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大清報業-2

秦有福其實也沒想太多,他就是覺得現在的娛樂方式太少,好像除了看戲以外就沒什麼好玩的了,問題是他又不喜歡看戲,想來想去,還不如鼓搗着康熙搞出一份白話文的報紙來,這樣至少秦有福自己是能有些玩的東西了。

秦有福沒有想到,他的這方用讀書人來影響老百姓的講法給了康熙等人多麼大的震動。

別看滿人入關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們都非常清楚,孔孟之道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別看此時大清人口衆多,但多數都是不識字的,只有讀書人才可能當官掌權。歷朝歷代對讀書人都有許多優惠,比如規定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可以見官免跪等等,這也是大清入關以後爲何不敢動衍聖公府一分一毫,全盤承認衍聖公的所有特權的原因。

在大清所有官吏中,衍聖公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朝見時衍聖公仍列內閣大臣之上,又不與皇親王爺並列,爲文官首位,衍聖公長子十五歲冠帶後即可使用二品服色,次子十五歲便可承襲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主持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孫)祀事,三子十五歲承襲太常寺博士,主持汶上縣聖澤書院祀事。其二三子之博士每隨一代衍聖公遞爲更授。之所以這般優待孔府,並不是因爲孔府歷代衍聖公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能,其實他們乾的最多的只不過是維持孔府和祭祀孔子,一般並不參與朝政。但是他們是歷朝歷代讀書人心中最神聖的孔子的後人,這纔有了這樣的優待。

秦有福用讀書人來引導天下的輿論的說法正印證的文治國、武安邦的思想,當然對上了康熙皇帝的脾氣。納蘭明珠本就是讀書人出身,當然更願意有這樣一個結果。

“那麼依秦有福你的意思,這份報紙應該怎麼辦?”秦有福的這個主意的確是個好主意,但是這畢竟是一個新鮮事物,康熙也想知道秦有福是怎麼考慮的。

“這個……。”秦有福其實也沒想好,因爲他不知道康熙能不能接受白話文的東西,畢竟白話文在這個年月的讀書人看來根本就是離經叛道的東西,搞不好會給罵得狗血淋頭的。

“有什麼但說無妨。”康熙看出秦有福猶豫了起來,便鼓勵道。

“臣是這麼想的,像臣這樣的認識些許字的,讀起聖人書來尚且感到非常吃力,更不用說寫文章了。我想那些老百姓就更是如此,如果我們辦的報紙老百姓根本就看不懂,也就沒有什麼必要了。所以我覺得,我們是不是有必要將這份報紙辦成兩個模式,一種是專門針對讀書人的,可以用舊有的模式,另外搞一個白話文的,也就是用我們平時說話的模式,寫得通俗易懂,讓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的手法來書寫,這主要針對像陳這樣認字不多,但是卻也認識一些字的人,這樣一來,只要認識字,就能看懂報紙,通過這個手段開民智,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知道朝廷的意思,聽到皇上的聲音,還可以瞭解發生了些什麼事情。我們還可以鼓勵天下有識之士給報社寫稿件,將他們的治國之道通過報紙的形勢宣傳給天下百姓,當然了,畢竟報紙是掌握在外面手裡的,我們可以選擇我們認爲合適的文章刊登出來,如此一來,天下的百姓就會有參與的治國的理念,他們就會對國家決定的政策有認同感,管理起來也就方便了。”秦有福當然清楚,輿論的威力是巨大的,只要康熙真的按照自己的辦法去辦了,用不了多久,他就會明白這裡面的好處了。

康熙想了一會,問納蘭明珠:“納蘭明珠,你認爲秦有福的這個想法如何?“

納蘭明珠不傻,他一聽康熙問這個話,當然明白康熙是心動了,想想這報紙也沒什麼不好的,於是點點頭:“臣以爲秦大人的這個辦法可行,至少可收天下世子之心,讓那些小有名氣卻不得志的讀書人有個發泄的地方,朝廷也可以通過這其中發現一些治國良才。”

