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黃河決堤

bookmark

這幾日,陳世美幾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主要是大雨延綿不絕,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討論這一場大雨,

看着漫天的大雨,陳世美不禁憂,這不會出現大洪水吧。

“娘子,開封容易被洪水淹嗎?”

“本宮記憶中沒有,不過兒時的時候,父皇倒是說過,開封發過大水。”

大概是一直下雨,公主的心情也是不好。

墨菲定律的效果在這一刻顯現無疑,

長庚縣,位於開封的上游,黃河的邊上,是赤縣,人口2萬戶,算是大縣了,

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路、州、縣三級制。

路相當於現在的省,可能略微比省小一些,州相當於現在的市。

而宋朝的縣,分作赤、畿、次赤、次畿、望、緊、上、中、中下、下10等。

首都、陪都城內及附近的縣依次分爲赤、畿、次赤、次畿一至四個等級,

其他五至十等級的縣以戶口多少依次是四千戶以上爲望縣,

三千戶以上爲緊縣,二千戶以上爲上縣,

一千戶以上爲中縣,五百戶以上爲中下縣,

不足五百戶爲下縣,並每3年升降一次。

黃河邊上,在傾盆大雨中,許許多多的人扛着麻袋,不停的裝着砂石往河堤上運,

可惜,在古代,人力如何鬥得過自然之力。

“決堤了。”

一個河堤口不斷有洪水滿出來,

“堵上。”

“堵上。”

“快!”

一個鄉長不停的指揮起來,縱然有人源源不斷的運送砂石堵住,但也是杯水車薪,

“鄉長,這裡也決堤了。”一個小夥子大喊着,

“耗子,帶人堵上。”

“好!”一個精壯的小夥子答應着,片刻不停歇的帶人堵缺口,

“鄉長,堵不住了。”

“蒼天呀,爲何如此。”

白髮蒼蒼的老人,坐在漫天大水中,片刻失去身影,

“鄉長!”

“救命呀!”

“跑,堵不住了。”

“我母親怎麼辦,她還在三溝鄉。”

“轟!”

洪水來了,鋪天蓋地,一瀉千里,如同萬馬狂奔,又如同山崩地裂,黃色的水,帶着泥沙,以勢必可當的姿態席捲長庚縣,

隨後是新鄭縣、鞏義縣、滎陽縣、中牟縣、新密縣、永城縣。

幾乎大半個京西北路被水淹了,滑、孟、蔡、汝幾州幾乎無一逃脫,

然後是開封。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東京,是如今北宋的都城。

地處華中地區、河南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鄭州毗鄰。

自古以來,河南都是水患嚴重的省份。

據統計,歷史上,都城開封就被水淹過達16次之多!

主要原因,是黃河氾濫。

“母親河”穿流而過,流經洛陽、鄭州、開封等幾大城市,

週期性的雨季與黃河漫灌相結合,給河南百姓帶來災害。

黃河因爲泥沙淤積,河牀不斷增高,所以容易氾濫,這是常識。

也正是因爲黃河的河牀很高,所以形成了河牀比開封城還高的“地上懸河”。

也就是說,北宋都城汴梁,其地勢在黃河的河牀之下。

這就意味着,黃河一旦氾濫,汴梁就會遭殃。

事實上的確如此,北宋167年的歷史,

爆發了89次黃河洪水,

平均兩年就要發生一次。以至於後人也忍不住嘆息:盛宋之隆,河數爲敗。

宋史記載:京、索、廣濟河溢,浸民田;長庚縣河決汴堤長城口,漂浸封丘等處苗稼。這次水患直接覆蓋了北宋統治腹心的廣大地區,可以說影響巨大。

這一次的洪水來得太急太急,縱然朝廷有準備,卻也是萬萬不夠的,

天聖五年的大水,幾乎淹沒的大半個開封,水到腰部,街道不能通行。

“快,這裡!”

“還有這裡!”

“這些水都弄出去。”

公主府中,下人們正在積極的排水,有的用木盆,有的用碗,有的用掃帚,作用不大,排出去了,又進來,可他們不敢偷懶,公主懷孕了,要是因爲這雨水出了點狀況,怕是要掉腦袋。

也幸虧公主府緊臨皇宮,地勢較高,排水系統先進,水只是漫過腳踝。

皇宮自然是開封地勢最高的地方,笑話,誰家的房子敢建得比皇宮高,你是要當皇帝嗎?

又或者是壽星吃砒霜,嫌棄命太長。

“你說我是不是烏鴉嘴。 ”

陳世美抱着公主,看着外面還在下雨,心情沉重,就算是傻子也知道今年大宋難過,這一場洪水怕是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受災。

“相公不要太擔心,和你沒有關係。”公主也有點不開心,

“唉,只是皇兄和母后怕是又要操勞許多了,特別是皇兄心善,最是見不得這些了,還有那些文官,怕是要用這些做幌子,逼迫母后和皇兄了。”

“他們能逼你皇兄和母后?”

