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日講

“秦有福,你知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看着地板上的六個字,康熙站了起來,居高臨下的壓低了聲音,擺出一副惡狠狠的樣子盯着秦有福的眼睛。

“說什麼?皇上,我可是沒都沒說啊!”一看康熙激動得樣子,秦有福心中有數了,這一次,自己算是過關了。於是,膽子也大了起來。

“你沒說?這是什麼?”康熙讓秦有福給氣愣了,當了皇帝以後,還沒有誰敢跟他睜着眼睛說瞎話的。看着秦有福皮笑肉不笑的樣子,康熙一邊用腳指向秦有福用茶水寫在地板上的字,一邊問道。

“皇上,這兒有什麼?”既然不害怕了,秦有福的神經開始大條了起來,裝出一副異常委屈的樣子申辯着。

看到秦有福一臉委屈的樣子,康熙覺得有些意外,不由得低頭望地上看去。地上的字跡是秦有福用手蘸着茶水寫的,本來就很淡,這會功夫,早就給地板吸乾了,哪裡還有什麼痕跡?康熙就算再有本事,除非他有一架照相機,而且當時拍了下來,否則哪裡還來的證據?

“秦有福!你大膽!連朕你都敢戲弄!?”康熙畢竟還是個只有16歲的孩子,即使是已經當了幾年的皇帝,碰上秦有福這麼個不按照規矩出牌的傢伙,還是忍不住發起脾氣來。

“皇上,您……您別發火。”秦有福慌神了,這樣的玩笑若是放到現代,放到一個普通人身上,根本就無傷大雅,誰也不會怎麼樣。秦有福是玩慣了,一時沒留意自己目前身處的環境和麪對的這個小孩。

“哐當!”南書房的大門被納蘭性德一下推了開來:“皇上,怎麼了?”

要說起來納蘭性德現在的品級可比秦有福高得多,不過皇上在南書房裡跟大臣們說事的時候,他這個御前侍衛一般都是站在外面警衛,剛纔聽到康熙的聲音大了起來,以爲出了什麼事兒,趕忙衝了進來。

“給我把秦有福拖下去,打!”康熙是真氣了。這都怪秦有福沒文化,要是換了個清楚一點的人,到了那個年代,沒人敢跟皇上這麼開玩笑的。

“別打呀皇上!”秦有福一聽真要打了,趕忙叫了起來。

“是!”這是納蘭性德的聲音,跟秦有福求免打的叫聲同時響起的。他纔不管秦有福叫喚什麼呢,既然皇上說打了,拖出去打就是了。不管不顧的,納蘭性德一下就衝了上來,兩手往秦有福腋窩下一插,拖起秦有福就往門外走。

秦有福一看着架勢是真的要打了,爲了避免自己的屁股遭殃,這會不服軟是不行了,連忙大聲叫喚着:“皇上、皇上,我知道錯了!我剛纔說的那幾件事得好好想一想才能動手,不小心要出問題的!”要是到了這個時候還拿着掐着的,說不上就給打死了。秦有福可是聽說,宮裡面行刑的太監對打人的手法那是無比的精通,若是高興了,能一板子就打死人,如果願意,他們也有本事讓給打了上百板的人不出半個月就能活蹦亂跳的。

看到秦有福嚇得都快尿褲子了,康熙報復的**得到了滿足。其實他並不想怎麼樣秦有福,可秦有福太氣人了,幾個字正好搔到了他的癢癢筋傷,臨了,居然敢拿起大來,這不是找打麼?

“行了,這次先記下,如果下回你再敢這麼不老實,朕就二罪歸一,狠狠的讓你吃一頓竹筍炒肉!”精神上得到了充分發泄以後,康熙滿意了,甚至也開起了玩笑,說出了俚語來。要知道,他可是皇帝,平時類似竹筍炒肉這樣不是能非常明確表達意思的話是不能亂說的。

秦有福當然清楚,別看自己這回事逃過了一劫,可是皇上說的“記下來”確不是白說的,平時皇上身邊總跟着經筵日講的大臣(提前了一些),類似這樣的東西是要記進起居注的,萬一下再惹皇上不高興,還就真的要打了。

“皇上,這您也得說一下,這會饒了我多少板子,否則沒有記錄,下回我再犯了上面錯,他們不得打死我啊?”被納蘭性德放開了以後,秦有福第一時間注意到了這個細節,趕快說明白了。