納蘭明珠可是科舉上來的,連他都不反對秦有福的這個說法,想來秦有福的這個辦法或許可行,於是說道:“若是如此,納蘭明珠便擬一個摺子上來,明日廷議的時候讓大家議一議。秦有福,這個建議是你提出來的,這裡面少不得你的事情,這樣,這段時間你就到戶部去幫幾天忙,先試着搞出一份報紙出來看一看。”不管怎麼說,總是得試一試才能知道好壞,康熙覺得秦有福也歇的夠久的了,是該讓他乾點事了。說要在廷議的時候議一儀不過是個說辭,除非有很大的毛病,一般來說這個事就基本上定了,畢竟這些年來康熙的掌控水平已經跟當初剛掌權的同日而語了。

怎麼這事兒又落到我頭上了?看來這康熙還真會抓丁拉差,連自己這麼個半文盲都用來辦報紙了。”想是這麼想,可這些話是說不得的,秦有福只能苦着臉求康熙:“皇上,您是知道的,臣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這辦報紙是讀書人的事,臣實在是沒有那個本事。”

康熙白了秦有福一眼,開口說道:“秦有福,朕可是記得,儘管你的品級是沒了,可朕挺過你顧問的俸祿麼?朕知道你現在有點錢了,可若是你不能爲朕所有,朕留着你幹什麼?難道你真的以爲朕的錢多得沒有地方花了麼?”康熙不舒服了。這個秦有福,明明是個有本事的,可是若不敲打敲打,整個就是個地痞無賴,哪有一點朝中大臣的味道?虧得自己還專門擺出儀仗去參加他兒子的抓週,甚至送出去了個恩騎尉的銜,若是一般的大臣,這會早就感激涕零,直恨不得肝腦塗地了,可偏偏他抖了半天的口袋,臨了卻不玩了,這樣的人,實在是可恨。

“是,臣明白了。”秦有福沒精打采的答應着,話都說到這一步了,不答應是不行的了。

“行,你再說說怎麼消除滿漢之間的隔閡,讓天下的漢人認同我們滿人。”康熙對這個事情還是很上心的,元朝的歷史放在那裡,如果得不到天下漢人的認同,這個江山終是坐不久的。

一聽康熙說這個,秦有福來了精神,他當然知道後來的人是怎麼看待清朝的,在大家的眼裡,滿清始終是異族,統治着中國是不合理的,所以在清朝統治的三百多年裡,造反的事幾乎就沒有斷過,特別是到了清末,在滿清皇室看來,只要能保障他們的統治地位,別讓漢人把江山給奪取了,送出去一些也沒什麼的,於是一個有一個的不平等條約簽下來,只爲了他們的子孫後代能繼續當皇帝。而在漢人看來,只要能推翻滿清王朝,重奪漢人江山,即使是受點損失也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被後世子孫接受的,於是也一個又一個的簽訂着買國條約,結果中國越來越窮,越來越小。秦有福總覺得,不管怎麼說,自己總還是中國人,但凡有可能,讓中國強大起來、保證國家的安寧、維護領土主權是天經地義的,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消除民族隔閡,等大家都分不清楚誰是滿人誰是漢人的時候,也就用不着什麼推翻滿清王朝了。

“回皇上,這事臣想了挺久了,總覺得若不消除滿漢隔閡,就總會有人起來鬧事,畢竟這天下的滿人太少,漢人還是多些。說句難聽的話,爲什麼總有人叫嚷着反清復明,連吳三桂都打着匡復漢人江山的旗號起兵造反,還應者如雲?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滿漢之間的間隙太大,滿人有太多的優惠條件和滿漢之間不平等的政策,這些政策將滿人和漢人劃分成了高級和低級兩個等級,依臣之見,這是不甚合理的。”秦有福反正說話大條也習慣了,當着康熙的面他都敢跟熊賜履打架,當然也不怕說什麼。再說了,他生活的年代,誰沒有罵過國家領導人的,這都是習慣問題。

“大膽秦有福你是忘乎所以了,你以爲皇上讓你出點主意就能妄自菲薄麼?”納蘭明珠說話當然是站在滿人的立場上,再說他沒有聽見之前秦有福跟皇上議論的東西,現在乍一聽秦有福居然敢這麼說話,當時就急了:“皇上,秦有福大不敬,居然妄自菲薄,臣以爲應當治他的罪。”

秦有福一聽納蘭明珠這話們當時嚇得心裡一激靈,想想自己還真是太放肆了,估計是說的什麼東西犯忌諱了,正打算請罪的時候,康熙開口了:“秦有福說得沒錯,只是這滿漢之間的界線和等級不是朕說消融就能消融的,想我大清爲了入主中原,多少八旗子弟浴血奮戰?我們且不說誰該坐這個天下,就說我們這些當主子的,手下的人提着腦袋拼命,現在有條件了,總得有所補償不是?就算是你秦有福,立了功,朕就得賞你,要不然你現在恐怕也不會跟朕再說什麼了吧?朕當然知道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可是若當真就這麼說一句就取消了八旗的優撫,朕又怎麼對的起那些有功之臣?”

