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惡氣

第528章 惡氣

江東軍大營內一片愁雲慘淡,將吏士卒皆惵然有憂色。

蓋因近日軍中有傳言,荊州軍南路人馬已經攻佔廬陵郡。

這個消息對於江東軍將士而言,無異於一道晴天霹靂。他們溯江而來,就是爲救援豫章、廬陵,現今二郡皆已失守,因此衆將士戰意銳減,皆欲歸吳。

不惟下面的將士歸心似箭,主帥周瑜亦有退走之意,因爲傳言就是被他身邊的人泄露出去的。

數日前,周瑜收到南方斥候傳回的情報,荊州軍於十一月十二日攻佔廬陵郡城,孫輔大敗不知所蹤,而現在是十一月二十五日,距今已經過去十三天了,這意味着劉景隨時都有可能將廬陵方向的荊州軍調回柴桑。

周瑜當前麾下僅有兩萬兵馬,面對柴桑、彭澤一線的荊州軍尚且處於下風,一旦廬陵方向的荊州軍北返,結果可想而知。

更讓周瑜無奈的是,原本應該派兵增援他的丹陽太守孫翊,被境內麻、保二屯的叛亂牽制住手腳,短期內是指望不上了。

而駐軍丹徒的孫權此時也不敢輕出,以免吳、會後院起火。

這就是當前周瑜所面臨的處境,劉景舉荊、交之衆來攻,勢大難當,周瑜孤立無援,根本不可能奪回豫章、廬陵二郡,與其使自己置身險境,不如退守丹陽春谷,重新佈置防線。

春谷地理位置極佳,東可與丹徒的孫權互爲犄角,南可和宛陵的孫翊守望相助。劉景若敢恃強輕敵,長驅而入,周瑜定會在春谷給他一個畢生難忘的教訓。

周瑜急書孫權,告知對方自己的想法,想來不日即有回覆,周瑜料定孫權一定會同意,他現在的煩惱是該如何帶領大軍安全的撤離。

就在這時,劉曄來了。

周瑜頓時喜出望外,這可真是打瞌睡來了枕頭,想什麼來什麼,周瑜急忙派人招程普、呂範、魯肅等人,隨他一同出營迎接天使。

象徵着天子使者的軺車停於江東軍大營外,營中將士好奇之下,皆探首而望,議論紛紛。

劉曄始終坐在車內,擺足了天子使者的派頭,直到周瑜、程普、呂範、魯肅等恭迎於車外,劉曄纔不慌不忙的從車中出來。

劉曄目光掃過江東衆將,暗暗冷哼一聲,眼前這些人,都是當年跟隨孫策追得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敵人。劉曄目光最終轉回魯肅、周瑜的身上,笑道:“子敬、公瑾,別來無恙否?”

不等二人迴應,劉曄又對魯肅道:“我幾年前寫信相招,而子敬信中答應卻未至,此事一直令我耿耿於懷。既然子敬不來,那我就只能親自來找你了。”

魯肅不由苦笑道:“大兄今日是來向我興師問罪嗎?”

數年前,劉曄投靠鄭寶,曾寫信邀魯肅共商大計,魯肅素與劉曄相善,以兄事之,本來已經準備前往,結果周瑜同樣十分看重魯肅的才能,提前將其老母接來江東,魯肅只得留於江東。

不久劉曄手斬鄭寶,轉投劉勳,旋而又爲孫策所破,逃亡荊州。當時魯肅心中還頗有幾分慶幸,他若投奔劉曄,也免不了成爲喪家之犬。相比之下,無論是孫策,抑或孫權,皆爲世之英傑,遠非鄭寶、劉勳之流可比。

哪曾想,劉曄隨劉勳北投曹操,不過幾年便得到了曹操的看重,頂着天子使者的名頭重返揚州,令魯肅感慨於劉曄的際遇。

劉曄笑問道:“子敬客居江東,流連忘返,想來必是極得孫(權)會稽器重,不知現爲何職?”

魯肅面露尷尬之色,一時無言以對,孫權待他極厚,倚爲腹心,但因不受張昭的待見,又因一力促成孫、劉聯盟,進而遭到江東上下的非議,幾年來始終不得提拔,至今仍爲將軍府吏。

周瑜皺起眉,畢竟當初他挽留魯肅時,可是信誓旦旦的宣稱“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盛讚孫權“親賢貴士,納奇錄異”,勸魯肅“攀龍附鳳”。

結果時至今日,江東不僅毫無興盛之兆,反而有累卵之危,魯肅雖得重用,卻位卑權輕。

這讓周瑜臉上多少有些掛不住,開口道:“子敬智略開果,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孫討虜託以股肱之任。只是孫討虜雖爲國家外藩,卻不敢僭越承製,因此子敬暫居討虜將軍府令史。”

劉曄一臉詫異地道:“以子敬之才略,都只能屈居令史之位,看來江東真是人才濟濟啊。”

周瑜搖頭苦笑,不再爭辯。

見周瑜沉默,魯肅慚然,劉曄總算出了壓在心底幾年的一口惡氣,不再繼續挖苦二人,肅容言道:“天子、曹公在京師聽聞安南將軍劉景擅啓兵釁,侵擾揚州,皆憂急在心,所以特派我持詔南下,調解荊、揚紛爭。”

