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南下

第348章 南下

次日,劉景送走劉宗的一萬水步大軍,隨後命人將交州軍陣亡將士屍體運入山谷,焚燒得髑髏數千枚,共冢葬於東山腳下。

死人好處理,活人就難了。

酃縣之戰,劉景俘獲荊州軍超過三萬人,之後固然招降了步騎、棹卒萬餘人,但仍有近半被收押,此次又抓了六千交州兵,俘虜人數高達兩萬人。

這些俘虜,殺又不得,放又不得,以最低標準日食五升米計算,每月最少也要吃掉三萬斛米,一年就是三十六萬斛米。

劉景短期內尚不必爲糧食擔心,酃縣早在幾百年前就是楚國糧倉,他這幾年北至衡山,南至鍾水、平陽二鄉,大興水力、加固堤壩、勸民農桑、開闢荒地、安置流民,積米數十萬斛。而長沙南部諸縣及零陵、桂陽二郡今年雖然遭遇水災,但因爲之前承平多年,倉庫頗有存儲。

劉景目前擁有的糧食,足夠全軍三萬餘人及兩萬俘虜吃上大半年,可總不能白白養着俘虜。

各地礦山冶坊倒是可以收容一部分,卻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劉景思來想去,也只能想到一個解決辦法,那便是屯田。

長沙,尤其是長沙北部地區,經過連年戰亂,百姓亡散,屋宇荒虛,田疇蕪曠,目前無主之地比比皆是,這些都是長沙百姓經營多年的良田,一旦修起蕪廢,加以耕耘,見效快、收益高,這可遠比開墾荒地強多了。

勞作之餘,再從俘虜中選拔精壯,加以訓練,便可成爲劉景軍的預備隊,如此一來,既解決了俘虜問題,又增加了糧食,更多了兵員,可謂一箭三雕。具體細節,還需要與衆臣商議。

午後,劉景返回泉陵太守舍中,未等進門,就看到賴恭與嫂子賴慈、侄兒劉羣坐在堂中閒聊,三人見到他,皆起身相迎。

劉景在劉表軍南下之際,派人將嫂子賴慈和侄兒劉羣送回零陵家鄉暫避,沒想到她們躲過了荊州軍,卻又遇上了交州軍。萬幸的是,交州軍尚未兵臨城下,劉巴、蔣琬便已將其母子二人,連同賴氏親眷接入泉陵城中。

“仲達……”賴慈素衣高髻,淖約溫婉,笑意盈盈道。她此前最擔心的就是季叔劉景與兄長賴恭兵戎相見,她不希望看到他們中有任何一人受到傷害。現在好了,兄長賴恭投入季叔麾下,她日後再也不用爲此擔心了。

劉景舉步邁入堂中,先與賴恭見禮,繼而問候嫂子賴慈。

望着戎服革履,高視闊步,甚有威重的劉景,賴慈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季叔當年曾被迫下地耕種,然而僅僅過了五年,他便乘勢而起,北破劉表,南走張津,成爲荊南當之無愧的霸主。

賴慈素知季叔志向遠大,她亦對季叔寄予厚望,卻也沒有想到他這麼快就能取得如此成就。

不過在爲季叔高興的同時,賴慈同樣也有些擔心,亂世之中,黎民百姓固然生存不易,可一方諸侯也不是安全無憂,勢大如袁術,亦落得身名俱滅;強橫如孫策,亦不免死於非命。季叔未來的道路,必定佈滿險阻。

“大人……”劉羣臉上帶着難以抑制的興奮,他今年已經十歲,再過一個多月,就將年滿十一,其從小聰穎過人,現已粗讀《孝經》《論語》《詩》《禮》,不能再視其爲無知孺子。

劉羣昨日偷偷揹着母親,跑到城頭觀看兩軍對壘,雖然由於距離太遠,看不真切,可那如雷的戰鼓聲、沖天的喊殺聲,仍令他感到熱血沸騰。他發現相比於經書,自己更向往沙場。

劉景不知侄兒心思,問道:“虎頭,近來可曾認真讀書?”

劉羣點頭回道:“交州軍一度圍攻泉陵甚急,雨注城中,阿母爲了安全起見,極少讓我出門,平日裡唯有待在舍中讀書,自覺近來學業頗有長進。”

劉景笑着打趣道:“你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吧。”

劉景落座後,詢問賴慈道:“嫂子,目前荊南已經恢復安定,再無紛擾,你是打算帶着虎頭繼續留在泉陵小住一段時間,還是打算返回臨湘?”

賴慈毫不猶豫地答道:“我和虎頭已在泉陵居住四個多月,如今道路恢復通暢,自當儘快返回臨湘,侍奉阿姑。”

劉景頷首道:“好,我這就派兵船,護送你們回臨湘。”

劉羣問道:“大人你呢?”

