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招安臺灣

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78..小..說..網/wWw.78.Ⅹs.閱讀最新章節,也可在百度直接搜索“七8小說”

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78小說____網/wWw.78Ⅹ◎m閱讀最新章節,也可在百度直接搜索“七8小說”或者“Www.七”,敬請記住我們新的網址7八小說Http://wwW.7\/8\/X\/。

看女生小說去nbsp;居

沒有了澎湖,劉國軒算是抓瞎了,他已經沒有了談判的本錢,現在只能老老實實的接受朝廷提出的條件。劉國軒沒有辦法,要是沒有了軍隊,他劉國軒就算長着三頭六臂,也架不住那孝視眈眈盯着他這個臺灣領軍第一人位置的人,再說了,無論是鄭成功還是鄭經對他劉國軒都不錯,要是他就這麼丟下臺灣延平郡王,這一輩子怕是連腰都直不起來了。當然了,劉國軒之所以願意接受招安,也是考慮到了大清的習慣問題,當初大清爲了進駐中原,大量使用降將,而且待遇也都不錯,臺灣雖然孤懸海外,但是終究還算是大明朝的正統,況且收復了臺灣就意味着大清完成了統一大業,無論是爲了顯示大清的實力還是顯示大清滿漢一家的決心,只要終究別提什麼過分的要求,這一輩子混個安生rì子是不難的。

對於劉國軒來說,現在的關鍵是怎麼樣才能擺平鄭聰和馮錫範,至於鄭克爽倒是沒有什麼問題,畢竟他還是個孩子,又剛剛面臨喪父之痛,別說拿什麼主意,事到臨頭別給嚇得尿了褲子就不錯了。

“見過姚總督,見過秦大人”麥克平單膝跪在大帳內,規規矩矩的行禮道。

“不是跟你們劉國軒將軍約好了,這次會面我們想直接跟劉大人面談的麼?”姚啓聖明知故問,調侃着麥克平,他當然知道,現在臺灣局勢不穩,劉國軒這個時候要是還敢離開臺灣纔是怪事。這倒不是說劉國軒不能直接帶着他的水師投降大清,可是隻要劉國軒不是傻得,他當然會明白,大清想要的不是劉國軒的水師,真正看在康熙眼裡的是臺灣劉國軒要是不能趁這個時候控制住臺灣,只是他帶着臺灣水師來降,大清倒也不會說太爲難劉國軒,但是相比整個臺灣來說,劉國軒當然希望能得到更多,大清也是一樣的。

“我們將軍說了,自從與秦大人一番交流之後,他已經想明白了,如今的天下是大清的天下,乃是衆望所歸,天下大統理所當然,臺灣與大陸雖然隔海相望,但是自古以來都歸福建管理,現在迴歸中土當然是正途。我們家將軍雖然受封延平郡王,可現在大明朝已然不復存在,自然這延平郡王也就該統領檯灣軍民皈依大清,可惜的是,先延平郡王鄭經不幸罹難,鄭聰和馮錫範扶持着鄭經的次子,十一歲的鄭克爽接替了王位,這樣一來,臺灣的局勢就變得異常微妙,我們家將軍手握兵權,爲了臺灣的穩定,這樣的時候實在是難以脫身前來談判,只能委託小的再登大陸,面見姚總督和秦大人。一來是想知道上次我們家將軍提出的招安條件不知皇上有何示下,另一方面希望請姚總督和秦大人前往臺灣商議具體事宜。我們家將軍保證,只要我們家將軍無虞,勢必保全兩位大人的安全。”麥克平明白,要是他能說服姚啓聖或秦有福親自到臺灣跟劉國軒洽談,一旦招安成功,他的功勞自然是小不了的,爲了自己,麥克平並沒有完全按照劉國軒的意思說。

不能不說麥克平的話說得有道理,即使是從劉國軒的角考慮,這也是最合理的,可是要讓姚啓聖去臺灣,那還是免了,當初爲了招安劉國軒,姚啓聖沒少動腦筋,明的暗的出了不少招,就連派人暗殺的事也沒少幹,現在已經是勝券在握了,姚啓聖又怎麼肯冒這個風險?至於秦有福就更不用說了,他現在可是正在丁憂,按理來說,這一切的公務都跟他沒有關係,更不要說去臺灣洽談招安的事了,所以麥克平的話是這麼說,可秦有福就像沒事人一樣,就等着看看姚啓聖是怎麼安排的。