“母后一直不放權,言官怕是又說什麼後宮干政,所以天降災禍。皇兄一直沒有立太子,他們估計又要拿這個說事情。”

“你懂得可真多。”陳世明捏着公主的鼻子,他沒有細想,畢竟在現代,天災就是天災,衆志成城,抗震救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有災難,國家一出手,立刻解決。

可這是大宋,皇權至上,再加上儒家的天人感應,即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爲也能感應上天。

所以在古代,如果遇到了連年災害或是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

不論是高堂之上的百官和皇帝,還是平民百姓都會認爲這是上天對統治者的懲罰。

若不是統治者德行有失,又怎麼會遭受如此天譴?

以陳世美的眼光來看,這完全是放屁,但沒有辦法,改變傳承的幾千年的思想,不是容易的事情。

可有的時候,堅持真理比發現真理更難。

最爲出名的就是哥白尼,他發現的日心說,但被教會壓迫,不得善終。

第10章 才若繁星第34章 今夜無眠第38章 難得熱鬧第40章 無奇不有呀第10章 才若繁星第9章 發現端倪第47章 如何獲得原諒第40章 無奇不有呀第二章:包拯的到來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28章 晏公第23章 這就尷尬了第52章 又虧錢了第41章 謊言接着謊言第38章 難得熱鬧說說心裡話,想看就看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45章 吊兒郎當的歷史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57章 世間有萬的老程第54章 離開開封第10章 才若繁星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26章 正經人逛什麼青樓?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29章 八歲入青樓第44章 她還是有敵人的第50章 天波府欲出兵第8章 劉娥的眼淚第21章 總有人傻第53章 字典的編寫第二章:包拯的到來第30章 楊家將也出來了第53章 字典的編寫第23章 這就尷尬了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57章 世間有萬的老程第18章 戰力拉跨的大宋第47章 如何獲得原諒第一章 腐敗的生活呀第24章 日常PUA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56章 差點落馬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16章 天堂和地獄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第59章 殉情從不是傳言第54章 離開開封第57章 世間有萬的老程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38章 難得熱鬧第四章 秦香蓮第56章 差點落馬第49章 報紙的籌備第一章 腐敗的生活呀第11章 簡化字第48章 說幹就幹第63章 都在吃醋第34章 今夜無眠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42章 鍥而不捨的包大人第17章 胡管家的效忠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29章 八歲入青樓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21章 總有人傻第61章 知己知彼戰不怠第一章 腐敗的生活呀第31章 中秋第一詞第13章 子嗣單薄的趙家第10章 才若繁星第24章 日常PUA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28章 晏公第23章 這就尷尬了第三章 感覺要涼第7章 滴血認親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44章 她還是有敵人的第43章 食鐵獸永不爲奴第22章 只因爲他叫王安石第43章 食鐵獸永不爲奴第35章 拉低了泰山封禪第四章 秦香蓮第11章 簡化字第12章 黃河決堤第37章 天波府楊家第53章 字典的編寫第7章 滴血認親第31章 中秋第一詞第8章 劉娥的眼淚第42章 鍥而不捨的包大人第9章 發現端倪第19章 賺錢很簡單第四章 秦香蓮第34章 今夜無眠第16章 天堂和地獄第9章 發現端倪
第10章 才若繁星第34章 今夜無眠第38章 難得熱鬧第40章 無奇不有呀第10章 才若繁星第9章 發現端倪第47章 如何獲得原諒第40章 無奇不有呀第二章:包拯的到來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28章 晏公第23章 這就尷尬了第52章 又虧錢了第41章 謊言接着謊言第38章 難得熱鬧說說心裡話,想看就看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45章 吊兒郎當的歷史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57章 世間有萬的老程第54章 離開開封第10章 才若繁星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26章 正經人逛什麼青樓?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29章 八歲入青樓第44章 她還是有敵人的第50章 天波府欲出兵第8章 劉娥的眼淚第21章 總有人傻第53章 字典的編寫第二章:包拯的到來第30章 楊家將也出來了第53章 字典的編寫第23章 這就尷尬了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57章 世間有萬的老程第18章 戰力拉跨的大宋第47章 如何獲得原諒第一章 腐敗的生活呀第24章 日常PUA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56章 差點落馬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16章 天堂和地獄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第59章 殉情從不是傳言第54章 離開開封第57章 世間有萬的老程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38章 難得熱鬧第四章 秦香蓮第56章 差點落馬第49章 報紙的籌備第一章 腐敗的生活呀第11章 簡化字第48章 說幹就幹第63章 都在吃醋第34章 今夜無眠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42章 鍥而不捨的包大人第17章 胡管家的效忠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29章 八歲入青樓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21章 總有人傻第61章 知己知彼戰不怠第一章 腐敗的生活呀第31章 中秋第一詞第13章 子嗣單薄的趙家第10章 才若繁星第24章 日常PUA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28章 晏公第23章 這就尷尬了第三章 感覺要涼第7章 滴血認親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44章 她還是有敵人的第43章 食鐵獸永不爲奴第22章 只因爲他叫王安石第43章 食鐵獸永不爲奴第35章 拉低了泰山封禪第四章 秦香蓮第11章 簡化字第12章 黃河決堤第37章 天波府楊家第53章 字典的編寫第7章 滴血認親第31章 中秋第一詞第8章 劉娥的眼淚第42章 鍥而不捨的包大人第9章 發現端倪第19章 賺錢很簡單第四章 秦香蓮第34章 今夜無眠第16章 天堂和地獄第9章 發現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