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朝會

第90章 朝會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千萬別小看這短短十個字,它可是歷史上第一幅春聯,相傳出自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之手。

劉景前世因爲懂書法,每到過年之時,單位裡求他寫春聯的人特別多,隨隨便便就能寫出三五十幅來,不過如今身處漢世,他認爲最合適的還是要屬這首《孟蜀桃符詩》。

次日除夕,一大清早,劉景就將桃板春聯掛在自家大門兩側,令往來的劉氏族人頗感好奇,然而效仿的幾乎沒有。孟昶身爲一國之主,都沒能令春聯風行,他就更沒這個本事了。

劉蟠從外歸來,乘車經過劉景家門,瞥見桃板春聯,不禁“咦”了一聲,下車來到近前。

劉景得到宋谷的通報,趕緊出門與之相見。

劉蟠拉着劉景的手,笑道:“‘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寫得真好。桃木本是厭勝之具,仲達卻用來書寫喜慶之言,也算是別出心裁了。”

說到這裡,劉蟠頓了一下,又道:“此語可是取自《易傳·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劉景微笑頷首,心道原來還有這樣的典故,他只知這是歷史上第一幅春聯,其他的就不知道了。開口邀劉蟠道:“從兄若無要緊事,就隨我進去坐坐吧。”

劉蟠搖頭道:“今日不行,我之所以從外歸來,便是接到奴僕稟告,家妹攜子回來了。”

劉景心思一動,說道:“我記得從姐好像嫁於羅縣寇氏。”

劉蟠頷首道:“沒錯。”

劉景問道:“從姐之子叫什麼名字?”

劉蟠不解劉景爲何要問一個孺子姓名,回道:“家甥名叫寇封。”

劉景心道果然,寇封就是日後劉備的養子——劉封。

劉封武藝高強,氣力過人,是一員難得的猛將,可惜隨着劉禪的降生,他的地位變得極爲尷尬,連諸葛亮亦慮其剛猛,怕劉備死後難制,以其逼反孟達,拒援關羽爲由,勸劉備除之。

送走劉蟠,劉景乾脆也不返家,直接前往塢北劉宗家走訪。

劉景被守門家奴引進門,沒行出多遠,便聽到一陣爽朗笑聲,身量一般、卻甚有威儀的劉宗大步流星走來,說道:“仲達,我還以爲你昨天就會登門,害我足足等了一晚上。”

劉景笑道:“剛回來事情多,一時抽不出身,這不今天一清閒下來,就到從兄這來了。”

劉宗又是一通大笑,拉着劉景直入後庭堂中,對身邊的監奴道:“我與仲達談話,除了族中長輩到訪,其餘人一律不見。”

“諾。”監奴領命而去。

待酒熱好,劉宗將兩名僮僕遣出,起身親自爲劉景斟了一杯酒,說道:“仲達,這一杯酒,我敬你。沒有你,何來這月入百萬錢的買賣?”長樂居開業半年,收入近千萬錢,平均每月都在百萬錢以上,可謂日進斗金。

劉景舉杯笑道:“我們自家兄弟,何必說這些見外話。”在他眼中,名聲比錢財重要百倍,像現在這樣最好,什麼都不必管,就坐收四成之利。

劉宗仰頭一飲而盡,說道:“自飲過仲達醉鄉居之酒,便再飲不得其他酒了。”又道:“對了,仲達,我聽外面傳聞你訂購了十餘艘大船,可是真的?”

“確有其事。”這沒什麼好隱瞞的,劉景大方的點頭承認。

所謂南船北馬,在南方,船比馬更有用處,他手中錢多得是,訂購十五艘大船已是頗爲剋制,若不是怕引起張羨的警惕與猜忌,規模恐怕還要再翻一倍。

劉宗一臉不解地問道:“仲達爲何要訂購這麼多大船?”

劉景答道:“我準備等船建好後,組織船隊北上襄陽、南下下交州。”

