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大清報業-3

按照那個時代人們的理解,這報紙就是著書立傳之類的意思,有誰不想名流千古的?況且明朝末年因爲戰亂科舉考試的時間很不規律,大清入關以後也是好多年纔將科舉制度正常化起來,現在能站在朝堂上治國理政的這些文臣,哪一個不是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才才嶄露頭角、歷經千辛萬苦才登堂入室,站在了這大殿之內的?若論文臣,這些人當中隨便找一個出來惹比秦有福強得太多太多了,大家一聽說這辦報紙的好事,頓時摩拳擦掌搶了起來。這也難怪,如果說什麼地方狀元最多,除了翰林院以外就是這大殿之上,剩下的就算不是狀元,榜眼、探花,最差也是當年的一甲進士,若是說誰比誰強多少,恐怕還真沒個說理的地方去。

衆位大臣爲了顯示自己的水平,當然得拿出點真本事來,這個說報紙該這麼寫,那個說報紙該那麼辦,反正亂成了一鍋粥。康熙只是覺得秦有福這個辦報紙控制輿論的辦法挺好,可報紙到底是怎麼樣的誰也沒見過,唯一一個見過報紙的目前還沒有資格進到這金鑾殿之內。看着辦報紙的廷議就快變成角鬥場和賽詩會了,康熙覺得這事還得把秦有福叫來,看看他對這辦報紙的事是怎麼考慮的,畢竟這個話題可是他先提出來的。

……

“宣、顧問秦有福進…….殿……。”當值太監站在大殿的門口拉長了腔調吆喝着。玉階之下跟着往外傳,不一會,站在各部最末尾位置上那個沒穿官服的傢伙就聽見了。

以秦有福的品級,按說上早朝是跟他沒有什麼關係的。按照一般規矩,能在金鑾殿內上朝的一般是王公貴戚和一二品的朝廷大員,正常情況下,三品以下有司職或有可能被提問或需要解釋什麼的官員按品級站在大殿外面規定的地方,四品及四品以下的原則上不是旬日只需坐班而無需早朝,當然了,如果他的長官認爲有必要也必須來,免得皇上有什麼事還得到處找人,其餘在京官員除非特別通知,否則是不需要早朝的。畢竟官階品級是呈階梯狀的,一品二品的大員和皇親貴戚不多,金鑾殿就能站得下了。可到了三品和副三品這一級就多了,足足有上百人,再往下就更不得了,如果各個都得上早朝,恐怕光排隊站位置就得搞半天。像秦有福這樣連品級都沒有的,當然是不用上朝的。不過畢竟辦報紙的事是他提出來的,而且今天要廷議,自然要通知他上朝了。

於是,衆目睽睽之下,秦有福穿着一身的長衫,戴着頂瓜皮小帽,從文武百官站列的最末端趕緊往金鑾殿方向跑,畢竟讓皇上等着可是“不禮貌”的。

……

“臣秦有福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依足了規矩,秦有福進到金鑾殿以後搶上兩步,跪下磕頭。

“你先起來吧。”若是一般的低級官員,康熙也就讓他跪着說話了,可是秦有福不一樣,一來康熙知道這傢伙根本就跪不了一會,再說這還得他說事呢,於是讓他起來回話。 Wшw✿ tt kan✿ C○

“謝皇上。”秦有福叩了一個頭站了起來。

“剛纔衆位大臣都認爲掌握輿論是非常有必要的,都在商量着這個報紙該怎麼辦,這事是你先提出來的,想來你心裡早就盤算過該怎麼個搞法,不如現在給大家說說,看看你的辦法行不行。”康熙招呼着。

“是。”秦有福一邊答應着,一邊從袖籠裡拿出了他昨晚上臨時趕出來的一張報紙格式的樣板來,“這是臣昨晚趕出來的一份報紙的樣板,雖然沒有內容,主要就是個格式,但是臣以爲可以按照這個方式辦報的。”秦有福將他用半張白紙畫出來的報紙格式樣板交給了喜公公。

康熙拿在手裡隨便翻看了一下,覺得還不錯,於是招呼秦有福:“你到前面來,將這個報紙該如何辦法給衆位大臣們解釋一下。”

秦有福硬着頭皮走到了寶座前的玉階下站定,接過喜公公遞過來的報紙高高的舉了起來正打算用手指點着,哪知道這不過的一張白紙,哪裡是單手舉得了的,這邊手一鬆,馬上就耷拉了下來。

“這……。”秦有福爲難了,扭過頭去想讓康熙安排一個人幫舉着白紙。

康熙也想看看秦有福是怎麼安排的這報紙的版面的,正走下寶座想到下面來看一看秦有福的解釋,一看到白紙舉不起來,不用秦有福說,便吩咐着當值的一個小太監:“去,幫秦有福舉着。”說完,康熙順着臺階走了下來。

