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大明輿

當朱由檢下旨將高鬥樞高升爲長沙兵備道後,林純鴻就緊張地關注着京師金果巷。

金果巷一點也不起眼,清新幽靜,往來行人稀少,往常,無人關注此地。然而,自崇禎五年以來,這裡成了帝國貴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原因只有一個:溫體仁的居所坐落於此。

林純鴻非常清楚,朱由檢欠缺政治手腕,眼光也談不上長遠,很難從繁雜的奏章中讀出內幕性的東西,所以才被三十萬兩銀子矇蔽了雙眼,下旨撫慰林純鴻,暫時堵住了朝臣之口。

但是,林純鴻用腳趾頭也能想到,土地涉及到大明士紳、官僚的根本利益,風暴沉寂時間越久,來得就越猛烈。大明朝臣就是士紳、官僚的代表,期待這些朝臣被朱由檢的一紙詔書就堵住了雙口,那簡直是癡心夢想!

作爲士紳、官僚的領頭人,溫體仁的態度對邦泰來說至關重要,理所當然得到了林純鴻的重點關注。

戌時三刻,溫體仁的書房依然燈火通明,書房正中央照壁上,掛着一幅大明輿圖,溫體仁正站在輿圖前,將一些鐵製小人不停地挪來挪去。

當初,溫育仁前往枝江考察時,張道涵將此輿圖送與溫育仁,並被溫育仁帶到北京,掛在了溫體仁的書房裡。這幅輿圖內含磁性物質,鐵製小人往輿圖上輕輕放下,就可以固定在某處,非常實用。況且,這幅輿圖標註特別,內容十分詳盡,爲溫體仁直觀地瞭解大明,提供了大量幫助。

溫體仁對輿圖愛不釋手,即便後來與林純鴻鬧翻,也未撤下此圖,依然掛在書房最顯眼的地方。

溫體仁將一個鐵製小人放在了陝西位置上,又放了一個小人在甘肅位置上,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自賊寇在漢中棧道以詐降之計脫困之後,就把陝西攪得一塌糊塗。三邊總督洪承疇左擋右攻,好不容易將賊寇驅趕到甘肅一帶。哪想到賊寇在甘肅如魚得水,聲勢越來越壯大,隱隱又有攻入陝西之勢。

朱由檢由此大怒,史上權勢最爲顯赫的地方官五省軍務總督陳奇瑜,其政治生命屈指可數。

雖然陳奇瑜的招撫之策得到了朱由檢的首肯,但是,按照溫體仁對朱由檢的瞭解,朱由檢一定會拿陳奇瑜當替罪羊。這對東林黨人的打擊可謂致命,剛剛翹起的尾巴又耷拉下去。

東林黨人吃癟,對溫體仁來說,當然是大大的利好消息,至於大明將面臨何種局面,哪裡趕得上打擊東林黨人重要?

須臾,溫體仁拿起一個鐵製小人,放在了大同位置上,微微嘆了口氣,又將小人從大同位置拿下,放在了太原位置上。

“曹文詔啊……曹文詔……”溫體仁嘆息道。

崇禎六年九月,建奴要求立即議和,否則明年初攻打宣大。朱由檢當然不會議和,將曹文詔從包圍賊寇的前線火速調往大同,導致圍剿賊寇失敗。崇禎七年初,建奴調集八萬大軍攻打宣大一線,曹文詔苦挨,終於等到了吳襄的援兵,擊退了建奴大軍。

然而,建奴大軍從宣大撤軍後,卻鬧出了宣大總督張宗衡通款建奴的傳言,朱由檢大怒,將張宗衡、曹文詔一幫人論罪遣戍。幸好山西巡撫吳甡上疏力辯,請求讓曹文詔戴罪立功,朱由檢也不是真心想處罰曹文詔,便令曹文詔赴河南剿匪。吳甡又上疏力辯,請求留曹文詔留在山西,先平定山西之賊。曹文詔感激吳甡知遇之恩,行軍通過太原時,也不管不顧兵部的命令,留在了太原。

說來也神奇,曹文詔留在了太原,整個山西的賊寇一下子跑得精光,山西終於平定下來。

“國難思良將啊!如左良玉、鄧玘輩,如土雞瓦狗般!”

一想到左良玉、鄧玘專注保存實力、畏敵避戰,溫體仁就氣不打一處來,直接給了他們最具有侮辱性的評價。

不由自主,溫體仁想起了林純鴻,這林純鴻到底算良將還是算國賊?溫體仁將目光投向了荊州位置,然後在襄陽位置放了一個鐵製小人。

這林純鴻戰績雖不及曹文詔,但也算得上百戰百勝,尤其麾下的荊州軍,更是精銳異常,近期幾乎擴充到萬人。要是能把這萬餘人投入到河南,溫體仁相信,整個河南根本就沒有賊寇的立足之地。

哪想到,荊州軍頓足於襄陽,無論陳奇瑜如何催兵,硬是不跨出襄陽一步。對這裡面的彎彎道道,溫體仁洞若觀火:東林黨人還未給林純鴻足夠的好處。

對這點,溫體仁當然喜聞樂見。溫體仁以孤臣自居,地方上的耳目遠不及東林黨人繁多,即便如此,溫體仁憑藉他敏銳的觀察力,僅僅通過各地的奏章,對林純鴻一舉一動了若指掌。

當初,林純鴻攻伐容美土司,溫體仁就知道,林純鴻在擴張地盤;後來,荊州民變紛呈,溫體仁當然也猜出高鬥樞在與林純鴻鬥法。

通過這兩件事,溫體仁深切地體會到:林純鴻雖無軍閥之名,卻有軍閥之實質!

