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春雨行動

至於扶持誰,實質上與依靠誰結合在一起。 扶持一類人,最終目的只能是讓這類人成長至足以依靠。否則,盡扶持一幫白眼狼,有何意義?

荊州本土的工坊主自然需要扶持,對荊州親近的海商、工坊主,也在扶持之列。林純鴻熟知,這幫最初的資本家,將要創造出何等驚人的生產力,擁有何等的發展前景。而且,從整個大漢民族的未來着想,也應該儘快讓這幫資本家登上歷史舞臺。

林純鴻着力在荊州理順金融體系,舒暢流通渠道,創建規範的商業環境,所爲的,自然是扶持這幫還顯稚嫩的資本家。這幫資本家崛起於荊州,或者荊州外圍,也只能依靠荊州方能獲得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與荊州的利益牢牢捆綁在一起,足以成爲可以依靠的力量。

而且,這幫資本家還有往新貴轉化的趨勢。如,黃渤就成爲荊州的新貴之一,洪齊雲、張德勝、羅永浩,通過組建大西洋商號,也躋身新貴之列。呂宋島的陳氏家族、姜老大,也成爲新貴,就連外圍的賈思宜、鄭夢帆,由於其對荊州忠心耿耿,多得荊州照拂,也有向新貴轉化的趨勢。

不過,這幫資本家實力還非常弱小,不足以對荊州、對大明的局勢造成大的影響。

目前,最大的一股勢力,依然是官僚士紳,就是江南、山西的豪商,也以士紳的面目出現,因此,推廣荊州理念,拉攏更多的開明士紳,就成了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也就是說,楊嗣昌這一招,看似無關緊要,卻在動搖荊州的根基,絕不能容忍。

林純鴻道:“楊嗣昌出招了,我們當然得應招,總不能眼睜睜地看着黃道周在荊州興風作浪,惑亂人心。我看,與其見招拆招,還不如主動出擊。”

朱之瑜道:“主動比被動好。不過,目前除了報紙,好像並沒有什麼好的方式。報紙除了在江南,別的地方也沒有。”

林純鴻笑道:“最受關注的,莫過於面對面的交鋒,兩撥人馬,脣槍舌戰,不引爆士林纔怪。所以,本督認爲,當前應該派遣得力人手至南京國子監、北京國子監、常熟、虎丘與士子公開辯難。本督估計,這可能算得上士林中最值得稱道的盛事,足以載入史冊。”

一句足以載入史冊,讓張道涵、朱之瑜和唐文介砰然心動,尤其是朱之瑜,更是興起了率領人馬與大明士子公開論辯的念頭。

不過,朱之瑜早已不是年輕氣盛的士子,按捺住內心的衝動後,說道:“不管怎麼說,荊州這邊擅自開府建衙,理虧在先,辯難時,恐怕難以取勝。”

林純鴻大笑道:“既然是主動出擊,主動權則在於我!這次辯難,側重於實學,側重於治國理念,由我們定論題。”

朱之瑜和張道涵笑道:“那還有什麼擔心的,必勝無疑嘛!事實擺在那裡,除非別人睜眼說瞎話。”

林純鴻道:“除了事實外,咱們還有一個法寶!”

說完,林純鴻從書架上摸出一本書,道:“荊州士子,多習《思辯學》這本書,論思路清晰、嚴密,無人能及……哈哈……”

所謂的思辯學,即翻譯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著作。這本著作一經引進,就在荊州風靡一時,廣大士子不僅習思辯學,而且,還展開研究,多有所得。

林純鴻手指唐文介,道:“此次主動出擊,統帥非你莫屬。至於代號……就叫春雨行動吧,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慢慢地改變整個士林務虛的風氣,把士子從窮經皓首中解脫出來,專注於實務!”

“論題怎麼選,人員如何選擇、組織,論辯採取何種策略,你先擬定方案。本督這裡先提個建議,若能選一些非常實用,看起來又稀奇古怪的小物事進行展示,論辯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唐文介興奮得臉色潮紅,拱手接令道:“屬下敢不盡心竭力?”

……

商議已定,唐文介離開了星拱樓,而張道涵和朱之瑜卻留了下來。見兩人慾說還休的樣子,林純鴻問道:“兩位還有何事?”

張道涵上前奏道:“武昌府總管馬世奇回荊州公幹,欲面見都督。”

林純鴻笑道:“馬世奇想見本督,自己遞牌子不就得了,還須勞動兩位大駕?”

張道涵低頭頷首,面無表情地說道:“楊一仁、包哲東上京履職,業已超過一年,是否讓兩人回荊州述職?”

林純鴻的臉色變得相當難看,看來,張道涵和朱之瑜這幾日念念不忘星拱樓調查權一事,以至於將馬世奇等人喚回,共同施壓於他。

林純鴻的語氣頗爲生硬:“楊一仁、包哲東不得召回,令馬世奇馬上返回武昌!”

張道涵和朱之瑜萬萬想不到,林純鴻的態度如此強硬,心裡如同負着千斤重擔一般,沉重萬分。

張道涵硬着頭皮說道:“剛纔都督提到依靠誰、扶持誰、打擊誰,要不停地壯大所能依靠的士紳階層。天下士紳,苦於錦衣衛、東廠久矣。都督一意孤行,將開明士紳不停地往外推,屬下認爲,春雨行動還不如取消。”

張道涵的話說得非常重,甚至提到林純鴻想在荊州搞特務政治,林純鴻不由得勃然大怒,霍地站起身來,怒道:“本督要是想搞錦衣衛、東廠,汝等早已被拖下去打屁股了!”

