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安定人心

在弓兵的瘋狂衝擊下,礦工們在黑暗中驚恐萬分,猶如炸了窩的馬蜂一般,四處亂竄。在白天時,溫一州對礦工隊的指揮就有點不靈,更何況到了晚上?

溫一州見到此情,憤恨不已,白天時率領萬餘大軍的得意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無法,只得親自披堅執銳,率領百餘親兵反擊樊逸周。

哪想到,樊逸周的攻擊並不是漫無目的的,追擊的弓兵將礦工不停地往中軍驅趕,試圖令礦工徹底衝亂溫一州的陣腳。

溫一州的親兵們還未與弓兵謀面,就被四處亂跑的礦工衝得一塌糊塗。溫一州咬了咬牙,做出了今晚最正確的選擇:帶着親兵往張應元營撤退。

嚐到甜頭的樊逸周如何會放棄此等良機,又用鑼鼓聲指揮着弓兵,將礦工們往張應元營驅趕。

久歷戰陣的溫一州豈能不知此等倒卷珠簾之戰法?他正試圖繞開張應元營,結果張應元派出了強弓硬弩隊前來接應,驅散了四處亂跑的礦工,將驚魂未定的溫一州接進營內。

溫一州一看,一口鮮血狂噴而出,上午還完完整整的千餘精銳兵丁,現在僅僅剩下一百多人。

五百對一萬啊!居然戰成這個模樣,左良玉懊惱不已,不停地拍打自己的額頭,悔恨不已:老子就是打賊寇起家的,怎麼忘記了賊寇怕夜戰!孃的,亂民就應該進攻進攻,再進攻,哪能列陣抵擋敵軍的!

待天亮後,溫一州不停地收攏兵丁和礦工,僅僅只剩下了兩千多人,其他人不是被殺,就是逃之夭夭,好在千餘精銳兵丁還剩下四百多人,多少也算一個安慰。

左良玉大怒,立即命令羅岱和張應元直撲銀洞坡。結果待羅岱和張應元趕到銀洞坡,那裡已經空無一人,連一兩銀子也未給左良玉留下,帶不走的糧食、工具等物,也被燒得一乾二淨。

左良玉下令往新野方向追擊,遭到了竇石溫的堅決抵抗,竇石溫不斷地憑藉有利地形阻擊左良玉,待左良玉抵達新野,已經是兩日之後,唐河碼頭的船隻幾乎全被竇石溫帶走,沒有給左良玉留下一隻。

左良玉一不做二不休,徹底喪心病狂,在桐柏、新野等縣大肆劫掠,獲取到大量的補給,隊伍也擴充至三萬多人,除了還有一個官兵的名頭,實際上已經完全淪爲賊寇。

兵勢大振的左良玉順着白河往襄陽方向前進,並且打出了追襲賊寇的旗號。

竇石溫爭取到的時間非常寶貴,兩日時間,襄陽的林純義已經派出精銳抵達河南,接應南下的礦工和弓兵,周望已經接到了消息,立即令驃騎營回師南陽,並試圖甩脫賊寇,返回南陽。

且說荊州三府收到左良玉悍然進攻桐柏的消息後,一衆閣幕使驚得目瞪口呆。桐柏的金銀銅礦藏,幾乎支撐着邦泰一半的貨幣體系,如果不能快速恢復生產,整個貨幣體系有崩潰的危險。

現在,在小小的百里洲上,儲存了兩千四百多兩白銀,兩百多萬兩黃金。在這些真金白銀的基礎上,邦泰錢莊總共發行信譽票據超過一億多兩銀子。這一億多兩票據完全不能滿足大明龐大經濟體的需要,江南地區依然處在缺銀的狀態中。

而且,隨着林純鴻在海洋上大展拳腳,海商們腦子特別活,對票據趨之若鶩,票據隨之風行海上,增大發行量已經刻不容緩。

在這種情況下,桐柏居然受到了攻擊,不免讓閣幕使色變,處於驚惶之中。

一衆閣幕使不約而同地來到了都督府,會同張兆,討論戰事。

討論剛開了個頭,前線的消息就傳了過來:左良玉肆意搶掠桐柏、新野、唐縣,集合了幾萬烏合之衆,正沿着白河南下,試圖攻擊襄陽!