溫體仁的目光重新投向輿圖,他突然發現,在輿圖上,湖廣江漢地區和四川地區的標註明顯比其他地區精細,這是爲什麼?溫體仁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說江漢地區標註精細,這還可以理解,畢竟那裡是林純鴻的老巢。而四川地區的標註該作何解釋?林純鴻爲什麼將這幅地圖送給自己?

難道林純鴻早就在向自己暗示,他想控制江漢地區和四川?

這怎麼可能?那個時候林純鴻僅僅是一個遊擊將軍,兵不過五千,隨時都有可能被賊寇吃掉。如果那個時候林純鴻就暗示自己,這也太可怕了!這林純鴻想做軍閥就是處心積慮!

這不可能!溫體仁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將這些胡思亂想從腦海中趕走。

事實上,對林純鴻成爲軍閥,溫體仁還有點幸災樂禍,畢竟,林純鴻與東林黨人合作密切,一旦朱由檢意識到林純鴻的軍閥傾向,東林黨人將萬劫不復!

溫體仁得意沒多久,就傳來了林純鴻在荊州、荊門和夷陵實施土地贖買政策的消息。

溫體仁的心一下子涼了半截,林純鴻這把火燒得可真夠旺,不僅會把東林黨人拖入火海,而且他絕無可能獨善其身!

這簡直就是在與天下士紳爲敵!溫體仁哀嘆不已,他不知道是該佩服林純鴻的勇氣,還是該罵林純鴻不識時務。

土地是這麼好動的?當年張太嶽權傾朝野,也不敢在土地上作絲毫動作,只是在稅收機制上作了點調整,就被秋後算賬,身敗名裂。實際上,作爲大明首輔,溫體仁早就知道,大明的癥結就在土地制度上,一日不革新,大明就難以振作,但是,就是給溫體仁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往日有個張江陵,現在又出了個林江陵!江陵的風水難道出了問題?”

溫體仁納悶不已,這林純鴻到底哪根弦出了問題,居然敢與天下士紳爲敵?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該如何應對,才能避免引火燒身呢?溫體仁皺着眉頭,尋思着應對之策。

溫體仁相信,不出十日,大明各地的奏章就會如海洋一般,徹底將林純鴻淹沒。按照大明官僚的一貫習慣,各種傳言將被作爲證據,直接面呈給朱由檢。

更何況,林純鴻的倒行逆施並不是傳言,而是實實在在的事實,根本就逃不過有心人的眼睛!

林純鴻將如何面對朱由檢的怒火?

張江陵好歹還撐了個十多年,難道林純鴻就如曇花一現一般,就此湮滅?

突然,溫體仁脊背發涼,渾身冒出了冷汗:萬餘精銳!

林純鴻可不是張江陵,他憑一己之力,養着萬餘精銳,而且還可以隨時擴充!

要是逼反了林純鴻,大明的花花江山豈不是就完了?外有胡虜、內有賊寇,大明早已精疲力竭,現在再加上一個腹心造反的林純鴻,難道大明的氣數已盡?

溫體仁氣急敗壞,長袖狠狠地掃過輿圖,一個個鐵製小人翻滾着落在地上,發出清脆的崩崩聲,猶自在地面上跳躍……

怎麼辦?怎麼辦?大明絕不能在自己手上完蛋!

溫體仁全身失去了力氣,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胸口不停地起伏。

一定得想個萬全之策!

溫體仁猶如一下子老了十歲一般,臉上的皺紋顯得更深,雙目失去了神色,怔怔地盯着輿圖發呆。

不知道過了多久,溫體仁方纔恢復了力氣,從地上撿起一個小人,將這個小人放在了甘肅,想了想,又將這個小人放在了肇慶,臉上才恢復了些許生氣。

緊接着,溫體仁又從地上撿起了一個小人,不停地摩挲着,自言自語道:“候大真啊,候大真,這次就不能便宜你了!稅收、鑄幣,這樣的事情怎麼能輪到你呢!”

溫體仁的目光重新變得銳利,變得老而彌堅……

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615章 人心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514章 隱忍(二)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82章 修武戰後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463章 收縮第556章 打賭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498章 賭性第22章 定計除匪第491章 收編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43章 亂之源頭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560章 戰馬(四)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10章 近期計劃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54章 春香樓裡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33章 窮途末路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331章 偶遇第434章 破滅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51章 水上逞威第33章 窮途末路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55章 紅顏“禍水”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34章 鄉村大計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510章 壓力(三)第459章 援救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417章 佩劍第359章 軍議第67章 信譽票據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556章 打賭第421章 局眼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333章 投降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432章 孫傳庭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411章 阻江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673章 下南洋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97章 擴編計劃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517章 受阻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274章 糧食大戰
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615章 人心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514章 隱忍(二)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82章 修武戰後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463章 收縮第556章 打賭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498章 賭性第22章 定計除匪第491章 收編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43章 亂之源頭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560章 戰馬(四)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10章 近期計劃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54章 春香樓裡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33章 窮途末路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331章 偶遇第434章 破滅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51章 水上逞威第33章 窮途末路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55章 紅顏“禍水”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34章 鄉村大計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510章 壓力(三)第459章 援救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417章 佩劍第359章 軍議第67章 信譽票據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556章 打賭第421章 局眼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333章 投降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432章 孫傳庭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411章 阻江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673章 下南洋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97章 擴編計劃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517章 受阻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274章 糧食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