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南下途中

崇禎八年正月二十日,林純鴻攜三千多人馬,四百多船隻,在荊州碼頭起程,正式赴廣東上任。除了龍虎營千餘人馬,林純鴻將邦泰內部閩粵籍屬下抽調一空,還攜帶六百餘精於鑄炮、造船的工匠,浩浩蕩蕩往廣東而去。

船隊連綿數裡,極爲壯觀,用最爲直接的方式告訴世人,誰纔是水道上的主人。龍虎營上下將士,皆善舟楫,倒省了艄公。林純鴻一路順流而下至嶽州,然後穿越洞庭湖,進入湘江。

冬季西北風盛行,船借風勢,行進甚快,四日之後,離長沙不過三十餘里。

舟行湘江,除了有點陰冷潮溼,無勞累之苦,林純鴻甚爲享受這段旅程,每日不是籌劃方略,就是欣賞沿岸風光,與或和崔玉兒溫存,日子相當愜意。

周鳳由於身懷六甲,將三一社之事全部交予崔玉兒,留在了荊州修養,發誓要爲林純鴻生個帶把的。林純鴻只好攜崔玉南下,力圖將三一社生意拓展至廣袤大海。

“三一社的未來在海洋!”這是林純鴻爲保險生意定的基本方略。畢竟,在邦泰的武力保護下,邦泰境內船主在內河航行的風險甚低,他們看在林純鴻的面子上,勉強繳納保險費,積極性遠遠說不上高。

不過,保險構想放在海洋上,其效果非同一般。這個時代的海洋遠遠談不上安全,由於海盜橫行、導航定位方式原始、天氣預測不準等因素,遠洋航行時,損失率超過三成。要是能夠在沿海推廣保險,將有效地平攤風險,提高海商出海的積極性,對海洋事業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好處。

所以,崔玉兒這次南下可謂肩負重任。不過,這是林純鴻的想法,此舉放在酸儒眼中,則是林純鴻不務正業、驕奢淫*逸的直接證據。

況且,大明官員武將上任,不允許攜帶家眷,林純鴻對此點呲之以鼻,依然我行我素。他相信,朱由檢、溫體仁聽聞他攜妾南下後,說不定會彈冠相慶,甚至恨不得林純鴻日御百女,就此縱慾而亡。

崔玉兒如一條懶貓一般,偎依在林純鴻懷中,白如羊脂的玉手拿起一根細竹籤,戳了一塊蘋果,喂入林純鴻口中,“三哥哥,快到長沙了,要不要停?”

“唔……”林純鴻大嚼口中的蘋果,嘴裡發出吱唔聲,“長沙有誰?嗯,倒有故人,高鬥樞!應該還有一人,叫楊什麼來着?”

“楊一仁!鹽課提舉。”

“嗯,應該和楊一仁打個招呼!要說,這楊一仁倒是個人才……”

林純鴻將崔玉兒橫抱着,放在旁邊的軟榻上,站起身來,大喊道:“張傑夫……”

張傑夫就在艙外,聽見喊聲,立即鑽進來,“將軍有何吩咐?”

“你把烏副叫來,我有事吩咐!”

……

不到一刻鐘,烏天海就出現在林純鴻眼前。

烏天海原爲福建漳州人,流落到洞庭湖,跟隨張兆被楊一仁擺了一道,後來又跟隨李蒙申在長江上劫掠,擔任旗艦衝鋒隊長一職。現在又被林純鴻招入龍虎營,成了海軍陸戰營的營副。

林純鴻的吩咐非常簡單:“你去給楊一仁打個招呼,就說張兆是我的人,讓他看着辦!”

說完,林純鴻又下令在長沙停船,歇息一夜,待明日再走。

待夜幕降臨,林純鴻卻迎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楊一仁。

林純鴻刮目相看,楊一仁孤身一人,也未攜帶任何金銀之物,其膽識、其對人心的把握非同一般。林純鴻有心試探一番,說道:“楊公深夜至此,難道不怕林某人拿你人頭給屬下一個交代?”

