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

行營一旦組建,必然設置參軍處、後勤處、軍政處等機構。林純義的綏靖行營,自然也不例外。

參軍處在參軍總管的率領下,負責擬訂作戰計劃、戰場情報收集、下達作戰指令等事宜。軍政處則負責維持軍紀、宣傳鼓動、核錄軍功、組織戰場臨時法庭等事宜。至於後勤處,則主要負責糧草軍輜輸運、分派等事宜。

參軍總管常書丹、軍政總管何慶明,皆是追隨林純鴻五年以上的老人,被都督府看中,並不讓人覺得奇怪。唯有後勤總管馬守應的任命,倒讓人大吃一驚。

多有人傳言,林純義在宣武軍團偶遇馬守應,見馬守應在所執掌的一營中深得將士擁護,並且將各類瑣事處理得井井有條,方硬從宣武軍團挖走了馬守應,至虎嘯軍團中擔任軍指揮副使。

如此傳言,衆人皆不信,紛紛詢問林純義和馬守應。林純義和馬守應三緘其口,不肯透露絲毫。因此,外人不知其中詳情。

後來,馬守應因在山東立下戰功,軍銜升至致果校尉。時隔大半年,林純義強烈建議都督府任命馬守應爲行營後勤處總管,都督府應其求,命馬守應以致果校尉暫代後勤總管一職。

無論是升職升銜的速度,還是以校尉暫代宣武將軍才能就任的後勤總管一職,馬守應皆創造了荊州軍的歷史。

馬守應心裡清楚,他能這麼快升職升銜,主要得益於林純鴻對他的按語:謹慎、顧全大局、深得將士擁戴。雖然他知道,自林純鴻以下,周望、林純義都對他欣賞不已,但以他謹慎的性格,沒有絲毫的沾沾自喜和滿足。

他時時刻刻以軍中高級將領的不服氣來警醒自己,惟恐犯下絲毫錯誤,辜負了大好前程。因此,在荊州軍的兩年中,他

活得非常累,可以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來形容。

第一次擔任行營後勤總管,馬守應就遇到了荊州軍後勤改革,不再由預備隊組織民夫運送輜重,而是令商人自後方將糧草軍輜運至潼關,再由後勤處組織人馬運送至前線。馬守應惟恐商家奸詐,誤了大事,向都督府提出建議,派遣軍方代表入駐全程監管、督促,軍械類輜重由預備隊親自運送。

林純鴻和周望對該提議讚賞不已,同意了馬守應的請求。

同時,馬守應驗收軍輜時,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讓一部分商家極爲不滿,甚至將官司打到了都督府,聲稱馬守應故意刁難。

都督府自然傾向於馬守應,駁回了商家申訴。

完善的監督體系,細緻的工作和嚴密的管理規範,使得綏靖行營後顧無憂。馬守應用他的辛勞,贏得了絕大部分將士的尊重。

參軍處總管常書丹從幹後勤起家,對組織後勤頗有心得,馬守應曾統帥十萬餘人馬與朝廷鏖戰,實戰經驗非常豐富,兩人常常坐而論戰,互相受益匪淺,於是,兩人關係迅速升溫,成了莫逆之交。這日,常書丹忽然接到軍情司情報,稱近日來多有糧草往北移動,且糧草多爲豆類、草類,懷疑鳳翔之北有大股騎兵活動。

李自成鑽出秦嶺不過數月時間,哪裡會有大股騎兵?常書丹狐疑不決,令人將馬守應喚來商議。

馬守應聽聞後,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便建議常書丹加強戰場偵察,令龍武軍派出小股騎兵深入涇陽西北一探究竟。

常書丹想來想去,也無別的好辦法,只好立即向林純義彙報,請林純義定奪。

林純義接報後大驚。

相比較常書丹和馬守應而言,林純義身爲荊州集團核心成員,知曉的東西遠比兩人多。他知道,李自成與韃子最近打得火熱,韃子不僅通過關隴一線提供了大批武器武器與李自成,甚至還送了一批戰馬,按照兩方的密切程度,韃子親自派遣騎兵至西北助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難道這股騎兵是韃子的騎兵?

林純義立即令虎嘯軍團加快行軍速度,快速向涇陽靠近。另外,傳令龍武軍偵騎擴大偵察範圍,收縮主力活動範圍,待虎嘯軍團抵達涇陽後再協同進兵。

同時,林純義還去函至朔州,請求盛坤山密切監視草原動態,看是否有大股騎兵過境。

林純義的軍令剛通過參軍處發往四處,就收到了龍武軍吳天柱的急報,稱當面之劉宗敏忽然增強了攻勢,無論損失有多大,總是如賴皮膏藥一般,纏住不放。

吳天柱還通報,在西南方向的興平縣,發現一股賊寇,裝備精良,多數着甲,正往涇陽進兵!

直覺告訴林純義,大戰在即!

看來,李自成的嗅覺非常靈敏,試圖搶在虎嘯軍團趕到涇陽之前,重創龍武軍!

單單看李自成麾下的烏合之衆,李自成顯然沒有實力對龍武軍造成任何傷害。李自成這麼做,只能證明一件事:他有荊州軍所不知道的強援!

“大帥,韃子騎兵的南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常書丹語氣非常肯定地說道。

林純義點了點頭,皺眉道:“騎兵數量不詳,難以估測戰場形勢變化!”

