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康府玉蓉

一般來說,康親王的嫡長子將來是要襲爵的,也就是未來的鐵帽子王,其餘的兄弟則會被封爲貝勒、貝子什麼的,康親王的嫡長女則會被封爲郡主,也就是和碩格格,其他的女孩就沒有那麼好運氣了,除非是皇帝比較喜歡的,纔會另外給一個封號或爵位,而康親王的孫女這一輩,嫡長孫女會被封爲縣主。當然了了,這指的是一般情況。朵藍雖然頗受他爺爺康親王的喜愛,他父親小王爺也很喜歡她,但朵藍並不是康親王的嫡長孫女,正常情況下,別說封郡主了,就是縣主也是輪不到她的。不過也不是說一定不能封。一般來說,爲了彰顯皇家的氣度和表示誠意,大清皇室送往蒙古和親的皇室之女一般都會得一個郡主的封號,而且這個封號是不佔用王室爵位傳承的指標的。

朵藍的姐姐玉蓉是縣主,康親王府的原來的郡主十幾年前嫁到蒙古乃木部當上了王妃,可惜到蒙古以後一直水土不服,生下孩子的第二年便丟了性命。如果沒有意外,待老康親王過世以後,現在的小王爺便會襲爵成爲新的康親王,玉蓉也會變成郡主。

皇室貴女撫蒙古是滿蒙聯盟的重要紐帶,蒙古大大小小几十個王爺的王妃大清宗室的貴女,年輕一代的王爺基本上都有大清的血統。當然了,大清這邊也一樣,包括康熙皇帝,也是有蒙古血統的。對於蒙古各部來說,如果那個王爺的女兒被選進了宮裡,那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要是再能生下個兒子什麼的就更不得了了。至少在蒙古各部盟的地位馬上就會大漲一節,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不過皇帝只有一個,雖然每年都選秀,但是這個競爭就太厲害了,不但有蒙古各部的秀女,還有滿八旗和蒙八旗,是因爲歷史的緣故,大清皇帝選秀的時候一般只考慮蒙古科爾沁部或是當年對大清貢獻最大的幾個部族,一般的秀女即使是選上了也多是指給了皇子、皇孫或者各位王爺家裡,這其中,相比那些不受重視的皇子、皇孫,康親王等幾位鐵帽子王家或許更受重視,皇子、皇孫如果沒什麼出息,將來也就是個混吃混喝的命,搞不好就連命都丟了。可是幾位鐵帽子王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權益是有保證的。

對於玉蓉來說,她的未來只有兩條出路,一個是跟她的姑姑一樣和親蒙古,另一個就是被皇上指給那位大臣或他們的孩子。相比起來,後一條路當然是最好的,畢竟這樣就不用遠嫁到苦寒之地的蒙古,留在熟悉的京城,到時候她阿瑪襲爵以後,她便是郡主了,雖說不上能在京城裡橫着走,但是不管是看在康親王的面子上還是她自己郡主的頭銜,小日子想要過得滋潤一些還是非常簡單的。當然了,玉蓉非常清楚,她的這個想法怕是很不現實的。康親王的爵位是大清第一等的,身份地位無人能及,別看鐵帽子王不掌兵不掌權,但是他們可以直接影響宗人府,必要的時候,只要幾個鐵帽子王聯合起來,架空皇帝也不是不行的。大清皇室雖然限於當年的盟約對幾位鐵帽子王優待有加,但是也一直防着他們,所以歷來鐵帽子王家的女人是不參加選秀的,而且多數(特別是郡主、縣主)都得遠嫁蒙古,剩下幾個即使能留下來,多數也是嫁給一些不起眼的小官。可以說娶了鐵帽子王家女人的官員,這一輩子升遷到總要部門的可能性已經是非常小的了,更不可能掌管兵權,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當初康熙和康親王、索額圖以及納蘭明珠他們幾個商量的時候,本是考慮讓玉蓉嫁給秦有福的,他們都分析過,反正秦有福不想當官,那麼讓玉蓉嫁給秦有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原本事情都已經商量得差不多了,康親王回家問了一下玉蓉,哪知道一榮一聽說自己要嫁的是漢人,而且還是平妻,關鍵的是隻不過是一個連品級都沒有的同進士上書房行走,當時就不願意了,在她看來,漢人的地位本就較滿人和蒙古人低,再說自己將來怎麼說都是郡主,怎麼能嫁給一個連品級都沒有的漢人當平妻?玉蓉的地位是一出生就定下來了的,自然較其他姐妹更有優越感,在說從小在王府長大,見到得有地位的人太多了,即使是家裡來了一品、二品的大員,見了她也得規規矩矩的行禮。所以在她看來,她的丈夫就該是好的,該是最優秀的。雖說她不願意嫁到蒙古當王妃,但是她寧願被指給一個好些的滿人,至少得是個翰林什麼,這樣生活也會有些情趣。玉蓉是知道自己若是不嫁到蒙古,那麼她的丈夫不可能是什麼要害部門的官員,但是這樣也沒什麼不好的,反正她的收入不少,用不着擔心生活問題,只要好好的守着郡主儀賓,能平平淡淡的過一輩子就好了。