“這個……”康熙剛想說一個具體的數字,可轉念一想,這個秦有福實在不是什麼老實人,與其定一個數給他,還不如換點東西來得實惠:“這個數朕就先不說了,若是你說的東西讓朕滿意了,免了去也不是不行的,朕還有賞。若是你說的讓朕不滿意,朕就給你記上一百板子!”這絕對是核威懾,絕對的大棒加胡蘿蔔。

“臣明白。”秦有福連連點頭,這個時候,先保住屁股再說。

康熙面子又了,頓時舒服起來,往椅子上一坐,手一擡:“行了,坐下說吧。”

就這麼一會,秦有福就像坐過山車一眼,大起大落的,在地上跪得腿都麻了,這下得了皇上的話,當然趕忙站了起來,照了張板凳坐下。

“你先說說,爲什麼你要寫三藩、平臺和漕運這六個字?你這是什麼意思?”見秦有福坐了下來,康熙顯得漫不經心的問道。

“什麼意思?還不是你心裡一直想着的?你還問我?要不是看過電視,我怎麼知道是什麼意思?!”秦有福心裡嘀咕着,當然不敢說出來,嘴上神侃着:“這也是臣多年以來觀察我朝發展情況判斷的,這三條是我們大清目前需要馬上理順的東西。臣覺得,皇上憂國憂民,當然想到了這三個問題,臣不過是揣摩皇上的心思罷了。”秦有福這個馬屁拍得好啊,先給皇上戴上頂大帽子,然後把自己僞裝成一個弄臣,這樣到時候有了麻煩也找不上他。

“看來有福的確是個有心之人吶!難怪索額圖說你是個有大才的。可你這個人有一點很讓人討厭,若不壓一壓,恐怕你就情願養點豬種點玉米什麼的,根本就沒心思管咱大清的事。儘管你是漢人,可是你也是咱大清的子民,更是大清的官吏,你也得對得起朕。”康熙頗爲感慨的說。秦有福這六個字是些到他心裡去了。

大清是坐了天下,可是這天下本是漢人,對漢人來說,皇帝即使做得再不好,也不該是滿人坐上龍椅。別看現在八旗兵神勇無比,可要是天下的漢人都擰成了一股繩,滿人的這個天下是坐不下去的。這也是康熙一直對三藩耿耿於懷的原因。

康熙可以容忍有許多的王爺,這不過是國家的負擔重一些而已,相對於這麼大的國家,有幾個王爺沒什麼。畢竟他們都是真刀真槍拼來的,給他們一個王爺噹噹,享享福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這個王爺既是漢人,又手握兵權就不同了。別看現在他們老實,可畢竟遠在封地,不但不好監管,萬一他們要是有了異心,等哪天強大起來了,說不定這個江山就要換人來坐了,康熙當然着急。

漕運的事就不一樣了,漕運掐着整個大清的物資流通,每年爲了漕運,大清不知道要花掉多少錢。如果說花錢能令漕運順暢了也就罷了,可這些年來,漕運一直不順,前線的糧餉運不上去,地方的稅銀運不上來。漕運已經成了一個不可缺少的負擔,要是再不整治,北方的仗就打不下去了。

至於臺灣,畢竟上面有一個明朝的小政權,雖說平時影響不大,但是他們一直存在,而且與大陸的關係密切,若是不盡快收復,不知道那一天他們就會棄船上岸,在大陸上找一個地方落腳,萬一再拉出一幫反清的人來,清朝的麻煩就大了,所以,這也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皇上,不是我不想說,只是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秦有福愁眉苦臉的答到。的確,你讓他怎麼說麼,他根本就不懂。

“沒關係,想到什麼說什麼,朕不怪你。”康熙聽着秦有福的話,似乎只是沒有理出頭緒,並不是沒有辦法,當時就安慰着秦有福道。

咬了咬牙,看來今天不說點什麼是過不去了,秦有福心裡暗暗的安慰自己,一定要淡定,要拿出村長當年發徵地款的時候做報告的水平來,怎麼着也得把康熙給忽悠過去了。

“皇上,其實您也知道,這三個問題應該說是一個系統問題,也就是說這關係到我們大清將來該如何制定國策,如何把握方向的問題。要想解決好這三個問題,還有許多系統的工作要做,有許多事要協調。對一些過了時的、或者是已經不符合發展要求的政策必須做出大的改動和調整,要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和安排,還必須有具體的實施方案,我們不能想一口就吃成一個胖子,得細嚼慢嚥,要抓主要矛盾,從細節上入手,循序漸進,必須排除各種各樣的阻力和頂住個方面的壓力,按照步驟,逐步實施。我們……。”