襄陽只有林純義的虎嘯軍,滿打滿算才六千多兵力,能是左良玉的對手麼?

一衆閣幕使紛紛惶急地看着張兆。李承宗更是着急萬分,直接抓住張兆的手,問道:“左良玉號稱十萬餘人,襄陽能不能擋住?”

張兆斷然道:“左賊號稱十萬,精銳不過五六千人,絕無可能突破襄陽和漢江,荊州、夷陵當無憂!”

此話並不能讓衆人放心,六千對陣好幾萬,怎麼看都覺得玄乎,更何況,這幫幕使們絕不容襄陽出現任何閃失。

張道涵神色嚴肅,大聲道:“張副督,我等都是經歷過風浪之人,無需張副督安慰。張副督請說實話,守住襄陽需要多少人馬,多少錢糧,中書府當全力滿足!”

張兆無法,只好指着輿圖道:“張府令放心,張某已經下令讓李蒙申率艦隊前往漢江,三日內必到襄陽,有了長江水師,左賊即便擁兵百萬,也無法越過漢江一步!另外,還請張府令簽發動員令,襄陽兵力不足,需要動員弓兵!”

張道涵應聲答道:“沒問題,我立即簽發動員令,動員荊州、夷陵、襄陽和夔州的弓兵參戰!”

張兆道:“夔州、荊州和夷陵的弓兵暫時不必動,視情況再定。僅僅動員襄陽一府即可!”

張道涵遲疑道:“這樣兵力夠不夠?”

張兆滿口打包票,道:“足夠了。只要有兩三萬兵力,左良玉勢必在襄陽堅城下碰得頭破血流!待周都督從河南迴師後,前有堅城,後有萬餘精銳,左良玉必死無疑!”

張兆的信心十足,好歹讓一衆閣幕使放下了心。決定了軍事部署後,衆人開始討論其他方略。六人綜合各路情報後,立即認定,左良玉並非接到了盧象升或者兵部的命令,而是受到了瞿式耜的挑撥,擅自進攻桐柏。

對於左良玉有何目的,六人很快達成一致:左良玉妄想乘虛攻佔荊州、夷陵和襄陽三地,來個名利雙收,這從他毫不猶豫地沿着白河進攻就可以看出。

至於瞿式耜有何目的,六人衆說紛紜,理不出頭緒。

涉及到朝堂和黨派之爭,張兆、李崇德、李承宗和郭銘彥立即抓瞎,說不出所以然。而朱之瑜和張道涵亦不精於此道,也揣摩不透瞿式耜的用意。

最終,六人將這個難題推向了林純鴻,只針對左良玉拿出了對策。畢竟左良玉的威脅迫在眉睫,容不得半點疏忽。

六人決定,張兆前赴襄陽坐鎮,務必將左良玉擋在襄陽堅城之下。

同時,以周副將名譽向五省總督盧象升及兵部上摺子,痛斥左良玉兵變,擅自攻擊朝廷兵馬,劫掠斯民,已經成爲叛匪,荊州軍將繆力剿匪,還河南、湖廣一個清平……

商議之後,張兆立即動身前往襄陽,張道涵、朱之瑜、郭銘彥等人齊心協力,組織轉運部向襄陽運送大量的軍需和物質。

雖然張道涵採取了嚴厲的保密措施,嚴防左良玉兵變消息的傳開。但在一些別有用心之徒的推波助瀾下,恐懼猶如瘟疫一般,迅速在境內蔓延。荊州、夷陵等地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動盪,外地商人如同受驚的兔子一般,迅速撤離邦泰,市場交易量大幅度下滑;一些忠實擁泵者圍攏在荊州三府衙門,心急如焚地打探各路消息;一些被邦泰強力鎮壓的豪強,頻繁串聯,試圖乘勢而起;境內的一些朝廷官僚更是到處散佈謠言,力圖火上澆油,隱隱有失控的趨勢……

