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暗殺

bookmark

宮中,早朝後,高公公將一模一樣的玉觽交給睿安帝,說是玉師不眠不休趕製,做出個一模一樣的,詢問是否要送到駙馬府。

睿安帝雖說對昭若嚴厲,這些個月也因魚笙和寧卿淵,兄妹二人互有不快,但畢竟是兄妹,感情又有和可隔間。

換上便服,坐上馬車,帶着十幾個侍衛出了宮。高公公將之前碎裂的玉觽拿出,詢問如何處置。

睿安帝不捨扔,這是他當年跟着玉師學制,雖二人不似當年親密,無話不談,但也是對妹妹的一份情重。

一行人來到駙馬府,府裡的大門敞開着,府上下人皆白衣黑鞋,一個個地萎靡不振。

府裡得知睿安帝過來,陶漓又不在府上,王楠前來接駕,戰戰兢兢。

“昭若呢?”睿安帝由人扶着下了馬車,府裡的下人都前來接駕,可就不見那幾人,“駙馬人呢?”

“回皇上,公主在屋裡呢,”王楠低着頭,偷偷看着府裡的下人,見他們的頭埋的比他還低。

“駙馬人呢?府上就這麼些人?”寧卿淵住在駙馬府上的事睿安帝早知,可其不知昭若羞辱魚笙之事,那主僕二人早已回了魚府。

“駙馬.......”王楠支支吾吾。陶漓已好久未回府,他們也不知去了哪裡。可皇上問了,回答錯了只怕是欺君之罪,“奴才們也不知曉。”

睿安帝讓高公公跟着,其餘侍衛留下,讓其等在府上尋找,看他留意的那幾人是否在府上。

昭若在房中,身邊只留有一個伺候的侍婢。

睿安帝推門進屋,就見她拿了把剪子剪着青絲,一旁的侍女哀嚎大哭,求着念着勸阻。

“這是做什麼!”將昭若手上的剪子奪了過來,還好他來的早,看地上落下的青絲,剪了已有了些,“怎又胡鬧。”

昭若見睿安帝,紅着眼眶賭氣道:“皇兄不是不管我了,怎還過來尋昭若。你莫管我,還是念着你的心上人吧。”

“怎這麼愛賭氣?朕今日可是親自登門向你賠罪,”睿安帝示好,將玉觽拿出,放在昭若掌心道:“朕又做了個一模一樣的,完璧歸趙,你可莫要再耍性子。”

昭若見雲紋羊脂玉觽,眼淚簌簌,“皇兄莫再理我,昭若可什麼都沒了。”

“朕都向你賠罪,怎還說這氣話。”

昭若一邊哭一邊道:“皇兄當真在乎昭若嗎?若我與你說了,你可莫生氣。”

睿安帝應答承認。昭若便將那日羞辱魚笙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結果可想而知。

“皇兄果然是騙人,”昭若氣地將雲紋羊脂玉觽扔在牀上,任由着眼淚打溼臉龐,“皇兄氣的是我對待魚笙。可是,寧卿淵走了,他和魚笙遠走高飛,可憐我腹中的孩子,生下便沒了父親。”

“遠走高飛?”睿安帝怕的便是寧卿淵帶着魚笙離開遼沅,所以,就算他將楊耀關着,也未敢強逼,“他們去了哪裡?”

“我怎知!”昭若接不上氣,一手撫着胸口,腹中也隱隱作痛,“我還想找到他們人呢。”

“那你怎麼知曉他們離開的事?”睿安帝耐着性子,決定要將那二人抓回,這次不會再放過寧卿淵。

“自然是有人告知,說是去什麼舊地兒,他們就在那找到陶漓的。可是,陶漓都好久未回府,怕也是跟着他們一起走了,我又從何尋起。”

睿安帝聽到有陶漓,又回憶起之前的一件事,想到二人此刻所在之地。

“朕去給你將人找回來,”他勸昭若莫哭,說是找到人後一定將寧卿淵送回來,交由她處置。

魚傾城在獄中自盡,陶漓帶着魚笙離開遼沅。睿安帝知昔二人是去尋寧卿淵了,卻不可命人尋找。

他曾在宮中荒度時日,本以爲此生再也見不到魚笙,卻在得知她歸來後,爲了將其留住,讓陶漓成了狀元。本以爲二人歸來是寧卿淵傷重病逝,卻不想一月後他也回來。當時,睿安帝因魚傾城的死而愧對魚笙,一拖再拖未去尋她,不想楊耀在那時與她相認。