楊一仁淡淡一笑,道:“如果拿去楊某的人頭,對總兵大人有利,楊某人當不惜頭顱!”

這下倒把林純鴻給嗆住了,怔怔地盯着楊一仁,忽然大笑起來:“楊公真乃利索之人,林某人佩服!還請上座。”

這楊一仁不僅自信,而且對利益的把握非常到位,又能急流勇退,實乃大明官僚中一等一的人物。也是,作爲貪官,要是沒有兩把刷子,豈能全身而退?林純鴻起了招攬之意,隨口問道:“不知楊公還鄉之後,所爲何事?”

“無非就是喝點總兵大人留下的湯湯水水,不足道也!”

“湯湯水水?”

楊一仁笑道:“總兵大人在廣州、揚州、荊州、夔州等地做票據生意,實乃一本萬利的妙招,楊某人見世人愚昧,不肯信任票據這張紙,就承接了一些銀兩運輸生意,運輸一兩銀子獲利八分,這些年也算賺得銻鉢滿盆。”

林純鴻大吃一驚,這楊一仁的眼光也太狠辣了吧?巧妙利用世人不信任票據的心理,轉手就能獲取大量利潤,幾乎沒有任何風險。比如:楊一仁從廣州接了將十萬兩銀子輸送到揚州的單,只需要將銀子存入廣州錢莊,然後在揚州錢莊取出來即可,扣除百分之二的手續費,獲得純利潤八千兩!

林純鴻讚道:“楊公眼光,無人能及。”

楊一仁笑道:“總兵大人賺大錢,咱們就跟在後面賺點小錢,何足掛齒?倒是總兵大人在荊州做出偌大事業,令楊某人佩服不已!”

“什麼偌大事業,不過勉強度日罷了,邦泰表面看起來光鮮,實際上早已經入不敷出了!”林純鴻此話倒不是虛言,雖然崇禎七年接管了大片地盤,並收取了幾百萬石糧食,但大肆擴軍、大規模整治水道、興建水利耗費了大量銀子,目前邦泰確實處於赤字狀態。

“總兵大人在江南弄出這麼大的動靜,能算勉強度日?那裡的糧商都快被逼死了!”

林純鴻與楊一仁哈哈大笑,相攜着坐下,關係拉近了不少。

所謂在江南弄出偌大的動靜,即十艘三桅大帆船運送糧食抵達揚州一事。林純鴻對江南地區對邦泰的限制越來越不耐煩,此次行動不僅大張旗鼓,還揚言邦泰手中掌握糧食千萬石,江南糧價應聲下降,致使當地大糧商損失慘重。這算得上對江南士紳、官僚和豪商的一次警告,或者說是林純鴻準備控制江南地區糧食市場的一次預演。

楊一仁還鄉之後,憑藉手中大量的現銀,依託着邦泰,迅速聚斂了可觀財富,成爲長沙首屈一指的豪富。然而,財富迅速遭到了當地官紳和土匪的覬覦,尤其是高鬥樞,更是把目光瞄準了楊一仁。據楊一仁所知,高鬥樞正在暗中調查楊一仁在任貪*腐一事,試圖藉此籌集銀子招募弓兵,複製荊州的奇蹟。

高鬥樞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湖廣按察副使,調查楊一仁可謂言正名順。感覺到威脅的楊一仁見到烏天海後,興起了投奔林純鴻的念頭。不過楊一仁進士出身,又做過從五品的鹽課提舉,頗有點心高氣傲,力圖在邦泰內部取得一定地位,當即拿自己的生意說事,目的就在於得到林純鴻的看重。

不過這還不夠,生意上會算計,充其量僅相當於菲利斯之流,楊一仁如何看得上眼,於是楊一仁力圖展示才華,問道:“楊某見總兵大人欣然南下,可有與鄭芝龍一較長短之意?”

