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根本之爭(3)

朱植沒好氣道:“我的好長史,你說是輸是贏,這不明擺着嗎?遼東剛剛停止了征伐,正是發展的好時機,我不在,許多事都不放心啊。 ”

楊榮哈哈一笑道:“皇上的一番苦心啊,怎麼就不能體諒呢?榮以爲,殿下非但沒有吃虧,還大大賺了。

您看,其一,僭越資敵等重罪一項都沒有坐實到殿下頭上;其二,保住了遼東實行商業的果實,皇上同意繼續試點;其三,既然最終承認了李朝的地位,等於把殿下與李朝的條約確定下來;其四今日朝堂之上,皇太孫身邊最親密的黃子澄站出來爲殿下解圍,說明太孫方面還是想保殿下,這是一個大好消息。

這四項成果惟一的代價只是讓殿下留在京城裡,殿下還記得韜光養晦四個字嗎?現在正是好機會。

榮以爲,皇上這麼做實際是在保護殿下,所謂木秀於林,對於這點,皇上比誰都明白。

他這麼做是在爲太孫留人,這一年時間一來可以磨練殿下的意志,另一方面也能保護殿下不會因爲新政的弊端遭受朝廷非難。

一年之後已經有基礎的新政如果繼續保持發展的良好勢頭,皇上會再放殿下回去。 所以殿下稍安毋躁,在京城裡修心養性,一年之後又是另一番天地。 ”

楊榮分析得沒錯,就算自己能平安無事地渡過這一年。 但朱植能跟楊榮說,在一年之後,按照歷史,便宜老子朱元璋就要駕崩了嗎?

朱植想了一下道:“勉仁,皇上年壽已高,你有沒有想過,萬一一年時間裡,他老人家有個三長兩短的。 我回不了遼東該怎麼辦?”

楊榮倒是沒有想到這一層,道:“殿下是說,到時候太孫登位不知道會怎樣安排殿下?”

朱植道:“是啊,把我改封其他地方,那遼東的基業可就毀於一旦了。 ”

楊榮微笑着搖頭:“殿下,如果是這個,那您實在杞人憂天。 皇太孫是個孝順的人,太子的吩咐他不敢不從;殿下是惟一可以牽制燕王的人。

這樣好的棋子太孫捨得不用嗎?就算太孫捨得,黃子澄也不會捨得。 ”

朱植嘆了口氣道:“反正也被留下了,也是沒辦法地事,那我就京城老實呆兩天吧。 只是遼東事就交給你們了。 ”

楊榮道:“殿下請放心,卑職相信,鐵長史和葉都司一定會把遼東治理好的。 卑職想留在殿下身邊。 ”

朱植道:“這可不行,父皇沒有責罰你,你留不下來。 ”

楊榮道:“京城內多方勢力爭持。 特別是皇上年壽已高的時候,形勢更加微妙,放殿下一個人留在京城,榮實在不放心。 至於留下的辦法,榮自有計較。 殿下不需費心。

望着楊榮誠摯的神色,朱植心中突然有些感動,在這個複雜的大,仍然有人願意盡心盡力輔佐自己。 這是雪中送炭的感覺。

朱植心中一梗,不知道說什麼,只是緊緊握了握楊榮的手。

兩人正聊着,瞿遠匆匆走進堂中,神色有些緊張,對朱植和楊榮行禮之後,道:“殿下,楊。 剛纔刑部尚楊靖手下一名與卑職相識地人來找我。

我們兩人到酒樓裡敘舊。 誰知道他是楊大人派來的,他讓卑職帶話,趙正雄和李大椿兩位掌櫃的今日當街攔轎自首。 ”

朱植霍地站起來道:“哎呀,這兩個活寶,怎麼跑到京城來給我添亂啊。 他們現在在哪裡?”

