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重法

第469章 重法

妻子臨盆與三峽叛亂是劉景近來最爲掛心的兩件事,二者同時傳來喜訊,令劉景徹底放下心來,注意力隨之轉回到科考上。

首先是明法科最先有了結果,劉景在州部正堂親自接見了三十名考試獲勝者,他們從近三百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可謂十中選一,皆爲刑律方面的幹才。

且他們大部分人均是郡縣小吏出身,才幹、閱歷、經驗,樣樣不缺,缺的只是一個機會。

面對劉景和顏悅色的問話,他們竭力想要表現得嚴肅得體,以免給劉景留下輕浮的印象,可臉上的喜意卻是怎麼也掩飾不住。

這也不怪他們沉不住氣,本來他們只能委身於郡縣曹、獄,幾無出頭之日,沒想到劉景入主襄陽後突開明法科,爲法吏大開官途,而今他們通過考試,眼看就要飛黃騰達,如何能夠不喜?

劉景十分理解他們的心情,東漢儒學大興,大舉侵逼法學,法律儒化日甚一日,法學地位由此一落千丈,日漸邊緣化。

就以諸葛亮、徐庶這樣兼通儒法者爲例,如果讓他倆參加考試,不管他倆心裡想法如何,最後必定是棄明法科而選明經科。

劉景作爲一個後世之人,自是不願看到法律儒化,儒家“引經決獄”、“論心定罪”那一套簡直毀人三觀,儒生們引經據典,甚至乾脆斷章取義,作爲依據決獄,視《漢律》如無物,長此以往,法律還有什麼效力可言?

劉景有志改變尊儒輕法的風氣,以法御下,以刑治民,所以首次明法科選出來的人才必然要予以重用,以作爲後來者榜樣。

劉景在同諸葛亮、龐統、王粲等心腹近臣商議後,決定將這三十人一分爲二,一半留於幕府,另一半外任縣尉、縣丞等職。

前者就不用多說了,在主君身邊聽用,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未來前途一片光明。

後者同樣也不差,別看縣尉、縣丞只是幾百石的芝麻小官,但官在小,那也是官。

當初曹操、劉備起家也不過才縣尉,儘管曹操供職於京師雒陽,不能單純以縣尉視之。孫堅年輕時更是做了十多年的縣丞。

從郡縣小吏到縣尉、縣丞,絕對算得上是一次跨越了。

這結果一出,在襄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畢竟劉景此舉,也算是開了一個先河。

不過漢世歷來崇儒輕法,非短期所能改變,相比於明法科,襄陽士民還是更加關注明經科。

在他們想來,劉景對明法科都已這般重用,明經科還不得一飛沖天?

就在襄陽士民議論紛紛之時,宋忠、綦毋闓、司馬徽等人夜以繼日評審考卷,總算初步擬定好了百人名單,並連同數百名落選者的考卷,一同上交劉景。

相比於第一場考試時的漫不經心,草草翻閱了事,劉景這次就重視多了,特意空出半天時間,並招來諸葛亮等人共同閱卷。

劉景從容坐於便坐,隨手翻看考卷,越看心裡越是感慨,之前明法科取士三十人,卻是一個“三國名人”都沒有,再看看明經科,崔鈞、石韜、楊儀、習禎、楊顒、龐林、劉廙、裴徽……真可謂人才濟濟,羣星璀璨。

而這也更堅定了劉景重法的決心。

有鑑於明經科考試以經學爲準,劉景生怕遺漏有才無學之輩,在看完錄取者的考卷後,接着又翻閱起落選者的考卷。

果然,沒過多久便看到一張落選考卷上赫然寫着“南郡馬良,字季常”。

馬良乃馬謖之兄,歷史上早早死於夷陵之役,傳記乏善可陳,並無出奇之處。但也正因爲馬良死得早,加上那句“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諺語,給人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知名度反倒比很多三國重臣都要大。

劉景拿起馬良的卷子細看,臉上不由浮現出一抹笑意。

此次科考,也不知考生們是故意投他所好,還是他的書法已成爲官學學子爭相模仿的對象,反正考生用他所創顏楷及行書答卷者不在少數。馬良所寫正是顏楷,其字端嚴工整,形質雄健,已然有了不淺的造詣。

試義上也沒什麼問題,怎麼看都應該獲得一個錄取名額纔是,怎麼會落選呢?

劉景心有疑惑的看向宋忠,問道:“老師可知馬季常?我觀其試卷頗爲出衆,足以躋身甲等,這般良才,老師爲何不取?”

