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一日千里

設置大明銀行,大局已定,林純鴻得以把注意力投往別處。

首先受招進入星拱樓的,是回荊州述職的王兩全。

“……工程的進展比預定方案要快,從方城至葉縣,地基已經築畢,目前進展至鋪設路軌階段。若能保證鋼軌的供應,最多三個月,就可以全線通車。”

王兩全單單隻提鋼軌的供應,不提枕木,這在林純鴻的意料之中。

林純鴻皺了皺眉,道:“每年的鋼鐵產量,還是太小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王兩全雙手攤開,無奈地說道:“現在造水車、造紡織機械、造馬車,哪一項不用到鋼鐵?事實上,我們在修鋼軌路之前,荊州的鋼鐵就有不小的缺口,修築鋼軌路後,這個缺口變得更大!據聞,鋼鐵價格上漲了百分之三十多!想想從葉縣至汝州,從汝州至洛陽等等規劃好,已經在築路基的鋼軌路,就發愁!”

鋼鐵價格急劇上漲,林純鴻早已知悉,他不僅不擔心,反而安慰王兩全道:“目前的大型鐵礦山,也就瓊州府和大冶兩處。大明這麼大,鐵礦山多得很,一旦鋼鐵價格繼續上揚,恐怕很多人就要忍不住到處找尋礦山了!”

林純鴻一點也不擔心,王兩全顯然沒有這個信心,臉色灰敗地說道:“究竟能不能滿足數千裡鋼軌路的需求,這個得問康總管!”

林純鴻笑了笑,轉移話題,問道:“除了方城至葉縣,其他規劃中的路基進展如何?”

王兩全道:“葉縣至汝州,已經築畢,汝州至洛陽,已經完成了八成,洛陽至西安,已經動工。至於洛陽至晉城,現在還在規劃路線。這條路線要翻越太行山,還有很多技術問題要解決,快不起來。”

林純鴻吃了一驚,問道:“這麼快?”

“熊巡撫在陝西足足招募了三十多萬壯丁,全部投入至築路中,速度當然快。”王兩全撇嘴道。

這下,林純鴻更吃驚了:“三十萬壯丁?熊文燦豈不是將百多萬陝西人挪到了河南?”

“可不是!河南之地,到處充斥着秦腔,都讓人弄不明白那裡到底是河南?河南,還是陝西了!”

林純鴻沒有接口,皺着眉頭,顯然在思索。

王兩全不敢打擾林純鴻的思路,垂手侍立,等待林純鴻醒轉。

良久,林純鴻令人叫來張傑夫,下令道:“立即發文至陝西,詢問熊文燦,爲何預定轉移七十萬人口,現在卻多出了幾十萬。”

“另外,傳令張道涵,令其調查常平倉糧食餘量!”

張傑夫接令而出。

林純鴻接着對王兩全說道:“羅永浩那邊,按照規格已經生產了四節樣車,方城至葉縣之路軌,鋪設一段後,就馬上試車,看車和路軌有沒有問題,這樣有利於儘快調整,降低成本。”

王兩全應了聲“諾!”

“我已經派宣武軍團遍佈築路一線,保持警戒。你在河南也得警惕點,發現不穩定苗頭,立即上報,不得拖延!幾十萬壯丁,一旦亂起來,足以動搖我們的根基,你可得小心了!”

王兩全悚然而驚,忙不迭答應。

……

王兩全離開後,黃渤進入了星拱樓。

對於黃渤和盛坤山近期的工作,林純鴻相當滿意,甚至有點意外之喜的感覺。原本,按照林純鴻的計劃,準備在大明銀行塵埃落定後,親自前往朔州,伺機主導宣大防線,將王繼謨徹底架空,跨出融合大明官軍的第一步。

哪想到,黃渤與盛坤山的動作相當快,已經初有成效。

剛一見到黃渤,林純鴻就誇讚道:“黃總管,做得真不錯,三總兵都親自參加參軍聯席署的會議了!”

得到林純鴻的誇讚,黃渤喜不自勝,面上卻謙虛道:“要不是都督下令,屬下和盛將軍哪裡想得出此等妙計?再說,軍事上,盛將軍一力主之,屬下哪裡敢居功?”

林純鴻呵呵笑道:“你的功勞,我心裡清楚着呢。盛坤山打仗在行,說到運籌,要是沒有黃總管在一旁指點,進展不會這麼快!說吧,這次專程回到荊州,所爲何事?”

黃渤的心臟跳得厲害,深吸了口氣,頭腦變得稍稍冷靜了點,說道:“數月之前,屬下提出勘測黃河是否能通航,現在工程院的結果已經出來:不能通航。”

林純鴻哦了一聲,並不覺得有多遺憾。林純鴻模模糊糊記得,自唐代以後,西北就變得異常乾旱,黃河水量減小,在宋代時就已經不能通航。現在的氣候,甚至比宋代更爲惡劣,不能通航,也在預料之中。

“單爲這事,黃總管應該不會專程回到荊州。難道黃總管又有了奇思妙想?”

黃渤笑道:“哪有什麼奇思妙想啊!屬下這些時日一直在琢磨,阿濟格回到遼東後,估計不用太久,鄂爾多斯部和土默特部就會向我們靠攏,陰山以南,韃子已經無力再來了。另外,龍武軍兵駐秦州,繆力向賀蘭山和河西走廊拓展,大漠之西,韃子也是鞭長莫及。現在唯有陰山以東、遼地以西、宣府以北的蒙古諸部及嶺北蒙古,尚在韃子的控制之中。”

“你說的,主要是兀良哈部吧?莫非你把目標瞄準了他們?”林純鴻問道。

黃渤道:“正是兀良哈部。如科爾沁、烏齊葉特部、札剌亦兒部等等部落,距離韃子太近,又對韃子忠心耿耿,暫時無法下手。而兀良哈部就在薊遼、宣大的眼皮底下,不採取點動作,有點可惜。”

林純鴻心知黃渤已經有十足的把握,問道:“說說你的計劃吧。”

“屬下想在天津衛建立貨棧,專事收購羊毛、獸皮等物。”

黃渤的話音剛落,林純鴻立即明白了黃渤的打算,喜道:“妙!黃總管此策,可與當初在瓜洲設立貨棧的意義相提並論!”