姚啓聖老謀深算,早就預料到了臺灣出了這樣的事情劉國軒肯定是不會來的,你們這次的談判就會安排到臺灣,雖然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但是自己的安全還是要小心的,現在蒙派克把秦有福也劃拉到了赴臺談判的名單當中,自然是最好不過,再說了,皇上早就說了,這次談判本來就是以秦有福爲主,到時候談好談壞,都是秦有福的事情,自己只需要跟着沾光就行了,何必冒險?反正皇上已經回覆了談判條件,臺灣仿琉球、朝鮮例是不可能的,且臺灣延平郡王和軍隊必須登岸,至於留頭髮的問題倒是說得很含糊大概就是讓這邊看着辦,現在有這個機會,正好把事情丟給秦有福。

“老夫統管閩浙兩地,赴臺談判實在不便,好在皇上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授權秦有福秦大人全權處理臺灣問題,要不老夫這就安排一下,讓秦大人給你回去,與你們家將軍好好談一談。”姚啓聖一邊說一邊偷偷打量着秦有福的反應,當他發現秦有福一臉驚訝的樣子嘴巴越張越大,知道再這麼下去秦有福怕就該說話了,趕忙轉換了話題。

“不過別怪本督醜話說在頭裡,現在施琅將軍手握雄兵,又剛剛拿下了澎湖,正盼着再接再厲,也好多立軍功,換個封妻廕子,這談判的事情萬萬可拖不得,否則一旦本督彈壓不住,就難保臺灣生靈塗炭了。”

說到這,老頭話鋒一轉,徑直對秦有福道:“秦大人,皇上的聖旨你是看過了的,既然皇上將與劉將軍談判的事情交給了你,你就能者多勞,辛苦一趟,老夫相信,憑秦大人的手段,臺灣必定能感受到皇上的恩典,早rì接受招安,也免得老百姓遭殃受苦。”

老傢伙會忽悠人啊,這話讓他這麼一說,秦有福即使是不願意答應都不好說什麼了。還有什麼說的呢?老傢伙把皇上都給搬出來了,秦有福這要是不去臺灣跟劉國軒談判,老傢伙這邊使點壞,秦有福就得背上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現如今秦有福可不是在廄當得起皇家軍校校長的時候了,說不定有人歪歪嘴,康熙一下子腦袋熱了,秦有福的腦袋就該涼了,這樣的時候,孰輕孰重秦有福還是清楚的。

咬咬牙,秦有福只能做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來:“姚大人哪裡的話,秦有福雖然正在丁憂期間,按說應該在家裡誦經唸佛,祭奠先人,可是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國事當前,自然是舍幸爲大家,萬事以國事爲重,想來我秦氏一門先人也是能夠理解的,更何況皇上是信得過我,這纔給下官安排了這麼一個差事,要是辦不好了,下官也沒臉再去見皇上了,也罷,下官這就回家招呼一聲,然後就往臺灣一行。”

姚啓聖一聽秦有福答應了下來,當然大喜,於是一邊招呼着派人往經常給康熙送信,另一方面當然是派人招呼好秦有福一家,確保安全。秦有福也不會放過姚啓聖,雖然家裡來的侍衛不少,但是保不定有什麼宵小之類的不清不楚就闖上門去,再說了,秦有福也擔心自己不再兩位夫人和孩子身邊,萬一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不懂得應付,於是一番安排,秦有福以喜歡海景爲名,讓姚啓聖跟住在海邊的一個大戶人家買下了一個挺漂亮的院落和周圍的一大片土地,另外安排秦虎找了一條大船藏到了不遠處的海灣裡,這樣一旦有什麼不對勁,大不了上船跑了就是了。

……

“秦大人辛苦了,老夫實在是分身乏術,不得已,只好將秦大人請了來,也好詳談臺灣歸順大清的事情。”幾天以後,秦有福登上了劉國軒的戰船,劉國軒站在甲板上,秦有福一露頭,便雙手抱拳打着招呼。

