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雙喜臨門

康熙這段時間算是開心壞了,真有點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味道——

話說福建的耿精忠、廣東的尚可喜眼瞧着三藩節節敗退,吳三桂自己又當上了皇帝,便開始動起了投降的腦筋。這也難怪他們,當初三藩起事雖然是有點被逼無奈的味道,可是權衡一下實力和控制範圍,即使打不贏清軍,畢竟滿人就那麼多,要是天底下的老百姓都能順勢而起,支持三藩,即便是不能推翻滿清,至少劃江而治是不難的,等到了那個時候,耿精忠、吳三桂和尚可喜自然是可以按照事先約定的各自控制各自的地盤,關起門來當皇帝。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秦有福玩一樣的帶着全火器營的一幫兵痞,三兩下就打破了僵局,使得大清順利渡過長江,一路攻打了下來,再加上清軍多路出擊,採用分割包圍、步步蠶食的手段不斷壓縮三藩的生存空間,吳三桂背靠交趾到也好說,實在不行就退到屬國去,可耿精忠和尚可喜就難辦的,他們的生後就是大海,難道還能變成了魚游到水裡去?無奈之下,耿精忠和尚可喜也顧不得世人會這麼看他們,最要緊的是保全了性命,在耿精忠和尚可喜康來,大清既然可以接受他們第一次降清,想必也能第二次接受他們的投降的,了不起不當什麼王爺,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過自己的小日子。於是這兩個再也撐不下去的王爺先後投降大清,想落個優待的條件,可是的是這個時候得大清不再是剛剛進關,爲了更好的掌控整個中原不得不接受一些在他們看來不合理的條件的時候了,別看康熙年紀不大,可是志向卻是不小,在他看來,滿漢一家固然是大勢所趨,但是沒骨氣的漢人卻是留着沒什麼用的,耿精忠和尚可喜的投降固然可以降低一些傷亡,但是憑他們現在的實力,投降只能說是迫不得已的事,對這樣反覆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鬧出一點事來的傢伙,留着只會給大清帶來不安定的因素,很有可能會給世人留下一個大清軟弱可欺的印象。這樣一來,耿精忠和尚可喜固然是投降了的,可是優待條件確實沒有了,康熙早就磨快了刀子,等着砍他們倆的腦袋。

三藩本來還可以跟康熙拼一陣子的,可是隨着長江防線被打破,形勢一下子便急轉直下,三藩不得不收縮兵力全力抵抗,耿精忠和尚可喜的突然投降,使得吳三桂更是獨木難支,整個防禦體系出現了很大的漏洞,再加上吳世藩本來就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人,年紀小不說,見識就更沒有辦法跟吳三桂比了,打仗對他來說就是拿刀子砍人,哪裡來的什麼章法?結果沒幾天功夫,這位剛剛繼位的大周皇帝便給大清的幾路人馬困在了雲南昆明,想跑也跑不了了。要不說精英教育還是有些好處的,至少審時度勢的能力還不錯,再加上耿精忠和尚可喜的例子放在前面,吳世藩知道,康熙絕對不會放過自己,與其受盡羞辱然後被砍掉腦袋,還不如索性光棍一點,吃飽喝足以後自己了斷,至少還能落得個有骨氣的名頭。

一個孩子都能想明白的事情,吳三桂那些比鬼都滑溜的手下當然也清楚,只不過吳世藩還在的時候大家都得做一個樣子,現在大周皇帝都自殺了,他們這些當臣子的人還能怎麼樣?當然是老老實實的整理一下昆明城的人口名冊和田地檔案什麼的,然後高舉白旗開城門投降了事。這幫人心中有數,他們和吳世藩不一樣,畢竟吳世藩是當過皇帝的人,康熙當然不會留着他,但是自己不過是一個打工的,平時出謀劃策而已,即使是康熙看不上,但是也不會要了自己的命,畢竟當年白起坑殺降軍的是可是搞得天怒人怨的,康熙只要想爲他自己的將來留下一個好名聲,應該不至於將這些跟過吳三桂的人都給殺了。

