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經營南陽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李承宗就以年老多病爲由,提出辭去閣幕使一職。林純鴻不同意,將李承宗留任至今。他需要讓大家相信,閣幕使馬上就可以空缺出一個位置,然後藉此機會仔細地觀察各路總管的動向,看誰蹦躂得最高。

從內心而言,林純鴻舉雙手贊成各路總管爭奪閣幕使一職,只是在爭奪的方式上,有其個人的喜惡之處。比如,彭新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將夔州治理得欣欣向榮,這點林純鴻就欣賞不已。反之,彭新試圖通過內部紛爭、耍權術陰謀爭取,必將被林純鴻嫌惡。

放出閣幕使空缺的風聲,就如在拉磨的毛驢面前放一束草,驅策着各路總管盡心盡力地辦事。但是,如果各路總管一直吃不到草,勢必灰心喪氣,影響工作積極性。

林純鴻覺得,已經到了重新任命閣幕使的時候了。替代李承宗的人選,林純鴻早就看中了陸世明。陸世明來到荊州後,幾乎就沒有在荊州呆多久,一直征戰在外,算得上勞苦功高。而且,其擔任參軍司總管後,工作成效有目共睹,在荊州軍中口碑甚好。

至於在陸世明取代李承宗後,那束草變成什麼呢?

林純鴻的臉上露出了奸笑……

他早有算計,準備令張傑夫放出風聲,就說閣幕屬準備擴大,增加至八人……

隨着大批退伍的傷卒、老卒陸續進入各村組織弓兵,荊州集團對南陽、鄖陽的開發逐漸提上了議事日程。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旦古不變的真理。於是,荊州集團投入巨資,大力招募民夫,四處修築道路、整治水道。道路全部採用三合土鋪設,雖然成本高,但其堅固、耐用、維護成本低,能夠經受四輪馬車、牛車的長期碾壓。

道路的修建並不是拍腦袋一想,就能修建的。早在崇禎七年,林純鴻就下令中書府組織行知書堂博物科學生至南陽勘測地形,規劃道路網,形成建設方案。方案早已在中書府睡了一年時間的大覺,時至今日,終於用了用武之地。

受到大規模修築道路的刺激,鄖陽、南陽的石灰窯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成了兩地第一批發展起來的工坊。

水道整治依然是核心,畢竟這個時代以水運爲主。在南陽,以唐河、白河爲整治中心,唐河一直通到方城,而白河則連接着南召,實乃南陽的母親河。在鄖陽,理所當然以整治漢江爲主。所有水道的整治以提高通航能力、灌溉能力爲主,不僅挖深航道、修築碼頭,還建了一批提水水車,爲周邊的農田提供灌溉水源。

緊隨着道路整治的,就是開設礦場挖礦。

無論是鄖陽還是南陽,均蘊含着大量的金礦、銀礦、銅礦,眼睛發綠的荊州集團豈容這些金銀之物躺在山裡睡大覺?

於是,荊州集團的採礦業迎來了大規模發展的良機,數不清的人口蔓延至深山老林,從事採礦業。幾千年來風光秀美的大山不是被炸得千瘡百孔,就是被燒得光禿禿的,要多醜就有多醜。

林純鴻也沒有保護環境的心思,任屬下作爲。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且說高迎祥被梟首後,包哲東已經做好了辭官歸鄉的打算,並且連東西都收拾好了。可是,林純鴻遲遲沒有成立南陽部搶奪南陽府的權力,並開始大規模發展南陽,包哲東方纔恍然大悟,原來林純鴻希望他留任,最好能夠投靠荊州集團。

包哲東大喜,慌忙令下人物歸原處,前往林純鴻住處試探口風,希望得到其肯定的答覆。包哲東爲官多年,年齡不過五十多歲,要說其不貪權戀位,那是不可能的。

這年頭,在河南、陝西一帶擔任地方官可謂痛苦至極,運氣稍稍不好,不是被賊寇砍下了腦袋,就是被朝廷砍下了腦袋。能在荊州軍的保護下擔任知府,這可是求都求不到的好事。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至於投靠荊州集團後,會面臨何等後果,包哲東也顧不上了。畢竟,荊州集團日益壯大,連高迎祥這樣的賊首都被荊州軍三兩下砍下了腦袋,朝廷拿它又有什麼辦法?

當林純鴻看到包哲東後,哪能不知包哲東的來意,大喜,連一句場面話都未說,直接道:“南陽今後就靠孟襄公了!”

包哲東一聽到自己的表字,心裡說不清楚是喜還是憂,自此,再無回頭路可走,自己的頭上已經頂上了一個大大的“林”字,無論如何也洗不掉。

包哲東想說幾句表忠心的話,但還未習慣身份的轉換,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囁嚅了幾下,什麼字眼也未吐出。

林純鴻毫不介意,微微笑了笑,旋即正色道:“南陽府本就人手不夠,還盡是一些混吃等死的吃貨。孟襄公不必和他們客氣,馬上把他們趕走!誰要是不服,讓他來找我!”

包哲東的老臉紅的發燙,林純鴻這話是不是在說他混吃等死?他面子上到底過不去,低聲辯解道:“府內、各州、各縣還是有一些可用之才的……”

林純鴻道:“此話有理。南陽府偌大一個府,若是沒有一些如孟襄公一樣的才智之士撐着,豈不是全亂套了?該留用的,孟襄公就大膽地用,只是留用之人全部要到行知書堂政學院學習三個月!”

頓了頓,林純鴻語氣忽地變得非常嚴肅,道:“孟襄公得敲打敲打他們,務必讓他們知道,以前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我都不追究,要是從今天起,還有人頂風而上,荊州監察府的狗頭鍘隨時伺候!”

包哲東嚇了一跳,慌忙回道:“此話屬下一定帶到!”

