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諸葛玄

第38章 諸葛玄

時間匆匆,轉眼就到了休沐日。

當天早上,天氣陰沉沉的,難見明媚,這個季節的長沙,一個月有二十多天時間不是陰天就是下雨,太陽出現的次數掰着手指就能算過來。前世身爲北方人的劉景,實在喜歡不來長沙潮溼多雨的氣候。

食時一過,劉景估計諸葛亮一家應該吃完早飯了,這纔出門。

都亭坐落於臨湘郭南,距離郡府不過數百步。

都亭不比城外鄉下野亭,乃是城市舉行重大事情的重要場所,洛陽的都亭甚至能涉及到國家層面,影響社稷興衰。

比如當年外戚大將軍竇武聯手黨人領袖陳蕃等人,謀劃誅殺宦官,率領北軍五校士數千人屯於洛陽都亭,結果被宦官巧借外兵,反殺於都亭之下,由此引發了影響深遠的第二次黨錮之禍。

第一次黨錮之禍發生於漢桓帝時期,當時漢桓帝劉志正當壯年,牢牢掌握着至高權力,宦官不過是他手中的刀而已,因此黨錮由始至終都處於可控的範圍,並沒有傷及國本。

而第二次黨錮之禍發生在漢靈帝繼位初期,彼時漢靈帝劉宏還是一個十一歲的懵懂少年,手中沒有半點權力,如同玩偶一般操控於宦官之手,宦官挾持皇帝,口含天憲,由他們主導的第二次黨錮,對士人大肆揮舞屠刀,一下子就動搖了社稷。

大漢之衰,第二次黨錮之禍絕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臨湘都亭在規模上不如洛陽都亭,亦可容納數百上千人,四周建有高大的牆垣,房舍數百間,隱然城中之城。

劉景抵達都亭,發現諸葛亮、諸葛均在都亭門口等候,當即加快腳步,走近問道:“孔明,你們在這裡等候多久了?”

諸葛亮笑回道:“沒等多久。”

劉景笑了笑,諸葛亮此言怕是多有不實之處,又問道:“孔明,令叔父身體是否又有好轉?”

諸葛亮答道:“已經可以行走自如,只是身體還有些虛弱,受不得風吹,還需要在房中安心靜養一段時間。”

劉景記得諸葛玄去襄陽沒過幾年就病死了,所以特意提醒諸葛亮:“孔明,你們先別急於動身去襄陽,一定要讓令叔父徹底養好身體,否則一旦身體留下隱患,到時候悔之晚矣。”

見劉景神情話語分外鄭重,諸葛亮也慢慢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若有所悟道:“叔父大人確有儘早啓程之念,仲達的提醒非常急時,看來在下需要多勸勸叔父大人。”

見此事引起了諸葛亮的重視,劉景也就不再贅言。一邊隨着諸葛亮、諸葛均兄弟行於都亭之內,一邊問道:“對了,孔明,你的酒量如何?”

“還算可以。”諸葛亮回答十分謙虛。事實上他從小長於齊魯之地,年齡不大,酒量不淺,不過他雖然喜歡飲酒,卻不嗜酒,原因就在於他是一個擁有極強自制力的人,不喜歡醉酒後喪失理智的感覺,他認爲飲酒應有所節制,可盡興,而不可亂性。

“今日難得休沐,我在市南酒肆設了酒宴,孔明一會若是沒有其他事情,就隨我一同前往吧。”

“諾。”左右無事,諸葛亮痛快的答應了。

諸葛玄乃是琅琊名士,兩千石大官,長沙太守張羨不止一次登門探望,深表關切,都亭亭長眼睛又不瞎,自然懂得看人下菜,而今諸葛一家居住於一棟二層閣樓,獨門獨院,頗爲清寧。

諸葛玄抱病在身,無法出入廳堂,雙方會面地點改在二樓寢室。

劉景到來時,房中除了諸葛玄之外,還坐着兩名身形高挑倬約,容貌甚美的少女,她們年紀在二八、二九間,身上穿着質地考究、色彩明豔的廣袖襦衣,發鬂鬆垂,挽在一邊,上面插着精美奪目的玉飾,這是大漢朝女子最鍾愛的髮型之一,謂之墜馬髻。

這兩名少女想來就是諸葛亮尚未出閣的大姐、二姐了,諸葛玄的子嗣大概是年紀還小,因此並未露面。

諸葛玄年約三十餘歲,生於齊魯之地,令他有一副高大的身軀,臉帶病容,亦難掩出衆之貌,髯發整齊,須髭濃密,這種身長俊偉、鬍鬚精美的大丈夫形象,最符合漢代人的審美觀。

“在下劉景,拜見諸葛先生。”劉景以諸葛亮朋友的身份,對諸葛玄行子侄之禮參拜,同時遞上名刺。

劉景作爲晚輩,名刺需要在前面加上弟子二字,以示恭敬,具體格式爲:“弟子劉景再拜,問起居,長沙臨湘字仲達。”

“劉生不必客氣,快快請起。”諸葛玄含笑接過名刺,說道:“劉生賢德無雙,名著長沙,僕縱使身染重病,足不出戶,亦常常聽到身邊訪客、子侄輩,乃至亭中諸人談及足下。”

“諸葛先生過譽了,不敢當。”劉景悠然起身,與諸葛亮同榻並肩而坐,又道:“如若不棄,諸葛先生可稱呼在下表字‘仲達’。”

劉景的一舉一動無不合乎禮儀,卻又帶着一份瀟灑從容,看得諸葛玄心中不由讚歎:“沒想到長沙夷郡鄙地,竟能養育出這樣一位超凡脫俗的人來,真是不得不讓人感到驚奇啊!”