瞿遠道:“他們現在刑部後堂呆着。 楊大人沒有受理他們的狀子,他派來的人問殿下該如何處置二人。 ”

朱植在堂中着急地往來走着,焦急道:“真是找事,本來就夠煩的了。 他們兩人不知道是怎麼想的。 在遼東時我三番四次叮囑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就是不聽。

現在總算告一段落了,萬一被別人利用此事做文章可怎麼辦啊。 ”

楊榮道:“殿下先彆着急。 此事不算麻煩,既然楊大人私下來詢問,肯定含有包庇之心。 要不由卑職走一趟,去跟楊大人溝通一下。 ”

朱植道:“勉仁目標太大了,容易被人盯上,我看還是雲飛去。 雲飛你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

瞿遠想了想道:“咱們可做兩手準備,首先如果能把事掩蓋着最好,秘密把他們倆撈出來,悄悄送回遼東;但如果萬一被人發現了,非要揪住他們來說事,就拜託楊大人判他們一個流徙三千里,發回遼東便是。

朱植點點頭,瞿遠越來越成熟了,解決問題時不但有a計劃,還想到了b計劃。 朱植詢問楊榮:“勉仁看雲飛所言如何?”

楊榮點點頭道:“雲飛所言甚好,現在事情發生不到一天,勞雲飛立刻去聯繫,最好今日之內讓楊大人將他們兩人亂棒打出。 ”

朱值道:“雲飛,你去找他們兩人在京城分號的夥計安排離開路線什麼地,這兩天你先把此事解決好,其他暫時不用理了。

記得囑咐他們,商人們對本王最大的支持就是安定遼東的商業根基,其他一切事情都有本王擔待着。 切記切記,好了,去吧。 ”瞿遠領命而出。

……

廷辯後第二日,正值朱元璋七十壽辰,在京自親王以下,王孫,公侯、道七品以上的官員,全部進宮參加祝壽大典。

朱植天還沒亮,就白朮,領着朱貴烚來到午門外,按規定,未滿三歲的王孫因爲年紀太小無法承受如此長時間地禮儀得到豁免。

所以朱燁和朱貴燮都留在後宮中繼續睡大覺, 朱貴烚同學仍迷濛着睡眼,匍匐在小陳子肩頭。

朦朧之中,天將破曉,一絲光明從東方城牆上冉冉放大。 午門吱呀呀地打開,一名錦衣衛緩步走出,身後跟着四位鳴鞭官。 左右相向。

錦衣衛吆喝了一聲,然後鳴鞭官一同甩起鞭子,“啪……”在寂靜的黎明顯得格外響亮。

朱貴烚從睡夢中驚醒,“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白朮連忙把他接到手中,百般呵護,朱貴烚才漸漸收了哭聲。 只是已經引來了周圍各路藩王們的哂笑。

鳴鞭閉,城樓之上響起一通鼓聲,跟着左右掖門同時打開。 文武百官魚貫而入。 只見宮中早已擺好了各式儀仗。

金吾衛設護衛官於殿內及丹陛,陳甲士于丹墀至午門外,錦衣衛設將軍于丹陛至奉天門外,陳旗幟於奉天門外,俱東西列。 典牧所陳仗馬犀象於文、武樓南,東西向。

司晨郎報時位於內道東,近北。 糾儀御史二,位於丹墀北。 內贊二,位於殿內,外贊二,位於丹墀北,傳制、宣表等官位於殿內。 俱東西向。

百官走到丹墀之下,北向而立。 接着鐘鼓齊鳴,宮內樂聲響起。 儀禮司奏執事官行禮,贊五拜。 畢,奏請升殿。 駕興,中和樂作。

尚寶司捧寶前行,導駕官前導,扇開簾卷,寶置於案。

然後一名致辭官走上丹陛中,唱曰:“恭惟陛下,千秋壽誕。 奉天永昌。 ”賀閉,四方鼓樂齊鳴。

皇太孫朱允炆出班走到奉天殿前跪下,致辭曰:“臣朱允炆欽遇皇帝陛下聖誕之辰,謹率文武官僚敬祝壽。 贊禮唱俯伏,興。 樂止。 贊搢笏,鞠躬三,舞蹈。

贊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額三呼“萬歲”。

直到這時整個賀壽之禮才一半。 接下來。 文武百官按照品階長幼次序,順序入奉天殿敬獻壽禮。 並賀上壽。

等了半天輪到朱植進殿,朱植帶着白朮拖着朱貴烚快步進殿,只見朱元璋高高坐在龍椅之中,朱允炆列於左側。

朱植一家三口跪在地上,用早已經背誦好的貫口道:“臣朱植攜次妃杏林白朮,王世子朱貴烚,謹賀陛下聖誕之辰。 ”