林純義說完後,無人再說話,氣氛變得有點沉悶,所有高級軍官,皆盯着涇陽之北的丘陵思索。

半晌,馬守應忽然清了清嗓子,似乎有話要說。

馬守應生性謹慎,沉默寡言,要麼不開口,一旦開口,言之必有物。林純義深悉這點,喜問道:“馬總管有何建議?”

馬守應行了個軍禮,道:“兵法雲,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末將以爲,這股騎兵我們完全不必理會!”

“哦?”包括林純義在內,所有高級軍官皆大驚,用疑惑的眼睛盯着馬守應。

馬守應頗爲尷尬,鼓足勇氣說道:“龍武軍、虎嘯軍團,總計兵力三萬餘,李自成雖有五萬餘衆,多爲烏合之衆,不足爲懼,即便北邊有兩萬餘騎兵,只要我們小心應對,也不至於陷入被動之中……”

馬守應說到兩萬餘騎兵,衆將皆笑了起來,道:“怎麼可能有兩萬餘?撐死了也不會超過一萬。無論是韃子,還是李自成,都沒有能力在陝西供養超過一萬的騎兵。”

馬守應也笑了,氣氛頓時輕鬆起來。馬守應接着說道:“不管北邊的騎兵有多少,爲了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可以讓龍武軍西南向,迎戰興平方向的變民軍!只要稍待三天,虎嘯軍團抵達涇陽,李自成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會迅速落敗!”

馬守應的話音剛落,常書丹就大叫道:“妙!實在妙!當初,田大帥在大別山,也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牽着對方的鼻子跑!”

常書丹經常與馬守應推演當初的大別山之戰,熟稔至極,現在一時激動,居然口無遮攔地說了出來。

說完之後,常書丹就後悔了,臉色漲得通紅,不好意思地看着馬守應。其餘將領也吃了一驚,目光紛紛轉向馬守應。

哪想到馬守應淡淡地笑道:“常總管說得不錯。末將也是從田大帥的用兵中受到了啓發,正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林純義對馬守應的反應非常滿意,點頭道:“此戰術與都督所擬定的戰略暗合。都督曾言道,陝西、河南最根本的問題並不在于軍事,而在於饑荒。軍事上勝過李自成不難,難在安撫百姓,還陝西一片寧靜。若不能讓百姓有一碗飯吃,即便剿滅李自成,還會有王自成、張自成冒出來。所以,綏靖行營的戰略目標以恢復地方秩序爲主,以軍事打擊李自成爲輔。荊州那邊,財政還有一些問題,一旦有了錢糧,再在交通上有所突破,陝西將成爲荊州穩固的後方!”

“所以,我們在陝西,以穩妥爲上,只要我們牢牢釘在西安,就是李自成引來十萬韃子騎兵,又能翻得起什麼風浪?”

林純義的話,聽在常書丹等將領耳中,還不覺得有什麼。但聽在馬守應耳中,只覺得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馬守應曾率領十萬餘人馬與官兵對抗多年,戰術經驗本就非常豐富。林純義的話,猶如捅破了那層紙,把他帶到了一片新的天地。當初,自己統帥十萬餘人馬時,若每次都從戰略層次上思考問題,何至於敗得如此慘?

馬守應心裡自失地笑了笑,將這個荒唐的想法從心裡趕開,仔細聆聽林純義的命令。

“傳令龍武軍,立即甩脫當面之劉宗敏,迅速南下,迎擊興平之敵!”

“限虎嘯第一軍三日內趕至涇陽中張,安營紮寨;第二軍至雲陽,第三軍至新莊!”

wωw• тt kΛn• C〇

馬守應一看沙盤,發現三地互爲犄角,進可攻,退可守,縱然韃子萬餘騎兵突然來襲,也足以應付。

林純義又轉頭對軍政總管何慶明下令道:“將作戰計劃知會熊巡撫,另外,派人至西安告訴賀人龍,若要軍功,儘可與龍武軍一同圍剿李自成精銳!”

第55章 紅顏“禍水”第525章 德州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76章 先期偵察第72章 猇亭懷古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663章 滅國之戰(八)第3章 石子嶺上第414章 算計第49章 保衛貨棧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542章 變局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5章 亂中有序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424章 運兵第524章 猶豫第401章 條件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91章 編戶齊民第33章 窮途末路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471章 擄掠第585章 更長遠的打算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408章 對策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416章 衝動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437章 清港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437章 清港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40章 土改契機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447章 炮灰第559章 戰馬(三)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533章 合圍(二)第595章 串聯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420章 謀算第508章 壓力(一)第564章 反擊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計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462章 冷遇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62章 徽州會館第454章 轉變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609章 中計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373章 打算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373章 打算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426章 入彀第417章 佩劍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6章 幽谷巨木
第55章 紅顏“禍水”第525章 德州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76章 先期偵察第72章 猇亭懷古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663章 滅國之戰(八)第3章 石子嶺上第414章 算計第49章 保衛貨棧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542章 變局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5章 亂中有序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424章 運兵第524章 猶豫第401章 條件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91章 編戶齊民第33章 窮途末路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471章 擄掠第585章 更長遠的打算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408章 對策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416章 衝動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437章 清港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437章 清港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40章 土改契機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447章 炮灰第559章 戰馬(三)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533章 合圍(二)第595章 串聯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420章 謀算第508章 壓力(一)第564章 反擊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計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462章 冷遇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62章 徽州會館第454章 轉變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609章 中計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373章 打算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373章 打算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426章 入彀第417章 佩劍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6章 幽谷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