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援兵趕到

正當高迎祥猛砸帳內物什時,黃龍急報:天武軍和驃騎營距離姜莊不過二十多裡,攻打大營意圖甚爲明顯,請大王立即支援!

高迎祥思來思去,命令王光恩率領六千餘騎士回師姜莊,將天武軍限制得死死的,不讓李光祖動彈分毫。

令王光恩吃驚的是,李光祖毫無進取之意,甚至還立起了簡單的營寨,似乎有長期駐守的打算。而盛坤山則伺機不停地四處打擊散亂的賊寇,一旦王光恩派兵追襲,則避入營寨之內,老老實實地當縮頭烏龜。

高迎祥徹底收取了對荊州軍步兵的輕視,充分發揮騎兵大範圍機動作戰的優勢,徹底斷絕了天武軍和虎嘯軍的糧草、輜重補給,靜待兩軍不戰自亂。

然而氣氛頗爲詭異,天武軍、虎嘯軍毫無慌亂之意,每日避戰不出,似乎在等待什麼。高迎祥從中嗅到一絲危險氣息,立即派出大量探馬刺探南陽周邊情況。

果然,千餘人馬從南陽城中探出頭來,正緩緩往姜莊進發!

高迎祥接報後,狂笑不止,“千餘烏合之衆就敢出城,這就是林純鴻的伎倆?”

說完,立即令王光泰縱兵攻擊。

不僅高迎祥對出城的千餘人馬感到匪夷所思,就連林純鴻也大吃一驚:出城作戰的不是別人,而是唐王自募的千餘兵丁!

當初,林純鴻還在南陽城中時,鄭福林就提醒林純鴻注意城內的唐王。

林純鴻疑惑不解,不知混吃等死的藩王關自己何事,鄭福林娓娓道來,講述了唐王之事。

現任唐王,名喚朱聿鍵,乃太祖爺的九世孫,輩分相當高,乃朱由檢的太爺爺輩。要說,這朱聿鍵算一個苦孩子,其祖父朱碩熿是個典型的喪心病狂之人,甚爲不喜朱聿鍵的父親朱器墭,欲將王位傳與小兒子。朱碩熿不喜大兒子倒也罷了,他還想要大兒子的命,不僅將朱聿鍵父子囚禁在承奉司內,並在崇禎二年毒死了朱器墭。

此時,原五省總督陳奇瑜正好在南陽任分守道,奏請朝廷,朱由檢立朱聿鍵爲唐世孫,朱聿鍵方纔脫離了囚禁生涯。

所以說,陳奇瑜於朱聿鍵有救命之恩。

崇禎五年,朱碩熿結束了他的罪惡一生,朱聿鍵繼任爲唐王。

朱聿鍵責任感頗強,就位後,痛感時局每況愈下,在府內起了高明樓,遍請天下名士。而且,朱聿鍵還是個恩怨分明的漢子,前不久剛剛杖斃其叔父福山王朱器塽、安陽王朱器埈,爲其父報仇。

這些都還算了,朱聿鍵玩得更大,他聽聞賊寇入南陽後,立即拿出王府積銀,招募了千餘兵馬,試圖打擊賊寇。

林純鴻聽得目瞪口呆,這唐王想幹什麼?難道不想混了?在大明,王爺私募兵丁可是驚天大事,燕王、寧王殷鑑不遠,無論是朱由檢、還是朝廷,與或是遍佈天下的官僚士紳,絕不會允許唐王帶兵打仗!

唐王?陳奇瑜?難道這個朱聿鍵就是歷史上的隆武帝?

林純鴻記不住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也懶得去想。僅從朱聿鍵當前所爲來看,秉性還不錯,勤奮好學、殺伐果斷、責任感強,但這還遠遠不夠,作爲帝王,第一位的永遠是政治手腕和忍功。千餘兵丁能濟得何事?除了給他帶來災禍外,連普通的毛賊都打不過!

林純鴻軍務繁忙,也懶得管唐王死活,選擇了視而不見。

但是,有些事不是視而不見就能避開的,現在,唐王居然又弄出了讓人目瞪口呆的壯舉:令千餘兵丁主動出擊,試圖攻打姜莊!

實際上,唐王出兵前,無論是鄭福林、還是包哲東一衆官僚,皆苦勸不止。尤其是包哲東,拿出全所未有的勇氣,直斥唐王之非,甚至拿着上奏朝廷來威脅唐王。然而,唐王不爲所動,一意孤行,執意出城作戰。南陽城內一衆將領、官僚不得已,只好取道白河,飛報林純鴻。

林純鴻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該稱讚唐王勇氣可嘉,還是該大罵唐王腦子進了水。他也懶得去管唐王生死,更不會爲了救唐王一命就調整部署,只是令虎嘯軍小心戒備,準備迎接自白河上運來的第一批補給物質。

林純鴻沒有給予唐王更多的關注,並不代表周望會放過這個機會。接到南陽軍報後,周望立即嗅到了戰機,慌忙將陸世明叫來商議。

周望與陸世明商議良久,最終,他一掌拍在了輿圖上,斷然道:“軍門拖住了高迎祥大部!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王光恩、王光泰必須一戰消滅!”

“擂鼓聚將!”

待衆將趕到,周望厲聲喝道:“田楚信!”

“末將在!”田楚信跨步向前,半跪在周望之前。田楚信加入荊州軍後,憑藉其多年的掌兵生涯,多立戰功,最終接替狄威擔任了雄威營指揮使,這次擴軍後,水漲船高,成爲雄威軍指揮使。

田楚信擅長掌控隊伍,頗得周望信任,因此周望第一個就叫到他,下令道:“你率領雄威軍,拋棄一切輜重,立即趕上唐王部,若唐王已敗,則前往天武軍大營,若唐王未敗,則伺機消滅王光泰部!”

