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召見

第372章 召見

劉景拉着諸葛亮的手,道:“當年伏波將軍馬援南平駱越、北擊烏桓、西屠羌種,兵鋒所至,四夷束手,唯獨征討五溪蠻失利,以致馬革裹屍,令人嗟嘆。孔明獻奇計,大破五溪蠻,又親自率軍深入不毛,滅其餘孽,並收復義陵失地,使辰陽以東,重歸國家,功績足以封侯。可惜如今天下紛擾,道路阻絕,難以赴京朝覲天子,爲你請功。”

“將軍讚譽太過,亮愧不敢當。”諸葛亮搖頭道:“現在的五溪蠻,早已不復昔日興盛氣象。且此番應劉叡之邀出兵者,不過是五溪蠻中的一小部分,深山窮谷之中,不服者猶衆,眼下僅是粗定而已。我的功勞,遠沒有到可以封侯的地步。”

“孔明何必謙虛……”劉景笑道。諸葛亮所言倒也不假,五溪蠻相比百年前,雖然已經有所衰落,但實力依然不可小覷。

歷史上徹底解決五溪蠻之患的人是潘濬,其與東吳大將呂岱率領五萬大軍,花費數年時間,斬俘數萬人,令五溪蠻從此一蹶不振,武陵得以恢復清寧。

諸葛亮念及車中的魯肅,對劉景道:“江東使者魯子敬,現在就在我的車中,將軍要見他嗎?”諸葛亮與魯肅同爲徐州人,又都是當世俊傑,經過多日相處,彼此惺惺相惜,已結爲好友。

劉景早知來的是魯肅,心裡對這位深具戰略眼光的江東英豪亦頗感好奇,當即點頭稱好。

“在下下邳魯肅,拜見劉將軍。”魯肅步履沉穩的來到劉景面前,深深一拜,言道。

劉景含笑道:“足下不必多禮。”魯肅體貌魁奇,氣度過人,給他的第一印象頗佳。

劉景上下端詳魯肅時,魯肅亦在暗暗打量劉景,其身量甚高,容貌俊偉,額頭豐隆寬闊,目中似有精光,渾身散發着一股懾人的威嚴,令人不敢直視。

劉景略與魯肅交談幾句,見後者臉上帶着掩飾不住的疲憊之色,說道:“足下自江東而來,長途跋涉數千裡,此刻必然已經身心俱憊,不妨先入館舍休息,有什麼事明日再談不遲。”

魯肅長揖應諾,一來他確實深感疲憊,二來結盟這等大事,並不適合見面就提,必須要在正式場合,鄭重提出纔不致失禮。

劉景讓主簿蔣琬負責招待魯肅,帶其前往館舍歇息,劉景則繼續慰勞凱旋而歸的將士。

翌日,劉景在正堂召集麾下文武,而後命人傳喚魯肅。

當魯肅踏進正堂大門的一刻,霎時間便有數十道目光同時落在他的身上,若是換做一般人,必然會感到如芒在背,魯肅卻顯得分外從容,只見他不緊不慢的走進堂中,施禮拜見。

劉景起身繞案而出,牽着魯肅的手來到衆臣面前,爲他介紹道:“堂中之人,皆爲我荊南俊士英傑,我來爲足下引見,軍師諸葛孔明,主簿蔣公琰你已認識,這是我的左長史,劉子初,這是我的右長史,桓伯緒……”

魯肅正容道:“久仰二君高名……”

說來劉巴和桓階,都或多或少與江東孫氏有關,桓階自不用說,其當初不顧危險,隻身入襄陽,面見劉表,索回故主孫堅屍首,海內莫不讚其忠義。

而劉巴之父,故江夏太守劉祥,當年與孫堅關係甚爲密切,因此受池魚之殃,而死於非命。

“這是右司馬徐元直,這是參軍鄧伯苗,這是正議校尉賴伯敬……”劉景依次介紹道。之後轉向另一邊,開始介紹武將,“這是折衝中郎將褚子平……”

褚方亦爲孫堅舊部,如果其母不遭遇變故,此刻他怕是已與黃蓋、韓當等輩同列。

不過黃蓋、韓當雖爲孫氏舊臣,輔佐三世,可官職卻並不高,僅爲校尉而已。褚方在劉景麾下,卻已是位高權重的中郎將,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魯肅與荊南文武一一見禮,雖然僅是走馬觀花,亦覺劉景麾下人才濟濟,不過若真論起人才,他私以爲荊南是比不上江東的。

荊南、江東皆位於長江以南,境內士少蠻多,文學不昌,素被中原所鄙夷,兩地都談不上人才鼎盛。但隨着天下大亂,中原士民競相南渡,江東獲益甚大,而今掌權者,如張昭、周瑜、張紘、秦鬆、呂範等,甚至包括魯肅在內,都不是江東本地人。

相比之下,因爲有劉表擋在北方,截流北士,荊南獲益就要小多了。這從荊南掌權者,多爲荊南本地人,就可看出一二。

見禮過後,魯肅回到堂中,昂揚而立,款款而談,他並沒有一上來就提結盟,而是從雙方淵源開始談起:

“昔長沙賊區星聚衆萬餘人,攻圍城邑,聲勢浩大,孫(堅)破虜至長沙,旬月之間,即斬星首。又有周朝、郭石,起於零、桂,與區星遙相呼應,孫破虜率軍越境討平之,三郡肅然。”

“後董卓亂國,孫破虜將荊南之衆,北上勤王,陵蹈中原,董卓不敵,鼠竄而逃。可恨袁紹、劉表,於後掣肘,致使孫破虜功虧一簣,未能挽救社稷。孫破虜爲人忠烈,志存報國,聲冠中夏,最後竟死於小人之手!”

