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玉蓉小產

“娘娘,朵藍郡主和誥命夫人熊婉兒求見。服sì玉蓉的太監通報着。

按理來說,像朵藍和熊婉兒這樣的夫人進宮見娘娘,通報的時候應該是說某某大人的夫人某某求見,畢竟當時女人的地位不高,基本上屬於男人的附庸。可是輪到朵藍和熊婉兒的時候就爲難了通報的太監了。秦有福是沒有品級的,雖然大家都知道他是官,可沒有品級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當然了,如果把他皇家顧問和皇家軍校校長的頭銜拿來說事也可以。可是朵藍怎麼說都是郡主,雖然不敢跟一品二品的大員比,但是這個頭銜可是夠大的,用來通報也算合適了,朵藍和熊婉兒是秦有福的平妻,是不分大小的,如果通報的時候一個人用朵藍郡主,另一個說是秦有福秦大人的夫人,這不明擺着說朵藍在秦府的地位不如熊婉兒高麼?所以乾脆拿熊婉兒誥命夫人的身份來說事,也算是另闢蹊徑吧。

玉蓉本來在客廳裡吃着茶點的,聽說是朵藍和熊婉兒來了,雖然有些不待見,可見肯定是要見的,不過爲難一下自己的妹妹和熊婉兒、讓她們見識一下皇家風範和自己這個當娘娘的、令她們懂得上下尊卑的區別當然也是有必要的。

“先招呼她們坐着,我換身衣服再出來。”玉蓉有心晾一下朵藍和熊婉兒,再說剛纔皇上在這裡的時候玉蓉已經將臉上的妝給卸了,這個時候補一下妝還是有必要的。

怎麼說都是服sì玉蓉的人,當然知道自己家的主人很是不待見她的妹妹,順道連跟妹妹有關係的幾個也都給恨上了,要說這也是正常現象。宮女和太監被分到各宮sì候主子,正常情況下,像他們這樣的,這一輩子基本上就註定必須依靠着主子,只有主子好了,他們纔有希望好起來,萬一主子出了問題,不再得寵了,那麼這些宮女太監的命運就很悲慘了。另攀高枝是誰都想的,可是且不說信任的問題,就算是排擠就夠受的。對宮女來說,萬一主子出了問題,她們無非就是苦幾年,宮裡每年都會安排一些年紀大了的宮女出宮,算是遣散吧。別看是下人的身份,可畢竟是宮裡出來的,規矩和見識都會多一點,ún碗飯吃不難。但是那些太監就不好辦了,且不說他們有殘疾,任何人一聽說他們的身份先就會往下三路想。即使是出類拔萃的,被丟到宮裡最差的部門呆上幾年,喝口水都不敢帶聲響的,原來的那點銳氣早就給磨平了,這樣的人根本就是負擔,一般的說來,每年也就那麼一兩個能ún得好一些,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孤苦伶仃的過一輩子。對於這些時刻生活在危機感裡的人來說,討好主子、千方百計的令主子開心比什麼都重要。

能被玉蓉吩咐的當然是玉蓉信得過的。別看玉蓉沒說什麼,可心領神會說的就是他們這樣的。

於是,朵藍和熊婉兒被帶進玉蓉的寢宮以後,當值太監將兩人讓到了客廳上,一臉揀了錢一般的笑容,似乎忙着去看看自己家主子換好了衣服沒有一般,將朵藍和熊婉兒晾在了客廳裡,連茶水都沒給上的。

……

“對不起熊姐姐,我也不知道會是這樣的,其實小的時候我跟我姐姐的關係還是很好的。”不用對說,沒過一會,朵藍就感覺出味道來,知道如果不是玉蓉給自己臉sè看,她手底下的人還不敢這樣對着自己這麼個郡主。其實如果這次到玉蓉這裡只是對藍一個人也就罷了,她已經習慣了玉蓉的小心眼,可現在並不只是她一個人,熊婉兒別看只是熊賜履的女兒,是漢官之後,可畢竟是有朝廷誥命的。宮裡頭的娘娘脾氣有不好的,可也懂得審時度勢,不會跟熊婉兒這樣的人動心機,今天兩人到老太后那裡都沒碰上這樣的事,沒成想在玉蓉這卻碰上了。別看朵藍和熊婉兒的身份一樣,都是秦有福的妻子,但畢竟熊婉兒是先進門的,家裡主事的也是她,朵藍平時對熊婉兒都非常小心。

