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賑濟

再下來便是有人答道:“太子殿下,陝北那裡,十年九災,這也是沒法子的事。那裡沒有樹木,存不住水,只能靠天吃飯,雨大了,莊稼被水都沖走了,雨小了,要麼就是乾脆沒有,撒下的種子,十年總有三年收不回來……在那裡,不要說吃飽肚子,能半飢半飽的,就算是正常的好年景了。”

“崔學士倒是博學。”

“殿下過獎了。”

“那麼,陝北受災,孤當如何?免賦麼?”

公主聽到這兒,纔是漸漸有點明白。這殿中一君一臣,一個是太子,一個是翰林學士崔浩,很年輕的一個文官中的後起之秀,名聲很好,風度也很儒雅,公主在太子這裡見過幾回,對崔浩印象極佳。

當然,她亦是不知道,太子和張佳木最爲生份,記恨最深的一回,也是拜崔浩所賜,要是知道了,怕是這種好感也就會蕩然無存了。

現在聽着兩人議事,公主倒是極爲好奇。皇帝召見大臣,她當然不能到跟前去,大明的公主在街遇上比兩宋要強些,但也有限的緊,和漢唐時的公主是沒有辦法比了。特別是大唐公主,自己可以開府建衙,徵召屬官,到了太平公主時,可以和皇帝哥子一起坐朝,凡有國事,都得先關白公主之後才能施行。

想想這是何等威風?

當然,現在的公主是從小學女則長大的,高祖馬皇后也是言傳身教,所以宮中的家法極好,大明的公主都能端謹守法,嫁到人家裡,也能敬事翁姑,所以終明一朝,駙馬列傳的有不少,但公主卻是沒有什麼值得記下來的事蹟。

對內廷中人來說,沒有記錄,就是最好的記錄了。

這會子公主頗有興味聽,所以也就停住腳步,就等着裡頭再繼續說話。她雖然不問外事,不過此時也是知道,這大約是父皇在考較太子,如果太子合格,沒準還能叫太子監國。

永樂年間,太宗皇帝在前方廝殺,後方一直是仁宗皇帝監國,其實就是太宗爲將帥,仁宗爲內當家主政。

仁宗年間,亦曾經令宣宗皇帝監國。

當今皇帝即位是年幼,現在皇太子已經漸要成年,以大明的家法,如果太子表現出色的話,在成年前後,可能會安排長時間的監國,以鍛鍊皇太子在正式爲皇帝前的施政經驗,當然,也是叫皇太子建立自己的班底。

比起別的王朝,明朝的皇帝和皇太子在權柄分割方面還是比較清楚的,終明朝近三百年,因爲權力猜忌太子的事並不是沒有過,但這三百年下來,並沒有一起廢立太子的事,就這一點,就算是極爲難得了。

她猜的倒真是沒錯,今天的題目,也確實是皇帝用來考較太子的。之前已經談了半天的政務,涉及軍事、政務、刑法,其中修路、治河、農桑,名目煩多,不過,有崔浩在,太子也是有了不小的幫助。

其實,皇帝同時也是有考較崔浩的意思。畢竟,這個現在春風得意的詞臣已經是儼然儲相,一定會成爲將來的內閣成員,甚至,有可能在皇太子成爲皇帝之後,成爲他的內閣首輔。

但崔浩除了十年懸崖苦讀之外,就沒有什麼驕人的記錄了。他可能在讀書上有天賦,人也不用說是很聰慧的。因爲能考中進士,光有苦讀是沒有用的。全大明天下幾十萬讀書士子,每年應考的就有數萬人,但真正的天子驕子,哪怕只能分到地方當知縣的三甲殿後的進士,也只是寥寥無已的三百餘人罷了。

但光有天賦和聰明是不夠的,處理政務,要熟知過去的律令故事之餘,也要熟諳人情世故,通曉部曹運作,對地方上的實際政務,也非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可。

有些東西,不是純粹的書本里能得到的。皇帝知道這個道理,但他不肯定崔浩是否知道,至於太子,現在叫他熟習處理政務,原本就是帝王術的培養辦法之一。

大明的帝位傳承,在帝王術的傳承上都是一脈相承,可惜,後來是一代不如一代,有些事,也確實並不是紙面上可以學習,甚至並不是學習可以得到的。

太子問過之後,崔浩沒有遲疑,直截答道:“是,今年陝北四府二十七縣受災,臣查過了,按慣例,是可以免徵賦稅的。”

“哦,哦,那就照常例辦就是了”

太子的聲音倒是果決的很,公主在殿門外聽的不禁一笑。

“還有,徭役是不是可以免一下?”崔浩聲音有點兒遲疑,向太子問說,“今年似乎受災的程度較重一些,除了免賦,國家徵調催發的徭役,是不是也一併免了?”

