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招降

第198章 招降

鄧瑗能夠感覺到夫君內心喜悅之情,她又何嘗不是如此。

近來父母、兄長俱喪,令她深受打擊,整個人都陷入到悲傷之中難以自拔,得知自己懷有身孕後,立時沖淡了內心的傷感,不再長久沉湎於喪親之痛。

劉景看着鄧瑗明澈的眼眸,神情無比鄭重道:“少君,謝謝你。”前世因爲種種原因,他年過三旬,仍未結婚,更勿提生子。重活一世,他終於要當爹了。

鄧瑗依偎在劉景的懷中,輕聲說道:“孕育子嗣,乃是‘女人之常道’,劉郎何須言謝。”

劉景緩緩搖頭道:“不然。少君爲我生子,經歷十月之苦,一朝臨盆,承受剖心之痛,更面臨生命危險,我卻什麼都不用付出,豈能不心存感激?”

在醫學還很原始的漢代,生孩子絕對是一件十分危險之事,動輒母子俱亡,絕非危言聳聽。

鄧瑗聽得心中暖意融融,她真的很慶幸能夠嫁給劉景爲妻,在她眼中,夫君簡直就是世上最完美的人,怎麼看怎麼喜愛。

劉景沒有發現懷中妻子看着他,眼神裡面蘊含着迷人的光彩,自顧自言道:“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不知是男是女……少君,你喜歡男孩還是女孩?”

“我希望是男孩。”鄧瑗脫離出劉景的懷抱,認真地道。

《詩經·小雅·斯干》有言:“乃生男子,載寢之牀。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生男孩,就睡在牀上,身穿美服,玩弄玉璋;生女孩,就睡在地下,以布襁褓,玩弄瓦片。

兩者相差,可謂天差地別,《春秋》之義,母以子貴,鄧瑗自然希望儘快爲劉景生下男嗣。

女孩嘛,第四、第五胎可以。嗯,第一、第二、第三胎最好都是男嗣。

劉景對此倒是不甚在意,他今年剛剛弱冠之年,鄧瑗更是隻有十八歲,後面的日子還長着呢,頭胎沒必要糾結於男女。

劉景笑着說道:“其實生一個女兒也挺好。”

鄧瑗瞥了夫君一眼,雖沒有爭辯,可她還是覺得生男孩好。

鄧瑗連日來被懷孕吸引住了大部分注意力,然而她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無知婦人,荊州突然爆發南北大戰,令她憂心不已。

作爲朝夕相伴的枕邊人,鄧瑗知道夫君是一個心懷大志的人,而且也一直在爲此而努力,在爲夫君感到驕傲的同時,也不免感到擔心,尤其是在現今的局勢下,稍有不慎便會家破人亡。

對此,鄧瑗不方便多說,只能隱晦地向劉景表達自己的擔憂。

劉景笑着安慰了她兩句,不願在這件事上糾纏,轉移話題道:“怎麼不見母親大人和嫂子?”

鄧瑗回道:“姑、嫂昨日便聞訊趕來看望我,今日也在舍中陪我大半日,午後才離開。”

“原來如此。”劉景說道,“我歸來後,因爲心中牽掛少君,還沒有去拜見母親大人和嫂子。另外還有一大堆公事等着我定奪,恐怕要晚一些才能回來陪你。”

在夫君心裡,將自己放在第一位,鄧瑗還有什麼不滿意呢,說道:“劉郎,你去吧。”

劉景溫柔地撫摸着妻子的小腹,良久,才心滿意足的離去。

劉景乘車返家,剛剛踏入家門,就看到劉和在院中練劍。

“阿兄……”十四歲的劉和眉眼漸開,身量業已長高不少。

劉景微微皺眉道:“阿若,近來我每次回來,幾乎都能看到你在練劍。劍,只是護身之術,沒必要專研過甚,有空多讀讀《三史》《左傳》《詩》《禮》。”

劉和忍不住撓了撓頭,說道:“阿兄,我雖酷愛擊劍之術,但並沒有耽誤讀書。”說來這擊劍之術,他還是受到劉景的影響,就如同昔日劉景受到兄長劉遠的影響一樣,可謂是一脈相承。