“妹妹別這麼說,娘娘畢竟是當主子的,事情多也是在所難免的,再說咱們是一家人,之間沒必要那麼多客套的東西。別記在心上。”朵藍伸出左手,輕輕的握了一下朵藍正絞着帕子的小手,安慰着。

熊婉兒和朵藍都知道,她們兩個雖然不分大小,可家裡主事的只能有一個人。熊婉兒已經是管了幾年的家的,當然還是她管起來方便。別看朵藍是頂着郡主的頭銜入的秦府,但是她明白,自己的這個郡主頭銜來得有多不容易,不用說,若是朵藍遠嫁méng古,那麼郡主的頭銜是天經地義的,可若是嫁在大清,她一個康親王庶出的女兒,這樣的事情是想都不用想了。畢竟康親王府是有一個郡主的,沒道理一家兩個郡主的說法。也就是嫁給秦有福吧,不然皇上怕是根本就想不起來要擡一下朵藍的地位。熊婉兒出身是不如朵藍,可嫁給了秦有福以後,不管自己的誥命不斷的往上升,連帶着熊賜履都升了級,再說熊婉兒嫁給秦有福可是皇上當的大媒,又是立了大功的,若是朵藍到了秦府顯得刁蠻跋扈的,吃虧就不用說了。熊婉兒也是明白的,不管原來是怎麼個情況,可現在她是少了一條胳膊的,雖說秦有福一直都對熊婉兒很好,可人貴自知,多讓一讓朵藍,彼此幫扶着把秦府搞得像點樣纔是正理。熊婉兒本是打算將秦府當家的事都交給朵藍的,還打算平時以朵藍爲尊,可朵藍哪裡敢接下來?後來這事還是秦有福的話,於是隱約熊婉兒便成了秦府的當家人,兩人平時也是姐姐妹妹的叫着。

玉蓉不待見朵藍的事平時和熊婉兒聊天的時候也說起過,朵藍知道熊婉兒不是小心眼的,可無端端的讓熊婉兒陪着自己受氣,朵藍很是不好受,只是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是不合適的,畢竟尊卑有別,不管玉蓉的地位如何,可怎麼說都是皇上的人、是主子,即便是受了些刁難,也只有忍着。

朵藍接過熊婉兒的手,輕輕的撫mo着,一句話也沒說,兩人就這麼幹坐着。

玉蓉其實早就換好了衣服,這會正在屏風後面品着茶,一邊留神聽着朵藍和熊婉兒說了些什麼。玉蓉雖然不認識熊婉兒,可秦有福的一些事她是知道的,那可是一個敢當着萬歲爺的面打架的主,再說太監早就進來說了,兩人進來了以後,熊婉兒坐的是上。按照玉蓉的想法,朵藍怎麼說都是郡主,又是平妻嫁給秦有福的,進了秦府以後,雖然不可能全當了家,但是壓一下殘疾的熊婉兒還是可以的,平時秦府應該以朵藍爲尊,再說這進了宮來,又是到早就這個當姐姐的殿裡,朵藍跋扈一些也是正常的。按照玉蓉的心思,如果朵藍進了來以後坐了上,自己就可以當着熊婉兒的面名正言順的劈頭蓋臉的教訓一頓朵藍,說她不懂規矩,丟了康親王府的臉之類的,狠狠的下一下朵藍的面子,也算是出了一口氣,可沒成想朵藍跟熊婉兒關係那麼好,還尊了熊婉兒爲主,這就讓玉蓉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她躲在屏風後面,原想着一來是冷落熊婉兒和朵藍一陣、給她們一點教訓,另一個也想聽到點兩人不規矩的話,那樣她就可以站出來,用話拿死了兩個人,教訓她們一頓。可是沒想到這兩個人居然一言不,就這麼幹坐着。

好一陣子,玉蓉覺得自己的肚子有些不舒服,有點像平時天葵來了的時候的感覺。又沒懷上玉蓉心裡一陣懊惱,不舒服是不用說的了。想到外面還坐着兩個人,玉蓉打算1ù個面,把兩人給打走了再處理自己的事。