當時的徭役分爲很多種,城市之中有火夫甲長之分,在街面上值勤,查拿犯禁人犯,巡邏街坊,有火警了登樓擊鼓,一起救火,這是火夫鋪夫。

甲長負責徵調物品,供應上憲催科,一旦有人不到,或是有物沒有徵齊,當然,就得是甲長自己貼補賠累。

所以,中產之家一旦攤上這一類的徭役,破產破家都是很尋常的事。

農村裡頭就更多了,河工,路工,農田水利道路橋樑,當然全部是要徵發農民應役。地方官員如果少做事,其實也就是少騷擾農民,所以明中後期,地方官員都以安靜爲第一要務,只要境內無事,又少刑案,再能清廉一些,就是一等好官。

當然,糾枉過正了,道路橋樑不修,水利不興,也是明中晚期的一大弊政,根本無法可想。

而崔浩所說的地方,卻全部是靠近軍鎮的州府,這些地方的徭役卻自然是和邊鎮軍務有關,或是送糧上前方,或是修理城牆,或是整理營寨,總之,近軍鎮的州府,徭役也是極爲要緊,並不能隨意停止。

果然,崔浩說完,這一回太子卻也是沒有剛剛的那麼從容肯定了。想了再想,才遲疑着道:“邊鎮徭役,似乎不可擅停吧?”

“是,但是……”

“我知道,你又是想說百姓太苦了是吧?唉,這些我亦知道,不過,爲國效力也是該當的,朝廷不徵發他們,難道叫邊軍自己將糧食背上邊鎮去?”

“延綏那裡,已經有不少百姓插標賣女了,殿下,我想,似乎可以酌情減免一些徭役攤派什麼的?要不然,似乎也可以擬裁一些老弱,這樣,百姓的負擔也能少一些?”

“昏話,崔先生,你這是叫我授人心柄啊”

“這……請殿下明言?”

“前一陣子,你們計議抗拒張佳木擬裁京營老弱的事,不就是在這裡議定的?他是何等人,消息靈通,我在這件事上的態度,自然也是不少人都知道了。你想,京營原本就是該象張佳木說的那樣大加整頓一下,可你們爲了對付他,商量好了封駁旨意,對了,那個封還旨意的給事中,是從監察御史任上調去的吧,似乎是你的進士同年,叫楊繼宗是吧?”

“是,殿下說的是。”

崔浩的聲音艱澀無比,似乎也沒有想過,居然有一天他和張佳木要站在同一個陣營之內。其實當時的邊軍也已經開始**,將領廣募私兵爲家兵,數十年後,一個總兵調任,可以帶走過千的私兵。

大量的邊軍很少裝備或是根本沒有裝備,營中老弱充斥,戰鬥力急劇下降,有明一代,邊境上斬首過百級的記錄很少,因爲邊軍營制崩壞,守備防線還沒太大問題,但主動出擊野戰就很爲難了。

武宗之以爲爲“武”,也是在當時邊軍戰力下降的情形下,自己親征與蒙古小王子對壘,以文官的記錄才死了幾個人,數萬騎兵對陣,這樣的傷亡數字,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

武宗一死,文官誅江彬等邊將,至嘉靖年間,不僅河套被蒙古人侵佔,還被人一路打到京城。

邊軍之崩壞,最少在現在就已經是很明顯的事了。

但崔浩的建議,確實有爲張佳木張目的嫌疑,所以太子將之痛駁,崔浩亦是無話可說。在此這之前,太子算是對他言聽計從,並且以皇帝對內閣稱先生的例,太子對崔浩亦稱先生,這,也是極爲了不起的榮譽了。

見崔浩沉默不語,太子便安撫他道:“細民百姓,原本就該納糧應役,供應邊軍也是他們的本份,先生,以爲然否?”