康熙當然不會把吳三桂手底下那些投降了的官吏給殺光。三藩平定了以後,大清基本上就不存在內部發生混亂的危險了,在這樣的時候,迅速歸攏民心,樹立統治者的權威,表現出皇帝懷柔天下成了最關鍵的事情,在這樣的時候,面對一些已經變成了落水狗的投降者,殺了他們非但對統治沒有好處,反而會讓天底下的老百姓擔驚受怕,也顯得他這個當皇帝的太小心眼,這樣的事情,康熙自然是不幹的。不過康熙也不是那麼大方的人,三藩作亂鬧得雞犬不寧,好容易存下的一點家當又變成了軍費丟到了水裡,換了是誰,碰上這樣的事情也不會有什麼好態度,現在吳三桂一家老小全都死了,剩下的這些吳三桂的走狗又想像沒事人一樣混個好,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於是康熙一聲令下,所有隨吳三桂犯上作亂的,一經查實,,盡數抄沒家產,全家發配於寧古塔與披甲人爲奴。

寧古塔地處級北之地,歷來都是充軍發配之所。當地的披甲人當多都是當年被滿人征服的小部落的兵丁,大清佔據了中原大地,能夠享受這一切的當然得首先考慮滿人,可是這些披甲人當年也是出過血、流過汗的,在條件那麼艱苦的地方,別說老婆,就是母豬都難看到一頭,他們守護着大清的龍興之地,當然也得有所表示,現在好了,一下子抓了這麼多亂臣賊子和他們的家眷,送到寧古塔去,男的當奴隸幹活,女的……,當然也是奴隸,不過奴隸主想怎麼樣他們就難說了,也算是大清對當年那些出過力的披甲人的一點優待吧。

康熙原來以爲與三藩的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少年,可現在看來,自己當初還真是多慮了,別看當年三藩鬧得厲害,可是不過幾年,連吳世藩都死了,剩下那些小魚小蝦沒有了生存的土壤,即使是不去理會,用不了幾年,將年便會變得風平浪靜,一切又都回到了正軌。

“小喜子,宣讀聖旨吧!”端坐金鑾寶殿的康熙一臉的笑意,下令喜公公宣旨。

這是當然的,不管怎麼說,三藩平定之後,也該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明降將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欽此!”聖旨當然寫得華麗異常,關鍵是得把吳三桂等人描述得罄竹難書,還得顯示皇上平時對他們的優待,最後自然是大清官兵在英明偉大的康熙皇帝的帶領下,不辭勞苦,奮勇殺敵,最後終於奪取了勝利。這其中,像嶽樂、傅弘烈、莽依徒等人當然是表彰獎勵,該升官的升官、該賞錢的賞錢。至於秦有福就沒什麼事兒了,畢竟他不過是去溜達了一圈,而且也封賞過了,當然沒有必要記錄在那麼重要的典籍裡。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滿朝文武磕頭蟲一般用自己的腦袋跟地板較勁,好像跟地板有仇一樣,不過心裡都美滋滋的,不管怎麼說,這打了勝仗了,不光皇帝開心,他們這些當大臣的也舒服,眼看好日子就要來了,能站在這大殿之上的那個沒有點能力?國家穩定了,他們就能放開手腳搞錢了。

畢竟是高興的日子,康熙也願意跟自己的大臣們樂呵樂呵,於是一聲令下,早就準備好了的御膳流水一般傳了進來,金鑾殿上,康熙也走下了寶座,跟大臣們做到了一起(畢竟那寶座太高,說話什麼的不方便)。當然了,康熙不過是象徵性的跟大臣們打成了一片,否則誰跟他坐在一起,這頓飯就不用吃了。

雖然金鑾殿面積不小,但是能留下吃飯的人卻不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是都留下來,這桌子可就擺不開了。

“列位愛卿,今天朕與衆位愛卿在這金鑾寶殿上共飲慶功酒,還有一人卻沒有能來,衆卿家知道朕說的是誰麼?”康熙對秦有福被迫離京的事已在覺得有些愧疚,其實想一想也是,秦有福既不爭權奪利,又不會妨礙着誰升官發財,只不過因爲風頭太健,這才變成了過街老鼠,要說起來,這秦有福對康熙的幫助還是很大的。別看康熙不得已逼着秦有福丁憂,但是內心裡,康熙還是能把秦有福留在身邊的。當然了,康熙也明白,他這個時候提起秦有福的名字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但是有了這幾句話,至少秦有福能安全一些。

