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光祿院(一)

宣德年間,十數萬大明精銳士卒斃命於交趾,成爲大明人心中永遠的痛。宣宗之後,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士子,或多或少地琢磨過,何時收復故土。奈何大明國勢日蹙,這事就這麼放了下來。

有這個心理基礎在,林純鴻發動滅國之戰,幾乎沒有招到非議。當林純鴻在報紙上通告,鄭梉、黎維祺死於亂軍之中,舉國沸騰,慶祝大明由兩京十三省變爲了兩京十四省。

這讓張道涵覺得很不爽,向林純鴻抱怨道:“河西走廊、河套,比交趾地域廣闊得多,納入荊州時,也未見他們說過一句好話。”

林純鴻大笑道:“要不,在甘肅、河套也設立布政使,讓朝廷承認?”

張道涵情知林純鴻說笑,仍然急着阻止道:“現在好好的,何必折騰那一出?”

……

交趾大體安定後,商家最先涌入,緊接着是失地的農民及一些冒險家,一幫士子也不甘落後,由各地泛舟至海安,踏上了交趾肥沃的土地。

黃宗羲曾建議林純鴻放棄打着莫敬寬的旗號出兵,這點被林純鴻採納。滅國之戰進行正酣時,黃宗羲每日懸着心,惟恐因爲出師之名不同,爲荊州軍帶來滅頂之災。

好在荊州軍爭氣,以五萬人馬出征,傷亡不到一萬。黃宗羲終於放下心來,內心裡不免爲自己的傑作感到得意。

既然感到得意,黃宗羲就想着到交趾親身體驗一把,看看交趾人到底在想什麼。

黃宗羲與顧炎武來往甚密,遂拉上了顧炎武,一同前往交趾。

待到兩人在海安棄舟登陸後,赫然發現,馬世奇居然在碼頭親自迎接。兩人受寵若驚,慌忙謝道:“馬大人日理萬機,何必理會我等山野村夫?我等着實不敢當!”

馬世奇攜兩人之手,大笑道:“兩位大儒齊至交趾,若世奇怠慢,會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

“不敢當……不敢當……”

“哪裡不敢當?江陵侯曾言道,亭林先生和南雷先生乃當世之奇才,一句話,一條計策,甚過一個兵團!”

……

衆人大笑,氣氛極爲熱絡。

黃宗羲、顧炎武表明來意,並一再要求馬世奇儘管忙碌,不必理會他們。

馬世奇也不再堅持,向狄威去函,要求派兵護衛兩位大儒。狄威亦知兩人在江陵侯心目中的分量,足足派遣了一個哨的精銳兵丁,將兩人團團包裹。

黃宗羲和顧炎武苦笑不止,打趣馬世奇道:“馬大人自己都對交趾的治安不放心嘛,讓蜂擁而至交趾的商家、農夫如何自處?”

馬世奇不以爲意,回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黃宗羲、顧炎武離開海安後,也不乘船,甚至連馬車都不坐,只是步行向西。一路上,兩人發現,紅河沿岸,水網密佈,土地肥沃,與江南並無二致。

只是,江南人煙密集,市阜繁盛,而交趾的村莊裡幾乎難以見到人煙,大好的農田居然都長滿了草,荒蕪在那裡。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官道上、碼頭邊、河道里人頭攢動,密密麻麻的交趾人揮汗如雨,正在進行大規模工程建設。

黃宗羲心裡老大一個問號,不明白馬世奇爲何不讓這幫人種田,反而去修建基礎設施。

與黃宗羲不同的是,顧炎武見到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後,頗爲激動,喜道:“江陵侯鋪路修橋上了癮,走到那裡都是這一套。不過,這一套還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能迅速收心,促進工商繁榮。”

黃宗羲停下腳步,又望了密密麻麻的人羣一眼,說道:“也不知江陵侯在哪裡弄的這麼多錢,居然同時在湖廣以南、福建、兩廣、四川、江南各地大修工程!據聞,僅湖州一地,去年的投入就超過一百五十萬圓,這麼多地方同時開工,投入豈不是過億?”

“修建工程乃一本萬利之事,江陵侯食髓知味,哪裡能收得住手腳?”

“投入這麼大,還一本萬利?此話何解?”黃宗羲大驚,忙問道。

顧炎武將目光離開正逐漸成型的嘉平碼頭,說道:“剛開始,顧某也想不通,後來將江陵侯的稅收政策結合起來琢磨,方纔想明白。就以湖州爲例,一百五十萬圓的投入,無非用於購買材料及支付工錢,我們先假設一百萬用於購買材料,五十萬用於支付工錢。材料,無非就是木材、石灰、石頭等物,生產這些材料,商家需向官府繳納一成七的稅收,那麼,有十七萬又回到了江陵侯手中。木材、石灰、石頭商生產材料時,又需要購買工具、招募人手,生產工具的商家,又需要繳納一成七的稅收……這一輪輪循環下來,該有多少錢重新回到江陵侯手中?”

黃宗羲仔細琢磨,覺得顧炎武說得果然在理,豁然開朗,順着顧炎武的話說道:“工人們拿到了工錢,去買糧食、布匹,修房子,甚至去賭博,又會產生一輪輪循環,增加稅收。這麼看來,江陵侯即便虧,也虧不到哪裡去,至於工程建設完工後,其產生的好處更是數不勝數!難怪江陵侯在大明鋪開攤子大搞工程。”

顧炎武大笑,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所以……”

顧炎武的話剛說了一半,就被黃宗羲打斷:“不對,不對!若照此推理,只要大明境內的糧食夠吃,江陵侯就是修建一百座阿房宮,也不會耗盡民力?”