宋忠似早有準備,只見他手撫鬍鬚,不慌不忙回道:“馬季常聰穎有才,知名學官,乃沔南俊彥。之所以不取,是因爲他今年才十六,正是潛心讀書,積累學識之時,實不宜過早入仕,以免揠苗助長,難成棟樑。”

“仲子所言甚是……”綦毋闓、司馬徽也都持相同的觀點。

劉景卻不以爲然,說道:“選拔人才,豈能以年齒爲嫌?若因年少而不用,則顏回難貫德行之首,子奇終無理阿之功。”

接着劉景又以自己爲例自誇道:“就說我吧,我十七事郡治市,自問頗有治理之法,市中豪強偷盜,奸商黠賈莫不逃匿斂跡,巿無阿枉,枹鼓不鳴,政爲諸縣冠。時至今日,爲國平討逆賊,安定荊交二州,倒也當得起‘棟樑’之稱。既然我能成爲國之棟樑,又怎知馬季常不行?”

宋忠等人哪能聽不出劉景的意思,自然不會再和他唱反調。

見自己一番話語成功說服了宋忠等人,劉景心滿意足地將馬良試卷放入錄取者的行列中。

之後劉景繼續翻閱考卷,尋找可能的遺珠,然而全部翻完,也未能再看到熟悉的名字,亦未看到足可躋身甲等的考卷。

不得不承認,宋忠、綦毋闓、司馬徽等人在選才方面還是頗具慧眼的,除了馬良因年少而落選,並沒有遺落其他賢才。

第二輪考試錄取名單最終敲定,總計一百零一人。

明經科劉景的原計劃是錄取百人,按理馬良應替換掉一人,但這麼做對被替換者太不公平,索性便多錄取一人,無傷大雅。

(本章完)

第73章 送別第61章 鞭笞第503章 餓虎第434章 伏擊第357章 鄧芝第248章 心絞第174章 滅族第419章 猛將第385章 夷陵第266章 兵臨第414章 託孤第425章 中箭第137章 洞房第241章 蔣琬第284章 澤國第96章 建安第298章 歸來第371章 慰問第247章 病逝第126章 六禮第255章 後續第139章 於徵第382章 西進第38章 諸葛玄第16章 決定第117章 清茶第62章 拔刃第63章 突襲第479章 蒼梧第92章 先賢第245章 巡視第355章 立春第408章 試探第498章 城破第268章 填塹第37章 邀請第501章 彭虎第448章 下馬威第29章 承諾第180章 回鄉第284章 澤國第253章 戰死第303章 復仇第42章 點評第292章 救治第369章 出使第139章 於徵第108章 名望第207章 合兵第239章 嚴法第539章 所求第49章 醫聖第542章 出兵第284章 澤國第108章 名望第366章 歎服第425章 中箭第425章 中箭第345章 騎兵第509章 設計第92章 先賢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88章 臘月第483章 定議第294章 輕鬆第237章 監九縣第313章 隆中第28章 暢談第376章 出征第281章 面見第16章 決定第181章 棄嬰第534章 歸心第346章 青綬第114章 襄陽第405章 防疫第446章 入城第295章 召見第477章 要求第421章 三英第79章 命案第160章 搶權第261章第110章 主簿第361章 巨樓第37章 邀請第407章 烽火第248章 心絞第487章 盛匡第422章 出陣第251章 入主第284章 澤國第463章 三郡第149章 要求第545章 對策第203章 魄力第10章 劉伯嗣第448章 下馬威第457章 飛矢第263章 水戰(下)
第73章 送別第61章 鞭笞第503章 餓虎第434章 伏擊第357章 鄧芝第248章 心絞第174章 滅族第419章 猛將第385章 夷陵第266章 兵臨第414章 託孤第425章 中箭第137章 洞房第241章 蔣琬第284章 澤國第96章 建安第298章 歸來第371章 慰問第247章 病逝第126章 六禮第255章 後續第139章 於徵第382章 西進第38章 諸葛玄第16章 決定第117章 清茶第62章 拔刃第63章 突襲第479章 蒼梧第92章 先賢第245章 巡視第355章 立春第408章 試探第498章 城破第268章 填塹第37章 邀請第501章 彭虎第448章 下馬威第29章 承諾第180章 回鄉第284章 澤國第253章 戰死第303章 復仇第42章 點評第292章 救治第369章 出使第139章 於徵第108章 名望第207章 合兵第239章 嚴法第539章 所求第49章 醫聖第542章 出兵第284章 澤國第108章 名望第366章 歎服第425章 中箭第425章 中箭第345章 騎兵第509章 設計第92章 先賢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88章 臘月第483章 定議第294章 輕鬆第237章 監九縣第313章 隆中第28章 暢談第376章 出征第281章 面見第16章 決定第181章 棄嬰第534章 歸心第346章 青綬第114章 襄陽第405章 防疫第446章 入城第295章 召見第477章 要求第421章 三英第79章 命案第160章 搶權第261章第110章 主簿第361章 巨樓第37章 邀請第407章 烽火第248章 心絞第487章 盛匡第422章 出陣第251章 入主第284章 澤國第463章 三郡第149章 要求第545章 對策第203章 魄力第10章 劉伯嗣第448章 下馬威第457章 飛矢第263章 水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