得到了林純鴻的贊同,黃渤更是興奮,用略帶顫抖的聲音說道:“若草原上的羊毛通過宣府流入,宣府距離天津雖有六百多裡,但路比山西好走。羊毛到了天津上船後,無論運往哪裡紡織,成本都不會太高。屬下做過計算,走這條路至江南,毛紡織品的成本可下降四成!”

“下降四成?那可是暴利!”林純鴻笑道。

黃渤繼續說道:“還可以讓兀良哈部依賴我們,拓展在北直隸的勢力。”

林純鴻點了點頭,道:“的確如此。你讓我琢磨琢磨。”

說完,林純鴻轉身墮向輿圖,盯着宣府至天津一線,開始凝神思索。

大概過了盞茶的功夫,林純鴻忽然搖頭道:“在天津收購羊毛還是太保守,我看,不如把貨棧設置在宣府,然後在天津設立毛紡工坊。宣府也可以設一部分,不過宣府糧食奇缺,需要別處轉運,無法承載很多人口,大部分毛紡工坊還得設立在天津。”

黃渤聽了林純鴻的計劃,本能地就要加以反對,他好不容易按捺住辯駁的衝動,順着林純鴻的話說道:“在天津設立毛紡工坊,毛紡織品的成本可能還會低一些……”

看着黃渤欲言又止的樣子,林純鴻笑罵道:“你有什麼不同意見,儘管直說,悶在心裡幹什麼?”

黃渤尷尬地笑了笑,說道:“楊國柱正圍着朔州打轉,在宣府設立貨棧應該沒有問題。只是,宣府是北京的屏障,我們公然在宣府設立貨棧,會不會引起朝廷的猜忌?萬一朝廷提前覺察參軍聯席署的真正目的,可能會有麻煩。還有,天津離北京非常近,朝廷控制嚴密,朝廷是否會卡脖子,還在兩可之間。而且,設立工坊會產生商稅,會不會有資助朝廷之嫌?”

林純鴻哈哈大笑,道:“你考慮比較周全。只是,難道你沒有意識到,我們已經逐步在向朝廷攤牌?朝廷的猜忌,就不要擔心了,該幹什麼就幹什麼。還有,設立工坊會產生商稅,這點小錢,就是給朝廷,也算不了什麼。我還巴不得朝廷幡然醒悟,大力發展工坊呢!荊州想引領全國,就不應該擔心別人做事,別人的事情做得越好,對我們越有利!我們應該有這種自信,也應該有這份包容!”

黃渤歎服,拍馬屁道:“也只有都督,纔有這份心胸。”

林純鴻笑罵道:“少拍馬屁了,好好做事是正經!朝廷那邊,你就不用管了,荊州這邊自會處理。嘿嘿……楊嗣昌最近鬼鬼祟祟,還以爲我們不知道,小氣!愚蠢!”

黃渤慌問其故,林純鴻回道:“楊嗣昌見大明銀行大局已定,陡然將銀票的本金率調整至四成,正在瘋狂印銀票呢!”

黃渤大驚,道:“朝廷的本金超過五百萬,若真將本金調整至四成,短時間內可獲利五六百萬,這對朝廷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都督,我們輕忽不得。”

林純鴻輕鬆地說道:“理他作甚!按照協議,朝廷可在發行貨幣中佔據百分之一的份額,大明銀行成立後,銀票的本金率自然會調整成四成,這筆錢本身就是屬於朝廷的!楊嗣昌提前印銀票,除了浪費人力物力,又有何益處?”

說到這裡,林純鴻忽然哼了一聲,不屑道:“即使現在給楊嗣昌一個億,朝廷就是我們的對手了?整日介搞一些不着調的事,不知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朝廷,已經沒救了!”

第33章 窮途末路第63章 暴雨如注第563章 收編第98章 利益交換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41章 算計縣尊第437章 清港第59章 青溪佛心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436章 惶恐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426章 入彀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71章 兵甲初備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93章 白杆被圍第602章 武衛軍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508章 壓力(一)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82章 修武戰後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447章 炮灰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475章 殺傷第407章 驚聞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416章 衝動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24章 千里窺視第470章 金吾營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16章 各取所需第17章 借力生力第93章 白杆被圍第462章 冷遇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553章 紛爭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609章 中計第467章 淡馬錫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414章 算計第612章 羊吃人第5章 愁於生計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560章 戰馬(四)第673章 下南洋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406章 突變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597章 熊文燦的能力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45章 亂中有序
第33章 窮途末路第63章 暴雨如注第563章 收編第98章 利益交換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41章 算計縣尊第437章 清港第59章 青溪佛心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436章 惶恐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426章 入彀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71章 兵甲初備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93章 白杆被圍第602章 武衛軍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508章 壓力(一)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82章 修武戰後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447章 炮灰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475章 殺傷第407章 驚聞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416章 衝動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24章 千里窺視第470章 金吾營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16章 各取所需第17章 借力生力第93章 白杆被圍第462章 冷遇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553章 紛爭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609章 中計第467章 淡馬錫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414章 算計第612章 羊吃人第5章 愁於生計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560章 戰馬(四)第673章 下南洋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406章 突變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597章 熊文燦的能力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45章 亂中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