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

簡拔有識之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楊嗣昌琢磨可行策略時,陡然發現,這幫有識之士的最大聚集地可不就在林純鴻身邊?

若能將林純鴻引入朝廷,朝廷可不就聚集了數不勝數的有識之士?

楊嗣昌將此荒唐的念頭從腦中趕開,決定走一步看一步,先將永平開礦一事辦好再說。

要讓開礦順利進行,楊嗣昌首先得說服皇上和張彝憲。

說服張彝憲開礦並不難,張彝憲作爲皇上的財神爺,凡是能掙錢的事,就是把刀子架在他脖子上也阻止不了。

難點在於如何說服張彝憲同意讓朝廷以時價購買永平的鋼鐵。

自從戶部對朱由檢內帑有了監督權之後,終於知道自己手頭可能有多少錢可花。陳奇瑜作爲士大夫,骨子裡以對抗皇權爲榮,做事也很絕,居然在做預算時,直接算計皇帝的內帑,將皇帝每年需要拿出的錢弄成白紙黑字,公之於衆。

朱由檢雖然惱火萬分,卻又無可奈何,只好令張彝憲拼命掙錢,讓內帑的收入高過陳奇瑜的預計,好讓自己手頭寬鬆點。

基於上述事實,楊嗣昌向張彝憲承諾,購買鋼鐵的錢不動內帑分毫,全由戶部開支。

張彝憲大喜,朱由檢佔據聖源商號四成的份額,只要不動用內帑購買鋼鐵,朱由檢就是純獲利者,這對增加朱由檢的內帑百利而無一害。

於是,並不需要楊嗣昌出頭,張彝憲就不停地攛掇朱由檢同意楊嗣昌的打算。

朱由檢最初與張彝憲的想法一樣,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楊嗣昌的做法,並爽快地在票擬上批紅。

可是,事情過後,朱由檢回頭細細一想,發現自己上了大當!陳奇瑜拿戶部的收入購買鋼鐵,戶部在其他方面的錢不夠花,還不是把主意打到內帑上?

朱由檢大怒,將張彝憲狠狠大罵一頓。他猶嫌不解氣,又把楊嗣昌喚來痛罵。

楊嗣昌待朱由檢的氣稍解,方解釋道:“皇上內帑與戶部收入都是大明的收入,本就不該分彼此。近期,朝廷最大的事情就是組建新編軍隊,兵甲又是重中之重。永平冶鐵,又是大規模壓制板甲的唯一出路,無論如何也得辦好永平冶鐵。”

“要想辦好永平冶鐵,得讓辦事的人獲利,他們纔會盡心盡力。若是朝廷以低價從永平購鐵,永平冶鐵始終是虧帳,如何能持續煉出鋼鐵來?”

楊嗣昌拿着大明江山壓朱由檢,朱由檢能說什麼?他想到自己能從永平冶鐵中拿到四成利潤,戶部又能得到稅收,又警告楊嗣昌不得再行欺瞞之事,才消了這口氣。

掃清了審批上的障礙,範毓賓馬上投入至轟轟烈烈的準備工作中。

招募工人不難,流民多得很,招募工?募工匠也不難,工部就有一大把。募集初期投資也不難,那幫在聖源商號佔據份額的豪商聽聞準備開採鐵礦後,無不看好聖源商號的未來,紛紛追加投資。