康親王可是秦有福的福晉的爺爺,這個時候要是不馬上站出來挺一下秦有福,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了,當下馬上接上康熙的話頭:“當初三藩與我大清劃江而治,若不是秦有福帶着全火器營幾千兵勇破了長江天險,要想這麼快拿下三藩怕是比較困難的,不過當初皇上已經對秦有福和全火器營進行了封賞,況且秦有福志不在殿堂,現在又請了丁憂,不能來也是正常的,皇上無需掛記。”康親王自然明白康熙的心思,他當然知道康熙也就是這麼一說,要不然秦有福早就回來了,可皇帝既然說了,當臣子的自然是得給皇上找好臺階的。

“話可不是這麼說,秦有福怎麼了?他秦有福不過……。”康親王話音未落,馬上就有人跳了出來。開什麼玩笑?好不容易纔把秦有福弄走了,難到一句話又弄回來?不能什麼好事都落到秦有福頭上。

“秦有福怎麼了?沒有秦有福打敗了吳三桂的長江水師,我的大軍就過不了長江!沒有秦有拿下岳陽,我們就沒有登陸上岸的地方,吳三桂這會說不定還在湘潭當大周皇帝呢!”嶽樂不高興了,秦有福可是幫了他的大忙,雖然他跟秦有福沒有什麼交情,但是這麼詆譭秦有福,嶽樂卻是不幹的,畢竟是武將、是親王,他還沒有那麼下作。

“……”

“……”

一時間,金鑾殿裡亂哄哄的差一點沒吵起來。當然了,只能說是差一點,畢竟君前失儀的事可不是誰都能受得了的,誰的屁股都是肉長的,要是真的到了挨板子的程度,那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衆位愛卿,大家就別爭了,今天朕與衆愛卿在這金鑾殿上用膳本是爲諸位得勝還朝的將軍慶功的,比高興的事情就別說了,要不然朕還怎麼呆在這?”康熙一看再這麼下去不是個事兒了,連忙出來打圓場。

“皇上所言極是,臣等明白了。”只要不是傻得厲害的,到了這個時候,誰也不敢繼續爭論下去。橫豎秦有福已經丁憂回家了,按照規矩,這一去至少三年,三年時間可以發生很多事情,除非康熙下旨奪情,否則秦有福怕是回不了京城了。

……

就在酒宴即將結束的時候,御林軍侍衛走進大殿,來到喜公公身邊,小聲說着什麼。喜公公聽了一會,點頭示意知道了,侍衛轉身出了大殿。緊接着,喜公公俯身貼着康熙的耳朵邊,小聲稟報着:“皇上,姚啓聖、秦有福八百里加急聯名上摺子,施琅將軍拿下了澎湖,我大清水師大獲全勝!”畢竟軍報都是直接呈報給皇帝的,沒有皇帝的許可,當然不能隨便亂說,即使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哦?傳!”康熙一聽是這麼個好消息,頓時也顧不上別的了,當即下令通傳。

傳遞八百里加急的正是被秦有福踩了一腳的傳令兵,連續幾天幾夜,傳令兵都是在馬背上渡過的,困了在馬背上打個盹,餓了在馬背上吃點乾糧,撐到北京,幾乎已經累得快倒下了,不過在八百里加急沒有送到皇上手裡之前,再累再餓也只能撐着,還好這內城裡面有專門負責招呼像他這樣的傳令兵的機構,至少一到皇城就能混上一碗熱湯水喝,也免得累倒了。

“啓稟皇上,小人奉姚啓聖姚大人和秦有福秦大人的差使,八百里加急送來捷報。施琅將軍三日前大破澎湖守軍,現已拿下澎湖!”別看這傳令兵一輩子都沒想過能有一天會在金鑾殿上見到皇帝,但是平時在姚啓聖身邊呆久了,見到的大官不少,心裡激動是自然的,但是還不至於到語無倫次的程度。

康熙本來就在大殿內跟大臣們飲宴,這個時候也方便,碰上這樣一件好消息,當皇帝的也顧不上什麼矜持,幾步搶了上去,接過裝着捷報的信筒,也來不及驗看什麼火漆之類的,三兩下就將捷報拆了出來。

“太好了!這可真是太好了!沒有澎湖,我看臺灣還能撐到什麼時候!”看完姚啓聖寫的摺子,康熙恨不得跳起來,連聲叫好。

一邊的康親王和嶽樂都急得不行,還是康親王的面子大一些,顧不得什麼失禮不失禮的,站起來跟康熙伸手:“皇上,讓老臣也看看這捷報。”

