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鄧芝

第357章 鄧芝

劉宗領軍攻克鬱林郡,可謂勞苦功高,劉景不但親自率衆迎於北津渡口,更與其同乘一車,共坐一榻,以示尊榮。

轔轔車聲中,劉景與劉宗娓娓而談,劉宗心裡卻惦記着武陵郡,最後憋不住問道:“仲達,你打算何時出兵攻打武陵郡?”

劉景聞言感慨良多,如今還堅持以“仲達”相稱者,僅剩下劉瑍一人,連族兄劉修都改口稱其爲“將軍”了。

劉景回過神,道:“七月。”八月是荊南地區秋收的月份,趕在七月出兵,便是要防備劉叡提前收割稻穀,屯糧死守臨沅。

劉宗道:“我是武陵太守,攻打武陵,必須由我親自領軍,此事斷不可假於他人之手。”

“我亦屬意從兄,”劉景隨後輕嘆道:“只是這樣一來,從兄未免太過辛苦。”要知道現在已是四月末,七月出兵,劉宗滿打滿算也就能休息兩個月。

劉宗笑道:“世祖有言:‘我自樂此,不爲疲也。’我亦如此。”

事實證明,劉宗並沒有誇大其詞,他在家中僅僅待了數日,便拋下一衆妻妾,返回軍營。

與此同時,劉璋依靠東州兵,在成都城下大破趙韙叛軍,趙韙逃往巴郡,蜀郡、廣漢、犍爲諸郡悉平。之後劉璋乘勝追擊,攻趙韙於江州,趙韙窮途末路,被麾下部將李異、龐樂所殺。

至此,這場歷時大半年,波及半個益州的內亂總算結束了。

成都上下,一片歡騰。

鄧芝亦倍感喜悅,三年前,新野鄧氏遭到傷寒侵襲,鄧氏族中三四百人,染疫而死者,多達七八十人,一時間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鄧氏族人大駭之下,紛紛逃散鄉里。鄧芝就是在那時舉家避入益州。

然而這幾年,鄧芝在蜀地一直過得不太如意,他雖出身名門,可惜性格剛強率略,不懂收斂意氣,加之心性驕傲,不肯屈就自己,並未受到賞識與起用。

去年秋,鄧芝聽聞劉景以酃縣一城之地,覆滅劉表傾國之軍,並乘勝全取荊南,其內心大感震撼的同時,亦不免有些遺憾。

當初族兄鄧朗舉家南下投奔劉景時,他本有機會一同前往,但他考慮到長沙地處偏遠,士少蠻多,且潮溼多雨,亦患疾病,最重要的是,劉景當時僅爲一縣之長,投奔他或許可以衣食無憂,卻難有施展抱負的舞臺。

結果僅僅兩年時間,劉景就從一個下轄百里的小小縣長,成爲割據荊南的一方諸侯。

所幸亡羊補牢,爲時未晚,然而就在鄧芝準備舉家“返鄉”之際,趙韙勾結益州大姓,忽然掀起叛亂,生生打亂了他的計劃。

鄧芝守在成都,經過八九個月的苦苦等待,終於等來趙韙的死訊,相信益、荊之間阻絕的道路,很快便會重新恢復暢通。

果然,不久之後,劉璋以趙韙部將李異反正,擊殺趙韙有功,令其代爲徵東中郎將,復屯兵於朐忍,益州東部,自此安定。

鄧芝見成都之外,江河之間,舟船往來,日漸繁榮,當即變賣田產、宅邸,攜母弟返鄉。

一路上雖屢有波折,但總算有驚無險,歷經一個多月的漫長旅途,在六月的最後一天,鄧芝順利抵達長沙郡治臨湘。

由於鄧芝手中持有劉祝的傳信,守津吏確認後,第一時間派出車輛,將其送入臨湘城中。

劉景聽到鄧芝前來投奔的消息,不禁喜出望外,他現在麾下稱得上是人才濟濟,但人才誰又會嫌多呢?

劉景親自出門相迎,立於階上,含笑望着鄧芝從車上下來,其身長七尺餘,頭戴縑巾,身着青袍,臉容硬朗,眉飛入鬢,目光明銳,不卑不亢,正是這種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當年給劉景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

劉景大步走下臺階,握住鄧芝的手,朗聲笑道:“伯苗,如今我被國家任命爲安遠將軍,董督荊南四郡,有任免舉薦之權,足下遠道而來,是想求官嗎?”

鄧芝聽得一愣,劉景這番話可不是隨口調侃,當年光武帝劉秀,便是這般詢問其先祖鄧禹:“今我得專封拜,生遠來,寧欲仕乎?”