但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技術事務,範毓賓馬上傻了眼。

當前技術水平最高的地方非荊州莫屬,據說冶煉鋼鐵的效率比其他地方高好幾倍。要提高永平鋼鐵的產量,非得引進荊州的技術不可。

涉及到荊州,範毓賓哪敢擅專,立即彙報至範永鬥處。範永鬥也不敢決定,遂一路請示到楊嗣昌面前。

楊嗣昌思前思後,命令範毓賓找洪齊雲接觸。

直接求林純鴻,楊嗣昌拉不下臉面,能通過洪齊雲中轉一下,搞成民間合作的形式,楊嗣昌覺得更能接受。

洪齊雲在購買了火燒坪、馬連的鋼鐵工坊後,一舉成爲荊州最大的民營鋼鐵供貨商,技術水平雖然不如大冶、裕州的鋼鐵工坊高,想來也能滿足永平的需要。

事不宜遲,範毓賓立即親自前往荊州找尋洪齊雲。洪齊雲在得知範毓賓的來意後,哪裡敢擅自與聖源商號合作?立即上本至郭銘彥處。

自然,此本又到了林純鴻處。

林純鴻將洪齊雲喚來,說道:“遼東的冶煉工匠,本候都派了,永平自然也能派。這事就交予你,不要怕技術外流,做工坊的,最怕固步自封,技術一直不革新。至於你想從這事中得到什麼好處,你自己和範毓賓去談!”

這可是天大的好處,洪齊雲大喜,激動得都不知說什麼好。

林純鴻繼續吩咐道:“不過,你先不要鬆口,本候還要等等,看楊嗣昌拿出什麼好處來。”

……

洪齊雲一直不表態,直把範毓賓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等到第三天,林純鴻得知楊一仁調任吏部侍郎,包哲東昇任工部侍郎,林純鴻方纔命令洪齊雲鬆口,開始與範毓賓談判。

洪齊雲現在最缺的就是礦藏,範毓賓倒也爽快,直接將遷安的一處礦藏轉讓給洪齊雲,方纔讓洪齊雲答應精誠合作,將永平建成大明的鋼鐵中心之一。

範毓賓與洪齊雲都是商場上的精英,組織能力非同一般,堪堪到了年底,第一爐鋼鐵出產,時間居然與南芬差不多。

郭銘彥設想中的第四個鋼鐵中心——交州鋼鐵中心,還是沒影的事,如果運氣好,可能會成爲大明繼大冶、廣州、裕州、南芬、永平之後的第六個鋼鐵中心。

鋼鐵工坊的繁盛,直接導致煤礦採掘業、煉焦業的繁盛,其餘如運輸、車輛製造、重挽馬培育、石灰石燒製、耐火磚燒製等等一系列行業都快速發展。

產業的興盛,致使朝廷、荊州、滿清稅收都大幅度上揚,大明土地上,一片熱火朝天……

楊一仁由禮部侍郎調任吏部侍郎,屬於平調,級別並未發生變化。而包哲東調任工部侍郎,則升了一級,達到了包哲東以前從未想過的高度。

待包哲東正式履新,楊嗣昌馬上下了一條命令給包哲東:組織人馬勘測通州至京師鋼軌路路線,擬定築路方案,做好預算。

天下大譁。

朝堂之上,官僚紛紛上書,極言楊嗣昌昏庸誤國,有修築鋼軌路的錢和鋼鐵,還不如多造些兵甲,給官員們漲點俸祿。

甚至還有官僚提出,至少有數萬人依託通州至京師的物質輸運謀生,一旦修築鋼軌路,數萬人無事可幹,必然成爲京師周邊的不穩定因素。

……

亂七八糟的理由千奇百怪,朝堂上吵成一片。

最後,朱由檢也坐不住了,將楊嗣昌叫來詢問。

楊嗣昌把範永鬥給他算過的帳向朱由檢又算了一遍,直算得朱由檢眼睛裡冒小星星。

朱由檢還算冷靜,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此事朝廷獨力爲之即可,爲何偏要拉着荊州做?

楊嗣昌辯解道:“鋪設鋼軌路並不是把鋼鐵固定在地基上這麼簡單,涉及諸多技術訣竅。如防鏽,一般的鋼鐵,放在荒地裡,不出一年,就鏽蝕不可用,而經過防鏽處理,可使用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如何防鏽,目前除了荊州外,好像無人知曉。還有鋼軌多寬、多厚,地基如何鋪設,都有大量的竅門,既然荊州已經鋪設了鋼軌路,朝廷又何必浪費錢糧和時間從頭摸索呢?”