張道涵、朱之瑜等人心急如焚,就如救火隊員一般,四處滅火,哪想到按下葫蘆浮起瓢,每日無一刻時間得閒。

“張府令!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看,不如來一計狠招!”朱之瑜一掌拍在案臺上,對張道涵說道。

“還不夠狠麼?這幾日安防司抓了兩百餘人,全部投入大牢!還砍下了二十多顆頭顱!”張道涵焦慮無比,按摩着太陽穴,說道。

朱之瑜搖頭道:“張副督信心十足,我看左良玉無能爲也!不如咱們把戰報直接公之於衆,免得謠言四處亂飛!還有,讓天武軍開赴荊州,安排天武軍與民同樂;另外,再讓張兆在襄陽小小出擊一把,只要佔得一絲便宜,就大報特報,好歹要把人心安定下來!”

張道涵皺着眉頭思索半晌,道:“我看行!天武軍駐紮在宜都,閒着也是閒着,不如讓老百姓知道,我們兵力富餘,左良玉不足爲患。這樣吧,我們一起聯名,請求都督府同意這三策!”

朱之瑜立即拿起紙筆,“我執筆!哎,軍門要是在荊州就好了,任何宵小之徒絕不敢肆意妄爲!”

“是這個理,軍門在,中書府與都督府不至於各行其是!”

……

隨着中書府下令各縣張貼戰報後,一些酸儒無不聚攏在戰報之下,爲百姓讀戰報內容,順便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幫酸儒無不自高自大,好談兵事,雖然乃紙上談兵,但他們也承認一個事實:一旦周望回師,左良玉在前後夾擊之下,勢必土崩瓦解。

再加上天武軍抵達荊州後,不時地與百姓同歡同樂。老百姓用自己的眼睛看到,邦泰應對左良玉輕鬆無比,還有餘力任天武軍逍遙快活。老百姓終於把心放回肚子,逐漸恢復了往常的生活,人心逐步安定下來。

待到林純義主動出擊,一戰擊垮左良玉,外地的商人也恢復了信心,紛紛趕赴邦泰境內,試圖發一把戰爭財,市場反而比戰前還要繁榮。

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417章 佩劍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115章 以快打快(三)第514章 隱忍(二)第36章 誓言報復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222章 南洋第24章 千里窺視第387章 交易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635章 罌粟花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90章 白杆女將第477章 單幹第597章 熊文燦的能力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526章 目標第612章 羊吃人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8章 先利其器第74章 籌備建制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46章 潤物無聲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390章 初戰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401章 條件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60章 發展方向第13章 按部就班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389章 逾越第503章 奏章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61章 三桅帆船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276章 最終決戰第535章 合圍(四)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27章 當陽慘禍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457章 盛京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425章 顧慮第493章 分歧第387章 交易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484章 喚醒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403章 鎖江第320章 消耗戰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441章 炮戰第51章 水上逞威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24章 千里窺視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53章 公堂之上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
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417章 佩劍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115章 以快打快(三)第514章 隱忍(二)第36章 誓言報復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222章 南洋第24章 千里窺視第387章 交易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635章 罌粟花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90章 白杆女將第477章 單幹第597章 熊文燦的能力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526章 目標第612章 羊吃人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8章 先利其器第74章 籌備建制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46章 潤物無聲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390章 初戰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401章 條件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60章 發展方向第13章 按部就班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389章 逾越第503章 奏章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61章 三桅帆船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276章 最終決戰第535章 合圍(四)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27章 當陽慘禍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457章 盛京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425章 顧慮第493章 分歧第387章 交易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484章 喚醒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403章 鎖江第320章 消耗戰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441章 炮戰第51章 水上逞威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24章 千里窺視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53章 公堂之上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