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封賞

看女生小說去nbsp;居

康熙這幾個月真是喜事連連,三藩剛剛平定,臺灣就撐不住了,劉國軒和馮錫範爲了保全臺灣軍民,不得不聯合王叔鄭聰,說服延平郡王鄭克爽,上了降書順表,大清書算是一統天下了。爲了這個事,康熙開心得大宴羣臣,幾個本來被查出有問題要發配的官員算是撿了大便宜,康熙一高興,難得的開了金口,赦免了他們這些人,只是把他們打發回了家吃老米,並沒有讓他們到寧古塔受罪。

姚啓聖這會牛起來了,康熙下了聖旨,讓姚啓聖前往臺灣延平郡王府接受臺灣投降事宜,並負責安置和管理臺灣的政務,臺灣至此劃歸福建總督府管理,可以說姚啓聖成了劉國軒、馮錫範等人的頂頭上司。當然了,這只是指宣旨接順表前的這一刻,畢竟一宣讀了聖旨,延平郡王鄭克爽就成了漢軍正黃旗海澄公,雖然品級上不敢說比姚啓聖高,但是他可是有爵位的,按大清律,姚啓聖就得給鄭克爽行禮了。至於馮錫範也是要封爵的,當然也輪不到姚啓聖管。剩下一個劉國軒,別人是要封天津總兵的,也不在姚啓聖的治下。不過這都不妨礙姚啓聖興奮的心情,不管怎麼說,臺灣能平安招安是在姚啓聖擔任福建總督期間完成的,這天大的功勞怎麼說都得算上姚啓聖一份,姚啓聖怎麼能不開心?

臺灣的事情解決,秦有福算是鬆了一口氣,當初要不是在海上碰上劉國軒,秦有福纔不願意攬上臺灣的事情,可問題是既然讓秦有福碰上了,要是不能解決這件事情,不用說,不知道會有多少髒水潑到秦有福的頭上。秦有福現在已經是被丁憂了的,他當然清楚,要不是壓力太大,康熙恐怕捨不得讓自己離開廄,偏偏又在海上碰上了劉國軒,別說那些居心叵測的,恐怕就連康熙也不敢相信秦有福的清白。現在好了,臺灣的事解決了,秦有福既然已經被丁憂,按照慣例,大臣丁憂期間,如果沒有重大狀況,不得不用上這個人,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輕言奪情。康熙一直主張以仁孝治理天下,要不是碰上實在無法解決的事情,又怎麼會讓一個丁憂在家盡孝道的大臣輕易回京?再說了,康熙一慣都認爲自己很有能力,一般情況下,他都希望自己能憑藉他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也免得讓某些大臣生出非他莫屬的念頭來,所以秦有福斷定,自己算是可以清淨幾年了。

正如秦有福所想的,康熙處理完了臺灣的事情以後就有懈愁了,要說起來,順利收復臺灣的事情上,秦有福雖然不敢說居功至偉,但是至少可以算得上是有功之臣,相對來說,至少應該跟姚啓聖和施琅的功勞差不多,要是姚啓聖和施琅都封官授爵,卻偏偏漏下了秦有福,別說秦有福不服氣,即便是康熙也覺得太過份了。可是這麼大的一件事,要是就這麼不賞不罰的,實在難以服衆。問題是秦有福一直都沒有品級,也沒有什麼爵位,頂多就是頂着一個郡主額駙的頭銜,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賞法。再說了,廄裡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不得要了秦有福的命,要是皇上能大張旗鼓的表彰秦有福,當初也不至於讓秦有福丁憂離京了。

康熙想了半天,實在想不出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情,沒辦法,只好將康親王請進宮來,畢竟康親王對皇室的忠心康熙是知道的,而且老王爺經驗豐富,非常善於處理這樣的問題。

“康親王,臺灣現在已經招安了,朕也算落下了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咱們大清的版圖基本上算是全了,這次平臺大業,當屬施琅突襲澎湖的功勞最爲顯著,姚啓聖總督福建多年,不斷壓縮臺灣的生存空間,這才逼得劉國軒生出了招安的念頭,但是如果沒有秦有福,要想順利收復臺灣,不知道還得耗費多少糧餉、耽誤多少時間,至於死傷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說在平臺的事情上,施琅、姚啓聖和秦有福的功勞難分伯仲,一時間朕都不知道該怎麼獎賞他們了。”康熙當然不會明說,他心裡有數,有的事用不着他說出來,康親王自然會明白的。

康親王閉上眼睛想了一會,大概是理順了關係,然後開口道:“皇上的意思老臣明白了,按說這本不是老臣該管的事情,有功當賞、有過當罰,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自然是皇上說了算的。但是據老臣所知,姚啓聖和施琅一個是福建總督,一個是大清水師提督,臺灣自古就是福建總督府管轄之下的屬地,姚啓聖恢復對臺灣的管理自然是責無旁貸的事情,若是他不能恢復對臺灣的管理,老臣倒是要聯絡御史和衆親王,彈劾姚啓聖的不作爲。所以依老臣所見,收復臺灣本是姚啓聖理所當然的事情,算不得什麼功勞,雖然有功,但也有過,只需聖旨一道,褒獎即可。這樣既能顯示皇上不是對他的功勞視而不見,又表示皇上對他的鞭策之意,如此一來,姚啓聖當無話可說。”