待寧卿淵歸來,爲了鉗制他,睿安帝只有將昭若下嫁陶漓。

而後,魚笙去了將軍府,他本以爲目的得逞,卻又得知魚笙有目的接近,一怒之下,治罪楊耀,卻適得其反,再次失去了她。

睿安帝爲何對魚笙情有獨鍾,愛意幾許不得而知。不過,爲得美人其也是費盡心機;此次,有了前車之鑑,他自然不會讓她再次離開。

雖說此次出宮帶的侍衛只有十餘人,但皆都是宮中高手。

讓高猴進宮傳聖諭,他先去攔人。

睿安帝將馬車交由高猴,又命一侍衛陪同,帶着十三名侍衛前去抓人。

上次找魚笙,爲免打草驚蛇故意繞了一段長路。今日抓人的事一刻不得耽擱,出城繞過青山,若不停歇,明日便能到達。

他命侍衛緊跟,出了遼沅城直奔向西。當年去慄康也是走的這條路,今日尋人也是這條,他們與西倒是有緣。

西有正西與西南,雖說兩道皆可到達目的,卻又不知寧卿淵他們選了那條路。昭若的話,二人離開遼沅未有多時,若能在路上就將其攔截,那最好不過。

睿安帝將侍衛分成六七兩對人馬,七人跟着他去正西的那條路,其餘人等西南追趕,一路留下記號,宮中的人趕來也能尋到他們。若是半路發現那二人,不得傷魚笙一毫,而對寧卿淵,則不必仁慈。

二隊人馬從岔路口分開。隨行侍衛中有個叫做宋志的,將佩劍給了睿安帝,並試圖勸阻,說是等大隊人馬跟來再向前行。

睿安帝心中只有魚笙,理智棄之不顧,加之當年之失,如今更願棄擲一搏,彌補遺憾。

他讓隊伍跟緊些,大道盡頭的幽靜小道,只能一匹馬經過,宋志爲防有詐,讓兩個侍衛在前。

睿安帝勸說不必,一來他們是突然出宮,便是被人知曉也來不及埋伏,更何況,他們離遼沅城並不遠,也無人敢大膽在皇城附近行刺。

對此,宋志卻覺多有隱患。隊伍上了小道,兩邊都是茂密叢林,便是有人埋伏其中也難觀察,加之道路狹窄,稍有不慎便會從馬上摔落,滾下山坡。

他們上行,馬兒不可掉頭,若是想回去,只能棄馬步行。

而睿安帝心急魚笙,一直吩咐快行。侍衛等不敢怠慢,只能小心翼翼,儘量地讓馬兒走快些。

林中鳥兒也許是受到驚嚇,簌簌飛起,嚇的馬兒嘶鳴不止,踏步不願前行。一番鳴聲後,林中恢復安靜,一支長箭從暗中射來。

一行人等未想到有人埋伏於此,一人被箭射中,當場斃命。馬兒受到驚嚇,狂奔而起,將在前的幾匹馬撞落,掉入林中。

睿安帝坐在馬上,幸好宋志眼疾手快將其抓住,否則連人帶馬一起滾落山林。

侍衛丟了馬,剩下的六名侍衛將其圍住,查看四下情況。

“不止一人,”敵在暗,不知埋伏何處,又有多少人。而既然有埋伏,原路返回就是自投羅網,且已有一侍衛被殺,可見對方是有備而來,“保護好皇上。”