“劉表其人,表面忠厚,實則心有不軌。張長沙久在荊南,施政寬和,甚得江、湘心,劉表內心深忌之,爲此不惜大動兵戈,侵略長沙,圍攻連年。”

“前年,孫(策)討逆初定江東,即奉天子之詔,與曹公、劉(璋)益州共討劉表,以解長沙之圍。孫討逆親自領軍,大破黃祖於沙羨,因後方山越異動,不得已只能撤軍。孫討逆平定叛亂後,本準備再度出兵,救援長沙,不想卻在外出時遇刺,英年而隕。”

“幸而有劉將軍,在張長沙病逝,臨湘陷落之時,不畏強暴,將三郡義勇之士,嬰城固守,盡滅表軍,收復長沙。”

“孫(權)討虜在江東,聽聞此消息,倍感鼓舞,欲與劉將軍結盟,共伐劉表。”

(本章完)

第142章 計劃第231章 勸降第186章 八月第379章 屈服第342章 陷陣第75章 百石第435章 裴司第542章 出兵第200章 兵臨第257章 爭執第260章第541章 有望第68章 俠客行第433章 堅韌第216章 取名第132章 同席第117章 清茶第371章 慰問第264章 突襲第338章 烏滸第180章 回鄉第339章 出戰第164章 動手第2章 劉亮第544章 葛周第14章 市井第376章 出征第499章 縊殺第426章 拔箭第115章 納彩第390章 責備第370章 同州第115章 納彩第287章 自刎第421章 三英第46章 馬周第491章 徐宗第148章 警鼓第490章 盡出第252章 週歲第226章 死第462章 郊迎第122章 贈文第477章 要求第8章 腫足第189章 噩耗第349章 璽書第370章 同州第251章 入主第148章 警鼓第8章 腫足第251章 入主第436章 託孤第427章 身當第474章 柤中第213章 女誡第176章 親耕第384章 招攬第385章 夷陵第495章 鐵樓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452章 自白第385章 夷陵第258章第120章 茂才第228章 斬首第490章 盡出第305章 內附第41章 吟詩第84章 魚梁洲第442章 破局第418章 預備第107章 轟動第316章 禁酒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79章 命案第264章 突襲第293章 奇策第82章 圍攻第209章 攻城第173章 南下第303章 復仇第77章 赤驥第82章 圍攻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64章 動手第417章 柤中第376章 出征第273章 攻城(上)第188章 三年第280章 投靠第484章 丹陽第139章 於徵第341章 衝鋒第479章 蒼梧第432章 獻計 (2)第35章 馬周第516章 夜取第311章 吐血
第142章 計劃第231章 勸降第186章 八月第379章 屈服第342章 陷陣第75章 百石第435章 裴司第542章 出兵第200章 兵臨第257章 爭執第260章第541章 有望第68章 俠客行第433章 堅韌第216章 取名第132章 同席第117章 清茶第371章 慰問第264章 突襲第338章 烏滸第180章 回鄉第339章 出戰第164章 動手第2章 劉亮第544章 葛周第14章 市井第376章 出征第499章 縊殺第426章 拔箭第115章 納彩第390章 責備第370章 同州第115章 納彩第287章 自刎第421章 三英第46章 馬周第491章 徐宗第148章 警鼓第490章 盡出第252章 週歲第226章 死第462章 郊迎第122章 贈文第477章 要求第8章 腫足第189章 噩耗第349章 璽書第370章 同州第251章 入主第148章 警鼓第8章 腫足第251章 入主第436章 託孤第427章 身當第474章 柤中第213章 女誡第176章 親耕第384章 招攬第385章 夷陵第495章 鐵樓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452章 自白第385章 夷陵第258章第120章 茂才第228章 斬首第490章 盡出第305章 內附第41章 吟詩第84章 魚梁洲第442章 破局第418章 預備第107章 轟動第316章 禁酒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79章 命案第264章 突襲第293章 奇策第82章 圍攻第209章 攻城第173章 南下第303章 復仇第77章 赤驥第82章 圍攻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64章 動手第417章 柤中第376章 出征第273章 攻城(上)第188章 三年第280章 投靠第484章 丹陽第139章 於徵第341章 衝鋒第479章 蒼梧第432章 獻計 (2)第35章 馬周第516章 夜取第311章 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