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川江邂逅

水流喘急,峽谷幽深,連綿不絕的船隊順流而下,如神駒一般,快若閃電。船上的荊州軍心情暢快,正大聲吼唱着民歌:

“喲嘿喲兒嘿……”

雄壯的男聲驟然響起:“正月探郎是新年,情哥哥出門大半年……”

緊接着,一羣兵丁尖着嗓子,學着女聲,唱道:“沒隔哪一天啦,哥啊喂,站在奴面前,喲呀依嗬喲……”

鬨笑聲響成一片,一些兵丁居然在甲板上滾來滾去,揉捏着笑疼的肚皮。

唱歌的漢子們得到了鼓舞,聲音更響:

“二月探郎百花開,情哥哥一去永不來……”

尖嗓子顯得更加尖銳,甚至還帶上了一絲嫵媚:“有了別家女啦,哥呀喂,才把奴丟開,喲啊依嗬喲……”

……

嘩嘩地流水聲、猿猴的嘶鳴聲、兵丁們歡快的笑聲交織在一起,匯成動聽的交響樂,不斷地飄入林純鴻的耳朵裡,讓他無心埋頭公案,跨出船艙,矗立在船頭,大吼道:“兄弟們,我來領頭,你們隨着唱……”

前後船上的兵丁幾乎沸騰,山呼海嘯般狂吼道:“好……”

林純鴻扯起嗓子,嘶吼道:“喲……嘿……妹兒子喲……生的白又白,辮子象條烏梢蛇,走起路來風擺柳,見了想她半個月……”

兵丁們大吼道:“嘿……喲嘿……郎在山上砍柴燒,姐在河裡洗鹽菜,郎招手上山來,姐招手下河來,郎抱姐嘴對嘴,姐抱郎懷對懷,砍腦殼的冤家呀……”

吼完之後,兵丁們興奮若狂,忍不住叫道:“將軍,再來一個,將軍,再來一個……”

……

峽谷幽深,撕鬧聲傳至五六裡之外,早驚動了荊州軍前面的張鳳儀。張鳳儀聽聞賊寇北竄後,率着運糧隊順水放船,準備直抵武昌,再事休息。民歌聲一句句地傳過來,讓張鳳儀眼熱心跳,心情激盪,暗思道:一別兩載,好歹個把月後,也能見到相公了,不知相公會不會想念鳳儀?

正當張鳳儀癡癡發呆時,“將軍……將軍……”的呼聲隱隱約約地傳入她的耳中,她心裡一動,“莫非林純鴻就在後面?”

張鳳儀忍不住跳到船尾,踮起腳丫,往後張望。

不多時,幾艘大船印入張鳳儀的眼簾,這大船幾乎比運糧船大五六倍,還掛着高高的白帆,正吃飽了風,猶如利箭一般,向着運糧船追來。

張鳳儀大驚,對旁邊的艄公說道:“順流而下,猶然嫌不夠快,還要掛帆,萬一觸礁,如何是好?”

艄公鞠了一躬,恭敬地回道:“回將軍話,此段水路,被邦泰整治之後,掛帆行船也並非不可,只是……”

艄公正說得高興,突然從後面的船隊傳來一陣嘶吼聲:“讓開……讓開……”

艄公連忙告了聲罪,指揮十二艘運糧船避開主航道,讓後面的船隊先過。

張鳳儀七竅生煙,胸脯不停地起伏,跺腳道:“仗勢欺人!憑什麼咱們就該讓他們?”

艄公卻並無絲毫怨氣,就如平靜的湖水一般,波瀾不驚:“將軍有所不知,川江上行船,自古以來就是小船讓大船,慢船讓快船,他們所作所爲,並無欺人之意……”

張鳳儀的憤恨稍平,看着大船逐漸靠近,心裡又自怨自艾:爲何一見到荊州軍,就如此心浮氣躁,連川江的規矩也忘了?

大船越來越近,頭船上掛着一個大大的旗幟,上書一個“林”字,果然是林純鴻。張鳳儀的心跳動速度越來越快,一句謠言不由自主地冒出來:“那日啊……月黑風高,小白臉林純鴻推門而入,還趕走了丫鬟……整整一個時辰啊……小白臉才走出來……”

一絲暈紅出現在張鳳儀的臉上,她嘆了口氣,吩咐艄公道:“沒什麼事情就別打擾我!”說完,不待艄公回答,便鑽進了船艙。

哪想到剛鑽入船艙,對面的大船上傳來一羣漢子的嘶吼聲:“對面可是石柱張鳳儀參將?”

張鳳儀慌忙鑽出船艙,下令道:“任何人不準回答!”

“對面可是石柱張鳳儀參將?”問候聲不斷,不停地撕扯着張鳳儀的心臟,讓她覺得痛不可忍。

哎,事涉女子名節的流言,威力實在太大了,讓張鳳儀這個敢作敢當,快意恩仇的女子變成了瞻前顧後的膽小鬼!

……

與此同時,林純鴻停止了與兵丁們的狂歡,侍立在船側,靜靜地盯着對面的運糧隊。安排完夔州事宜後,林純鴻留下神衛營和雄威營,分駐夔州和大寧縣,待夔州府弓兵成型後,再返回宜都。在林純鴻的計劃中,七營車步兵、騎兵和炮兵均屬於野戰軍,負責開疆拓土。而弓兵屬於寓兵於農,屬於花錢極少的地方駐守部隊,負責維持地方的安全,爲野戰軍提供後備兵丁。

此時,他見對面的船隻一直靜默,心裡不無疑惑:明明是石柱的兵船,還掛着“張”字大旗,難道不是張鳳儀?石柱未聽說又冒出一個張姓的將領啊?即便是其他將領,被詢問時,也該回句話啊!

