開支咧。”

“你這廝……”朱元璋聽的無語,瞪了他一眼:“宮裡給你的賞賜還少了?缺這份飯錢?”

說話間,朱元璋還看一眼朱允炆,顯然知道東宮給朱高煦送禮的事情。

“咳咳……”朱允炆被看的有幾分緊張,不由咳嗽,而後對朱元璋笑道:

“高煦多半是嫌棄外面沒宮裡做的好吃,爺爺且容他吃完東西再走吧。”

朱允炆這話說對了,作爲從乞丐走上廟堂,坐上龍椅的人物,老朱別的東西不一定知道,但論吃還沒幾個人比他更懂。

朱高煦要是想在宮外吃到如宮裡的膳食,那每頓飯少不得得花二三百文。

要是在宮裡吃,這份飯錢可就省下來了,日後能用到自己的護衛身上,豈不美哉。

“都沒吃吧?”

瞧朱允炆開口了,朱元璋也掃了一眼朱高熾等人。

朱尚炳和朱濟熺還猶豫不敢說,倒是朱高熾大膽作揖:“回皇爺爺,還未吃。”

“那就提前傳午膳吧。”看着時間也到了巳時六刻,朱元璋便招呼起了一旁的隨身太監。

“奴婢領命……”隨身太監應下,而後走出殿裡,命人傳膳去了。

“你幫你大哥看看奏疏,免得無事可做,擾亂秩序。”

見太監傳膳,朱元璋也不放過朱高煦任何一點時間,讓他去幫朱高熾看奏疏。

“孫兒領命。”朱高煦笑着起身應下,隨後便走到朱高熾身旁,將他還未處理的三本奏疏打開看了看。

這三本奏疏內容都是地方開墾荒地,希望朝廷蠲免賦稅的奏疏,處理起來倒是很簡單。

朱高煦看了一眼朱高熾正在處理的奏疏,果然也是同樣的內容。

不過這內容之下,朱高熾所寫的批文卻有些不盡人意。

對於這些蠲免賦稅的奏疏,朱高熾沒有確定內容,便寫下了準允的話,也難怪老朱會駁回奏疏。

見狀,朱高煦低下身子,指着奏疏內容與朱高熾小聲交代:

“大哥處理的甚好,不過最好還是在前面加上一句‘派都察院御史覈查’,如此方能保證地方官員不會欺上瞞下。”

“這……”聽朱高煦這麼說,朱高熾不免看了一眼朱元璋,而後擔心道:“這會不會太過興師動衆。”

“興師動衆?”朱高煦愣了愣,啞然笑道:“他們拿的就是幹這事的俸祿,哪來勞師動衆的話?”

他算是明白了,爲什麼朱高熾能得到一個仁宗的廟號。

就這心態,文官不表揚他才奇怪,也難怪夏原吉在洪熙年間想着告老還鄉,估計也是看自己與新君政見不和,所以纔會有這種想法。

幸虧朱高熾這人度量大,不停挽留夏原吉,要不然宣德前五年的財政早就被朱瞻基給搞崩潰了。

不得不說,朱瞻基的那個好大侄確實命好,前五年有夏原吉,後五年有黃福,不過饒是如此,他卻還是一意孤行的不聽兩人建議,將交趾給棄了。

想到這裡,朱高煦將注意力放到了朱高熾身上,而面對他的話,朱高熾卻有些尷尬道:

“官員們俸祿微薄,讓他們如此奔波,這……”

“……”聽着朱高熾的話,朱高煦算是明白爲什麼自家老爹不喜歡他了,也明白文官爲什麼從洪熙年間開始尾大不掉了。

“呼……”呼出一口氣,朱高煦耐心對朱高熾解釋:

“爺爺的想法就是如此,至於說官員們俸祿微薄……”

朱高煦語氣一頓,複雜的看着朱高熾:“大哥若是什麼時候有空閒,先去城外看看那些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農戶們吧。”

“且看看他們勞作一年收入幾何,再看看這些哭窮的御史收入幾何。”

“這羣御史不巡查地方,地方的農戶一旦被地方官員欺辱,那就得打碎牙齒往肚裡咽。”

“只有吏治清明,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說罷,朱高煦也不再多說什麼,而是提筆在朱高熾被駁回的幾本奏疏前面加上了讓御史前往當地巡查的話,而後轉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這番舉動被朱元璋看在眼裡,卻並未說什麼,反倒是朱允炆看到後低頭輕笑。

朱尚炳與朱濟熺也是一副看熱鬧的表情,唯有朱高熾欲言又止,看着朱高煦背影表情複雜……

更新完畢,明天上午十一點依舊二章一萬二

(本章完)

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600章 後記永曆新明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60章 嶽婿矛盾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請假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第391章 大明孝子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43章 春和不和第8章 徐氏治戎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402章 甕捉野豬第547章 雞鶩爭食第2章 大教場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526章 扶危濟困第65章 上架感言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402章 甕捉野豬第386章 波斯之亂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516章 自爆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537章 蘇州遊行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461章 解決民生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83章 擅寡而長第55章 道德者死第364章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72章 小鬼難纏第71章 燕府勢大第63章 書房論兵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44章 爲天子筆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549章 形單影隻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397章 哀毀骨立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16章 閒暇日子第375章 臥龍鳳雛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610章 地府肉體堅韌朱允炆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103章 亂我家者第123章 北返建功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476章 大明銀行第371章 西南震怖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581章 日落西斜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573章 恩威並施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534章 耕耘海外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92章 鳥盡弓藏第409章 資本道路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第23章 爺孫較勁
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600章 後記永曆新明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60章 嶽婿矛盾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請假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第391章 大明孝子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43章 春和不和第8章 徐氏治戎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402章 甕捉野豬第547章 雞鶩爭食第2章 大教場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526章 扶危濟困第65章 上架感言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402章 甕捉野豬第386章 波斯之亂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516章 自爆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537章 蘇州遊行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461章 解決民生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83章 擅寡而長第55章 道德者死第364章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72章 小鬼難纏第71章 燕府勢大第63章 書房論兵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44章 爲天子筆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549章 形單影隻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397章 哀毀骨立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16章 閒暇日子第375章 臥龍鳳雛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610章 地府肉體堅韌朱允炆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103章 亂我家者第123章 北返建功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476章 大明銀行第371章 西南震怖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581章 日落西斜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573章 恩威並施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534章 耕耘海外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92章 鳥盡弓藏第409章 資本道路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第23章 爺孫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