“你心裡有數就好。”劉景又道:“你今年十四歲了,明年就到了束髮遊學的年紀,到時候我爲你找一個老師。”

這事劉景還真的認真考慮過,明年長沙正是大戰激烈的時候,北方道路不通,難以成行,那就只能考慮南邊的零、桂二郡了。其實劉景心裡倒是有一個人選,那就是桓彝,其學問不俗,性格嚴謹,正好能夠管住漸漸長大,變得跳脫的劉和。

“諾。”在這種事情上,劉和完全沒有發言權。

“阿兄……”

遠遠望見劉景,劉饒立刻喜出望外,她被母親逼着做了一天的女紅,早就不耐煩了,而今阿兄歸來,她終於可以脫身了。

劉景太瞭解自己的妹妹了,哪會不知其心理,笑問道:“阿離,做女工就讓你這麼痛苦嗎?”

劉饒霎時收回臉上的笑容,哼道:“痛不痛苦二嫂應當最清楚,阿兄何不歸家問之?”

劉景搖頭失笑,妹妹這副伶牙俐齒的模樣,真是有其母的風範啊。

不過說來也怪,他一點也不覺厭煩,反而很是喜歡。就是日後娶她的人,絕對會頭痛無比。

劉景不以爲意,繼母張氏卻不能裝作沒看見,出言責道:“放肆!兄嫂你也敢出言相戲?”

劉饒素來畏懼張氏,聞其呵斥,頓時縮到劉景身後。

劉和本在一旁幸災樂禍,不想張氏呵斥完劉饒,心氣難平,隨即將火引到了他的身上,指着他的鼻子訓道:“還有你!你若有你大兄、二兄的學識才華,要練劍我不攔着你,可你有嗎?!”

劉和沒想到自己竟會受到魚池之殃,立時面如土色。

劉景摸了摸劉和、劉饒的頭,說道:“母親大人息怒,阿若、阿離童言無忌,疏於管教,這裡面也有我的責任,我公務太忙,沒有時間教導他們。待明年,我會給阿若找一位良師,至於阿離,亦可聘一位女師。”

繼母張氏忍不住嘆氣道:“仲達,你有心了。”丈夫劉尚去世時,劉和才一歲,劉饒更是遺腹子,張氏爲了他們兄妹,付出的代價外人絕難想象。或許她天生就不適合教導子女,反正劉和、劉饒都沒有出衆之處。比之劉遠、劉景兄弟,差得太遠了。

“母親大人言重了。”

“大人……”這時,賴慈領着劉羣進門,劉羣掙開母親的手,一頭撲入劉景的懷中。

劉羣今年已經八歲,不再垂髫,而是和劉和一樣梳起總角。

劉景擁着劉羣,對賴慈說道:“嫂子也在家啊。”

自從鄧瑗決定爲父守孝後,只是偶爾纔會出門,管理慈幼居的重擔,落在了賴慈的身上,她現在幾乎每天都要前往慈幼居。

賴慈頷首道:“這兩日少君被診斷出有孕,你又不在家中,少君身邊不能沒人,我便沒去慈幼居,和阿姑去官舍陪伴少君,告訴她一些內事。”

劉景謝道:“母親大人和嫂子辛苦了。”

賴慈搖頭道:“劉家除了虎頭外,二代人中將再添後嗣,我們高興還來不及,何談辛苦?”

劉羣在一旁拍着小手,開心地道:“我要做阿兄了、我要做阿兄了……”

劉景摸着他的頭問道:“虎頭想要弟弟,還是妹妹?”

劉羣毫不猶豫道:“要弟弟。”

劉景笑問道:“爲何?”

劉羣不住拿眼斜瞄小姑姑劉饒,嘴上沒說,卻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他的意思。

劉饒不由惱道:“虎頭,你看我作甚?”