船上定然是張鳳儀無疑!林純鴻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將脖子伸得更長,仔細地搜索着船上的每個人影。看到了,看到了,只見船尾上,一女子悄然侍立,似乎在向大船張望,長長的秀髮隨風飄起,就如春日裡微微拂動的楊柳一般。

林純鴻心裡激動,忍不住舉起右手,正待揮舞,耳邊卻傳來兵丁的喊叫:“對面可是石柱張鳳儀參將?”

林純鴻陡然停住上舉的右手,微微搖了搖頭,下令道:“別喊了,可能不是張參將!”

難道張鳳儀還在生崔玉兒的氣?待日後讓崔玉兒當面給張鳳儀道個歉……

林純鴻悵然若失,正待鑽入船艙,旁邊的寧典大叫道:“將軍,將軍,令船!”

費了一番周折後,令船被栓在了大船後,一個大腳板的漢子跳上大船,將一蠟丸遞到林純鴻手中。林純鴻接過蠟丸,咬碎了一看,上面寫着:“高龍返回枝江,京師軍情處有變,被東廠一網打盡……”

崇禎七年初,嚴介和被執,軍情司京師處事先未探聽到一點風聲,由此遭到了林純鴻的斥責,這被軍情司視爲奇恥大辱。於是,高龍立即請纓親自前往京師,以查探軍情處失職一事。

高龍一路心急如焚,幾乎到了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的地步。軍情司的發展已經遠遠落後於安防司,怎能不讓高龍心急?更何況,軍情司與安防司分別隸屬於中書府和都督府,無論是周望還是高龍,從心理上都無法接受中書府的情報收集能力強過都督府。

按照職責分工,軍情司主要收集邦泰以外的情報,而安防司負責邦泰內部安防。安防司的工作直接簡單,更是從荊州軍得到了大量受輕傷的兵丁,佔盡地利和人和的優勢。這些年來,安防司對內部的掌控可謂無孔不入,不僅將邦泰境內的地方官僚監視得動彈不得,更是挖出了不少外部的奸細,還順藤摸瓜,爲大都督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多次受到大都督的稱讚。

反觀軍情司,一直就極度缺乏合用之人,目前僅僅依託於安平、揚州和京師的貨棧,分別對鄭芝龍、江南地區和朝廷實施監視。目前來看,除了揚州軍情處對江南地區有所滲透以外,安平和京師地區則舉步維艱,難以在短期內有實質性的突破。

更何況,林純鴻的很多要求讓高龍非常爲難。如去年初,林純鴻要求軍情司逐步在遼東建立體系,以掌控建奴的動態。這在高龍看來,屬於好高騖遠,軍情司連大明境內的事情還未做好,就要向遼東擴散,人力如何吃得消?

當高龍委婉地勸諫林純鴻時,林純鴻卻丟下一句話:“寧願揚州和安平軍情處全部取消,也不能影響遼東軍情處的發展!”後來,林純鴻也考慮到軍情司現實,只是令高龍抽調得力人手,在遼東先佈下暗樁,待以後再用。

高龍目光還算敏銳,立即覺察到林純鴻將遼東視爲最大的敵人,這讓高龍百思不得其解:邦泰地處湖廣,如何與五千裡之外的建奴結下了死仇?聯想到林純鴻的父親林德文和都督周望均在遼東打過仗,高龍只能將此歸結爲世仇。

……

高龍一路尋思着,飛騎向北,不出十天,便抵達京師。當高龍帶着十二分的警惕靠近孟茲特產店時,他發現,店門口的閒雜人等遠遠超過其他店。直覺告訴他,孟茲特產店已經成了一個陷阱。

於是,高龍立即帶着兩名隨從離開孟茲特產店,想盡一切辦法打聽孟茲特產店的變故。功夫不負有心人,半月之後,高龍總算弄清了事實:京師的軍情處早就被東廠一網打盡,盡數關入了大牢之中。

高龍三人的行動引起了東廠的注意,三人還未來得及向邦泰通報京師的情況,就遭到了東廠的追捕。高龍三人不敢直接回荊州,而是繞道山西大同,又從大同跑到陝西……這一路可謂危險重重,高龍三人歷時兩個多月,方纔抵達荊州。

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508章 壓力(一)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37章 榨油工坊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447章 炮灰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533章 合圍(二)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487章 登島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85章 嫌隙漸生第552章 謀財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633章 禁衛軍第667章 小成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525章 德州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469章 整備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510章 壓力(三)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8章 先利其器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80章 初戰告捷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334章 贈劍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448章 等待第43章 亂之源頭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373章 打算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524章 猶豫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424章 運兵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412章 兩難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22章 定計除匪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374章 糧道第51章 水上逞威第57章 百般刁難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70章 後院起火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493章 分歧第461章 北上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503章 奏章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360章 配合第420章 謀算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477章 單幹第46章 潤物無聲
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508章 壓力(一)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37章 榨油工坊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447章 炮灰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533章 合圍(二)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487章 登島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85章 嫌隙漸生第552章 謀財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633章 禁衛軍第667章 小成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525章 德州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469章 整備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510章 壓力(三)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8章 先利其器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80章 初戰告捷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334章 贈劍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448章 等待第43章 亂之源頭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373章 打算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524章 猶豫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424章 運兵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412章 兩難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22章 定計除匪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374章 糧道第51章 水上逞威第57章 百般刁難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70章 後院起火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493章 分歧第461章 北上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503章 奏章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360章 配合第420章 謀算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477章 單幹第46章 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