怎麼說秦有福還是看過報紙的,當然知道一般的排版規矩,整張白紙上,他已經用筆畫出了板塊,雖然不專業,但是忽悠清朝的這些人肯定是夠了,當時指點着解釋了起來。

“咱們這張報紙是一份綜合性的東西,它應該涵蓋大清公文、每日新聞、時事評論、軍事專欄、讀者來信和社會新聞等等。”秦有福當然沒敢說電視預告和天氣預報。

“這部分是報頭,也就是咱們這個報紙的名字,臣建議用大清日報或大清晨報之類的名字。這當然得懇請皇上的御筆了。畢竟是大清的官方報刊,只有皇帝親筆題寫報頭才顯得正式和權威。”這個當然是必須的,其實不用秦有福說,只要這報紙版起來,估計也沒有人敢題寫這報頭的。

“報頭下面的這個位置是刊號和日期,也就是給每天的報紙編上號,到時候好查也好記。在邊上這裡可以劃出一小片位置,用來做標題新聞,也就是說大家只要看了這個標題就基本上知道這份報紙主要有些什麼新聞或政府公文了。”在大臣們的議論聲中,秦有福款款而談。

“這裡是頭版頭條,也是就這份報紙我們把它對摺起來,這樣就有了四個版面,題寫報頭的就叫頭版,頭版頭條是刊登最重要新聞的地方,比方說皇上有什麼聖諭了,或者是我軍又打了什麼勝仗了,要麼就是六部新出臺了什麼政策啦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關乎大清未來發展方略的,是轟動性或指導性的東西。在這邊上的這個地方。”秦有福用手指點着劃出來的一個方塊,“這裡是刊登編者按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時事評論,也就是由報紙的編撰者解讀新聞或頭條的意思,分析這些新聞後面的背景或者是影響之類的……。”秦有福一路解釋着,直說得是口乾舌燥的。

“第四版是娛樂新聞或生活趣事什麼的,只要是給讀者逗逗樂,讓大家不至於看得太乏味,這裡面還可以穿插一些廣告,比方說我家的秦府超市可以花錢買下報紙的這一小塊或整版,專門刊登我家超市有些什麼新鮮的打折商品等等,我們搞這份報紙一開始可能需要朝廷補貼,因爲認識字的人不多,可能不一定會很好賣,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刊登廣告的方式對報紙進行一定的補貼,也算是一種商業行爲。”秦有福得意洋洋的解釋道,他心裡還在想,估計這朝廷中的王公大臣們恐怕還沒有聽說過廣告這個詞吧。

“荒謬這報紙乃是刊登聖上聖諭和我大清國策的地方,豈能容你刊登什麼廣告,如此一來這滿是銅臭的報紙還能用來刊登皇上的聖諭麼?”禮部尚書米思涵首先發難,在他看來,這張報紙上若是刊登了皇上的聖諭,那就幾乎等同於聖旨了。這樣的報紙上,若是再刊登廣告,豈不是有損皇家的威望?

“這怎麼能這麼說呢?再說了,這廣告什麼的又不能刊登在頭版,就好比一本書中寫了皇上的聖言,難道這本書裡就不能寫其它的東西了麼?這根本就是兩碼事”秦有福一聽米思涵這是要上綱上線,趕忙發話辯解道。

米思涵冷冷一笑:“是啊,今天這廣告登在第四版,明天若是有人許以重利,難道你就不敢登在第三版?再說了,這辦報紙的宗旨是什麼?是爲了導向民衆,引導輿論,你搞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這報紙豈不是成了牟利的手段了麼?倘若像你這般辦報,我朝官員人等每天豈不是天天看報紙上的什麼娛樂新聞、生活趣事,那還會有人專心公務?”米思涵可是吏部尚書,最是講究的,他本來就看不起秦有福,認爲跟這麼個滿身銅臭的傢伙同朝爲臣已經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了,現在一看他又想拿大清的報紙來做牟利工具,當然忍不住出言相諷。

“米大人,這不過是一份報紙而已,我們辦這個的目的的確是爲了輿論的需要,自然是要有規矩的,您想想,若是這報紙賣得貴了,老百姓能買得起麼?這就註定着報紙只能賣得很便宜,甚至是虧本出售,,一天兩天可以,經年累月下來,費用可就不是個小數了,適當的想點辦法補貼也是正常的,再說了,讀者給我們寫信寫稿件我們就不用給他們些許潤筆麼?這也是一筆費用,總不能又是國庫裡填補吧?所以報紙總得想辦法能養活自己才行……。”秦有福當堂開始與衆位大臣爭辯了起來。