朱由檢點頭道:“確實,讓包哲東組織修築鋼軌路,有知悉訣竅的好處。不過,現在朝廷雖然不缺錢糧,卻極度缺乏鋼鐵,鋼軌路能不能修得起來?”

楊嗣昌道:“左右不過是勘測做預算,離真正的開工還遠着呢!”

朱由檢放下心來,末了還交待了一句:“有了足夠的鋼鐵,可儘早開工。”

……

林純鴻知悉此事後,頗爲吃驚,最近朝廷手筆挺大,既開礦冶鐵,又築路修橋的,還真有點勵精圖治的意思。

不過,林純鴻覺得楊嗣昌的格局還是太小,沒有包容天下的氣魄,他對左右言道:“我們既不限制技術工人離開荊州,也不限制書堂的學生奔赴全國各地,楊嗣昌犯得着搞得這麼複雜麼?直接招募人馬不就得了?”

不過,既然楊嗣昌將此事交給包哲東來幹,林純鴻琢磨着從旁邊喂一劑猛藥,助楊嗣昌改制一臂之力,如果能順帶着統和大明境內的工程建設,那就更妙了。

包哲東膽小,自從進了朝堂之後,沒有一日不提心吊膽的。這次升任工部侍郎,被推到朝堂的中心,心中並無一絲喜悅,反而覺得頭上懸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待到楊嗣昌的命令下達,包哲東臉色灰敗,心裡不停地嘆氣。不過,既然被推到了這一步,包哲東也沒有選擇,只好派快馬至荊州,請示林純鴻該如何下手。

好在林純鴻並未讓他擔心多久,就將詳細的方案遞到他的手中。

包哲東看到這份方案,即便他膽小,也覺得林純鴻把握機會的能力非同一般,恐怕再過個一年半載,天下的工程,都要被林純鴻一手把持。

不過,在實施的過程中,到底會面臨怎樣的驚濤駭浪,包哲東一點底都沒有,只好按照方案,忐忑不安地在揚州時報上通告天下:

朝廷欲修築通州運河碼頭至京師的鋼軌路,工部將對勘測線路、制定預算等項目進行公開招標!

第486章 敵襲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452章 投降第41章 算計縣尊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90章 白杆女將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522章 困獸第491章 收編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656章 滅國之戰(一)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463章 收縮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518章 江陵侯第25章 升官之後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656章 滅國之戰(一)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85章 嫌隙漸生第457章 盛京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58章 大廈將傾第91章 編戶齊民第48章 婚姻大事第534章 合圍(三)第430章 楊嗣昌第73章 虎牙之對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534章 合圍(三)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276章 最終決戰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469章 整備第441章 炮戰第360章 配合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472章 范文程第41章 算計縣尊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360章 配合第57章 百般刁難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404章 合謀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552章 謀財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477章 單幹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462章 冷遇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441章 炮戰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507章 阻擊第41章 算計縣尊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429章 挑撥第310章 大白鯊旗
第486章 敵襲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452章 投降第41章 算計縣尊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90章 白杆女將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522章 困獸第491章 收編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656章 滅國之戰(一)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463章 收縮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518章 江陵侯第25章 升官之後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656章 滅國之戰(一)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85章 嫌隙漸生第457章 盛京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58章 大廈將傾第91章 編戶齊民第48章 婚姻大事第534章 合圍(三)第430章 楊嗣昌第73章 虎牙之對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534章 合圍(三)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276章 最終決戰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469章 整備第441章 炮戰第360章 配合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472章 范文程第41章 算計縣尊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360章 配合第57章 百般刁難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404章 合謀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552章 謀財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477章 單幹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462章 冷遇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441章 炮戰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507章 阻擊第41章 算計縣尊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429章 挑撥第310章 大白鯊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