“好,都看看都看看!哈哈哈!”康熙心裡高興啊,隨手將澎湖捷報遞給了康親王,接着低頭看着跪在地上的傳令兵,想進一步詢問一下消息,結果一眼看去,傳令兵正滿臉的灰塵跪在地上,手上纏着已經看不出顏色的紗布,偷偷的扭着臉看着邊上酒桌上的大魚大肉,就差沒留下口水來了。

康熙當然知道八百里加急的規矩,距離近一點還好說,要是遠一些,累死人是正常的,浙江到京師的路程那麼遠,這傳令兵沒有跑死已經是不容易的了,這個時候肯定是又累又餓。康熙也知道,憑姚啓聖的文采,這澎湖大捷的事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再問傳令兵本來就是多餘的事情,還不如賞這傳令兵一點好吃的,也算沾點喜氣。

“今天可真是算喜臨門,一來是三藩之事以盯,現在又傳來了澎湖大捷的消息,真是可喜可賀。小喜子,把朕桌上的這碗肉端給信使,就讓他在這大殿裡吃上一頓!”

話說爲了表示親切和慰問,逢年過節的時候,皇宮裡經常會給各位大臣家裡送些菜餚,表示君臣一心的意思,一般情況下,皇上只會給親王這個級別的大臣送吃食,再往下就是皇后或皇貴妃之類的派人送去的,當然了,不管是誰做的,送吃食的太監肯定都會說這是皇后娘娘或者是皇貴妃親自下廚動的手。大家其實都知道,但是這份情誼自然是要領的。

可是今天卻不一樣,一個只是勉強穿上了補子的信差居然在金鑾殿上得到了皇上賞賜的吃食,而且這還是從皇上那一桌上端下來的,這意義可就不一樣了,要是傳了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這小小的信差,要是放在平時,康熙的這個舉動說不定會惹得御史的彈劾。但是在今天,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坐滿了得勝還朝的將軍的殿堂裡,大家頂多也只是羨慕之小信差碰上的好事,卻沒人會說什麼。

信差聽到康熙的話的時候嚇了一跳,他當然知道自己剛纔走神了,本來以爲會因爲這個事受到責罰,可萬萬沒想到,皇上居然會賞了他一碗肉食,而且讓他就在金鑾殿上享用,這事若是說出去,這輩子算是有吹牛的資本了。

“謝謝皇上賞賜!”信差差一點沒把腦袋給碰出血來,不過這個時候磕多少個頭也不爲過。

康熙很滿意自己這碗肉的效果,笑着吩咐道:“好了好了,不用磕頭了,趕緊吃點東西,一會下去領賞去吧!”

……

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40章 禍起“圍牆”第三章第110章 意料之外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84章 進宮見駕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35章 佔便宜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51章 老謀深算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79章 談判-2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82章 攻打澎湖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91章 刺殺-3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72章 連鎖計劃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78章 談判-1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139章 辦學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1章 救縣令第43章 大帳見駕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1章 救縣令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11章 救縣令第119章 回京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14章 釣魚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45章 羣豬飛奔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89章 刺殺-1第42章 準備好了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2章 揀到寶了第73章 出售產業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139章 辦學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51章 老謀深算第31章 迎來送往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109章 文廟第93章 尋死覓活第十章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68章 車間對話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31章 迎來送往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21章 初見康熙第99章 算計第178章 談判-1第78章 秦府超市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
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40章 禍起“圍牆”第三章第110章 意料之外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84章 進宮見駕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35章 佔便宜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51章 老謀深算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79章 談判-2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82章 攻打澎湖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91章 刺殺-3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72章 連鎖計劃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78章 談判-1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139章 辦學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1章 救縣令第43章 大帳見駕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1章 救縣令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11章 救縣令第119章 回京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14章 釣魚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45章 羣豬飛奔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89章 刺殺-1第42章 準備好了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2章 揀到寶了第73章 出售產業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139章 辦學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51章 老謀深算第31章 迎來送往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109章 文廟第93章 尋死覓活第十章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68章 車間對話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31章 迎來送往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21章 初見康熙第99章 算計第178章 談判-1第78章 秦府超市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