林純鴻愣了一下,不由得心裡大笑,看來包哲東這樣的軟骨頭還是怕強硬的態度,自己一硬,包哲東馬上就完成了身份的轉換,自稱爲屬下了。

林純鴻接着說道:“南陽還缺少很多機構,如財務處、安防處等等,這些機構都要陸陸續續地設立,具體設哪些機構,怎麼設,我會派一些人過來協助孟襄公。至於人手,孟襄公有什麼合用之人,就儘管用,不過用之前,先要到政學院學習三個月。萬一人手不夠,儘管向朱幕使要,朱幕使掌管着職官司,那裡合用之人不少。”

包哲東不停地點頭,讓林純鴻滿意不已,最終林純鴻吩咐道:“想做什麼事情,就儘管去做,南陽多礦產,土地也肥沃,山地裡的樹木、草藥也極爲豐富,孟襄公好歹要爲南陽的百姓謀一份福祉……”

說完,林純鴻端起了茶杯,喝了口茶,將包哲東送出了住處……

送走包哲東後,林純鴻心情甚好。雖然以包哲東之能,絕不適合掌管一府之地,但他身爲知府,會大大減少朝野的非議,減少南陽豪紳的阻力,這筆買賣做得絕對值!

包哲東迅速完成了身份的轉換,但對於南陽的官僚、豪紳來說,這個身份轉換實在有點難。

當初,高迎祥肆虐南陽時,廣大豪紳、官僚無不盼星星、盼月亮地期望荊州軍大規模入境,將高迎祥等賊寇千刀萬剮。可是,當高迎祥被砍了頭,各地的賊寇、土匪消失了蹤跡後,官僚、豪紳看境內駐軍的眼神就變得複雜多樣了。

南陽緊鄰襄陽,早就有一少部分豪紳進入荊州、襄陽,充分享受荊州體制帶來的好處,賺取大量的利潤。這部分豪紳當然對荊州軍的到來持歡迎態度,恨不得一夜之間將南陽變得如荊州一般。

至於自己旗下的土地,林純鴻想買、想用工坊換,隨意吧。反正這些土地沒什麼收成,不如送林純鴻一份人情,以後見面好說話。

這樣的豪紳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豪紳擔心林純鴻會立即強行贖買他們手頭的土地,把工坊交給他們經營。畢竟,並不是每個豪紳都會經營之道的,在荊州集團境內,破產的工坊主比比皆是,連淪爲乞丐的也爲數不少,哪能像土地一樣有保障?

豪紳們擔心不已,互相串聯頻繁,好歹商議出了一些章程,希望與林純鴻做一些交易,讓林純鴻暫時不要推行強行贖買之策。

豪紳們推舉了一些德高望重的代表,找到了包哲東,委託包哲東代爲傳達,他們可以降低租稅,但是希望林純鴻不要動他們的土地!

林純鴻聽了之後,忍不住大喜。他本來就沒打算在南陽進行土地贖買,畢竟,他現在掏不出這麼多銀子,也提供不了這麼多工坊,而且,土地贖買是動搖士紳根基的大事,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劇烈的反彈。在這個與東林黨鬥爭的關鍵時刻,不如先讓一步爲妙。

哪想到這些豪紳如此上道,主動提出要降低租稅。林純鴻就勢答覆,租稅不得超過三成五,誰要是敢超過三成五,必定沒收名下全部土地!

豪紳們算是暫時把心放回肚子。

不過,林純鴻並未承諾永遠不動他們的土地,於是,一部分有遠見的豪紳開始把眼光投向工坊,試圖開辦工坊,逐步擺脫純粹依靠土地生存的狀態。

(紅票,紅票,我要好多好多紅票。什麼廢話也不說,日紅票過百,即使忙於考試和麪試,也加更!精華用不完,歡迎大家置評,一律加精)

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33章 窮途末路第22章 定計除匪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56章 共牢而食第438章 登陸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438章 登陸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531章 屠殺第39章 事涉禮部第27章 當陽慘禍第561章 戰馬(五)第477章 單幹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63章 暴雨如注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64章 反擊第68章 大展宏第94章 圍魏救趙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473章 聯防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521章 濟南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424章 運兵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484章 喚醒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574章 大洗禮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39章 事涉禮部第615章 人心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16章 各取所需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12章 土人陰影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374章 糧道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667章 小成第252章 排兵佈陣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601章 張鳳儀第514章 隱忍(二)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475章 殺傷第42章 一場鬧劇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20章 消耗戰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26章 求賢若渴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570章 半邊天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486章 敵襲第326章 大媒婆第76章 先期偵察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462章 冷遇第503章 奏章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510章 壓力(三)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407章 驚聞第13章 按部就班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83章 遼州之戰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560章 戰馬(四)第175章 放火燒山
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33章 窮途末路第22章 定計除匪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56章 共牢而食第438章 登陸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438章 登陸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531章 屠殺第39章 事涉禮部第27章 當陽慘禍第561章 戰馬(五)第477章 單幹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63章 暴雨如注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64章 反擊第68章 大展宏第94章 圍魏救趙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473章 聯防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521章 濟南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424章 運兵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484章 喚醒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574章 大洗禮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39章 事涉禮部第615章 人心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16章 各取所需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12章 土人陰影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374章 糧道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667章 小成第252章 排兵佈陣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601章 張鳳儀第514章 隱忍(二)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475章 殺傷第42章 一場鬧劇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20章 消耗戰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26章 求賢若渴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570章 半邊天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486章 敵襲第326章 大媒婆第76章 先期偵察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462章 冷遇第503章 奏章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510章 壓力(三)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407章 驚聞第13章 按部就班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83章 遼州之戰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560章 戰馬(四)第175章 放火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