想到這,玉蓉放下手裡的茶杯,緩緩的站起身來,將手搭在了內sì太監的胳膊上。

內sì太監知道這是玉蓉打算見朵藍和熊婉兒了,一邊小心的扶着玉蓉,一邊唱報着:“玉蓉娘娘駕到”

玉蓉在內sì太監的攙扶下,慢慢的從屏風後面轉了出來,熊婉兒和朵藍一聽到內sì太監的唱報,早早的跪了下來,等着玉蓉出來。

一轉出屏風,玉蓉就看見熊婉兒和朵藍跪在地上,兩人並不是跪在一條線上,朵藍稍稍跪在熊婉兒後面一點的位置上。皇上畢竟只有一個,後宮佳麗可就多了去了,要不怎麼說皇宮裡是最殘酷的地方,後宮的女人多,可平時除了等皇上,其它基本上沒有別的事情,時間一多了,當然就只有將腦筋動在琢磨人上。玉蓉在宮裡是受寵的,可是越是這樣,琢磨人的心思就越多。一下子,她就現熊婉兒和朵藍跪的位置是個機會,且不說怎麼爲難她們,至少讓熊婉兒和朵藍心裡有根刺還是容易的。

“哎呀妹妹,你怎麼這麼客氣呢?咱們是姐妹兩個,要是還讓你跪着見我,豈不是太分生了?這話要是傳到阿瑪的耳朵裡,還不該說我這個當姐姐拿大,讓妹妹在宮裡受了委屈?快起來,快起來。來呀,賜坐。”玉蓉一邊慢慢的走着,一邊大驚小怪的嚷嚷,彷彿自己的妹妹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內sì太監當然是有心眼的,他知道玉蓉的意思。將玉蓉扶到上座坐好以後,連忙上前兩步,將朵藍攙扶了起來。至於熊婉兒就不關他的事了,內sì太監明白,玉蓉這麼說其實就是讓熊婉兒繼續跪着,到時候這兩位夫人一個跪着,一個坐着。不用玉容說什麼話,要是心眼小一些的,怕是回了府以後就得翻臉了。

朵藍mímí糊糊的被內sì太監攙扶了起來,讓到了一邊的熊婉兒剛纔坐的椅子上。剛剛坐定下來,纔想到熊婉兒還跪着,再說自己被安排到了上的椅子上,一會熊婉兒坐什麼地方?小丫頭兩忙站了起來,指着熊婉兒:“姐姐,這……。”

玉蓉當然知道朵藍想說什麼,這本就是她特意安排的,如果讓朵藍說了出來,那麼熊婉兒就會明白這本就是玉蓉搞的名堂了。

於是她擡手虛虛一壓,示意朵藍坐下,一邊說道:“妹妹,這宮裡的規矩多,我畢竟是你的親姐姐,說多了反而不美了。你且坐着,有幾句話我要吩咐你一下。”

宮裡還是有宮裡的規矩的,既然玉蓉這麼說了,朵藍想不坐着都不行了,再說玉蓉根本就不給她說話的機會,只能老老實實的坐了下來。

“雖然你是我的親妹妹,可宮裡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外戚是不好久留的。你得記住,你可是大清鐵帽子王的女兒,是堂堂的郡主,雖然嫁給了秦有福爲平妻,可墮了康親王府的面子就不好了,有些事情,該爭的就要爭,別像泥人似的任別人擺佈,有什麼委屈的地方就遞個話進宮裡。姐姐雖不能統領後宮,可怎麼說在萬歲爺的眼前還是說得上話的。”玉蓉只覺得肚子一陣陣的難受,再說她本就是表現出一個姿態來,讓朵藍難受一些,現在這樣就基本上達到目的了,在多留熊婉兒和朵藍已經沒有什麼意思,還不如打他們趕快走:“一會皇上還要到我這裡休息一下,我這也忙着,就不留你們了。送客”說着,玉蓉一點不客氣,直接站了起來,也用不着內sì太監的攙扶,直接就往後面走。

玉蓉本是打算東拉西扯的讓熊婉兒多跪一會的,可是沒辦法,她只覺得小腹一陣一陣的疼痛,就像有東西馬上就要出來一般。要說這滿人家的女兒跟漢人家的孩子不一樣,雖說並不需要從軍當兵,但是馬上功夫和弓箭還是要練一下的,所以身體tǐng好的。玉蓉覺得,自己這次天葵來得跟平時都不一樣,好像更難受一些。不過這會她也顧不上想別的了,總得先處理一下才行。