秦有福這會挺狼狽的,他連游泳都不會,更別提使船了,劉國軒的戰船是臺灣水師戰船中最大的一艘,比秦有福帶來的船大得多,跳板都不好架,只能爬網繩。秦有福本來就是那種能躺着就不坐着的角sè,這些年享福享慣了,肚子當然就挺了起來,即使是有人幫忙,爬上劉國軒的戰船也費了不少功夫,臉丟大了,好在秦有福不是很介意的人,雖說有點難爲情,但是在他看來,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是微微紅了一下臉。

“劉將軍,咱們可是有rì子沒見了,一向可好?”秦有福隨手在臉上搽了一把汗,然後一抱拳,問候着劉國軒。

“不敢不敢,敗軍之將,不敢在秦大人面前稱將軍,要是秦大人不介意,叫我聲老劉就好。”現在的形勢很明顯,只要這次談判談崩了,不用說,接着來的就是施琅,雖然施琅不一等能一舉擊敗劉國軒,但是劉國軒沒有了後勤基地,而施琅卻不同,此消彼長,劉國軒根本就撐不了多久,現在是有求於秦有福,劉國軒當然得氣氣的。

“哎,劉將軍這話說的,勝敗乃是兵家常生,況且這並不是劉將軍御下不利或指揮失誤造成的,要論起海戰來,我大清除了施琅將軍,恐怕就沒有能與劉將軍匹敵的人了。”秦有福相當氣,就像跟多少年沒見的老朋友聊天似的。其實秦有福心裡也害怕,他很清楚,如實這次談判不成,惹火了劉國軒,到時候劉國軒破罐子破摔,一刀砍了秦有福的腦袋,那可就哭都沒地方哭了。

“秦大人氣了,劉某已經備好了美酒和幾個小菜,雖說跟廄裡的館子沒得比,但是勝在新鮮,都是海里的好東西,咱們邊吃邊聊如何?”其實劉國軒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招呼秦有福,秦有福家大業大是天下都知道的,即使劉國軒在臺灣實力雄厚,但是要想整出點花樣來還真不容易,好在這海里的好東西不少,勉強算是能保全一下顏面了。

“哎呀劉將軍,你可真是對了我的胃口了,你是不知道啊,我這個人最喜歡的就是吃海鮮,這可比那些大魚大肉好多了。你這一說,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趕緊的,我都忍不住了。”秦有福一副喜出望外的樣子,一頭就鑽進了船艙。其實秦有福並不是那麼嘴饞,可惜這一路上暈船暈得難受,已經有點站不穩了,當然只能先躲起來。

“來人,吩咐下去,戰船上所有官兵全部離船。麥克平,你帶幾個人四下巡視,凡有違令登船者,殺無赦”現在可是最關鍵的時候,不能不小心翼翼的,條件沒有談好以前,當然不能泄露出去。

……

“皇上說了,只要臺灣接受招安,朝廷可以答應三不傷:不傷臺灣鄭室一人,不傷百官將士一人,不傷臺灣黎庶一人。皇上還答應,延平郡王上岸以後會被封爲漢軍正黃旗海澄公,但是需遷居廄,當然了,遇事可以告假還閩。其實這也難怪皇上,畢竟三藩的事情歷歷在目,延平郡王控制檯灣多年,要是留在福建,實在難以讓人安心,你說是不是?”秦有福開始一條一條的跟劉國軒商量招安的條件。

劉國軒其實已經跟鄭聰和馮錫範商量過招安的事情,鄭聰和馮錫範都知道,要是劉國軒還能打下去,那麼臺灣就還有守住的希望,可現在的情況還是劉國軒丟了澎湖以後根本就有心無力,根本沒法打了,要是臺灣不接受招安,恐怕誰也活不了,與其這樣,還是老實一點的好,至少這樣還能有一個好前途。

聽了秦有福的話,劉國軒猶豫了一下,仔細一想,秦有福確實有道理,大清剛剛纔解決了三藩的事情,怎麼會放心讓鄭克爽留在福建?於是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至於劉將軍您,皇上也說了,劉將軍乃是難得的將才,接受招安乃是大清的福分,將來我大清萬里海疆還得靠劉將軍和施琅將軍共同巡守,不過鑑於劉將軍原本是延平郡王的屬下,一下子封賞的太過,不利於劉將軍未來的發展,所以先給個總兵當着,以後有機會慢慢再提。”秦有福一邊大口的啃着龍蝦,一邊說着。