田楚信欣然接令,退到一旁。

“蔣一欽、蔡明山!”

“末將在!”

兩人出列,並排半跪,凝神聽周望吩咐。其中蔣一欽乃荊州土生土長之人,乃枝江千戶所世襲百戶,曾參加過平定奢安之亂,被林純鴻收羅後,一步步地升至軍指揮使。而蔡明山壓根就是賊寇,曾在艾能奇麾下掌管一軍。被俘後,在馬連挖了幾個月的鐵礦。後來馬連礦工暴*亂,被林純鴻強行安撫後,出擊時,蔡明山立過大功,被吸收進入荊州軍,後又跟隨周望北上,曾以一哨之兵力,獨抗兩千餘賊寇,戰功顯赫,最終升爲了軍指揮使。

且聽周望吩咐道:“你們兩人分率龍衛軍、驍衛軍,直接前往天武軍駐地。待離駐地二十里時,鳴放長鳴火箭,通知天武軍、驃騎營共同夾擊王光恩部!”

“末將接令!”

……

軍務部署完畢,周望哈哈大笑:“高迎祥這次算是踢到了鐵板!剿滅此賊,就在這幾日,諸位切不可懈怠!擒住高迎祥後,軍門必不吝賞賜!”

說完,周望大手一揮,決然道:“出發吧,我等各位的好消息!”

……

高迎祥派出王光泰後,就把千餘兵力出城一事扔在了一邊,他的眼睛始終瞪得圓圓的,緊盯着動彈不得的虎嘯軍。於是,虎嘯軍試圖通過水路進行補給,不可避免地被他發現。他立即令騎兵沿河發射火箭,試圖燒燬運送輜重的船隻,哪想到船隻早已有防備,外面覆蓋了好幾層濡*溼的棉被,火箭根本就無法引起火災。

高迎祥大怒,令麾下賊寇緊急製造拋石機,往河裡扔石頭。此招頗爲有效,十多艘船隻傾覆了兩隻,其餘平安抵達竹園寺,在虎嘯軍的接應下,順利將補給運到虎嘯軍中。

高迎祥徹底明白了,無論他的騎兵如何強悍,也無法斷絕虎嘯軍的補給!

而且,王光恩也無法做到斷絕天武軍的補給。驃騎營的千餘將士精銳無比,昨天與輜重隊密切配合,致使王光恩折損精騎五百餘,最終順利將補給送到了天武軍。

高迎祥隱隱地覺得不安,怎麼想,都覺得林純鴻所謀甚遠,其目的絕不是與自己乾耗!

待高迎祥接到周望率兵兩萬抵達南陽附近的消息後,終於恍然大悟:林純鴻擔心自己在援兵到來之前就逃跑,方纔主動出擊,拖住自己,並故意分兵,迫使自己分兵,給周望聚殲王光恩創造機會!

高迎祥不由得惱羞成怒,自己擁兵十多萬,不僅被荊州軍消滅萬餘精銳騎兵,還被林純鴻玩弄於股掌之間,此恨孰忍孰不可忍?

高迎祥暴怒,挨個將盧象升、林純鴻罵得狗血淋頭。到了現在,他方纔明白,盧象升根本就不是放過他一碼,而是把他推向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進兵,與林純鴻決一死戰,怎麼看勝算都不高。面對戰鬥力遠勝大明官兵的荊州軍,亂民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有時甚至還會成爲累贅,衝亂自己的陣腳。自己手頭僅剩的不到兩萬的騎兵,也好像討不到便宜,兵力充足的荊州軍互相支援,絕不會畏懼與自己打野戰!

退兵的話,高迎祥相信,憑藉騎兵的速度,可以毫髮無損地甩脫荊州軍。但如此一來,將近十萬亂民軍豈不是被屠戮一空?人沒有了還可以再招,反正大明各地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亂民,可是自己苦心收集多年的武器、甲裝豈不是煙消雲散?

高迎祥最終決定,先不管其他,與王光恩、王光泰匯合之後再說。於是,高迎祥非常光棍,大手一揮,萬餘騎兵一下子撤個精光,把虎嘯軍扔在了白河邊。

林純鴻更不遲疑,立即望着高迎祥的屁股,向天武軍駐地開撥。

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42章 一場鬧劇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663章 滅國之戰(八)第12章 土人陰影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43章 亂之源頭第582章 銀票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320章 消耗戰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543章 謀將第635章 罌粟花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416章 衝動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82章 修武戰後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93章 白杆被圍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530章 亂戰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311章 甲多島第70章 後院起火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460章 攻島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1章 垂髫小兒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667章 小成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430章 楊嗣昌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559章 戰馬(三)第326章 大媒婆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386章 觀營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374章 糧道第436章 惶恐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498章 賭性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457章 盛京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507章 阻擊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440章 棱堡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668章 光祿院(三)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402章 大局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533章 合圍(二)第530章 亂戰第16章 各取所需
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42章 一場鬧劇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663章 滅國之戰(八)第12章 土人陰影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43章 亂之源頭第582章 銀票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320章 消耗戰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543章 謀將第635章 罌粟花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416章 衝動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82章 修武戰後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93章 白杆被圍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530章 亂戰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311章 甲多島第70章 後院起火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460章 攻島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1章 垂髫小兒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667章 小成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430章 楊嗣昌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559章 戰馬(三)第326章 大媒婆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386章 觀營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374章 糧道第436章 惶恐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498章 賭性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457章 盛京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507章 阻擊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440章 棱堡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668章 光祿院(三)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402章 大局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533章 合圍(二)第530章 亂戰第16章 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