康熙是早就想好了改如何利用這份報紙來給三藩抹黑的,當然是贊同秦有福的觀點的。於是一場廷議下來,原本打算交給吏部的文言文報紙交給了禮部,由米思涵負責編審,秦有福負責白話文的報紙的編撰。這本就是商量好了的,康熙也打算看一看,秦有福到底有什麼本事,這個報紙的威力是不是真的有他說得那麼大。

……

幾天以後,大清報第一期出版。頭版的內容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秦有福用上了標點符號給編者按進行了斷句,他當然不敢隨便幫皇上的聖諭和六部公文斷句,但是編者按該如何斷句是他的問題,雖說不少王公大臣說他搞的這個白話文的東西狗屁不通,標點符號更是不登大雅之堂,但是不少人發現秦有福的這份報紙可比米思涵的好看得多,有了標點符號的斷句讀起來也省力了許多。特別是在第二版上的刊登的戲說吳三桂一文,秦有福拿出了說書的水平,將吳三桂、李自成、嘉慶與陳圓圓的關係胡亂扯了一通,總之是將吳三桂說成了一個頭頂綠得發亮的傢伙,更不要說他先抗清,後降清,然後又反清的這斷故事,秦有福充分發揮了斷章取義的最高水平,到處引經據典,直把吳三桂說得直追秦儈。結果不出一天的時間,這篇戲說吳三桂的文章便街知巷聞,成了最受歡迎的話題,就連康熙看了都樂不可支。老百姓纔不管你什麼戲說不戲說的呢,反正報紙上都登出來了,還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大家都當成了真事在傳。秦有福這邊又開始泡製讀者來信,繼續深挖內幕,一時間大清報白話文版變得洛陽紙貴,不少銷售報紙的商販見有利可圖,紛紛提價銷售,沒幾天功夫,大清報白話文版的發行量猛增,大江南北開始廣爲流傳了起來。

吳三桂大概是江南地區最早看到報紙的人之一,據探子回報,大清報發行的第三天下午,吳三桂看過第一期的大清報之後當場吐血,差一點就要了他的老命,三藩圍攻長沙也變得鬆散起來,十餘萬八旗兵趁勢開北門離開了長沙,直往武漢而去。三藩因吳三桂病重一時間羣龍無首,不敢對撤出長沙的八旗兵窮追猛打,戰況瞬時逆轉。

這下,大清報變得金貴了起來,康熙皇上下令,每日大清報於京城開印的同時發往各州府,由各州府負責用活字拍板開印,收報次日必須將大清報印發下去,保證各縣百姓均能購買到最新的大清報。

秦有福又一次成爲了京城的焦點人物,當然了,他的秦府超市也更有名了。

彷彿是爲了噁心秦有福似地,康熙皇帝下旨恩賞秦有福之子秦凱旋雲騎尉,小傢伙還牙牙學語,便已經成了五品大員,可憐秦有福同志除了一個大清皇家顧問的職務以外,連不入流都算不上,好在秦有福並不介意這個。

……

第64章 籌謀第42章 準備好了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39章 離京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71章 唱戲的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68章 車間對話第38章 賭約第79章 撤藩線路第一百一十二章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十章第48章 架橋第159章 伏筆第173章 脫險記第105章 戰局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99章 算計第41章 備戰第93章 尋死覓活第7章 不懂規矩第33章 開府第69章 標準化第173章 脫險記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52章 耍賴第51章 老謀深算第72章 連鎖計劃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10章 意料之外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63章 回門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92章 刺殺-4第180章 談判-3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89章 刺殺-1第61章 變數第90章 刺殺—2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1章 救縣令第119章 回京第32章 御賜門匾第121章 賭一把第12章 揀到寶了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23章 殲敵第167章 丁憂第89章 刺殺-1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48章 架橋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81章 三藩起兵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09章 文廟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1章 救縣令第123章 殲敵第三章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38章 夫人聯盟
第64章 籌謀第42章 準備好了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39章 離京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71章 唱戲的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68章 車間對話第38章 賭約第79章 撤藩線路第一百一十二章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十章第48章 架橋第159章 伏筆第173章 脫險記第105章 戰局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99章 算計第41章 備戰第93章 尋死覓活第7章 不懂規矩第33章 開府第69章 標準化第173章 脫險記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52章 耍賴第51章 老謀深算第72章 連鎖計劃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10章 意料之外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63章 回門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92章 刺殺-4第180章 談判-3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89章 刺殺-1第61章 變數第90章 刺殺—2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1章 救縣令第119章 回京第32章 御賜門匾第121章 賭一把第12章 揀到寶了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23章 殲敵第167章 丁憂第89章 刺殺-1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48章 架橋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81章 三藩起兵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09章 文廟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1章 救縣令第123章 殲敵第三章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38章 夫人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