諸葛亮的大姐、二姐亦美目流轉,心情起伏,她們早就已經到了適婚年齡,只是長期以來背井離鄉,顛沛流離,才耽擱了婚姻大事,如果有機會嫁給劉景這樣德才兼備的君子,將是再美好不過的事情了。可惜婚姻大事容不得她們自己做主。

諸葛玄道:“聽孔明說,仲達曾遊學襄陽,拜入宋仲子門下。”

劉景微微頷首道:“在下確實有幸跟隨宋公學習《易經》,數月前才因兄喪返鄉,而今想來,常常抱憾當時未能用心學習,浪費光陰。”

諸葛玄失笑道:“仲達謙虛過矣。”

劉景嘿然,這完全是他的肺腑之言,可惜說出來沒人信。

諸葛玄沉吟一聲道:“如今人們都說劉荊州治下賦政造次,德化宣行,江湖之中,無劫掠之寇;沅湘之間,無攘竊之民。勸穡務農,以田以漁,年年豐登;百姓安樂,豪強悅服,四方歸心,乃是天下唯一的安樂之土。

仲達,在襄陽生活兩年,依你所見,這些傳言到底是真是假?”

劉景一邊回憶襄陽種種,一邊結合後世評價,娓娓說道:“劉使君乃雍容君子,知名天下,自單騎入荊州以來,很快就剿滅了宗賊、寇盜等內憂,令漢水以南悉平。又除孫堅、逐袁術,成功解決外患,之後延攬人才,關中、兗、豫學士歸者千數,劉使君安慰賑贍,皆得資全。……”

經過一番漫長的論述後,劉景最後總結道:“劉使君無王霸之才,亦非撥亂之主,此漢室之不幸,而荊州之大幸也。”

(本章完)

第98章 高利貸第474章 柤中第339章 出戰第32章 求字第338章 烏滸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64章 突襲第177章 施恩第205章 失望第13章 張羨第479章 蒼梧第57章 示好第288章 義士第1章 重生第315章 甘寧第364章 使者第513章 斬當第269章 地突第500章 敗慈第144章 褚方第25章 吏舍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536章 邀請第454章 委蛇第277章 急報第387章 夏口第445章 薦才第371章 慰問第160章 搶權第262章 水戰(上)第12章 質書救鄰第32章 求字第272章 魏延第420章 評價第53章 道歉第378章 策反第170章 斬首第382章 西進第441章 大罵第493章 猝遇第412章 刺史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53章 戰死第204章 曲轅第513章 斬當第182章 慈幼第121章 王粲第516章 夜取第49章 醫聖第350章 歸來第226章 死第367章 跛馬第408章 試探第122章 贈文第337章 同符第375章 返回第254章 突圍第200章 兵臨第526章 薄行第171章 結束第225章 勇悍第532章 用意第421章 三英第68章 俠客行第493章 猝遇第206章 逃亡第421章 三英第543章 刺孫第108章 名望第442章 破局第28章 暢談第400章 大雨第434章 伏擊第51章 區雄第460章 趙戩第52章 歸家第475章 妹夫第466章 射策(上)第124章 宴會第297章 除孝第311章 吐血第276章 張津第482章 預言第295章 召見第357章 鄧芝第540章 國士第167章 收穫第118章 劉表第212章 寫信第352章 尊卑第437章 薨第373章 盟約第275章 交趾第314章 賢妻第337章 同符第258章第8章 腫足第222章第457章 飛矢
第98章 高利貸第474章 柤中第339章 出戰第32章 求字第338章 烏滸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64章 突襲第177章 施恩第205章 失望第13章 張羨第479章 蒼梧第57章 示好第288章 義士第1章 重生第315章 甘寧第364章 使者第513章 斬當第269章 地突第500章 敗慈第144章 褚方第25章 吏舍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536章 邀請第454章 委蛇第277章 急報第387章 夏口第445章 薦才第371章 慰問第160章 搶權第262章 水戰(上)第12章 質書救鄰第32章 求字第272章 魏延第420章 評價第53章 道歉第378章 策反第170章 斬首第382章 西進第441章 大罵第493章 猝遇第412章 刺史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53章 戰死第204章 曲轅第513章 斬當第182章 慈幼第121章 王粲第516章 夜取第49章 醫聖第350章 歸來第226章 死第367章 跛馬第408章 試探第122章 贈文第337章 同符第375章 返回第254章 突圍第200章 兵臨第526章 薄行第171章 結束第225章 勇悍第532章 用意第421章 三英第68章 俠客行第493章 猝遇第206章 逃亡第421章 三英第543章 刺孫第108章 名望第442章 破局第28章 暢談第400章 大雨第434章 伏擊第51章 區雄第460章 趙戩第52章 歸家第475章 妹夫第466章 射策(上)第124章 宴會第297章 除孝第311章 吐血第276章 張津第482章 預言第295章 召見第357章 鄧芝第540章 國士第167章 收穫第118章 劉表第212章 寫信第352章 尊卑第437章 薨第373章 盟約第275章 交趾第314章 賢妻第337章 同符第258章第8章 腫足第222章第457章 飛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