顧炎武瞠目結舌,不知如何作答。出於本能,顧炎武覺得修建一百座阿房宮一定會耗盡民力,可是按照剛纔的說法來推,對民力的損耗好像又不大。

兩人琢磨良久,也想不出所以然,最終將這個問題放在了一邊,繼續往前走。

嘉平之西,與東邊並無多大區別,農田無一例外地大規模拋荒,偶爾見到一座村莊,村莊裡的壯丁也見不到身影,問起來,倒有大多數答道:“在太原挖礦。”

黃宗羲和顧炎武的擔心一日勝過一日:現在已經開春,正應該是春播的時候,萬一交趾誤了季節,一年的收成就全沒了,交趾恐怕會陷入饑荒中!

饑荒,對於新納之地而言,足以毀壞統治的根基。

黃宗羲和顧炎武顧不得細細考察,徑直前往交州,求見馬世奇。

當兩人說出他們的擔憂後,馬世奇回道:“交趾之土地、山林、礦藏,皆屬大明皇帝,所有良田,唯有對大明皇帝忠心之人,纔有資格耕種!”

黃宗羲和顧炎武這才明白,交趾的土地大規模拋荒,並不是找不到人耕種,而是故意不分給尚未歸心的交趾人。

兩人顧不得琢磨這個政策的利弊,直接問道:“若糧食不夠,出現饑荒,怎麼辦?”

馬世奇給兩人算了一筆賬:目前,到交趾墾荒的漢人大約有五萬餘人,分配出土地二十六萬多畝;弓兵共有兩萬餘人,算上弓兵親屬,共分配土地約三十多萬畝;參加驍衛軍的共有萬餘人,分配出土地約十五萬畝,所有得到耕種的土地約七十五萬畝。按照每畝四石的平均產量,可產糧食三百多萬石。現在漢人正持續往交趾遷移,歸心的交趾人越來越多,一年的產量只會比這多。

而目前整個交趾土地上,所需要養活的人口不到一百二十萬,每人可分得糧食三百多斤,比江南的人均消耗量略低,不會發生饑荒。

數據擺在這裡,讓黃宗羲和顧炎武不得不心服口服。

只是,鄭梉死前死後,相繼竄入山林的交趾人高達百萬之巨,這幫人就不管了?

黃宗羲和顧炎武都是聰明人,沒有提這個問題。兩人進入交州城後,發現交州十室九空,稍一打聽,就知道交州發生了何事。從交州一事,就足以看出,林純鴻有縱容之意,巴不得交趾百姓都死光光。

如此有違人倫之事,最好不要說出口,畢竟,他們兩人又拿不出確鑿的證據。

黃宗羲和顧炎武隱隱覺得不安。

他們兩人一路考察,發現交趾的百姓對大明軍隊的到來,並不怎麼抗拒,只是內心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以荊州的實力及統治的嚴密性,平穩度過這段時間幾乎毫無難題。若真的對散入山林的百萬之衆不管不顧,將其餓死大部分,餘下的交趾人必然視大明爲仇敵,再無一絲迴旋的餘地。甚至,現在已經歸心的交趾人,有很大的可能因重新仇視大明。

也就是說,一場饑荒可能將現在的大好局面徹底葬送。

涉及到治理交趾的原則,馬世奇也是聽命行事,黃宗羲和顧炎武情知找馬世奇討論無用,遂辭別馬世奇,在交州僱了一輛上好馬車,一路北上,經諒山過廣西,進入湖廣,最終抵達荊州。

一路山路崎嶇,路程長達四千裡,兩人日行三四百里,僅僅只花了十三天時間。

林純鴻聽聞兩人風餐露宿,從交州一路趕到荊州,大爲驚歎,情知兩人有要事,立即將兩人迎入了星拱樓。

(十一期間至徽州遊玩,赫然發現,徽州離海那麼遠,居然也產出了無數的海商、海盜!看來,我對徽商的瞭解還不夠,或者說,對華夏文明的內在稟賦瞭解不夠,以後有時間,好好和讀者分享一下徽商的過往。)

第7章 玉汝於成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436章 惶恐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552章 謀財第83章 遼州之戰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456章 進取第64章 東林黨人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3章 石子嶺上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601章 張鳳儀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507章 阻擊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36章 誓言報復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356章 默契第8章 先利其器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38章 惠王出手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57章 百般刁難第45章 亂中有序第558章 戰馬(二)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66章 如火如荼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412章 兩難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485章 軍情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68章 大展宏第356章 默契第491章 收編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412章 兩難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10章 近期計劃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88章 紛爭又起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386章 觀營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558章 戰馬(二)第6章 幽谷巨木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78章 重組商社第667章 小成第517章 受阻第29章 惠王分羹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498章 賭性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285章 開解屬下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403章 鎖江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83章 遼州之戰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
第7章 玉汝於成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436章 惶恐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552章 謀財第83章 遼州之戰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456章 進取第64章 東林黨人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3章 石子嶺上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601章 張鳳儀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507章 阻擊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36章 誓言報復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356章 默契第8章 先利其器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38章 惠王出手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57章 百般刁難第45章 亂中有序第558章 戰馬(二)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66章 如火如荼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412章 兩難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485章 軍情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68章 大展宏第356章 默契第491章 收編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412章 兩難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10章 近期計劃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88章 紛爭又起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386章 觀營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558章 戰馬(二)第6章 幽谷巨木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78章 重組商社第667章 小成第517章 受阻第29章 惠王分羹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498章 賭性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285章 開解屬下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403章 鎖江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83章 遼州之戰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