“劉景心懷奇節,寬仁有度,機慮如神,非人臣也,國家不可不提防。”周瑜說道:“劉景污衊孫(賁)豫章縱寇劫略長沙,打着弔民伐罪之名,卻傾荊、交之軍,三路同時俱進,大有吞併江東之勢,如今不但盡佔豫章之地,亦將廬陵據爲己有。”

“連廬陵也失守了?”劉曄聽得心下一沉,劉景果然如傳聞一般厲害,短短兩個月時間,連克豫章、廬陵二郡,江東軍在其面前竟然毫無抵抗之力。

劉曄再無閒心,當即隨周瑜入軍營,在帳中與周瑜、魯肅秘議,直到一個時辰後,才告辭而去,乘船前往柴桑去見劉景。

劉景兵船遍佈江面,劉曄一經到來,劉景就收到消息了,早早召集衆文武,恭候於縣寺。

因劉景提前有所吩咐,劉曄一路暢通無阻的被引入縣堂。

劉曄冠劍持詔,直入堂中,無視兩側數十道猶如利劍般的目光,靜靜打量一番正坐於主位的劉景,果是龍章鳳姿,人主之相,口中朗聲道:“安南將軍劉景接詔。”

劉景正要上前接詔,這時盛匡大驚之下,也顧不得禮節了,一把扯住劉景的袖子,口中急道:“將軍,不可上前!”

(本章完)

第480章 買馬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05章 八陣第221章 矢石第6章 葛生第43章 荊蠻第7章 劍術書法第120章 茂才第232章 負傷第456章 房陵第308章 遺願第541章 有望第76章 新左史第325章 泉陵第363章 攬才第299章 兵臨第148章 警鼓第442章 破局第234章 耀功第422章 出陣第135章 歸來第265章 再勝第525章 劉曄第159章 退讓第330章 封拜第237章 監九縣第232章 負傷第374章 圍攻第254章 突圍第400章 大雨第372章 召見第296章 捷報第78章 曬書第482章 預言第281章 面見第407章 烽火第101章 招撫第10章 劉伯嗣第54章 鄧攸第447章 高義第184章 七夕第459章 焚橋第490章 盡出第98章 高利貸第315章 甘寧第88章 臘月第324章 膝席第310章 親近第490章 盡出第174章 滅族第38章 諸葛玄第473章 迴歸第531章 放歸第435章 裴司第103章 營壘第514章 後事第124章 宴會第490章 盡出第499章 縊殺第215章 南下第288章 義士第205章 失望第231章 勸降第123章 赴宴第173章 南下第398章 攻城(2)第416章 暢談第418章 預備第79章 命案第32章 求字第395章 悲涼第101章 招撫第155章 拜訪第435章 裴司第315章 甘寧第455章 投降第278章 射中第188章 三年第90章 朝會第513章 斬當第101章 招撫第426章 拔箭第294章 輕鬆第481章 團圓第43章 荊蠻第540章 國士第105章 八陣第98章 高利貸第308章 遺願第10章 劉伯嗣第14章 市井第197章 喜事第182章 慈幼第265章 再勝第410章 中箭第420章 評價第311章 吐血第535章 人望第445章 薦才
第480章 買馬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05章 八陣第221章 矢石第6章 葛生第43章 荊蠻第7章 劍術書法第120章 茂才第232章 負傷第456章 房陵第308章 遺願第541章 有望第76章 新左史第325章 泉陵第363章 攬才第299章 兵臨第148章 警鼓第442章 破局第234章 耀功第422章 出陣第135章 歸來第265章 再勝第525章 劉曄第159章 退讓第330章 封拜第237章 監九縣第232章 負傷第374章 圍攻第254章 突圍第400章 大雨第372章 召見第296章 捷報第78章 曬書第482章 預言第281章 面見第407章 烽火第101章 招撫第10章 劉伯嗣第54章 鄧攸第447章 高義第184章 七夕第459章 焚橋第490章 盡出第98章 高利貸第315章 甘寧第88章 臘月第324章 膝席第310章 親近第490章 盡出第174章 滅族第38章 諸葛玄第473章 迴歸第531章 放歸第435章 裴司第103章 營壘第514章 後事第124章 宴會第490章 盡出第499章 縊殺第215章 南下第288章 義士第205章 失望第231章 勸降第123章 赴宴第173章 南下第398章 攻城(2)第416章 暢談第418章 預備第79章 命案第32章 求字第395章 悲涼第101章 招撫第155章 拜訪第435章 裴司第315章 甘寧第455章 投降第278章 射中第188章 三年第90章 朝會第513章 斬當第101章 招撫第426章 拔箭第294章 輕鬆第481章 團圓第43章 荊蠻第540章 國士第105章 八陣第98章 高利貸第308章 遺願第10章 劉伯嗣第14章 市井第197章 喜事第182章 慈幼第265章 再勝第410章 中箭第420章 評價第311章 吐血第535章 人望第445章 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