劉景險些大笑出聲,陪伴鄧瑗時,因爲其家門慘遭不幸,就算知道自己要當爹了,也不能盡情顯露心中的喜悅之情。而回到家中就不必掩飾了,從進門後,他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

劉景還另有要事,在家坐了一會,便馬不停蹄趕回縣寺,與嚴肅等人會面。

嚴肅古拙的臉上滿是敬佩地道:“明廷真是料事如神,劉表果然選擇在八月一日興兵。”

劉景問道:“現在形勢如何?”

嚴肅回道:“張府君兵船皆少於劉荊州,因此不敢出戰,幸而張府君經營巴丘甚久,營塢堅固,荊州兵幾次乘樓船渡江而來,圍攻營塢,最後都被擊退。”

劉景皺起眉頭,說道:“固守巴丘,絕非長久之計,需知,西面的武陵郡,隨時有可能出兵威脅長沙。”荊南四郡之中,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皆受張羨之命,武陵郡卻是聽命於劉表。

巴丘只能防住長江以北的敵人,卻防不住同爲荊南地區的武陵郡。武陵太守劉叡,乃是一介宗室文人,不通軍事,但武陵郡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不僅可以抄襲巴丘之後,更能威脅到長沙郡城臨湘。

更要命的是,武陵和長沙郡界長達數百里,張羨要想防住武陵方面的威脅,必須在益陽、羅縣、洞庭湖一帶佈置大量兵力。這會讓兵力本就捉襟見肘的張羨,更加力不從心。

劉景暗暗搖頭,先不提有沒有內鬼,張羨絕無兩面作戰的實力,武陵郡一旦出兵,威脅長沙側翼,張羨必定全線崩潰。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張羨唯一的機會,就是在劉表大軍南下前,先一步發兵攻打武陵郡,使荊南徹底變成鐵板一塊。

不過劉景心裡非常懷疑,張羨有沒有這個實力。

要知道,張羨並不是靠着武力起家的諸侯,他乃是歷任零陵、桂陽、長沙諸地,靠着爲政有方,而甚得湘江士民之心。

其固然有過平定吳人蘇代的戰績,可那不是他的功勞,而是藉助長沙吳氏、區氏等武質豪族之力。

劉景在張羨身邊做了數月的主簿,頗爲了解其人,他並無軍事才能,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歷史上也是這般,張羨活着的時候,劉表大軍圍攻數載,也無法打下長沙。在此期間,不僅長沙士民精誠團結,零陵、桂陽二郡也是誓與他共存亡。

就算張羨病死,長沙也不願投降,復立其子張懌,繼續抵抗。而零陵、桂陽二郡,直到長沙陷落,才被劉表大軍徹底平定。

劉景暫時沒有能力插手北方,就算有,他也不願插手。他現在唯一牽掛的就是族兄劉宗,希望他重視自己當初的提醒,最終能夠虎口脫險,安全歸來。

…………

長沙郡,羅縣。

身軀健碩,黑麪髯須的吳巨身處於縣寺便坐,一臉玩味的翻閱着手中的密信。

這封信,是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親自寫給他的招降信。

說實話,吳巨內心頗有些自得,劉表乃是受九錫諸侯王級別,天下屈指可數的強大諸侯,連挾天子以討不服的曹操,在他面前也是一敗塗地,俯首認輸。

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爲了招降他,居然能夠如此折節。

吳巨承認他動心了,雖然張羨視他爲心腹,待他極厚,委以羅縣縣令,併兼長沙北部都尉,在長沙地位之高,已經升無可升。

然而正因爲如此,吳巨才起了別的心思,他在張羨手下,不可能獲得比現在更高的職位了。他自問文武足恃,豈能止步於區區縣長、都尉?而若是投靠劉表,他的前景無疑將變得廣闊起來,未來有機會成爲一郡太守。

這絕非癡人說夢,眼下堪稱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劉表舉兵十萬,樓船千艘,圍攻十數日,而巴丘依然穩如泰山,由此可知劉表想要平定荊南,絕非一件易事。

在這個關鍵時期,有誰會比他吳巨,對劉表的幫助更大?