劉國軒本以爲自己接受了招安,勢必丟掉軍權,以後只能庸庸碌碌的終老,可現在聽秦有福這麼一說,看來自己以後還有希望掌握兵權,能有這麼好的機會,還有什麼好說的?更何況總兵也不小了。

“當真?如此說來,這是要多謝秦大人和姚大人了,老夫真沒想到,皇上居然不計前嫌,依舊讓本人領兵,請秦大人放心,老夫一定盡心竭力,不負皇恩。”劉國軒這話一出口,已經坐實了他答應接受招安的事了。

“其他的人也差不多,畢竟皇上只是想讓臺灣迴歸我大清版圖,並不願意鬧得生靈塗炭的,只要不是獅子大開口,一切都好商量,但是有幾個原則:首先,臺灣水師的官兵中老邁傷殘的退役,餘者編入大清水師,重新調配。其二,凡屬臺灣官吏官眷一律上岸,不得留在臺灣。其三,除臺灣黎庶、瑤民,凡屬漢人,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同大清律。”秦有福其實是想讓臺灣官兵可以留頭髮的,可是皇上已經說了,這些人必須打亂編制,那麼剃頭就是肯定的了,否則如何管理?其實要真到了那個地步,估計那些當兵的也不願意留頭髮了,因爲那樣他們就將自己跟別人隔離開了,這可不是什麼好事。秦有福相信,這事不用解釋得太清楚劉國軒也能理解。

劉國軒默默地點了點頭,他當然明白,這事已經成了定局,除非臺灣不接受招安當然了,對於劉國軒來說,留着頭髮可是漢人的標誌,要是真的剃了頭,不就跟韃子一個樣了麼?可現在的問題是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頭。

…….

這頓飯大概是秦有福和劉國軒吃得時間最長的一頓飯。秦有福一開始還能大魚大肉的猛吃,可是到了後來,就開始慢條斯理的跟蟹鉗、蝦爪打交道了。畢竟容量有限,只能慢慢的耗着。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大早,秦有福還在酣睡的時候,劉國軒便帶着侍衛上了岸,直奔王府。

鄭克爽畢竟還是個孩子,這會跟秦有福一樣,還在睡覺呢,不過鄭聰和馮錫範卻已經都到了,他們兩個這段時間一直代理鄭克爽處理政務,當然得來得早些。

“忠誠伯,王叔,二位早啊”劉國軒當然是不用通報的,一進王府,便直奔政務房,他知道,馮錫範和鄭聰肯定在這裡。

Wωω• тт kΛn• c○

“侯爺早,事情怎麼樣了?”馮錫範和鄭聰異口同聲的問道,他們早就知道秦有福商量劉國軒戰船的消息,這會正在等消息呢。

劉國軒一屁股坐了下來,也不管是誰的茶水,端起來就是一大口:“事情差不多了,昨天我跟秦有福談了一天,基本上算是談妥了。”

“那邊怎麼說?”馮錫範急忙問道。別看鄭聰是王叔,不過也不過是個擺設,沒什麼用處,這樣的時候,還真輪不上他說話。

“還能怎麼說?登岸、剃髮、打亂編制,所有官吏眷屬不得留臺,郡王進京。”劉國軒先把最壞的消息說了出來。

“啊?那我們呢?”鄭聰一聽急了,在他看來,劉國軒剛纔說的都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關鍵還得看自己能得到什麼。

“大清皇帝答應不傷臺灣鄭室一人,不傷百官將士一人,不傷臺灣黎庶一人,郡王封公,馮大人封爵,文武百官離臺後酌情任用。”劉國軒說出了最關鍵的東西,他心裡有數,只要馮錫範肯答應接受招安,剩下的就不是問題了,畢竟自己手裡有兵權,馮錫範管着臺灣的政事,他們兩個沒有問題,臺灣的事就算辦好了。

