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

草原的春天,狂風四起,飛沙走石,日月暗淡無光。

一支長達數裡的車隊,行進在東勝至黃河一線上,就如風暴中的小舟一般,渺小,微不足道。

兩千餘全副武裝的將士,夾雜在車隊中,將車隊分成了五段,便於遇襲時迅速組織防禦。

鄭嘉棟騎着高頭大馬,在百餘精銳親衛簇擁下,正興致勃勃地聽一名軍政官吹牛打屁。

“……諸如雄威、神機、霹靂三軍團,駐紮在江南,年餘無戰事,被將士們戲稱爲‘衙役軍團’……”

鄭嘉棟顯然被“衙役軍團”吸引了注意力,疑惑地問道:“享譽天下的東南軍,居然被稱爲‘衙役軍團’?”

軍政官大笑道:“無戰事,每日維持治安,‘衙役軍團’倒是實至名歸!”

鄭嘉棟想了想,覺得有趣,笑問道:“東南三軍團被稱爲衙役軍團,那駐守在荊州的天策軍團算什麼?”

軍政官收起戲謔之色,一本正經地回道:“自然是‘同樂軍團’!”

鄭嘉棟被軍政官收放自如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道:“這個我懂了,整日介與民同樂,搞一些軍民魚水情的勾當!”

“正是!”軍政官臉上又露出了笑容,接着說道:“還是我武衛軍團好,雖組建時間晚,倒搶到了九邊的好地方,將士們的戰功和職銜呼啦啦地往上漲,讓虎嘯軍團都羨慕得流口水!”

……

這名軍政官,自然來自武衛軍團,擔負武衛軍團與鄭嘉棟部居中聯絡之責。

初,張鳳儀率領武衛軍團,協同鄭嘉棟部向北進兵,張鳳儀就把遮護糧道、運送輜重之重責交給了鄭嘉棟部。鄭嘉棟本想着率部與蒙古人戰個昏天暗地,建不世之功業,奈何麾下盡是步兵,連跟在蒙古人馬屁股後吃沙子的資格都沒有,只好接受了張鳳儀的安排,挑起了運送輜重的重責。

張鳳儀見鄭嘉棟部極度缺乏騎兵,擔心護送糧草時誤了大事,遂派遣一哨騎兵交予鄭嘉棟,遂行偵察之責。

這名軍政官,就隸屬於騎兵哨,軍銜僅爲仁勇尉。仁勇尉本無騎馬行軍之權,但鄭嘉棟見這名軍政官風趣,學識淵博,便爲軍政官配備了一匹戰馬,每日並轡而行。

一陣狂風襲來,數里長的車隊,立時被包裹在黃沙之中,顯得影影綽綽,讓鄭嘉棟不由自主地前後張望了一番,嘆道:“從東勝至鹿城(今包頭),長達兩百里,一路風啊沙的,幸虧有一條硬基路,從東勝直直通往鹿城,倒不用擔心迷路。這條路直得奇怪,又硬得奇怪,什麼時候什麼人修了這麼一條路?”

軍政官回道:“這條路,就是‘秦直道’,從咸陽一直通往鹿城,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都不轉彎的。”

“秦直道?”鄭嘉棟大吃一驚,道:“難道是幾千年前的秦始皇修的?通往鹿城,幾千年前秦始皇就把路修到了鹿城?”

軍政官點了點頭,道:“正是秦始皇所修!戰國時,趙武靈王北擊匈奴,在鹿城這個地方置九原縣,並在陰山修築長城,抵擋匈奴南下。後來匈奴趁秦國忙於統一全國,無暇北顧,遂趁機南下,兵鋒直抵榆林一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在鹿城置九原郡,又令蒙恬監修秦直道,將勢力一直拓展到陰山腳下。”

鄭嘉棟怔怔不語,良久,方嘆道:“秦朝時,漢人強悍至斯,真是難以想象。後來,漢唐雖爲中原鼎盛之時,勢力也難以拓展至陰山腳下,可見一代不如一代!哎……”

軍政官見鄭嘉棟鬱郁,笑着駁道:“鄭將軍不必妄自菲薄,關於漢唐難以將勢力拓展至陰山,行知學刊上倒有一篇文章專門分析原因,講得頗爲有趣。”

“哦?”