他在長沙素有威名,今手握重兵,據守羅縣要地,家族亦爲長沙著姓,他若反戈一擊,對張羨幾乎可以造成毀滅性打擊。

而張羨一旦滅亡,荊南將出現巨大的權力真空,這時候劉表遠在北方,難以有效控制,勢必要藉助他這樣的人,維持地方安寧。吳巨不敢奢望像黃祖那般,讓劉表忽視“三互法”,以本地人身份委任以長沙太守之位,可零、桂太守之位,卻非不可能。

念及於此,吳巨心中不由一片熱枕,吳家雖是長沙王吳芮之後,世爲長沙著姓,然而數代以來,並沒有出過什麼高官,他已經是家族成就最高的人了。

若是有機會成爲零、桂太守,異日未嘗沒有機會做第二個張羨,乃至恢復祖宗基業……

(本章完)

第361章 巨樓第308章 遺願第251章 入主第487章 盛匡第258章第68章 俠客行第525章 劉曄第471章 官爵第194章 羌笛391.第391章 大敗第44章 單程第317章 祭祖第484章 丹陽第290章 可惜第460章 趙戩第535章 人望第243章 學官第137章 洞房第511章 開戰第257章 爭執第59章 嚴肅第451章 水鏡第211章 計劃第444章 東曹掾第364章 使者第498章 城破第208章 斬殺第461章 守節第532章 用意第311章 吐血第487章 盛匡第160章 搶權第35章 馬周第430章 落幕第48章 取字第250章 說服第446章 入城第373章 盟約第234章 耀功第135章 歸來第325章 泉陵第203章 魄力第326章 相遇第66章 徙邊第122章 贈文第286章 軍令第131章 嫁妝第60章 跋扈第192章 開戰第350章 歸來第62章 拔刃第496章 鐵壁第404章 赴死第487章 盛匡第416章 暢談第193章 耒陽第395章 悲涼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63章 攬才第510章 計成第265章 再勝第358章 戰略第127章 襦鎧第440章 匕見第522章 變故第509章 設計第78章 曬書第254章 突圍第91章 壁畫第313章 隆中第414章 託孤第421章 三英第469章 重法第525章 劉曄第120章 茂才第281章 面見第345章 騎兵第54章 鄧攸第417章 柤中第31章 蔡升第15章 救命恩人第500章 敗慈第194章 羌笛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03章 餓虎第98章 高利貸第518章 海昏第464章 上書第50章 寶珠第212章 寫信第171章 結束第350章 歸來第527章 有君第212章 寫信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52章 週歲第16章 決定第490章 盡出第48章 取字第121章 王粲
第361章 巨樓第308章 遺願第251章 入主第487章 盛匡第258章第68章 俠客行第525章 劉曄第471章 官爵第194章 羌笛391.第391章 大敗第44章 單程第317章 祭祖第484章 丹陽第290章 可惜第460章 趙戩第535章 人望第243章 學官第137章 洞房第511章 開戰第257章 爭執第59章 嚴肅第451章 水鏡第211章 計劃第444章 東曹掾第364章 使者第498章 城破第208章 斬殺第461章 守節第532章 用意第311章 吐血第487章 盛匡第160章 搶權第35章 馬周第430章 落幕第48章 取字第250章 說服第446章 入城第373章 盟約第234章 耀功第135章 歸來第325章 泉陵第203章 魄力第326章 相遇第66章 徙邊第122章 贈文第286章 軍令第131章 嫁妝第60章 跋扈第192章 開戰第350章 歸來第62章 拔刃第496章 鐵壁第404章 赴死第487章 盛匡第416章 暢談第193章 耒陽第395章 悲涼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63章 攬才第510章 計成第265章 再勝第358章 戰略第127章 襦鎧第440章 匕見第522章 變故第509章 設計第78章 曬書第254章 突圍第91章 壁畫第313章 隆中第414章 託孤第421章 三英第469章 重法第525章 劉曄第120章 茂才第281章 面見第345章 騎兵第54章 鄧攸第417章 柤中第31章 蔡升第15章 救命恩人第500章 敗慈第194章 羌笛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03章 餓虎第98章 高利貸第518章 海昏第464章 上書第50章 寶珠第212章 寫信第171章 結束第350章 歸來第527章 有君第212章 寫信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52章 週歲第16章 決定第490章 盡出第48章 取字第121章 王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