而鄧禹的回答是:“不願也。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

然而“威德加於四海”並不是什麼人都能用,高祖劉邦《大風歌》有云:“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西漢末時,天下分崩離析,雖有更始爲帝,卻並非天下共主,鄧禹欲輔佐劉秀誅鋤暴亂,平定天下,這麼說自無不可。

而今天下雖然同樣分崩離析,但漢室尚有天子,鄧芝自然不能學先祖鄧禹,乃道:“在下此番前來,非爲求官,而是想要輔佐將軍,匡扶社稷,以冀漢室,異日垂功名於竹帛耳。”

“善。”劉景很滿意鄧芝的作答,撫掌大笑道。

由於鄧芝出身鄧氏,是妻子的族兄,因此劉景邀其入舍中敘話,剛跨入門閣,便見妻子鄧瑗陪着兒子劉旗在花叢間玩耍。

劉景臉上不覺露出笑容,揚聲道:“少君,你看誰來了?”

鄧瑗聞言擡起頭,見到站在夫君身旁的鄧芝,先是微微一怔,繼而大喜道:“從兄……”

兩人乃同曾祖父,並未出五服,關係頗爲親近,鄧瑗經歷喪父、喪母、喪兄之痛,身邊僅餘兄嫂侄輩,陡然見到闊別數年之久的從兄,心中的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鄧芝心性高傲,看不上鄧衝、鄧朗,認爲二人才能平庸,相比鄧攸可謂是虎父犬子,倒是對鄧瑗這位聰慧過人的從妹,很是欣賞喜愛。

鄧芝看着鄧瑗懷中虎頭虎腦,分外活潑的劉旗,笑問道:“少君,此兒是你的孩子吧。”

鄧瑗輕輕頷首,對劉旗道:“阿央,這是你的從舅……”

劉旗已經三歲,模樣十分可愛,他用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鄧芝,小聲道:“從舅……”

“真佳兒也。”鄧芝縱然已爲人父,亦忍不住撫其頭而贊。

(本章完)

第333章第40章 悲歌第239章 嚴法第85章 囚徒第116章 再見第440章 匕見第252章 週歲第173章 南下第451章 水鏡第328章 許都第453章 攔路第208章 斬殺第243章 學官第274章 攻城(下)第62章 拔刃第225章 勇悍第239章 嚴法第543章 刺孫第464章 上書第438章 勸降第331章 倚仗第135章 歸來第291章 召見第343章 斬將第40章 悲歌第334章 洗兵第332章 徐庶第339章 出戰第148章 警鼓第392章 落幕第425章 中箭第439章 文聘第222章第109章 難題第491章 徐宗第281章 面見第231章 勸降第75章 百石第37章 邀請第136章 婚宴第5章 虎頭第205章 失望第452章 自白第160章 搶權第223章 習珍第76章 新左史第372章 召見第37章 邀請第68章 俠客行第44章 單程第443章 韓暨第52章 歸家第313章 隆中第14章 市井第348章 南下第125章 新野第538章 董和第213章 女誡第234章 耀功第493章 猝遇第92章 先賢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73章 南下第195章 韓廣第7章 劍術書法第318章 放歸第371章 慰問第264章 突襲第210章第320章 來投第309章 終抵第213章 女誡第419章 猛將第172章 出兵第53章 道歉第136章 婚宴第532章 用意第465章 出使第490章 盡出第504章 進兵第447章 高義第410章 中箭第271章 火攻第109章 難題第412章 刺史第455章 投降第178章 來接第383章 李嚴第74章 變化第349章 璽書第52章 歸家第360章 獻計第77章 赤驥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53章第245章 巡視第25章 吏舍第234章 耀功第241章 蔣琬第543章 刺孫
第333章第40章 悲歌第239章 嚴法第85章 囚徒第116章 再見第440章 匕見第252章 週歲第173章 南下第451章 水鏡第328章 許都第453章 攔路第208章 斬殺第243章 學官第274章 攻城(下)第62章 拔刃第225章 勇悍第239章 嚴法第543章 刺孫第464章 上書第438章 勸降第331章 倚仗第135章 歸來第291章 召見第343章 斬將第40章 悲歌第334章 洗兵第332章 徐庶第339章 出戰第148章 警鼓第392章 落幕第425章 中箭第439章 文聘第222章第109章 難題第491章 徐宗第281章 面見第231章 勸降第75章 百石第37章 邀請第136章 婚宴第5章 虎頭第205章 失望第452章 自白第160章 搶權第223章 習珍第76章 新左史第372章 召見第37章 邀請第68章 俠客行第44章 單程第443章 韓暨第52章 歸家第313章 隆中第14章 市井第348章 南下第125章 新野第538章 董和第213章 女誡第234章 耀功第493章 猝遇第92章 先賢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73章 南下第195章 韓廣第7章 劍術書法第318章 放歸第371章 慰問第264章 突襲第210章第320章 來投第309章 終抵第213章 女誡第419章 猛將第172章 出兵第53章 道歉第136章 婚宴第532章 用意第465章 出使第490章 盡出第504章 進兵第447章 高義第410章 中箭第271章 火攻第109章 難題第412章 刺史第455章 投降第178章 來接第383章 李嚴第74章 變化第349章 璽書第52章 歸家第360章 獻計第77章 赤驥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53章第245章 巡視第25章 吏舍第234章 耀功第241章 蔣琬第543章 刺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