軍政官指了指鄭嘉棟腳下的馬鐙,問道:“鄭將軍可知馬鐙何時出現?”

“馬鐙?這東西不是自古以來就有麼?誰知道什麼時候出現?”鄭嘉棟疑惑地問道。

“據行知書堂的教授考證,馬鐙就在秦漢交替的時候出現!也就是說,當初蒙恬北擊匈奴時,匈奴人尚未配備馬鐙,光溜溜地趴在馬上而已!”

鄭嘉棟大吃一驚,怔怔地問道:“這怎麼可能?沒有馬鐙,如何射箭、劈砍?”

軍政官笑道:“可不是?所以,蒙恬率領步兵,端着弩機,可以輕易地將匈奴人逐離陰山,而到了漢武帝時,舉全國之力,又擁有衛青霍去病等數百年難以出現的優秀將領,卻不能將匈奴人全部逐離陰山周邊。原因無他,就是因爲匈奴人學會了用馬鐙,機動性大爲提高,難以徹底剿滅。”

鄭嘉棟默然半晌,回道:“想不到小小的馬鐙,居然這麼重要!難怪中原數千年來,一直被胡人攪得雞飛狗跳。”

軍政官神秘地笑了笑,道:“馬鐙讓胡人取得了對漢人的絕對優勢,不過,我荊州軍的火炮、手雷、火槍,又讓漢人取得了對胡人的絕對優勢。鄭將軍可曾聽聞嶺北四部在短短一刻鐘內,被手雷炸死了數千騎?”

武衛軍手雷戰曾轟動了草原內外,鄭嘉棟哪有不知之理?並且,作爲一名優秀的將領,鄭嘉棟也時常琢磨經典戰例,迅速發現了手雷的致命弱點。

鄭嘉棟道:“手雷固然是利器,但是這玩意貴得嚇人,對輜重的要求也高得離譜,如何大規模應用?”

軍政官回道:“手雷貴,霹靂炮就不貴了?我荊州軍照樣不要本錢地往韃子陣中射開花彈。至於運輸,嘿嘿,鄭將軍就別擔心啦……”

軍政官故意賣了個關子,停了下來,直把鄭嘉棟的心撓得癢癢的。鄭嘉棟道:“錢老弟憑地不痛快,有話直說就是!”

軍政官將嘴湊近鄭嘉棟的耳朵,壓低聲音道:“鄭將軍可曾聽聞方城至葉縣的鋼軌路?四匹重型挽馬,拉着數百石貨物,可日行八百里!西安至鹿城,長約一千五百里,如果沿着秦直道,修一條鋼軌路,兩日就可以從西安至鹿城,什麼糧草、手雷、開花彈還用得着發愁嗎?”

鄭嘉棟目瞪口呆,問道:“難道江陵侯準備沿秦直道修鋼軌路?”

軍政官大笑道:“都是傳言,鄭將軍何必當真!”

笑完,軍政官又向鄭嘉棟擠了擠眼睛,含笑而不語。

鄭嘉棟一下子讀懂了軍政官的意思,內心波濤洶涌,怎麼也無法平靜。如果真有這麼一條鋼軌路,鹿城與榆林、綏德又有何區別?

看來,春去秋來,遊牧民族的冬天已經慢慢降臨,大丈夫建功立業,可不就在現在?這是一個大時代,錯過了這個時代,這輩子算白活!

鄭嘉棟正想着自己的心事,忽然,西北方向十數裡之外傳來一聲爆響,緊接着,數聲爆響次第響起。

爆響聲清脆、尖利,正是騎兵哨的示警!

“敵襲!”

鄭嘉棟軍中響起了一陣陣嘶吼,士兵們在軍官的驅策下,迅速動了起來。

由於車隊長達數裡,士兵和民夫根本來不及將輜重車聚攏在一起,只好將附近的輜重車推至外圍,組成了三個相距裡許的圓圈,將將士及民夫遮護在中間。

防守陣型剛剛成型,五六騎飛奔至鄭嘉棟眼前,彙報道:“伊金霍洛部,兩千五百騎,分爲五部突襲而來……”

兩千五百騎!