康親王這番話是反覆考慮過的,畢竟獎勵了姚啓聖就必須獎勵秦有福,否則就顯得康熙處事偏袒,所以必須首先把姚啓聖的功勞給壓下來,這纔好壓住秦有福的功勞。

“康親王說得是,朕聽得康親王這一番話,頓時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聽了康親王的這番說辭,康熙算是服氣了,不愧是多年官場打磨出來的,處事就是圓滑。想問題的角就是刁鑽,連這樣的理由都讓他想出來了。

康親王一看康熙的樣子,知道自己的這番意見讓康熙很滿意,於是繼續說下去:“至於施琅就不同了,他統領着大清水師,爲了維護大清海域的安全,率領水師勇破澎湖海寇基地,使得常年盤踞臺灣、澎湖的海寇沒有了容身之地,對平定臺灣匪患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若是不大力褒獎,實在難以令終rì爲了大清浴血奮戰的旗官兵心服口服,所以老臣以爲,對施琅帥水師奮勇殺敵、一往無前的jīng神和輝煌的戰績需要大力宣傳和表彰,爲了樹立典型,老臣以爲,施琅的功績不妨獎賞得高一些,這樣一來,方顯得皇恩浩蕩。”

讓康親王這麼一說,康熙忍不住連聲叫好:“好好康親王說得妙施琅守土有功,若是不好好的褒獎一番,朕又如何讓我旗子弟能知道皇恩浩蕩,將來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朕以爲,施琅拿下澎湖,進而逼得臺灣鄭氏不得不接受招安,功不可沒,當可封侯”

康親王自然是不會反駁康熙的話,再說了,康親王也沒有權力對皇帝如何獎賞施琅說三道四的,再說這個事也跟他沒關係,畢竟他只有建議的權力,沒有決定的權力,所以沒有發表意見,只是接着說了下去:“至於秦有福,要說起來,收復臺灣的事要是沒有了他恐怕還得拖一段時間,大那是這秦有福沒有品級,碰上劉國軒也是恰逢其會,在收復臺灣的問題上只是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再說了,這秦有福目前正在丁憂期間,若是皇上大肆封賞,到顯得秦有福有些不盡孝道,再說秦有福身家頗厚,若是賞金賞銀的,反倒顯得皇家小氣了一些,臣以爲賞賜秦有福還不如賞賜他的子嗣,現如今秦有福的兒子秦凱旋已然是拿着了皇家俸祿的,倒是朵藍郡主身懷六甲,若是生下女兒雖然能承襲縣主之職,但是對秦有福來說,這當然還是不夠的,不如皇上給秦有福一份聖旨,許他秦府世襲罔替,這樣一來,秦府的後代便有了保障,秦有福雖然有功,但是沒有賞在他的頭上,相信也不會有什麼人胡亂說話,皇上也就沒有什麼會感到爲難的事情了。”

康親王的一番話讓康熙有了徹底解決如何封賞姚啓聖、施琅和秦有福的辦法,這下,康熙用不着爲難了,於是一聲令下,三份新鮮出爐的聖旨被用了玉璽以後送出了皇宮,一路快馬加鞭,被送往了福建。

……

姚啓聖本來以爲拿下了臺灣怎麼都能混個爵位什麼的,可是接到聖旨一看,不過是口頭獎勵了一番,臨到頭來,他還是當他的福建總督。老頭子拼搏了一輩子,几上幾下,爲的就是能封妻廕子,事到如今,就連拿下了臺灣這麼大的功勞,不過也就是維持原狀,當然着急上火,這一氣之下,當時就病倒了,沒過多久,就跟拉上了閻王老子的腳丫子,連燒埋的銀子都是他兒子借的。

倒是施琅算是開心了,趁着劉國軒到臺灣的時機打下了澎湖,事情不多,到混了個最大的功勞,無端端的靜海侯的大帽子砸到了腦袋上,差一點沒樂昏了過去,

至於秦有福也挺開心,雖然他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但是他的子女可就撿了便宜了,不管事兒子還是女兒,得到的爵位都可以世襲罔替,等於說混到了一個幾百年的鐵飯碗,當然開心的不得了。

。。。。。。

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73章 脫險記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4章 忽悠領導第33章 開府第139章 辦學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7章 不懂規矩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6章 人民戰爭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5章 安家落戶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章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40章 禍起“圍牆”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68章 車間對話第63章 回門第70章 研究辭職第33章 開府第38章 賭約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23章 殲敵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6章 人民戰爭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64章 籌謀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43章 大帳見駕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64章 籌謀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36章 軍校-1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十章第97章 御賜筆洗第43章 大帳見駕第三十四章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92章 刺殺-4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79章 談判-2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13章 摘帽了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9章 確山危機第68章 車間對話第92章 刺殺-4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42章 準備好了第73章 出售產業第136章 軍校-1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77章 聖旨下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51章 幌子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119章 回京
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73章 脫險記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4章 忽悠領導第33章 開府第139章 辦學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7章 不懂規矩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6章 人民戰爭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5章 安家落戶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章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40章 禍起“圍牆”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68章 車間對話第63章 回門第70章 研究辭職第33章 開府第38章 賭約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23章 殲敵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6章 人民戰爭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64章 籌謀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43章 大帳見駕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64章 籌謀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36章 軍校-1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十章第97章 御賜筆洗第43章 大帳見駕第三十四章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92章 刺殺-4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79章 談判-2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13章 摘帽了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9章 確山危機第68章 車間對話第92章 刺殺-4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42章 準備好了第73章 出售產業第136章 軍校-1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77章 聖旨下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51章 幌子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119章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