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盡出

第490章 盡出

今年以來,隨着與劉景關係日趨緊張,大戰似無可避免,孫權爲防備劉景偷襲江東,沿着長江南岸修建了大量的烽火臺,以確保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前線軍情。

因此吳郡雖遠在千里之外,孫權卻依靠烽火臺,當天夜裡就收到了劉景率兵進犯的消息。

深夜,討虜將軍府燈火通明,數十名江東文武匯聚一堂,對於劉景舉兵來攻,文吏多有憂愁之色,武將則個個摩拳擦掌。

劉景南梟張津,北覆劉表,橫掃荊、交二州,固然聲名赫赫,威震南疆。可他們同樣稱雄江東,無有敵手,內心並不畏懼劉景,到底誰強誰弱,不是靠吹出來的,要打過才知道。

孫權身着戎服、佩劍,高坐主位,面上既無文吏之憂慮,亦無武將之興奮,神情異常平靜。

一來強敵來襲,江東上下人心動搖,孫權身爲君主,在外人面前,斷不能表現出慌張之意,必須要沉着冷靜,以安衆心。

二來單單豫章、廬陵二郡,就有不下兩萬人馬,前一段時間孫權又陸續向豫章增兵萬人,以韓當、蔣欽、潘璋、徐盛等將出任縣長,鎮守地方。

眼下豫章、廬陵二郡人馬多達三萬之衆,與劉景荊楚大軍對戰或力有不逮,自守則綽綽有餘。

心中有底,自然不慌。

“砰!”孫權解下腰間佩劍,重重拍在身前的奏案上,口中譏諷劉景道:“劉景不愧是市井出身,將奸商猾賈利慾薰心,見利忘義的習性全都學了去。當初若非有我江東之助,他豈能奪取江、漢之地?如今剛剛兼有荊州,立刻反戈盟友,謀奪江東,這是何等的卑鄙無恥!而這種人竟素有仁義之名,簡直貽笑天下!由此可知世人虛譽,不足信也。”

孫權一開口,江東衆臣,尤其是武將,紛紛破口大罵劉景。

周瑜亦附和道:“我觀劉景其人,雖外以仁義,內實奸宄。長沙太守張羨,劉景故主也,提拔劉景於微末之中,劉景卻忘恩負義,殺其子,奪其基業。”

劉景做人很少有落人話柄的地方,周瑜只能將道聽途說來的謠言拿出來說事。然而張懌只是遭到劉景軟禁,隨着劉景一統荊州,很快就將他放了出來,扔到南邊的交州蒼梧郡做縣長,所謂被殺云云,完全是胡說八道。

周瑜又道:“劉景狼子野心,以暴力佔有荊、交,若以爲我江東也如荊、交一般可以輕侮,那就大錯特錯了。將軍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劉景自負兵強,侵擾江東,不過是自取滅亡罷了,瑜願將精兵往討,以解豫章之圍。”

“哈哈……壯哉,公瑾!”孫權擊掌大笑道,“公瑾文武兼濟,江東無出其右,有公瑾爲孤率軍西御劉景,孤還有何憂?”

由於去年西伐江夏,後方大亂的教訓太過深刻,孫權自是絕了親征的念頭,免得前腳才離開,後腳自家後院就起火。

放眼整個江東,有獨當一面能力的大將,不外是周瑜、程普、呂範、徐琨、孫瑜幾人。

鑑於從兄孫賁、孫輔皆在豫章,且手握重兵,選擇領兵大將就不宜再任人唯親,所以外兄徐琨、從兄孫瑜首先被排除在外。

呂範資歷足夠,爲大將則稍顯勉強,此戰事關江東生死,孫權不敢輕易冒險,亦被排除。

思來想去,惟有周瑜、程普二人,最爲適合,如今周瑜主動請纓,卻是正合孫權之意。

孫權一邊手撫周瑜的背部,一邊問道:“以公瑾之見,要多少兵馬,才能擊敗劉景?”

周瑜略一沉吟,回道:“去年劉景舉荊南之衆北伐劉表,水步不過三四萬,今合荊州南北,兵力當倍於從前。劉景對我江東覬覦已久,志在必得,此番出兵必不少於五六萬衆,楚兵悍勇,水戰、步戰皆精,至少需要三萬勁卒,方有把握擊敗之。”

“……”

孫權聞言,撫其背的手不由一僵。他當然不可能滿足周瑜的要求,他現在能夠調動的精銳,滿打滿算也就三萬左右,全都給了周瑜,他不成孤家寡人了?