“唉,就是太苦了。”

崔浩喃喃道:“插標賣首,算是尋常了,摔死或淹死剛生的幼兒,更是常見之事;易子而食,都或有之,至於食觀音土,草根樹皮,然後飽漲而死於道路途中的,更是常見。諸州、府、縣,攜老扶弱出來逃荒的,有數萬人之多……”

“好了,好了”

聽到這兒,太子已經頗爲不耐煩,打斷崔浩的話頭,道:“先生亦是聽人言,未曾親見吧?”

“這,這倒是。”

“有誇大請賑之詞,怕也是有的”

崔浩無語,半響不能答,不過,他是太子近臣,有建言誘導之責,太子只要說,他就必須回答,半響過後,他才道:“確實可能有。”

“那就是了。”

太子語調輕鬆的笑道:“所以先不必管,等再報上來新的消息時,咱們再說。對了,既然先生體恤這些災民,我叫人發銀一百兩,賑濟災民,先生看如何?”

第2章 靜夜思第607章 可惜第625章 雄心第525章 闖宴第491章 消息第634章 說獄第596章 德王第365章 訴說第334章 暴打第611章 聖恩第264章 收成第685章 做絕第353章 恭候第696章 屏息第71章 夜宵第230章 不同看法第612章 治亂第72章 逼債第408章 軍制第125章 奪門第427章 計較第188章 辣椒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四卷錦衣都督第三百三五章 羨慕第326章 鹽引第607章 可惜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344章 草原第682章 破局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75章 石彪第215章 寒門第316章 宮宴第155章 進宮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249章 新聞第72章 逼債第291章 欺心第598章 詢問第565章 人選第17章 查案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490章 舌戰第204章 滅火第582章 義利第284章 請罪第312章 勘查第592章 流言第138章 推薦第283章 外勤第212章 死不足惜第145章 升座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397章 撐腰第371章 收益第161章 人生百態第182章 顧全大局第563章 意氣第162章 希望第34章 用人問題第15章 攪動風雲第323章 編號第515章 君恩第493章 羅網第217章 白馬第427章 計較第279章 討教第392章 潛伏第230章 不同看法第264章 收成第93章 巧遇第477章 慘事第6章 開荒任務第525章 闖宴第427章 計較第629章 悲劇第510章 衆星拱月第392章 潛伏第549章 吉兆第410章 嫉妒第493章 羅網第174章 賜宴第340章 餘百戶第286章 油滑第630章 少年第625章 雄心第145章 升座第370章 學校第596章 德王第300章 零五章焚香第387章 明白第83章 異常第538章 胡鬧第191章 掄才大典第669章 甲兵第629章 悲劇第224章 嶽正第521章 伏兵第28章 巧遇第78章 窯廠
第2章 靜夜思第607章 可惜第625章 雄心第525章 闖宴第491章 消息第634章 說獄第596章 德王第365章 訴說第334章 暴打第611章 聖恩第264章 收成第685章 做絕第353章 恭候第696章 屏息第71章 夜宵第230章 不同看法第612章 治亂第72章 逼債第408章 軍制第125章 奪門第427章 計較第188章 辣椒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四卷錦衣都督第三百三五章 羨慕第326章 鹽引第607章 可惜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344章 草原第682章 破局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75章 石彪第215章 寒門第316章 宮宴第155章 進宮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249章 新聞第72章 逼債第291章 欺心第598章 詢問第565章 人選第17章 查案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490章 舌戰第204章 滅火第582章 義利第284章 請罪第312章 勘查第592章 流言第138章 推薦第283章 外勤第212章 死不足惜第145章 升座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397章 撐腰第371章 收益第161章 人生百態第182章 顧全大局第563章 意氣第162章 希望第34章 用人問題第15章 攪動風雲第323章 編號第515章 君恩第493章 羅網第217章 白馬第427章 計較第279章 討教第392章 潛伏第230章 不同看法第264章 收成第93章 巧遇第477章 慘事第6章 開荒任務第525章 闖宴第427章 計較第629章 悲劇第510章 衆星拱月第392章 潛伏第549章 吉兆第410章 嫉妒第493章 羅網第174章 賜宴第340章 餘百戶第286章 油滑第630章 少年第625章 雄心第145章 升座第370章 學校第596章 德王第300章 零五章焚香第387章 明白第83章 異常第538章 胡鬧第191章 掄才大典第669章 甲兵第629章 悲劇第224章 嶽正第521章 伏兵第28章 巧遇第78章 窯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