劉景道:“零陵南部洮陽、零陵、始安諸縣,曾失陷於張津之手,賊寇、蠻夷也趁機興風作浪,劫掠鄉邑,我過幾日將率兵南下,撫慰諸縣,震懾不軌,安定地方。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或許能趕在正旦前回到臨湘。”

劉景率兵南下,當然不止這一個原因,他的最終目的地,是零陵郡最南端的始安縣,出始安東南,便是交州蒼梧郡,出始安西南,則是交州鬱林郡。

劉景駐軍始安,既可爲劉宗後援,使後者放心大膽進攻鬱林郡,同時對蒼梧郡也是一個極大的震懾,避免其救援鬱林郡。

劉羣聞言面色一暗,才與叔父大人團聚,便又要分別數月。

…………

兩日後,劉景將嫂子賴慈、侄兒劉羣送上舟船,讓她們跟隨桓彝的桂陽兵船一道北返。

桓彝乃是桂陽太守,不能久不在郡,而今張津已敗,劉景自然也就不再留他。

又過兩日,劉景讓韓廣、劉亮率步騎數千,留守泉陵,劉景自將水步萬人,沿湘水南下。

劉景雖然當了近一年的零陵太守,但並沒有實際統治過零陵,不知零陵吏民對他的態度如何,所以此番南下,他特意帶上了劉巴。劉巴本就是零陵名士,郡中大吏,後來又被劉景託以郡事,權力幾乎與太守無異,在零陵吏民間有着極高的威信,有他在,劉景此行當會輕鬆不少。

果然,劉景軍一路南下,途經洮陽、零陵,直至始安,各地吏民不說簞食壺漿以迎也差不多。賊寇、蠻夷亦畏懼劉景兵威,紛紛隱匿。

(本章完)

第6章 葛生第501章 彭虎第255章 後續第180章 回鄉第221章 矢石第433章 堅韌第63章 突襲第8章 腫足第4章 賴慈第529章 詔書第450章 官學第336章 區景第406章 打擊第91章 壁畫第443章 韓暨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04章 軍法第248章 心絞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77章 急報第135章 歸來第476章 冬至第346章 青綬第414章 託孤第505章 周鳳第286章 軍令第352章 尊卑第230章 敗走第178章 來接第332章 徐庶第504章 進兵第407章 烽火第430章 落幕第338章 烏滸第374章 圍攻第338章 烏滸第361章 巨樓第406章 打擊第186章 八月第225章 勇悍391.第391章 大敗第416章 暢談第409章 詐降第443章 韓暨第74章 變化第45章 弩第336章 區景第419章 猛將第7章 劍術書法第242章 三爵第511章 開戰第95章 別部司馬第81章 必須死第78章 曬書第420章 評價第86章 醉鄉居第191章 計議第78章 曬書第347章 鬱林第392章 落幕第97章 目的第96章 建安第351章 班底第448章 下馬威第521章 傾出第251章 入主第147章 衡山第256章 說客第92章 先賢第244章 生子第412章 刺史第55章 鄧瑗第263章 水戰(下)第320章 來投第278章 射中第215章 南下第468章 射策(下)第256章 說客第180章 回鄉第277章 急報第340章 部督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90章 三窟第240章 說和第33章 示衆第133章 鄧芝第543章 刺孫第109章 難題第348章 南下第86章 醉鄉居第454章 委蛇第250章 說服第262章 水戰(上)第471章 官爵第157章 仁和第371章 慰問第373章 盟約第57章 示好第96章 建安第360章 獻計
第6章 葛生第501章 彭虎第255章 後續第180章 回鄉第221章 矢石第433章 堅韌第63章 突襲第8章 腫足第4章 賴慈第529章 詔書第450章 官學第336章 區景第406章 打擊第91章 壁畫第443章 韓暨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04章 軍法第248章 心絞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77章 急報第135章 歸來第476章 冬至第346章 青綬第414章 託孤第505章 周鳳第286章 軍令第352章 尊卑第230章 敗走第178章 來接第332章 徐庶第504章 進兵第407章 烽火第430章 落幕第338章 烏滸第374章 圍攻第338章 烏滸第361章 巨樓第406章 打擊第186章 八月第225章 勇悍391.第391章 大敗第416章 暢談第409章 詐降第443章 韓暨第74章 變化第45章 弩第336章 區景第419章 猛將第7章 劍術書法第242章 三爵第511章 開戰第95章 別部司馬第81章 必須死第78章 曬書第420章 評價第86章 醉鄉居第191章 計議第78章 曬書第347章 鬱林第392章 落幕第97章 目的第96章 建安第351章 班底第448章 下馬威第521章 傾出第251章 入主第147章 衡山第256章 說客第92章 先賢第244章 生子第412章 刺史第55章 鄧瑗第263章 水戰(下)第320章 來投第278章 射中第215章 南下第468章 射策(下)第256章 說客第180章 回鄉第277章 急報第340章 部督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90章 三窟第240章 說和第33章 示衆第133章 鄧芝第543章 刺孫第109章 難題第348章 南下第86章 醉鄉居第454章 委蛇第250章 說服第262章 水戰(上)第471章 官爵第157章 仁和第371章 慰問第373章 盟約第57章 示好第96章 建安第360章 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