劉宗聞言更加疑惑了,往來南北,一兩艘船足矣,十餘艘大船,最少也要二三百人驅動,光是養活他們,每月就需二三十萬錢,怎麼看都是賠本生意。

劉景笑而不語,如果只計較於眼下,自然是賠本生意無疑,不過他這是爲未來積蓄力量,如今所有付出,終有回報的一天。他相信,那一天不會太遠。

午後,劉景從劉宗家裡出來,纔回到家,便不斷有訪客臨門,他只好拖着昏昏沉沉的頭顱疲於應對,直到晡時,即將吃晚飯,訪客才漸漸散去。

飯後不久,訪客又陸續前來,等到天黑,劉景立刻以明早赴郡中朝會,需要早些休息爲由,閉門謝客。

他倒不是胡說八道,明天日出之時,郡吏確實都要去郡府正堂向太守張羨慶賀新年,而張羨則會設酒宴,以招待諸吏。

百官、諸侯向天子慶新年,則要更加隆重,夜漏未到七刻之時,便要到達德陽殿,依次向天子祝賀,稱之爲元日朝會。

恭賀完後,天子賜給羣臣酒食,“司空奉羹,大司農奉飯。”與此同時作“九賓散樂”,酒足飯飽,百官行將離去之際,少府會代天子贈予玉璧。

當然,以現在天子顛沛的窘迫,排場十有八九還比不上張羨。

翌日,劉和、劉饒穿上嶄新華美的纊袍,在門前燃爆竹爲樂,竹節被火烤得“噼裡啪啦”作響,兩人則圍着火堆大呼小叫,據說這樣做能闢山臊惡鬼。

行將出發時,劉景拒絕了劉蟠邀他共乘馬車,堅持騎馬前往臨湘。

同行的還有另外兩人,其中一個是劉宗之弟劉承劉仲嗣,他兩年前前往武陵郡,拜陳國人潁容爲師,數月前學成歸家,而今在功曹任書佐,頗得桓階看重。

另一人名叫劉康,他雖然已過弱冠之年,卻比劉景、劉蟠、劉承矮了一輩,如今在決曹爲吏。

四人或騎馬、或乘車,不過數刻鐘,便跨十數裡抵達臨湘。

身穿吏服之人從四面八方不斷匯於郡府,不久便聚集了三百餘人。

郡之大小不同,吏員浮動極大,如京都之地河南尹,巔峰時有吏員近千人,而少者二三百。長沙屬於大郡,張羨又頗有野心,吏員稍多,大概有八百餘人。

(本章完)

第291章 召見第334章 洗兵第191章 計議第127章 襦鎧第85章 囚徒第144章 褚方第30章 陶觀第472章 失策第253章 戰死第64章 擒獲第415章 龐統第473章 迴歸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69章 地突第343章 斬將第205章 失望第310章 親近第238章 求援第431章 獻計第478章 黃鐘第310章 親近第190章 三窟第430章 落幕第434章 伏擊第41章 吟詩第2章 劉亮第431章 獻計第386章 面曹第278章 射中第418章 預備第482章 預言第116章 再見第61章 鞭笞第349章 璽書第406章 打擊第40章 悲歌第107章 轟動第349章 璽書第252章 週歲第511章 開戰第465章 出使第314章 賢妻第226章 死第317章 祭祖第59章 嚴肅第29章 承諾第526章 薄行第156章 邀請第508章 南昌第170章 斬首第271章 火攻第465章 出使第73章 送別第259章 送禮第395章 悲涼第276章 張津第244章 生子第477章 要求第145章 離開第199章 撤離第129章 雙戟第321章 瀏陽第498章 城破第199章 撤離第121章 王粲第486章 主力第350章 歸來第507章 占卜第533章 勸止第198章 招降第203章 魄力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5章 弩第129章 雙戟第356章 請婚第422章 出陣第509章 設計第465章 出使第304章 北上第413章 潘濬第457章 飛矢第175章 授田第355章 立春第203章 魄力第21章 未婚妻第108章 名望第211章 計劃第340章 部督第17章 杜襲第528章 惡氣第197章 喜事第157章 仁和第37章 邀請第270章 醫所第378章 策反第509章 設計第261章第266章 兵臨第52章 歸家第215章 南下
第291章 召見第334章 洗兵第191章 計議第127章 襦鎧第85章 囚徒第144章 褚方第30章 陶觀第472章 失策第253章 戰死第64章 擒獲第415章 龐統第473章 迴歸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69章 地突第343章 斬將第205章 失望第310章 親近第238章 求援第431章 獻計第478章 黃鐘第310章 親近第190章 三窟第430章 落幕第434章 伏擊第41章 吟詩第2章 劉亮第431章 獻計第386章 面曹第278章 射中第418章 預備第482章 預言第116章 再見第61章 鞭笞第349章 璽書第406章 打擊第40章 悲歌第107章 轟動第349章 璽書第252章 週歲第511章 開戰第465章 出使第314章 賢妻第226章 死第317章 祭祖第59章 嚴肅第29章 承諾第526章 薄行第156章 邀請第508章 南昌第170章 斬首第271章 火攻第465章 出使第73章 送別第259章 送禮第395章 悲涼第276章 張津第244章 生子第477章 要求第145章 離開第199章 撤離第129章 雙戟第321章 瀏陽第498章 城破第199章 撤離第121章 王粲第486章 主力第350章 歸來第507章 占卜第533章 勸止第198章 招降第203章 魄力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5章 弩第129章 雙戟第356章 請婚第422章 出陣第509章 設計第465章 出使第304章 北上第413章 潘濬第457章 飛矢第175章 授田第355章 立春第203章 魄力第21章 未婚妻第108章 名望第211章 計劃第340章 部督第17章 杜襲第528章 惡氣第197章 喜事第157章 仁和第37章 邀請第270章 醫所第378章 策反第509章 設計第261章第266章 兵臨第52章 歸家第215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