宋志之心。如果那六人還在隊伍當中,就算對方有備而來,只要可拖延住時間,他便有辦法將皇上送回遼沅城。

可侍衛被殺,馬兒丟失,他們得逃。密林又適合藏人,雖然他們也可藉此躲藏,但就不知林中殺手藏在何處。

他讓兩個功夫較好的侍衛在前開路,兩個斷後,而他則與另一侍衛負責保護皇上安危。

一行人衝入林中,向北奔跑。密林與枯草,愈向裡樹林越是茂密,行進受到阻攔,林中又潮溼,不辯方向。

睿安帝氣喘吁吁。宋志指出所處位置,他們此刻還是下行,待坡行向上,就能出林,或許能擺脫追殺。

侍衛等皆知有人跟行,來人雖不多,卻不願現身。

林中幽靜,只聞喘息聲。一根長線將開路的兩侍衛絆倒,兩支箭又從後射來,直射心窩。

被射殺的兩侍衛呈跪地姿勢。又有侍衛喪命,開路那二人拔出劍,已無斷後。

林中有聲響,走出四個蒙面弓箭手,那四人執弓箭對其等,箭射出,被宋志斷爲兩截。

後路無,左右又各處兩弓箭手,三面被圍。護送睿安帝的僅剩四名侍衛。

逃命之人狼狽。宋志面對那八名弓箭手,步步後退。

其等步步小心,而那八名弓箭手跟隨卻未動手。

“前處也有埋伏,”宋志讓其等莫前行,果不其然,又走出五個戴着面具的男子。

睿安帝等人被圍困住。宋志讓睿安帝繼續向北莫要回頭,而他們四人則儘可能的拖延時間,讓四面人馬留在此地;若能僥倖活命,再護聖駕。

侍衛四人,宋志與戴面具的五個男子動手,睿安帝躲其身後,在交手之際衝出包圍。

他根據宋志指引一直向北,坡面漸漸平緩,大約有七尺寬的平地橫向延伸。

睿安帝站在平地上,向北是上坡,坡面綠株稀疏,不可藏人。平地雖更易暴露,但可最快回城。

他一路向東狂奔,馬蹄聲卻越來越近,回過頭去,只見面具人又追了過來。

人足不比馬,他開始爬行上坡,抱着一棵棵細枝,掌上是血,衣衫襤褸。

面具人棄馬追來,有一弓箭手緊隨,逃亡之人不僅需加快步伐,還得躲避射來的箭。

他已分不清方向,腿似有千斤之重,面具人愈來愈近,箭有幾次與他擦肩而過,如果不是有林木做掩護,早已被射殺。

漸漸的,坡面越來越陡,樹木也僅剩下幾棵,又是一條几尺寬的平路,繼續向北依然是上坡。

面具人追來,且又多出幾個騎馬的面具人。

睿安帝面向那羣人,步步後退,問道:“你們是誰?”

無人應答回話,弓箭手舉着箭,隨着他的移動而調整方向。

那羣人似乎並不急着取他性命,或許這場追逐毫無懸念,睿安帝就如被困與獸羣的兔子,無人來救,也無人可救。

弓箭手將箭收起,他手握着臉上的面具,另一隻手抓着繮繩。

慢慢緩緩向前,他並未摘下面具,而是將弓箭扔在地上,腰間的那柄長劍,劍拔出鞘,指着東方對睿安帝道:“走!”

那人刻意壓低嗓音,並非是怕人聽到,而是怕人認出聲音。

睿安帝喘着粗氣看着那人,他撿起地上的弓箭,扔到坡下,馬背上的男人一動不動。

他開始狂奔。這條東西向的路更爲寬敞,路上有馬車行徑的痕跡,這裡應該有人經過,而他只要一直向前。

他耗盡了體力,道路越來越狹窄,林木越來越密集。能聽到鳥鳴聲,馬蹄聲距離並不遠,但卻未看到有人跟來。

這似乎是他的最後一絲希望,但隨着體力耗盡,希望瞬間瓦解。等在他面前的,依舊是騎馬的面具人。

他看着身後,左右不可進退。這似乎是一場密謀許久的暗殺,選擇他獨身一人時。

如果不想死,可以繼續上坡,但等在前路的又似乎早已預見。他身無配物,便是被人殺死在此,只不過是具無人認領的屍體。

跟來的面具人將劍扔在地上,他下馬,接過同伴的劍,“你生或者我死。”

睿安帝抓着劍,不安地看着四周。他選擇繼續向北爬坡,可這次,面具人沒有耐心與他周旋。

扔劍的面具人舉劍向他刺去,睿安帝躲過劍卻從坡上滾下。他十指扣着泥石,狼狽地爬行着。

餘下面具人下馬,紛紛上坡,要將他趕回正路。

也許知這是最後機會,身子已超出極限,面具人一個接一個地將劍拔出。這裡應該就是他的死地,雖然在坡上,但是卻能聽到路上的馬蹄聲,人越來越多,逃生的機率更爲渺茫。

他的雙腿在顫抖,一隻足已不能擡起,只能借一條腿,另一隻拖行。

他的死期就在今日,面具人追了上來,已無處可逃,一支箭射在他的腹上,使其從坡上滾落。

面具人有二十多人,最初扔劍的男子又將劍扔了過來,他讓隊伍分列路的兩邊。依然用劍指着東方,“能穿過他們,就饒你性命。”

