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平賊將軍

高迎祥被斬首後,盧象升第一個收到了林純鴻的戰報。

出於對盧象升算計自己的不滿,林純鴻的這份戰報極爲簡略,大抵只有“……二月初二午時,戰於竹園寺,斬首三百二十級,俘四百五十二口……”等語,絲毫不談作戰部署等關鍵之處。

但盧象升是什麼人?自林純鴻與高迎祥接戰後,無時不關注戰局的進展。盧象升根據前期的消息以及簡略的戰報判斷,林純鴻參與作戰的軍隊高達六軍一營,也就是說,林純鴻的總兵力至少已經達到了五萬,再加上大明獨有的霹靂炮,荊州軍完全可以稱爲大明第一軍,也許,只有關遼鐵騎纔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盧象升將戰報丟在了一邊,暗自嘆了口氣,道:“老虎終於露出了獠牙……”

本來,按照盧象升當初的設想,高迎祥大規模進入南陽後,林純鴻兵力必不能支,除了退守襄陽,憑藉堅城與高迎祥乾耗以外,別無他途。爲了防止高迎祥北竄,盧象升還在河南佈下了一個廣闊的包圍圈,等着高迎祥力竭後,再揮兵攻打,永遠解決高迎祥這路最大的賊寇。

哪想到,林純鴻與高迎祥接戰後,不僅沒有退兵,反而在一個月內動員了三四萬的精銳兵力參戰,最終在鄖陽將高迎祥斬首!

三四萬精銳兵力啊!而不是三四萬弓兵!

盧象升現在也徹底糊塗了,不知道林純鴻到底還能組織多少精銳戰力。

聯想到林純鴻上次展示的火槍,盧象升心頭的寒意更盛。

要是林純鴻一月能產火槍幾千杆,再佐以遍佈荊州的弓兵,林純鴻豈不是擁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戰兵?

月產火槍幾千杆,對林純鴻來說並非不可能。曾有傳聞,林純鴻到了廣州後,在瓊州府大規模開採鐵礦,鋼鐵可謂充足無比,這從遍佈荊州、夷陵和襄陽的四輪鋼鐵馬車就可以看出。

至於工匠,那就更不是問題了!盧象升在枝江就親眼看過水車帶動機牀鑽孔,用機牀時,對工匠的技能要求並不高,林純鴻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培養出大批的工匠。

盧象升對自己誤判林純鴻實力恨得直咬牙。上次去荊州,他就已經認識到自己低估了林純鴻,這次南陽之戰後,他認識到,自己還是低估了林純鴻。

林純鴻到底隱藏了多少實力!

盧象升不停地問自己,聯想到最近東林黨人四處興風作浪,試圖逼反林純鴻,盧象升焦慮不已,想來想去,提筆給朝廷寫了一份奏章,極言荊州軍作戰之積極,作戰之艱苦,建議朝廷論功行賞,對林純鴻加官進爵。

丟下筆後,盧象升令駐紮在南直隸、河南的各路人馬加強對革左五營、羅汝纔等賊寇的圍剿,而他自己則親率天雄軍坐鎮洛陽,堵住李自成、張獻忠流竄至河南的道路。

且說自溫育仁返回京師後,溫體仁令爪牙精心炮製了一份奏章,詳細介紹荊州植稻、植棉、植麥狀況,並聲稱,溫育仁心繫朝廷,積極爲聖上解憂,方纔不辭辛勞,長途跋涉,至荊州各地考察,得到如此詳細的數據,懇請聖上全國推行,提高農業產量。

看穿溫體仁爲東林黨設置的陷阱後,林純鴻配合密切,在溫育仁臨走之前,將這些材料慎重地交到溫育仁手中。溫育仁這才知道,溫體仁爲何令他在荊州大搖大擺地行走。

溫育仁感慨萬分,“這麼多年算是白活了,連大哥和林小三的一個零頭都趕不上……唉,還是聽大哥的話行事比較妙……”

溫體仁、溫育仁兄弟倆就如窺視在密林中的老虎一般,靜待獵物出現。哪想到,東林黨人歷經幾十年的政爭,經驗豐富無比,看穿了溫體仁的陷阱,對溫育仁荊州之行視而不見,壓根兒提都懶得提。

溫育仁靜待了兩個多月,見無一獵物上鉤,不無遺憾,對溫體仁嘆道:“虧了我們費了偌大的心思,沒有一個老賊跳出來!”