“正有此意,不知楊公有何教我?”林純鴻點頭道。對付鄭芝龍可謂細枝末節,林純鴻的打算可不僅止於此,他的目光始終盯着南洋,南洋乃大明之後花園,豈能容歐洲人肆意妄爲?不過,林純鴻與楊一仁初次見面,還不打算交淺言深。

楊一仁滔滔不絕道:“楊某閒居長沙後,倒也琢磨過大明兩百多年來海上之事。楊某發現,自隆萬年間始,閩人始終執四海之牛耳,粵人、江浙人、山東人無不避其鋒芒。就拿當今劉香覆滅在即一事來看,也可以歸結爲閩人戰勝了粵人。楊某覺得此事絕不是偶然,細細一思,還真有所得。廣東、江浙、山東等地土地肥沃,而閩地境內多山,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在出海謀生一事上,其他地區的人遠不如閩人多!閩人除了找四海謀生路,別無他途!”

林純鴻悚然而驚,覺得此話有點似曾相識!這豈不是海權要素中的地理形態構成、人口因素?

林純鴻出自內心發自肺腑地起身而躬,道:“楊公大才,林某人有眼不識泰山,還望恕罪!”對於認真思考海洋的進士,林純鴻可不想放過,一定要招爲己用!

楊一仁受寵若驚,同時又有點疑惑,自己剛起了個頭,這林純鴻爲何反應如此強烈?

楊一仁起身避開林純鴻一躬,接着說道:“總兵大人謬讚了,楊某胡言亂語,當不得大人此言。”

兩人重新坐下,楊一仁接着說道:“閩人雖然縱橫四海,但面臨一個非常緊要的問題,就是缺乏糧食。鄭芝龍在投降朝廷後,迅速超過其他勢力,獨霸海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朝廷的糧食資助,可以大肆擴充人員,劉香之輩哪能與之相抗?楊某聽聞將軍手中掌握糧食千萬石,何不拿着糧食扼住鄭芝龍的咽喉?”

林純鴻對付鄭芝龍早有一套計劃,楊一仁算是提供了另外一條思路,兩人徹夜長談,互相引爲知己。

最終,林純鴻道:“楊公大才,眼下我這裡正好缺一居中謀劃之人,楊公何不屈居?”

楊一仁大喜,剛進入邦泰,就伴隨林純鴻左右,將來的發展不可限量,當即道:“總兵大人有所命,敢不應從?待楊某收拾一番,立即前赴廣東!”

長沙停泊一晚,對林純鴻來說,簡直太值了!

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477章 單幹第434章 破滅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44章 亂之將起第8章 先利其器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509章 壓力(二)第564章 反擊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459章 援救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530章 亂戰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77章 朝廷博弈第32章 如火如荼第333章 投降第48章 婚姻大事第466章 自發第459章 援救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8章 先利其器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91章 編戶齊民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3章 石子嶺上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521章 濟南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498章 賭性第498章 賭性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13章 按部就班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441章 炮戰第58章 大廈將傾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361章 出擊第34章 鄉村大計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565章 圈地第86章 圍剿曹操(一)第491章 收編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505章 殉國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456章 進取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562章 戰馬(六)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522章 困獸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412章 兩難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計第421章 局眼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420章 謀算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5章 風起雲涌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326章 大媒婆
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477章 單幹第434章 破滅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44章 亂之將起第8章 先利其器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509章 壓力(二)第564章 反擊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459章 援救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530章 亂戰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77章 朝廷博弈第32章 如火如荼第333章 投降第48章 婚姻大事第466章 自發第459章 援救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8章 先利其器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91章 編戶齊民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3章 石子嶺上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521章 濟南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498章 賭性第498章 賭性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13章 按部就班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441章 炮戰第58章 大廈將傾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361章 出擊第34章 鄉村大計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565章 圈地第86章 圍剿曹操(一)第491章 收編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505章 殉國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456章 進取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562章 戰馬(六)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522章 困獸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412章 兩難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計第421章 局眼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420章 謀算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5章 風起雲涌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326章 大媒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