相對於玉蓉,也許朵藍本身沒有什麼出身的優勢,於是從小就收斂得多,比玉蓉更乖巧聽話,也更得康親王和她父親的喜歡和疼愛。當初一說起要選一個地位比較高的滿人家的女兒嫁給秦有福的時候,康親王就想到了朵藍。康親王的姐姐和大女兒都死在蒙古,如果有可能,康親王實在是不願意再把自己的女兒送到蒙古去的。相比起玉蓉,朵藍不但年紀小一些,而且也羸弱一些,至少康親王是這麼看的,畢竟因爲身份的問題,朵藍不可能像玉蓉那樣經常出去玩,便經常在家裡纏着康親王和小王爺,見得多了,印象也就更清晰了。

康親王畢竟是王爺,特別是在在他這個位置上,不管平時的工作還是生活,公正是非常重要的,他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一旦平時的態度出現了偏頗,或許只需一次兩次,皇上就會認爲自己有失公允,不再信任自己了。久而久之,即便是在家裡,康親王也很講究公平。即使對讓誰嫁給秦有福的事他意屬朵藍,但是爲了公平,還是需要問一下玉蓉的意見。誰知道玉蓉想都沒想就表示不願意嫁給漢人,這事情就便的簡單了,朵藍成了唯一的人選。

也許是因爲康親王的心裡還是有些偏向朵藍的,所以當初跟玉蓉提起這個事情的時候,康親王是說皇上希望通過康親王府縣主嫁給漢人的事情爲滿漢和婚鋪平道路,並沒有說出要嫁的這個人是秦有福,玉蓉當時想的是自己居然成了和親的禮物、而且還是平妻,當然是不肯的。所以回絕了康親王。

可是玉蓉沒有想到,不過兩天的時間,皇上的聖旨就到了,自己的妹妹朵藍突然被升了郡主,王府也開始爲她準備出嫁的嫁妝。

咋一聽到這個消息,玉蓉心裡還暗自慶幸了一番,她當然沒有想到朵藍升郡主是爲了嫁給秦有福的,畢竟這太匪夷所思了,沒道理爲了滿漢和婚的事就平白升一個康親王府的姑娘當郡主,而且嫁的還是一個沒有品級的漢臣。按玉蓉的理解,十有**,朵藍是被那個蒙古王爺看上了,升她當郡主不過是慣例,是爲了遠嫁蒙古做準備的。通常情況下,康親王府至少是要有一個女孩被送蒙古和親的,但是皇上會考慮將來照顧王爺方便,不會讓康親王府的所有女孩都嫁到蒙古。現在朵藍升了郡主了,也就是說玉蓉有可能能留在京城,不用嫁到蒙古去了,於玉蓉而言,這當然是一件好事。畢竟是姐妹兩個,妹妹要嫁得那麼遠,當姐姐的的當然得有所表示。