“那我呢?”鄭聰急急忙忙的問道。

“王叔放心,大清皇帝已經說了,優待臺灣鄭氏一族,王叔只管放心就是。”劉國軒根本就懶得跟鄭聰說什麼,事到如今,有他沒他都沒什麼事情。

“既然如此,我這就寫降書用印,現在這個事情拖不得,遲則生變”馮錫範也清楚,現在施琅的水師就是懸在臺灣頭上的刀,不可能就這麼一直舉着,要是再不懂事,臺灣就危險了。

……

秦有福這一趟算是跑得順利,不過是吃了兩頓飯,睡了一覺,臺灣的降書順表就已經拿到手了。當然了,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臺灣的降書順表是必須送到廄給康熙御覽的,只有康熙同意了纔算數。臺灣太危險了,秦有福是一刻也不想多呆,東西一到手,他也顧不得別的,匆忙告別了劉國軒,趕忙回到海峽對岸。

見到秦有福手裡的降書順表,姚啓聖後悔了,早知道這麼順利,他還守什麼總督衙門?就總督衙門那點事,交給誰辦不行?就算拿不了主意,耽誤一天兩天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什麼事情比招安了臺灣更重要?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也由不得他想得太多,當即寫下奏摺,百里加急派人送回了běijīng。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是在他和秦有福共同努力下完成的,皇上論功行賞的時候,身爲福建總督的他怎麼都不會比秦有福的功勞小了。

且不說秦有福和姚啓聖他們這邊的動作,施琅這邊可是有點急不可耐了。施琅是海戰名將,他當然知道,臺灣沒有澎湖就等於沒有了盾,就算劉國軒有天大的本事,戰船隻要沉了,短時間內就不可能再有新的進行補充,只要持續不斷的進攻,就算是耗也耗死劉國軒了。臺灣之所以能撐到現在,關鍵就是有劉國軒統領的臺灣水師,要是幹掉了臺灣水師,攻佔貪玩根本就不在話下。施琅當然明白姚啓聖和秦有福正在跟劉國軒談判,想要招安劉國軒,要說這並不是壞事,至少可以少死一點人,可是對於施琅來說,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施琅盼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纔抓到了這樣一次機會,他當然想拿到更多的戰功,可姚啓聖一直讓他按兵不動,這一等就是將近半個月。施琅好幾次都打算直接出兵,不顧及姚啓聖的命令。

就在施琅打算再派人去跟姚啓聖打聽一下消息的時候,姚啓聖派人來通報,劉國軒和馮錫範已經上了順表,臺灣接受招安了。

……

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43章 開學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64章 籌謀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1章 救縣令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三十四章第183章 完勝第51章 老謀深算第102章 打擂臺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6章 人民戰爭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5章 安家落戶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32章 御賜門匾第32章 御賜門匾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93章 尋死覓活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31章 迎來送往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90章 刺殺—2第69章 標準化第139章 辦學第58章 君臣對話第25章 獻策定計第26章 除鰲拜第90章 刺殺—2第123章 殲敵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36章 日講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80章 設計定策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73章 脫險記第6章 時政建議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42章 準備好了第三章第136章 軍校-1第171章 唱戲的第139章 辦學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167章 丁憂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14章 釣魚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31章 迎來送往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三章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21章 賭一把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82章 攻打澎湖第30章 各有算計第39章 離京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99章 算計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52章 耍賴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6章 時政建議第183章 完勝第74章 對抗第39章 離京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74章 對抗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32章 御賜門匾第93章 尋死覓活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59章 三家籌謀第33章 開府第31章 迎來送往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58章 君臣對話第79章 撤藩線路
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43章 開學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64章 籌謀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1章 救縣令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三十四章第183章 完勝第51章 老謀深算第102章 打擂臺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6章 人民戰爭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5章 安家落戶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32章 御賜門匾第32章 御賜門匾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93章 尋死覓活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31章 迎來送往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90章 刺殺—2第69章 標準化第139章 辦學第58章 君臣對話第25章 獻策定計第26章 除鰲拜第90章 刺殺—2第123章 殲敵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36章 日講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80章 設計定策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73章 脫險記第6章 時政建議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42章 準備好了第三章第136章 軍校-1第171章 唱戲的第139章 辦學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167章 丁憂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14章 釣魚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31章 迎來送往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三章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21章 賭一把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82章 攻打澎湖第30章 各有算計第39章 離京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99章 算計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52章 耍賴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6章 時政建議第183章 完勝第74章 對抗第39章 離京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74章 對抗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32章 御賜門匾第93章 尋死覓活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59章 三家籌謀第33章 開府第31章 迎來送往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58章 君臣對話第79章 撤藩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