倒是朵藍和熊婉兒被搞得一愣一愣的:這是怎麼回事?等了好半天,兩句話就給打了?不過她們也不介意,要不是朵藍跟玉蓉有那麼一點關係,誰也不願意到她這來。兩人進宮是爲了見老太后的,見玉蓉不過是客氣一下。

且不說熊婉兒和朵藍離開了皇宮。玉蓉回到後面,就覺得自己的小肚子疼得不行,趕忙坐到了馬桶上。剛坐上去沒一會,便覺得下面一陣脹痛,肚子裡翻騰着,血水便下來了。女人對自己身上的東西還是敏感的,玉蓉突然感覺,這次下來的不止是血水,好像還有別的什麼東西。

自己這是怎麼了?玉蓉的臉sè一下就變了?她突然想起,自己這次來天葵的時間推遲了許多,正常的時候,應該是十幾天前就該來了。

“快,快傳太醫,把劉太醫給叫來”顧不得自己還坐在馬桶上,玉蓉臉sè煞白的吩咐着。

……

劉太醫是太醫院裡fù科的專家,三個指頭一捏,什麼事都是瞞不住的。

劉太醫皺着眉頭在玉蓉的手腕上反覆號着脈,好半天沒說話。他當然明白,萬一自己診斷有誤,事情看不是一般的大了。

“娘娘,還請着人取恭桶一觀。”雖然心裡已經有了結論,但是能有更直觀的證據當然是最好的。

不需玉蓉吩咐,一邊的宮女早就將馬桶給拿過來了。按說娘娘用的恭桶當然是用完就換新的,可是這一次大家都知道情況有些不對勁。宮裡的規矩多着了,現有什麼不對的,誰也不敢亂動,就等着太醫勘驗的。一聽劉太醫要看恭桶,早就有伶俐的宮女將恭桶端了過來。

劉太醫也不避諱,伸手在馬桶裡翻看了一下,證實了自己的判斷。不過這件事事關重大,在沒有人證明的情況下,劉太醫是不敢一個人下結論的。

“好了,恭桶先放在一邊,着人看着,另外去將胡醫政和蔣太醫請來,再去將喜公公請來。”處理這樣的事情是有規矩的,除了要將醫政請來確診以外,當然是要通知喜公公這個大內總管的,至於剩下的事情就跟太醫院沒關係了,皇家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最怕的就是出現這一類情況。

別看劉太醫沒有說什麼,但是玉蓉其實已經知道生了什麼,只是她是在不敢相信這樣的事情會落到自己的頭上。

……

“胡醫政,劉太醫,我這到底是怎麼了?”等幾個太醫商量好了開出方子,玉蓉忍不住問道。

“娘娘放寬心,沒有什麼大礙的,只需用了藥,歇息幾日便好了。”這樣的事情得皇上話才能說,胡醫政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泄1ù給玉蓉知道。當然了,讓喜公公看過恭桶內的內容物以後,自然就不能把穢物留在寢宮了,自然有宮女去處理這個事情。

怎麼說都是大內總管,很多事情喜公公是知道的。咋一聽說玉蓉娘娘小產了,心裡也是一驚。他知道玉蓉娘娘是不該懷孕的,可沒有想到居然會鬧出小產的事情。確認了這個事情以後,他當然跟玉容說不上什麼,但是這邊服sì玉蓉的人都做了交代,一句話,有敢亂說和議論這件事的,亂棍打死是不用說的了。

……

“皇上,玉蓉娘娘那邊出了事了。剛纔劉太醫和胡醫政已經過了去,玉蓉娘娘小產了,孩子有了快兩個月了。”屏退了幾個在南書房服sì皇上的小太監,喜公公小聲的回報着。

“怎麼會這樣?”康熙心中一驚,他當然知道老太后的手段。老太后的意思很明顯,玉蓉可以嫁進宮裡,但是因爲她家裡的勢力太大,自然是不能讓她生孩子的。康熙雖然不知道老太太是怎麼動的手腳,但是可以肯定,玉蓉這麼長時間一直沒有動靜,肯定是有關係的。