有了康熙的這個話,秦有福就不擔心了,反正康熙已經把調子給定下來了,之間跟着唱就是。“皇上聖明,其實臣的意思並不是馬上就消除所有滿人的優撫政策,畢竟這不現實,依臣看來,皇上可以從提高漢人的地位入手。這跟我們剛纔所說的辦報紙的事也有些關係。皇上是知道,若論打仗,滿人應該是厲害的,但是論才學,論治國的方略,恐怕漢人的水平更高些。大清入關以後,不少自命清高或憤世嫉俗的漢人便紛紛隱居了起來,這些人中,有不少是真有本事的。在他們之中,有的根本無心或不屑科舉,認爲在大清爲官或爲皇上辦事就有當漢奸或出賣漢人利益的嫌疑,他們生怕落得個身後罵名,所以寧願將所有的本事藏在心裡爛在肚子裡,也不願意出仕爲官,如果皇上能廣爲宣傳,或是讓當地官府舉薦那些真正有才學的人,只需要告訴他們皇上爲了天下百姓謀福祉,爲了謀求治國之道,更爲了宣傳孔孟禮教,所以希望這些人出仕爲官,領一方百姓免受疾苦,我相信皇上就能獲得天下讀書人和那些有識之士的擁護,這樣一來,他們得了名了,百姓得了利了,大清的天下更穩固了,正可謂一舉三得,皇上爲什麼不可以試一試呢?”秦有福倒真是想過這個問題的,所以說得還真有點摸樣。

“說得好”康熙算是聽明白了,秦有福的這個辦法的確好,只需要自己放開一點口子,提升讀書人的地位,最主要的就是把大義房子前面,天下的士子就會乖乖的聽話,這樣的事,當然是件好事。

“秦大人此計甚妙當真的是一舉三得啊”納蘭明珠算是佩服秦有福的辦法了。他本就是科舉考上來的,當然知道天下讀書人的心思,說白了,對讀書人來說,讀書就是爲了當官的。但是這得考慮自己的立場問題,特別是一些特別有名的人,他們爲了顧及名聲,即使心裡真的想當官,但是也擔心別人說他們投靠了韃子,反正一般來說這些名士才子多少都有點底子,不當官也不至於餓着,又或者因爲只是精專某個學科,擔心考試考不取丟臉,所以乾脆擺出一副不屑的樣子,乾脆呆在家裡當他的地方名流,秦有福的這個手段一出,他們就算真的不行當官也不行了,這民族大義可都在皇上這一邊了。

秦有福一看自己說得打動了皇上,連納蘭明珠都幫自己說話了,頓時來了精神,“其實還有一個辦法能讓這些人更沒話說,皇上只需下旨取消滿漢不得通婚這一條,最好是能娶衍聖公的女兒爲妃,那麼天下的讀書人就都沒有話說了,他們再有本事,也不敢跟孔子的後人相媲美,皇上能娶衍聖公的女兒爲妃,正說明皇上是有心天下大同,致力於滿漢一家的,這樣一來,只需幾年時間,那些打着反清復明口號想造反的人就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天下的滿人跟漢人都一樣了,大明朝庸庸碌碌的搞得民不聊生,爲什麼還要復明?難道他們還想讓天底下的老百姓再受兵荒馬亂之苦麼?到了那個時候,誰會跟他們去造反?”