朵藍是知道情況的,但是在秦有福沒有點頭以前,她也不好滿世界說自己要嫁的是秦有福。大戶人家就是這樣,即使是親姐妹,但是稍微長大一些就各自有各自的地盤,平時的交集就少了。再說家裡的孩子也多,朵藍跟玉蓉的關係並不是很好。所以對海沒有確定的事情,朵藍也沒有告訴玉蓉。

玉蓉總覺得朵藍是代自己嫁到蒙古去的,再說她是康親王府的嫡長孫女,是有封號的,平時手頭自然比朵藍寬鬆得多,於是自覺自願的幫朵藍添了不少嫁妝。

……

等事情都見了分曉的時候,玉蓉後悔了。她怎麼知道當初康親王說的會是秦有福?別看大清的漢臣不少,但是要說日子過得最舒服的、最受康熙器重的大概就得算是秦有福了。秦有福是沒有品級,要是放到沒有領兵出征以前,不少朝中大臣都已經忘記了這個被皇上摘了頂戴花翎的傢伙了,其實他的那個頂戴花翎放在京城裡實在不怎麼起眼,頂多只能表示他是個官而已,不過至少那個時候秦有福還有份差事,能在皇上面前說上話。可是後來給摘了帽子,基本上就什麼都不是了。後來秦有福領兵出征,掛的可是統兵大將,是有將旗的,包括玉蓉在內的不少人都以爲秦有福已經被皇上安排了武職,頭上是有帽子的。可是誰也不知道。秦有福不過頂着個皇家顧問的頭銜就帶兵打仗去了。這也是玉蓉沒考慮康親王說的是秦有福的原因之一。

玉蓉知道朵藍要嫁的是秦有福以後,心中不知道有多後悔。誰都知道,秦有福在湖南立了那麼大的宮,回來是要重用的,再說秦有福又錢,秦府超市遍及長江以北,秦府的小公子現在路還走不穩,就已經是雲騎尉了。另一個方面,雖說嫁過去是平妻,可是說都知道,秦府到現在只有一份夫人,連通房丫頭都沒有的。而且秦有福的夫人又已經殘廢了,即使是兩個人感情極好,可碰上正陽一個餐飯,時間一長,難免就不舒服了。到了那個時候,這個平妻可就當家作主了。

朵藍歡歡喜喜的出嫁的這一天,玉蓉躲在家裡,狠狠的砸碎了一個挺漂亮的花瓶。

……

第63章 回門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09章 文廟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1章 救縣令第171章 唱戲的第26章 除鰲拜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36章 日講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02章 打擂臺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1章 救縣令第70章 研究辭職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9章 確山危機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30章 各有算計第52章 耍賴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45章 獎罰分明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95章 取道洪湖第183章 完勝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39章 辦學第137章 軍校-2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三章第39章 離京第13章 摘帽了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21章 初見康熙第41章 備戰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91章 刺殺-3第78章 秦府超市第41章 備戰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52章 耍賴第126章 平妻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41章 備戰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87章 封賞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48章 架橋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10章 意料之外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三章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6章 時政建議第95章 取道洪湖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三十四章第26章 除鰲拜第137章 軍校-2第92章 刺殺-4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143章 開學第123章 殲敵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36章 軍校-1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20章 禮學館瘋漢
第63章 回門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09章 文廟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1章 救縣令第171章 唱戲的第26章 除鰲拜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36章 日講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02章 打擂臺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1章 救縣令第70章 研究辭職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9章 確山危機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30章 各有算計第52章 耍賴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45章 獎罰分明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95章 取道洪湖第183章 完勝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39章 辦學第137章 軍校-2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三章第39章 離京第13章 摘帽了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21章 初見康熙第41章 備戰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91章 刺殺-3第78章 秦府超市第41章 備戰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52章 耍賴第126章 平妻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41章 備戰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87章 封賞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48章 架橋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10章 意料之外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三章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6章 時政建議第95章 取道洪湖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三十四章第26章 除鰲拜第137章 軍校-2第92章 刺殺-4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143章 開學第123章 殲敵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36章 軍校-1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20章 禮學館瘋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