睿安帝疲憊地不能站起,腹上中箭,鮮血很快染紅一片。他一隻手捂着腹部,另一隻手用劍做柺杖,不讓自己倒下。

那面具人就坐在馬上,手裡是一把一模一樣的劍。他抓着繮繩,馬兒擡起前蹄躍起,向他這處奔來。

睿安帝來不及躲避,體力不支的人雙眼見物也是疊影,他能感覺到脖頸的疼痛蔓延至耳後,害怕與疲憊漸漸消失。

面具人來不及收劍,他本是要取睿安帝首級。但是,林間的異聲,身後射來的那支箭,刺來的長劍。

他雙腿夾緊馬腹,緊拉繮繩,倖免未人馬一起滾下坡。

棗紅色烈馬高大,坐在馬背上的人蒙面揹着弓,手執長劍。列隊的其他面具男子與蒙面人交手,林中卻又出現六名蒙面男子。

這六名男子手執弓箭,不分敵友,對着正路人馬射箭。騎馬的蒙面人衝出列隊,面具人駕馬欲追,可馬兒忽然跪地,被取雙足。

面具人摔落在地,黑色大馬躍起騰空,馬背上除了一蒙面男子外,還有不知生死的睿安帝。

六名蒙面男子攔住東去路,讓那騎馬二人救出睿安帝向東而奔。

卿淵受傷上山勸說出家爲僧初次入宮遇上乞丐舒玉姑娘暗中被救魚笙被抓強行進宮混世魔王出發離城噓寒問暖無功而返回到西臨等到謝隱嘗藥解毒易容之術出家爲僧昭若尋來母女見面被抓進宮西胡之初心有疑惑三人相會噓寒問暖遇上乞丐昏迷醒來明爭暗鬥巴豆煮粥樓家兄妹魚笙被抓與人過招心有疑惑焦頭爛額再回西臨獨回遼沅寧舒談話逃出城外賑災糧食賑災糧食死裡逃生井下密道陶漓生病前去救人前臣舊事陶漓生病埋伏於此逃出城外夜探皇宮姓謝姑娘發生命案遇上乞丐接回西臨進宮搶人舒玉姑娘救命令牌等到謝隱傾城自盡再去打探昏迷醒來救駕有功上門尋仇賑災糧食尋布被戲噓寒問暖舒玉身份尋滋挑事女人畫像陶漓生病小鹿亂撞冤家路窄上門尋仇救駕有功一室黃金埋伏於此立世之約井下密道陶漓身世埋伏於此兄妹反目馬兒被偷先行出發發生命案發生命案明爭暗鬥出了刑國居心不良三人相會心有疑惑三人相會救駕有功已被轉移上山勸說深夜搶人已被轉移再回西臨找到陶漓宛如尋死已被轉移
卿淵受傷上山勸說出家爲僧初次入宮遇上乞丐舒玉姑娘暗中被救魚笙被抓強行進宮混世魔王出發離城噓寒問暖無功而返回到西臨等到謝隱嘗藥解毒易容之術出家爲僧昭若尋來母女見面被抓進宮西胡之初心有疑惑三人相會噓寒問暖遇上乞丐昏迷醒來明爭暗鬥巴豆煮粥樓家兄妹魚笙被抓與人過招心有疑惑焦頭爛額再回西臨獨回遼沅寧舒談話逃出城外賑災糧食賑災糧食死裡逃生井下密道陶漓生病前去救人前臣舊事陶漓生病埋伏於此逃出城外夜探皇宮姓謝姑娘發生命案遇上乞丐接回西臨進宮搶人舒玉姑娘救命令牌等到謝隱傾城自盡再去打探昏迷醒來救駕有功上門尋仇賑災糧食尋布被戲噓寒問暖舒玉身份尋滋挑事女人畫像陶漓生病小鹿亂撞冤家路窄上門尋仇救駕有功一室黃金埋伏於此立世之約井下密道陶漓身世埋伏於此兄妹反目馬兒被偷先行出發發生命案發生命案明爭暗鬥出了刑國居心不良三人相會心有疑惑三人相會救駕有功已被轉移上山勸說深夜搶人已被轉移再回西臨找到陶漓宛如尋死已被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