“說得妙,呵、呵、呵,看來朕還真沒白封你當這個大清皇家顧問啊你說的報紙要儘快辦,把今天說的這些東西都寫上去朕倒要看一看,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再造反的。至於三藩的事也得多寫一些,讓天下人都知道,三藩乃是天底下最無恥之徒,當初是他們獻關降清,又甘爲大清平定中原的急先鋒的,對付李自成是屢戰屢敗,可對付前明的軍隊卻不遺餘力。倒是我大清眼見李自成爲禍中原,實在不忍中原百姓生靈塗炭,這才入關救民於水火。朕這就下令編撰明史,將這段歷史寫進去”康熙信心滿滿的,這就打算編撰歷史了。正如後來偉人所說的一樣,歷史都是勝利者編寫的。

納蘭明珠最是善於專營之人,他當然知道康熙心裡想的是什麼,這會他算明白了,如果按照康熙和秦有福的辦法,只需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大清就能真正在中原站穩腳跟,不會有誰再說三道四的了。

“皇上的辦法甚好,若是皇上當真娶了衍聖公之女爲妃,則天下的讀書人將無話可說。只要所有的人都認爲三藩纔是真正的漢奸,是反覆無常的小人,則天下之百姓就無人支持,這樣一來,即使不繳,三藩也撐不了幾天。臣以爲,如今之計需打通江北與長沙八旗的通道,不管是將他們接過江也好,還是補給他們也罷,三藩終是長不了的。”納蘭明珠將話題轉到三藩的身上,他知道,三藩纔是目前皇上的心頭大患。

康熙點了點頭,“適才秦有福與朕談過三藩之事,他的意見與朕不謀而合。乃是將十萬八旗撤出長沙,兵囤武漢,這樣進可功,退可守,一旦三藩來勢洶洶,則退過長江,將三藩讓過江來,到時候聯合嶽樂將軍一同剿之,只要切斷長江三藩的補給,則三藩來多少消滅多少。若是三藩並不過江,只是想與本朝劃江而治,則於武漢之地不斷增派兵馬,徐徐圖之,不斷擠壓三藩之生存空間,這樣用不了多久,三藩必除。”康熙一高興,將整個計劃說了出來。

納蘭明珠知道在他沒來之前秦有福跟皇上正說了寫什麼,本來還以爲不過是報紙的事,沒想到連如何平定三藩的事也談到了,不由得有對秦有福有了新的認識。

……

秦有福離開皇宮的時候,原來那塊進宮的腰牌又回來了,本來康熙還打算再給他定個品級的,可秦有福說什麼都不要,再他看來,要哪個東西本來就是個多餘的東西,與其扛個品銜在頭上,還不如就這麼白丁一個,反正只要有康熙撐着,沒有人敢找他麻煩就對了。

……A

第114章 釣魚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41章 備戰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61章 變數第105章 戰局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136章 軍校-1第167章 丁憂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23章 殲敵第136章 軍校-1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92章 刺殺-4第十章第39章 離京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30章 各有算計第91章 刺殺-3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45章 羣豬飛奔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3章 摘帽了第6章 時政建議第114章 釣魚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90章 刺殺—2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68章 車間對話第31章 迎來送往第92章 刺殺-4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109章 文廟第180章 談判-3第139章 辦學第65章 邊緣人第79章 撤藩線路第126章 平妻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三十四章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51章 幌子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26章 平妻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84章 進宮見駕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48章 架橋第61章 變數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37章 軍校-2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42章 準備好了第97章 御賜筆洗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78章 秦府超市第64章 籌謀第9章 確山危機第64章 籌謀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69章 標準化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23章 殲敵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7章 剿匪會議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38章 賭約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三章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145章 獎罰分明第25章 獻策定計第45章 羣豬飛奔第53章 皇帝當大媒
第114章 釣魚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41章 備戰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61章 變數第105章 戰局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136章 軍校-1第167章 丁憂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23章 殲敵第136章 軍校-1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92章 刺殺-4第十章第39章 離京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30章 各有算計第91章 刺殺-3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45章 羣豬飛奔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3章 摘帽了第6章 時政建議第114章 釣魚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90章 刺殺—2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68章 車間對話第31章 迎來送往第92章 刺殺-4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109章 文廟第180章 談判-3第139章 辦學第65章 邊緣人第79章 撤藩線路第126章 平妻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三十四章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51章 幌子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26章 平妻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84章 進宮見駕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48章 架橋第61章 變數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37章 軍校-2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42章 準備好了第97章 御賜筆洗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78章 秦府超市第64章 籌謀第9章 確山危機第64章 籌謀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69章 標準化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23章 殲敵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7章 剿匪會議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38章 賭約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三章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145章 獎罰分明第25章 獻策定計第45章 羣豬飛奔第53章 皇帝當大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