鄭嘉棟倒吸一口涼氣。

對成陣列的步兵,兩千五百騎雖不至於劫奪軍輜,但是,如果敵騎不間斷騷擾,運送軍輜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鄭嘉棟大爲頭痛,立即派出傳令兵,向張鳳儀通報敵情。

果然,正如鄭嘉棟所料,伊金霍洛部的輕騎兵見鄭嘉棟嚴陣以待,大部離得遠遠的,間或派出三四百騎,衝至陣前,亂放箭支後,又迅速遠遁,讓鄭嘉棟部煩不勝煩。

若在三日之內,鄭嘉棟無強援,必然崩潰無疑。

鄭嘉棟慶幸萬分,幸好在蒙古輕騎抵達前派出了傳令兵。

張鳳儀接令後,驚疑不定。她判斷,鄂爾多斯諸部在渡過了短暫的混亂期後,終於痛定思痛,開始採取騷擾糧道這個古老而又非常有效的措施。

執行騷擾之略的,除了鄂爾多斯諸部,達拉特諸部會不會參與其中?土默特諸部呢?

若聚集在鹿城周邊的諸部精誠團結,堅決遂行騷擾之略,這對兩路大軍還真是個大問題!

眼前火燒眉毛,張鳳儀顧不得考慮這麼多,馬上令騎步第一軍掉頭南下,支援鄭嘉棟。

當騎步第一軍與鄭嘉棟匯合後,護送着輜重繼續北行。伊金霍洛部兩千餘輕騎兵依然不願離去,遠遠攝在車隊周邊。騎步第一軍派出兵力驅逐,蒙古輕騎兵則四散逃走。

騎步軍將士的騎術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對手,每次只能望着馬屁股興嘆,無法將輕騎兵斬於馬下。

當騎步軍放棄驅逐,蒙古輕騎兵又如賴皮一般,纏了上來。

就這樣一直糾纏,直到輜重車隊抵達張鳳儀軍中,蒙古輕騎兵方纔望着西邊狂奔而去。

張鳳儀憂慮不已,既然鄭嘉棟部受到了騷擾,押送輜重的預備隊也會受到騷擾。

果然,張鳳儀馬上接到了通報,武衛軍團預備隊受到蒙古輕騎騷擾,無法寸進!

不過,與鄭嘉棟部不同的是,預備隊離東勝城更近,在向駐紮在東勝城的虎嘯軍團求援後,由林純義派出一部,護送至張鳳儀軍中。

張鳳儀召集諸將商議良久,最終,她圓瞪鳳眼,斬釘截鐵地說道:“這樣下去,遲早會師老兵疲,爲敵所乘!與其被敵人牽着鼻子走,還不如加速進兵,渡過黃河,攻佔鹿城!”

第409章 大節第519章 口諭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585章 更長遠的打算第574章 大洗禮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39章 事涉禮部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30章 山雨欲來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656章 滅國之戰(一)第405章 龍武軍第633章 禁衛軍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403章 鎖江第564章 反擊第27章 當陽慘禍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331章 偶遇第531章 屠殺第454章 轉變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635章 罌粟花第635章 罌粟花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601章 張鳳儀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518章 江陵侯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507章 阻擊第461章 北上第495章 勤王詔第361章 出擊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440章 棱堡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402章 大局第571章 自罵第471章 擄掠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79章 誓師出征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386章 觀營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92章 開始鑄炮第356章 默契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9章 專事伐木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30章 山雨欲來第62章 徽州會館第564章 反擊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426章 入彀第403章 鎖江
第409章 大節第519章 口諭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585章 更長遠的打算第574章 大洗禮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39章 事涉禮部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30章 山雨欲來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656章 滅國之戰(一)第405章 龍武軍第633章 禁衛軍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403章 鎖江第564章 反擊第27章 當陽慘禍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331章 偶遇第531章 屠殺第454章 轉變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635章 罌粟花第635章 罌粟花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601章 張鳳儀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518章 江陵侯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507章 阻擊第461章 北上第495章 勤王詔第361章 出擊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440章 棱堡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402章 大局第571章 自罵第471章 擄掠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79章 誓師出征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386章 觀營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92章 開始鑄炮第356章 默契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9章 專事伐木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30章 山雨欲來第62章 徽州會館第564章 反擊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426章 入彀第403章 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