孫權沉聲道:“劉景固然爲我江東大敵,山越亦不可不防,去年大軍遠征在外,豫章、廬陵、丹陽、會稽四郡皆叛,豈能不引以爲戒?吳地必須要留有重兵,以震懾不軌之徒。”

見周瑜張口欲言,孫權擡手製止,又道:“豫章、廬陵二郡,有三萬重兵。我意以公瑾和程公爲左右部督,各將萬人,進討劉景。豫章之事,悉決於公瑾,豫章諸將,亦聽命於公瑾。”

“諾。”周瑜沒有再和孫權討價還價,痛快的拜領命令。

他之前向孫權索要三萬兵,不過是獅子大開口,其真實意圖只有一個,那就是逼迫孫權做出讓步,拿到前線的指揮權。

否則程普年長功高,太史慈名重天下,孫賁、孫輔並以宗室肺腑,顯貴江東,若互不統屬,各自爲戰,必難擋劉景兵鋒。

兩天後,孫權於吳縣北郊爲周瑜及三軍將士送行,出兵之前,孫權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誓師儀式,既爲壯聲勢,也爲安民心。效果出奇的好,吳縣士民大安。

誓師結束後,孫權並沒有返回,而是帶着江東文武又送出十里才止,臨別之際,孫權握着周瑜的手叮囑道:“公瑾,若戰事不利,不必死戰,可暫時退入丹陽,屆時我將親率大軍,與公瑾會合,再和劉景一決高下!”

“有將軍在後,我可以安心應敵了……”周瑜意氣軒昂地道。隨後拜別孫權及江東百僚,率領魯肅、呂範、陳武、周泰、呂蒙、宋謙諸部,將兵萬餘人,北上丹陽石城與程普、黃蓋等會合。

再加上正在豫章的孫賁、孫輔、太史慈、徐盛、韓當、蔣欽、潘璋等將,此次江東可以說名將盡出。成敗在此一舉,勝了,自可保全江東,乃至進窺荊楚,敗了,則後果不堪設設想。

(本章完)

第335章 十哲第271章 火攻第400章 大雨第5章 虎頭第496章 鐵壁第57章 示好第398章 攻城(2)第188章 三年第318章 放歸第143章 縣丞第219章 開戰第471章 官爵第95章 別部司馬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15章 納彩第541章 有望第506章 桃李第520章 厚禮第104章 軍法第429章 逆轉第428章 突圍第298章 歸來第405章 防疫第479章 蒼梧第311章 吐血第408章 試探第87章 請醫第405章 防疫第297章 除孝第385章 夷陵第527章 有君第42章 點評第16章 決定第166章 崩潰第143章 縣丞第368章 江東第448章 下馬威第410章 中箭第303章 復仇第122章 贈文第72章 偷長第311章 吐血第467章 射策(中)第490章 盡出第527章 有君第125章 新野第127章 襦鎧第388章 突破第18章 劉蟠第486章 主力第416章 暢談第427章 身當第450章 官學第73章 送別第543章 刺孫第483章 定議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04章 軍法第245章 巡視第5章 虎頭第361章 巨樓第489章 太史慈第253章 戰死第422章 出陣第121章 王粲第131章 嫁妝第403章 破城第124章 宴會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130章 親迎第446章 入城第179章 到來第530章 仁義第275章 交趾第78章 曬書第477章 要求第470章 策論第26章 市樓第187章 袍鎧第369章 出使第359章 八月第365章 劉備第72章 偷長第234章 耀功第79章 命案第367章 跛馬第423章 戰死第255章 後續第486章 主力第354章 屯田第406章 打擊第517章 古樟第481章 團圓第473章 迴歸第423章 戰死第144章 褚方第129章 雙戟第318章 放歸第40章 悲歌第319章 還禮
第335章 十哲第271章 火攻第400章 大雨第5章 虎頭第496章 鐵壁第57章 示好第398章 攻城(2)第188章 三年第318章 放歸第143章 縣丞第219章 開戰第471章 官爵第95章 別部司馬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15章 納彩第541章 有望第506章 桃李第520章 厚禮第104章 軍法第429章 逆轉第428章 突圍第298章 歸來第405章 防疫第479章 蒼梧第311章 吐血第408章 試探第87章 請醫第405章 防疫第297章 除孝第385章 夷陵第527章 有君第42章 點評第16章 決定第166章 崩潰第143章 縣丞第368章 江東第448章 下馬威第410章 中箭第303章 復仇第122章 贈文第72章 偷長第311章 吐血第467章 射策(中)第490章 盡出第527章 有君第125章 新野第127章 襦鎧第388章 突破第18章 劉蟠第486章 主力第416章 暢談第427章 身當第450章 官學第73章 送別第543章 刺孫第483章 定議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04章 軍法第245章 巡視第5章 虎頭第361章 巨樓第489章 太史慈第253章 戰死第422章 出陣第121章 王粲第131章 嫁妝第403章 破城第124章 宴會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130章 親迎第446章 入城第179章 到來第530章 仁義第275章 交趾第78章 曬書第477章 要求第470章 策論第26章 市樓第187章 袍鎧第369章 出使第359章 八月第365章 劉備第72章 偷長第234章 耀功第79章 命案第367章 跛馬第423章 戰死第255章 後續第486章 主力第354章 屯田第406章 打擊第517章 古樟第481章 團圓第473章 迴歸第423章 戰死第144章 褚方第129章 雙戟第318章 放歸第40章 悲歌第319章 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