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

自古以來,東勝城周邊就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爭奪的焦點,當中原朝廷強大時,一般會在東勝附近築城,將其作爲對抗遊牧民族的最前線,當中原朝廷虛弱時,防線會往南收縮至榆林,甚至收縮至綏德一線。

元末時,東勝周邊被河南王擴廓帖木兒佔有。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兵將擴廓帖木兒逐出東勝,東勝被漢人所控制。

好景不長,蒙古人又迅速進入東勝,明朝已經失去了剛建立時的銳氣,只好在榆林修築長城,阻止蒙古人進入陝西。這種態勢,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張鳳儀攻佔東勝城,改變延續一百多年的態勢,意示着草原與中原的力量對比,再次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東勝以南,乃榆林衛、神木堡之類的堅固邊防線,過了邊防線,便進入中原的核心區域之一陝西;東勝之東,乃丘陵地帶,天險黃河,橫貫在河東與東勝之間;東勝之西,乃八百里瀚海,缺水缺草,難以跨越;東勝之北,再走兩百里,即抵達蒙古人的核心區大青山,那裡水草肥美,被譽爲塞上之江南。

無論怎麼看,東勝的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果然,在張鳳儀攻下東勝城後,虎嘯軍團第二軍離開榆林衛,移駐東勝城。

更讓蒙古人鬱悶得想吐血的是,三萬多民夫就地轉爲建築工,開始採石、夯基,其目的不問可知:在東勝修築堅固的城防!

而且,三萬多民夫顯然只是先期人馬。在荊州軍控制東勝城後的七八天內,又有數萬民夫運送糧草趕到,加入到築城行列中。

由於災荒及羊吃人,陝西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對於熊文燦而言,只要有足夠的糧草,就是組織三十萬民夫至東勝,又有何難?

民夫在築城,張鳳儀自然不會閒在東勝城內空耗糧食。接下來的日子,張鳳儀充分利用武衛軍團的機動優勢,縱橫馳騁在伊金霍洛的地盤上。

伊金霍洛部和準格爾部根本抵敵不住,除了小規模接戰數次外,就是逃跑,一直逃到青山腳下的達拉特部,方纔喘了口氣。

一些來不及逃跑的小部落,幾乎全被張鳳儀俘獲,男女老少,數量達到兩萬餘。其餘如牛羊、戰馬等不計其數。

張鳳儀肆意擴大活動地盤,最終,連緊挨着瀚海的杭錦部也被張鳳儀的兵鋒所威脅,開始往西北的陰山遷移。

短短一個月內,方圓四五百多裡的優質草場,全部落入荊州之手。更爲關鍵的是,虎嘯軍團兵駐榆林、神木堡及東勝城,三個軍之間成犄角之勢,攻擊任何一點,必然遭到數萬精銳將士的反擊。

蒙古人已經被驅逐,防線業已穩固,現在輪到熊文燦表演了。

奉林純鴻之命,熊文燦率領大批官吏抵達東勝城,開始籌謀在東勝地區建立穩固、嚴密的統治體系。

熊文燦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大量的人力,跑馬測量土地,摸清了東勝地區的草場資源。

在對東勝地區的情況有了大致瞭解後,熊文燦開始按照中原的習慣,申請成立了東勝府,東勝府之下,又劃分爲三個縣,海塔縣、東勝縣、錫尼縣,大致地域分佈,恰好就是準格爾部、伊金霍洛部、杭錦部霸佔的地盤。

地域劃定之後,熊文燦又開始着手建立各級政府機構,搭起了政府機關的架子。

緊接着,熊文燦精心挑選了幾塊水草最爲豐美的地方,如東勝城周邊、紅鹼淖湖周邊、烏蘭木倫河河谷附近等等。然後組織人員至朔州、西安、沁水大肆宣傳,試圖出售草場經營權。

緊接着,熊文燦將張鳳儀俘獲的蒙古人徹底打散,按人口分以草場,每人兩百畝,每年上繳相當於十隻羊的稅收。

與此同時,熊文燦通過各種渠道向草原宣傳荊州方面在治理東勝地區的政策,宣稱,凡是從青山、陰山周邊返回東勝地區的牧民,所享受的待遇一如留下的蒙古人。

在東勝地區,大約五六畝草場可以養活一隻羊,兩百畝草場,可以養活四十來只羊,足以讓一人過上溫飽的生活。若再勤勞點,通過剪羊毛獲取另外一份收入,甚至有能力消費棉布、毛衣等高級貨。

顯然,熊文燦的政策經過了嚴密的計算和論證。

不說熊文燦在東勝地區上躥下跳,四處招募商家及牧民,且說張鳳儀在肅清了東勝地區的蒙古人後,稍事休息幾天,便即率領武衛軍團、鄭嘉棟出東勝城,向北邊的達拉特部進兵。

軍事是政治的外延,這句話在張鳳儀徵戰青山時得到了完美的印證。

熊文燦沒有進入草原之前,準格爾部、伊金霍洛部及杭錦部的貴族們還希望着張鳳儀的前進動力用完,自行退出草原,然後他們緊隨荊州軍之後,重新至東勝地區放牧。可是,當熊文燦的政策傳至草原後,他們徹底驚呆了,除了憤怒還是憤怒。

熊文燦在東勝地區出售草場、修築東勝城,他們都不擔心,大不了等以後大軍退卻之後,再去奪回來,即使一時奪不回來,也可以與漢人耗下去,直到漢人耗不起爲止。可是,熊文燦推出的分草場之策,無異於徹底斷絕了他們回到東勝地區的希望。

三部的貴族們用腳都可以想到,他們手下的牧民十有八九受不了誘惑,會偷偷地跑回東勝地區,然後被熊文燦納入統治序列中,再被編入作戰序列,將刀槍的矛頭再指向他們。

失去了草場,他們還可以去搶,去奪,如果失去了牧民,他們用什麼去搶去奪?