溫體仁狡黠的目光一閃而逝,道:“不跳出來更好,一旦紛爭起來,咱們雖然不懼,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局,對咱們並無好處,一動不如一靜……”

正說着,忽然接到戰報:高迎祥人頭被送到了京師!

溫體仁目瞪口呆,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自己只希望林純鴻在荊州不要鬧事即可,哪想到這個小子居然爲朝廷解決了這麼大一個麻煩!

溫體仁對與林純鴻達成和解慶幸不已。林純鴻一出手,就在一兩個月內讓高迎祥十餘萬賊寇灰飛煙滅,擁有此等戰力,東林黨又能奈林純鴻何?恐怕這次東林黨連褲子都要輸掉!

溫體仁意氣風發,大聲吩咐道:“沐浴更衣!老爺要進宮!”

……

當溫體仁在宮外求見時,朱由檢還未從狂喜中恢復過來。

當戰報到達朱由檢手中時,朱由檢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真的!

爲禍大明七八載,兵馬一度達到二十萬的高迎祥就這麼完蛋了?不是說高迎祥兵甲犀利、行伍不亂、手下更是有好幾萬精銳騎兵麼?

朱由檢一遍又一遍地看戰報,這份戰報非常詳細,從接戰開始,兵力部署、作戰思路、戰術目的無不躍然紙上,就如把朱由檢帶到了刀光劍影的戰場上,正親自指揮着千軍萬馬與高迎祥生死相搏一般。

憑直覺,朱由檢相信,高迎祥已經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朱由檢手腳直髮抖,立即令王之心驗明首級真假。不多時,王之心的彙報讓朱由檢徹底放下心來,首級是真的。

朱由檢快速地在乾清宮內走來走去,不停地搓着手掌,興奮之情形於色。

“謝天謝地,高賊被誅,上天保佑,祖宗保佑……”

朱由檢心裡不停地念叨着,不可避免地開始暢想未來:大明最強的一路賊寇覆滅,其餘小魚小蝦不足爲慮,一旦海內清平,揮師遼東,徹底解決邊患……萬邦來朝,重現太祖、成祖雄風……

正暢想得高興時,忽報溫體仁請求面陛。朱由檢哪能不知溫體仁之意?無非就是來拍馬屁而已。朱由檢大手一揮,對王之心道:“讓他回去吧,明日朝會,一併接受羣臣恭賀……”

朱由檢還未獨自爽夠呢,豈容溫體仁破壞數年來從未有過的喜悅心情?

第二日朝會上,羣臣當然馬屁拍盡,讓朱由檢舒心不已。然而,以馮元飈爲首的東林黨人存心不讓朱由檢好過,待馬屁聲稍懈,立即出列,慷慨陳詞,聲稱林純鴻擅自返回荊州、河南,廣東總兵率私軍剿滅高迎祥,無異於賊寇窩裡鬥,何喜之有?

朱由檢一下子變了臉色。事實上,昨日接到戰報後,朱由檢心裡就有點遺憾,砍下高迎祥人頭的爲何不是盧象升、爲何不是洪承疇,反而偏偏是林純鴻。

不過,此點遺憾絲毫不能沖淡他的喜悅之情。畢竟,朱由檢從骨子裡相信,林純鴻忠於朝廷。這些年來,林純鴻不僅如數上繳起運,還四處征戰,剿滅了爲禍大明海疆多年的劉香,這次更是把高迎祥一鼓盪平,朝廷諸臣,若是有林純鴻一半的本事,朝廷何至於窘迫至斯?