秦有福好一陣忽悠,其實翻來覆去的就是那點東西,但是對經過現代廣播電視成天報告的影響,秦有福很輕易的就讓康熙感覺到,秦有福絕對不是在信口神侃,而是進過深思熟慮才的出的結論。儘管秦有福說的話中有許多是康熙從來沒聽過的或者根本就聽不懂,但是這並不影響他的理解。畢竟康熙手裡面掌握着更多的情報來源,在康熙看來,秦有福說的每一句話都非常有道理,都有所指,只要去套,肯定能套到一個具體的是事情上去。秦有福的這番話,簡直令康熙嘆爲天人,他沒想到,秦有福竟然能觀察得這麼細緻透徹,把問題剖析得這麼明白。

當然了,秦有福說的那些康熙聽不懂的東西,一概被康熙歸到了久居海外,對中華文化不瞭解上去了。

秦有福說得口乾舌燥的,好容易沒詞了,停下喝了口水。秦有福也沒想到,平時看新聞聯播盡然有這樣的好處,自己隨隨便便就講了那麼長時間,看康熙的樣子,好像還聽得很來勁似地。一口熱茶下去,秦有福才發現,自己的後背上已經溼了,全都是汗。

“那麼你再說說,如果排除了其他的問題,三藩的事該怎麼辦?”康熙開始出題了。

“這還用說,當然是下旨撤藩了!”秦有福想都沒想就回答道。這個問題對於秦有福不算是問題,康熙後來就是這麼幹的,難道秦有福還得想出個不撤藩的辦法來?

“嗯!”康熙點了點頭:“朕也是這麼看的!”

“皇上,臣有異議!”一直在邊上記錄着兩個人說話的經筵日講大臣這會放下了筆,開口說道。能在這裡經筵日講的無一不是當代大儒或權謀,這些人平時除了給皇帝上課,傳授各種知識和提高皇帝的修養水平,主要的還是分析各種案例和當前的形勢,幫助皇帝把握時局的脈搏。儘管今天這位大臣的主要工作是爲起居注記錄皇上的言行,但是對於時事和政策還是有發言權的。

“哦,朕都忘記給你們介紹一下了。”康熙還是非常尊敬這些來給自己講課大臣的。說着一指秦有福:“這是朕的顧問,不入大清官吏品序的秦有福,乃海外歸來之人。”

那位大臣微微躬了一下身子,算是給秦有福行禮了:“臣省的。”說話的口氣很是不屑。

康熙又一指那位大臣:“這位是秘書院侍讀學士熊賜履熊大人,先皇十五年庶吉士,當代大儒。”

秦有福一看那位仁兄身上穿的可是正三品的官府,比起自己這個不入流來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再說能當得起康熙稱爲當代大儒的,當然是有本事的,當時連忙躬身行禮:“見過熊大人!”

熊賜履哼了一聲,沒有理會秦有福,轉身面對康熙:“皇上,剛纔秦有福所說有些許道理,但大多是一派胡言,臣有異議。”

……

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4章 忽悠領導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80章 設計定策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74章 對抗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9章 確山危機第36章 日講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135章 佔便宜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178章 談判-1第109章 文廟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78章 談判-1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68章 車間對話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80章 談判-3第36章 日講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64章 籌謀第59章 三家籌謀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1章 救縣令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39章 離京第109章 文廟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40章 禍起“圍牆”第39章 離京第114章 釣魚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78章 談判-1第171章 唱戲的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06章 兩軍陣前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83章 完勝第7章 不懂規矩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70章 研究辭職第74章 對抗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十章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5章 安家落戶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72章 連鎖計劃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73章 出售產業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187章 封賞第74章 對抗第106章 兩軍陣前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19章 回京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三十四章第52章 耍賴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41章 備戰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94章 領兵出征第45章 羣豬飛奔第45章 羣豬飛奔
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4章 忽悠領導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80章 設計定策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74章 對抗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9章 確山危機第36章 日講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135章 佔便宜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178章 談判-1第109章 文廟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78章 談判-1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68章 車間對話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80章 談判-3第36章 日講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64章 籌謀第59章 三家籌謀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1章 救縣令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39章 離京第109章 文廟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40章 禍起“圍牆”第39章 離京第114章 釣魚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78章 談判-1第171章 唱戲的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06章 兩軍陣前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83章 完勝第7章 不懂規矩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70章 研究辭職第74章 對抗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十章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5章 安家落戶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72章 連鎖計劃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73章 出售產業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187章 封賞第74章 對抗第106章 兩軍陣前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19章 回京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三十四章第52章 耍賴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41章 備戰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94章 領兵出征第45章 羣豬飛奔第45章 羣豬飛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