“劉太醫說這是孩子沒坐穩的原因,即便保住了,怕是也活不下來的。再說這次小產對娘娘傷害頗大,怕是很難再有子嗣了。”喜公公彷彿什麼都不明白似地,只管講知道的東西。在宮裡就是這樣,知道的東西多了,命怕就不長了。

康熙愣了好一會,不知道該說什麼。又過了一會,他吩咐喜公公:“吩咐下去,玉蓉娘娘身體欠佳,着令太醫院好好sì候着。那幾個服sì娘娘人辦事不利,讓她們都去給太祖爺守靈去吧。”這樣的事情在宮裡沒有什麼奇怪的,太醫院的都是些醫官,自然是不敢亂說什麼的,真正傳話的就是這些宮女太監什麼的,她們這次能留下一條xìng命已經算是康熙大慈悲了。

……

“老祖宗,玉蓉今天小產了,孩子不到兩個月。太醫說今後怕是再也懷不上了。”康熙今天是第二次到老太太這裡了,雖說有心理準備,可他還是想知道這事是不是老太太安排人乾的。康熙很意外,連玉蓉都沒反應過來,老太太是怎麼知道?

聽了康熙的話,老太太一下愣住了,不過很快便調整了過來:“哎呦,這個玉蓉也是個可憐的,好容易懷上了個孩子,可連自個都不知道就沒了,而且以後都懷不上了。說一說說皇上以後要對玉蓉好一些,她一個女人不容易啊。”老太太的表情很平靜,就像說一隻小狗死了一樣。

“老祖宗放心,朕會好好的待玉蓉的。”康熙聽老太太這麼說,知道自己是別想從老太太這裡聽到什麼了,於是老老實實的點頭答應着。

“一會你去看看玉蓉,我這有一條好參,一起帶了去,給玉蓉補一補。”老太太下逐客令了。

“朕知道了,老祖宗好好歇着,朕走了。”康熙退出了老太太的寢宮。

……

“來人,傳哀家的旨意,給我將太醫院的張成林和王克達給我亂棍打死”康熙還沒有走出寢宮,老太太便開口吩咐着手底下辦差的,一點避諱的意思都沒有。

康熙的腳步一點都沒有停頓的意思,他知道,別看老太太平時很是安詳的樣子,但是這不表示老太太沒有手腕。雖然康熙不知道老太太爲什麼要打死張太醫和王太醫,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一定是他們在給老太太辦事的時候搞出了問題,否則老太太不至於打死他們的。

……

第121章 賭一把第36章 日講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90章 刺殺—2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45章 獎罰分明第143章 開學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58章 君臣對話第6章 時政建議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43章 大帳見駕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178章 談判-1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123章 殲敵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38章 賭約第26章 除鰲拜第187章 封賞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84章 進宮見駕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76章 沼氣應用第58章 君臣對話第70章 研究辭職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09章 文廟第19章 防微杜漸第43章 大帳見駕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59章 伏筆第123章 殲敵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6章 時政建議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1章 老謀深算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61章 變數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90章 刺殺—2第13章 摘帽了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25章 獻策定計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96章 鐵索攔江第十章第179章 談判-2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19章 回京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94章 領兵出征第74章 對抗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36章 軍校-1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4章 忽悠領導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48章 架橋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58章 君臣對話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65章 邊緣人第11章 救縣令第38章 賭約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83章 完勝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1章 救縣令第26章 除鰲拜第137章 軍校-2第94章 領兵出征
第121章 賭一把第36章 日講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90章 刺殺—2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45章 獎罰分明第143章 開學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58章 君臣對話第6章 時政建議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43章 大帳見駕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178章 談判-1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123章 殲敵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38章 賭約第26章 除鰲拜第187章 封賞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84章 進宮見駕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76章 沼氣應用第58章 君臣對話第70章 研究辭職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09章 文廟第19章 防微杜漸第43章 大帳見駕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59章 伏筆第123章 殲敵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6章 時政建議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1章 老謀深算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61章 變數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90章 刺殺—2第13章 摘帽了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25章 獻策定計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96章 鐵索攔江第十章第179章 談判-2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19章 回京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94章 領兵出征第74章 對抗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36章 軍校-1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4章 忽悠領導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48章 架橋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58章 君臣對話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65章 邊緣人第11章 救縣令第38章 賭約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83章 完勝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1章 救縣令第26章 除鰲拜第137章 軍校-2第94章 領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