東林黨人潑冷水,不僅朱由檢不滿,就連一衆大臣也暗自腹誹:好不容易讓皇上有個好心情,咱們也過幾天舒心的好日子,你他孃的出來攪局,惹惱了皇上,咱們都吃不了兜着走……

溫體仁向黨羽唐世濟使了個眼色,唐世濟馬上出列奏道:“皇上,臣有本奏,林純鴻擅離職守,擅自率兵進剿賊寇,論律當斬!但臣觀之,其擅自進兵河南,乃是爲朝廷立功心切,高迎祥伏誅,此乃明證。皇上,自古一將難求,林純鴻英勇善戰,更是令高迎祥一戰授首,皇上不如令其戴罪立功,剋期進兵,徹底剿滅餘寇!”

唐世濟寥寥數語,態度非常明確,無非就是諫言朱由檢籠絡林純鴻,令其掛銜討賊!

一言激起千層浪,朝臣們立即興奮起來,圍繞着是否令林純鴻掛銜討賊各執一詞。大部分朝臣激烈反對,與唐世濟一夥人展開了舌戰,整個朝堂亂哄哄的,猶如菜市場一般。

朱由檢煩不勝煩,將目光投向了溫體仁。

溫體仁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詳細分析利弊,就是不表態,直把朱由檢聽得雲裡霧裡,都快要打起哈欠。正當朱由檢準備令溫體仁退下時,溫體仁不經意間冒出的一句話讓朱由檢精神一振:“……太平盛世,臣從未聽聞武將能夠擅權的……”

朱由檢熟讀史書、本朝實錄,對這句話贊同不已。甭管林純鴻現在蹦躂得有多高,一旦海內清平、外患解除,哪有林純鴻擅權的機會?太祖爺當初設立的體制,幾乎完全斷絕了武將擅權的可能,再加上文臣對武將的天然反感,一旦海內清平,林純鴻若是一意孤行,就算朝廷不派兵圍剿,也要被官紳、士大夫的唾沫淹死!

朝堂依然紛擾無比,朱由檢無法,只好下令退朝。退朝之後,朱由檢又接到了盧象升的奏章,盧象升也支持對林純鴻加官進爵。朱由檢終於下定了決心,爵位當然不能給,給一個正式的名分還是可以的。

於是,經內閣票擬,朱由檢下旨拜林純鴻爲平賊將軍,令其掛銜討賊。

(繼續嘶吼:紅票!紅票!你的紅票是萬世不易的激勵良藥。)

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16章 各取所需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400章 交鋒第401章 條件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402章 大局第252章 排兵佈陣第81章 溫周之爭第421章 局眼第361章 出擊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52章 軍痞勾結第460章 攻島第37章 榨油工坊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534章 合圍(三)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359章 軍議第562章 戰馬(六)第473章 聯防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612章 羊吃人第457章 盛京第361章 出擊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472章 范文程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39章 事涉禮部第492章 擄掠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374章 糧道第517章 受阻第80章 初戰告捷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17章 借力生力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595章 串聯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517章 受阻第438章 登陸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386章 觀營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21章 洞庭湖匪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522章 困獸第592章 錢秉鐙第273章 絕地反擊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515章 隱忍(三)第57章 百般刁難第444章 回師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462章 冷遇第78章 重組商社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655章 平叛令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492章 擄掠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220章 海魚保鮮
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16章 各取所需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400章 交鋒第401章 條件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402章 大局第252章 排兵佈陣第81章 溫周之爭第421章 局眼第361章 出擊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52章 軍痞勾結第460章 攻島第37章 榨油工坊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534章 合圍(三)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359章 軍議第562章 戰馬(六)第473章 聯防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612章 羊吃人第457章 盛京第361章 出擊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472章 范文程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39章 事涉禮部第492章 擄掠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374章 糧道第517章 受阻第80章 初戰告捷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17章 借力生力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595章 串聯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517章 受阻第438章 登陸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386章 觀營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21章 洞庭湖匪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522章 困獸第592章 錢秉鐙第273章 絕地反擊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515章 隱忍(三)第57章 百般刁難第444章 回師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462章 冷遇第78章 重組商社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655章 平叛令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492章 擄掠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220章 海魚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