接着皇帝身邊一名太監拿出朱植地賀壽禮單唱曰:“遼王植爲上壽禮,海鹽二兩,稻穀兩斤,水爐子一套,瀋陽馬三匹,大小艦船十艘。

”和之前那些珠光寶器,稀世珍寶比起來,如此古怪的壽禮令當場所有人驚奇萬分。

朱元璋在座上露出微笑道:“呵呵,老十五的賀禮着實有意思,甚合朕心。 ”

朱植連忙磕頭到地:“謝陛下。 ”說完,一旁太監言禮閉,朱植三口才起身,在引導官地帶領下離開奉天殿。

折騰了一上午,事情纔算告一段落。 朱植出來後就和白朮孩子們分別,女眷和小王孫公主們都進了後宮。 朱植則跟兄弟們一起在東廂朝房裡等候大宴羣臣。

各位兄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互相詢問賀禮。 代王朱桂牛比烘烘地向衆人顯擺,他送的和田玉山子多子多孫。 朱植坐在房間一隅斜靠在臥榻之上懶得理這些人。

不知道誰看見了朱植,道:“老十五,你的遼東糧餉充足,官庫充盈,一定給父皇送上一份大禮吧,來來來,趕緊說說,讓兄弟們開眼。 ”

朱植一回頭,只見大家都圍坐在朱棣身邊,說話的原來是湘王朱伯,朱植連忙擺手搖頭:“弟弟哪裡敢和哥哥相比。 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

朱棣嘿嘿一笑:“十五弟胸懷高遠,哪裡是我等俗人能比,聽說十五弟一把海鹽,一把稻穀就贏得父皇的稱讚。

怎麼不早說,我燕地盛產麥子,好讓我也掏一把來,博得父皇歡心啊。 ”身邊衆王哈哈大笑。

朱植也不惱,乾笑兩聲:“弟弟一個戴罪之人,不敢與哥哥們攀比,失禮失禮。 ”說着也不理這些人,扭頭繼續昏昏睡去,哪管身後奚落聲四起。

-------------

-------------

第31章 洪武駕崩(1)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27章 烈火荒原(5)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28章 應天風暴(4)第22章 奠基東北(1)第41章 螳螂捕蟬(4)第5章 高麗亂局(4)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32章 幡動心動(2)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36章 圖窮匕現(2)第3章 懿文太子(4)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3章 請君入甕(4)第11章 暮鼓晨鐘(3)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8章 藍大將軍(2)第6章 漸入佳境(3)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42章 多方博弈(2)第7章 北風乍起(5)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12章 就藩遼東(5)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28章 應天風暴(1)第9章 奪門之夜(3)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6章 漸入佳境(2)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1章 裂土封遼(3)第27章 烈火荒原(3)第25章 翻雲覆雨(4)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8章 藍大將軍(2)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6章 漸入佳境(2)第6章 漸入佳境(1)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46章 飲馬長江(2)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21章 白山黑水(2)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7章 北風乍起(2)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7章 北風乍起(4)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9章 奪門之夜(1)第42章 多方博弈(5)第1章 裂土封遼(2)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26章 燕王邀戰(3)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46章 飲馬長江(1)第5章 高麗亂局(5)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2章 遼王攻略(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7章 北風乍起(4)
第31章 洪武駕崩(1)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27章 烈火荒原(5)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28章 應天風暴(4)第22章 奠基東北(1)第41章 螳螂捕蟬(4)第5章 高麗亂局(4)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32章 幡動心動(2)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36章 圖窮匕現(2)第3章 懿文太子(4)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3章 請君入甕(4)第11章 暮鼓晨鐘(3)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8章 藍大將軍(2)第6章 漸入佳境(3)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42章 多方博弈(2)第7章 北風乍起(5)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12章 就藩遼東(5)第37章 邊塞鏖戰(5)第28章 應天風暴(1)第9章 奪門之夜(3)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6章 漸入佳境(2)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1章 裂土封遼(3)第27章 烈火荒原(3)第25章 翻雲覆雨(4)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8章 藍大將軍(2)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6章 漸入佳境(2)第6章 漸入佳境(1)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34章 龍出生天(4)第46章 飲馬長江(2)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21章 白山黑水(2)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7章 北風乍起(2)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7章 北風乍起(4)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9章 奪門之夜(1)第42章 多方博弈(5)第1章 裂土封遼(2)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26章 燕王邀戰(3)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43章 戰雲密佈(6)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46章 飲馬長江(1)第5章 高麗亂局(5)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2章 遼王攻略(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7章 北風乍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