說完,不再理會二人,拂袖離開了會議室。

三人不歡而散。

緊接着,馬世奇的牌子遞了進來,林純鴻不耐煩地揮手道:“不見!”

如此三次,最終張傑夫轉告馬世奇的話:“都督忘卻當初匡扶天下之志乎?”

林純鴻方纔令馬世奇進來。

馬世奇見過禮後,根本不提星拱樓調查權一事,而是絮絮叨叨地講起了過往之事:“初至枝江,屬下頗爲自傲,視都督爲土豪劣紳,總以爲,朝廷大義之下,都督會翻然悔過,踏上正規。”

馬世奇直言林純鴻爲土豪劣紳,把林純鴻逗得笑起來:“可不是土豪?現在也是大明最大的土豪。”

馬世奇也笑道:“在枝江的幾年,屬下閒來無事,不停地觀察都督。發現都督旗下,精誠團結、銳氣十足,尤其讓屬下好奇的是,朱幕使享譽天下,文章、學問、風骨皆爲士子所推崇,如何就投入都督旗下呢?”

林純鴻道:“就你所言,荊州爲何能精誠團結、奮發圖強?”

馬世奇以非常肯定的語氣說道:“理念!當初都督兵不過五千,財不過萬,併爲高知府所迫,若非都督與衆不同的理念,屬下如何會被吸引,轉而爲都督效力?虎牙之對,知情人雖不多,當時屬下倒有耳聞,也正是虎牙之對,讓屬下看到了都督匡扶天下之志。”

“不過,僅僅有匡扶天下之志顯然不夠,天下人,大多胸懷大志,但大多也是誇誇其談之輩。真正讓屬下下定決心的,而是都督對荊州的管理架構。”

林純鴻從未想到吸引馬世奇的反而是最爲世人詬病的開府建衙,不由得好奇地問道:“什麼架構?”

“司法獨立。”

林純鴻大笑道:“馬總管初至枝江,荊州萬事草創,機構混亂。就是到了現在,也難說做到了司法獨立,馬總管從何處看出這點的?”

馬世奇道:“不是荊州真正做到了司法獨立,而是都督處處透露出的司法獨立的理念吸引了屬下。都督將軍法、監察、巡迴庭的權力皆集中於監察府,就連周都督也接受監察府的調查和詢問,讓屬下看到了都督堅持的原則。”

馬世奇居然也是個堅持司法獨立的理想主義者,林純鴻不由得暗自稱奇,大讚道:“萬事皆有尺度,則天下井然有序。”

馬世奇點頭道:“荊州這邊,真要做到司法獨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期間很可能還有反覆。屬下認爲,都督擅自賦予二夫人調查權,也是一種反覆。今日賦予調查權,往後,都督會不會弄出如詔獄一般的玩意?”

終於說到正題了。

林純鴻見馬世奇明確地提出了司法獨立的概念,心下甚喜,一點也不介意馬世奇的指責,反問道:“照你這麼說,本督應該甘於對荊州兩眼一抹黑?”

馬世奇慨然道:“凡事皆有法。都督若想知曉資金往來事宜,可責成安防司、監察府調查,何須自組一套,浪費人力物力呢?再說,屬下聽聞,都督最近籌謀春雨行動,以納天下有識之士進入彀中,若都督順應人心,中止星拱樓調查資金往來一事,可作爲春雨行動的一部分。”

林純鴻心中暗笑不止,覺得此事該適可而止,略微沉吟片刻後,問道:“若將星拱樓調查資金往來的人馬,直接轉入監察府或者安防司,由崔玉負責組建管理,如何?”

馬世奇愕然,驚道:“婦人當官,這個……這個也太驚世駭俗了吧?”

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451章 陷落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469章 整備第478章 謠言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526章 目標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405章 龍武軍第320章 消耗戰第52章 軍痞勾結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513章 隱忍(一)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333章 投降第408章 對策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44章 亂之將起第305章 漢魂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556章 打賭第414章 算計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530章 亂戰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81章 溫周之爭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202章 大明輿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82章 修武戰後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48章 婚姻大事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655章 平叛令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478章 謠言第374章 糧道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456章 進取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469章 整備第595章 串聯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558章 戰馬(二)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60章 發展方向第412章 兩難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505章 殉國第5章 愁於生計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469章 整備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429章 挑撥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436章 惶恐第487章 登島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411章 阻江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360章 配合第568章 小高潮第152章 殺人立威第463章 收縮
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451章 陷落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469章 整備第478章 謠言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526章 目標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405章 龍武軍第320章 消耗戰第52章 軍痞勾結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513章 隱忍(一)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333章 投降第408章 對策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44章 亂之將起第305章 漢魂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556章 打賭第414章 算計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530章 亂戰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81章 溫周之爭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202章 大明輿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82章 修武戰後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48章 婚姻大事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655章 平叛令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478章 謠言第374章 糧道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456章 進取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469章 整備第595章 串聯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558章 戰馬(二)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60章 發展方向第412章 兩難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505章 殉國第5章 愁於生計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469章 整備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429章 挑撥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436章 惶恐第487章 登島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411章 阻江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360章 配合第568章 小高潮第152章 殺人立威第463章 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