而且,三部的貴族還清醒地認識到,即便他們加強控制,阻止牧民逃至東勝地區,也無濟於事。因爲在草原上,蒙古人有數百萬,熊文燦的政策遲早會傳遍整個草原,他們挾制牧民不準去,不代表別的部落不會去,當別的部落填滿了東勝地區的時候,他們要想再去攻擊東勝地區,不僅會面臨荊州軍的反擊,還會面臨東勝地區新主人的拼死反擊。

退一萬步講,即便蒙古人不去,以漢人龐大的人口基數,想要填滿東勝地區,也就是一條命令的事。

熊文燦已經把三部逼到了牆角,再也一絲退路。

要麼儘快向別的地方遷徙,尋找新的草場。畢竟,數十萬人擠入青山附近,狹窄的青山早已承受不住,餓死的牛羊遍地都是。

要麼鼓起勇氣與張鳳儀傾力一戰,打敗張鳳儀後,再與虎嘯軍團來一次決戰,徹底將荊州軍趕出東勝地區。

與張鳳儀傾力一戰?三部貴族想想都覺得頭痛,張鳳儀的機動性一點也不弱於他們,而且還有一個重裝騎兵軍,恐怕他們把所有人都填進去,都不是張鳳儀的對手。更何況,張鳳儀背後還有一個鄭嘉棟部,還有兩萬多百戰百勝的虎嘯軍團。

要是遷徙呢?往哪裡遷徙?這年頭,哪裡還有能容納數十萬人的草場?而且,遷徙時,手下的牧民會不會趁着混亂重新逃回東勝地區?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絕望的情緒籠罩着整個青山。

張鳳儀這邊,不停地把蒙古人往青山、陰山一帶擠壓;盛坤山那邊兵出和林格爾,以重裝騎兵軍爲左翼,以左勷部爲右翼,以兩個車步軍爲後盾,逐步往大青山推進。

林純鴻制定的戰術目標非常明確,將蒙古人逐出黃河沿岸即可,目標的實現,包括各種手段,逼降就是手段之一。

鑑於和林格爾離三娘子城特別近,盛坤山令葛文飛率領重裝騎兵軍突然加快速度,向西北方向猛插,一下子插入哈素海,將猝不及防的土默特騎兵打得潰不成軍。緊接着,葛文飛由哈素海將東土默特小部落往東邊驅趕。

與此同時,左勷部日夜兼程,進兵至大黑河河畔,在此安營紮寨,徹底堵住了土默特部往東與女真韃子匯合的路。

盛坤山則率領兩個車步軍,不停地往北擠壓,最終將東土默特小部落限制在三娘子城附近。

此時,土默特首領杭高就在三娘子城內,見大勢已去,派人至盛坤山中軍帳中,請求投降。在盛坤山答應保證他的生命財產安全後,率領三娘子城附近八萬餘蒙古人投降,盛坤山大軍兵不血刃,進入了三娘子城。

緊隨着盛坤山大軍進入三娘子城的,是黃渤和戴哲,黃渤和戴哲之後,足足有六萬餘民夫運送糧草抵達三娘子城。

刀槍閃亮、人強馬壯數萬精銳、堆積如山的糧草、如麻的民夫,看在杭高眼裡,他不由得感慨:恐怕在兩年以前,荊州軍就開始籌劃這一天,並因此儲存了大量的糧草和軍械。荊州軍之強悍,規劃之長遠,哪裡是蒙古人這樣鬆散的部落可對抗?

杭高心情灰敗,在百餘荊州軍騎士的看護下,一路南下,至荊州拜見林純鴻。在那裡,林純鴻將最終決定他的命運。

第559章 戰馬(三)第454章 轉變第85章 嫌隙漸生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25章 升官之後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77章 朝廷博弈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4章 家門之變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47章 心向大海第568章 小高潮第70章 後院起火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415章 磊落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51章 水上逞威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374章 糧道第39章 事涉禮部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467章 淡馬錫第522章 困獸第23章 請君入甕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285章 開解屬下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466章 自發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470章 金吾營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696章 復遼大計第543章 謀將第518章 江陵侯第448章 等待第63章 暴雨如注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31章 與虎謀皮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1章 垂髫小兒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273章 絕地反擊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467章 淡馬錫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252章 排兵佈陣第595章 串聯第467章 淡馬錫第420章 謀算第404章 合謀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507章 阻擊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430章 楊嗣昌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333章 投降第511章 動向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551章 工程院第416章 衝動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493章 分歧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17章 借力生力第404章 合謀第405章 龍武軍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53章 公堂之上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485章 軍情第595章 串聯第601章 張鳳儀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18章 思南攻略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558章 戰馬(二)第513章 隱忍(一)
第559章 戰馬(三)第454章 轉變第85章 嫌隙漸生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25章 升官之後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77章 朝廷博弈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4章 家門之變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47章 心向大海第568章 小高潮第70章 後院起火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415章 磊落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51章 水上逞威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374章 糧道第39章 事涉禮部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467章 淡馬錫第522章 困獸第23章 請君入甕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285章 開解屬下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466章 自發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470章 金吾營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696章 復遼大計第543章 謀將第518章 江陵侯第448章 等待第63章 暴雨如注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31章 與虎謀皮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1章 垂髫小兒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273章 絕地反擊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467章 淡馬錫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252章 排兵佈陣第595章 串聯第467章 淡馬錫第420章 謀算第404章 合謀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507章 阻擊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430章 楊嗣昌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333章 投降第511章 動向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551章 工程院第416章 衝動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493章 分歧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17章 借力生力第404章 合謀第405章 龍武軍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53章 公堂之上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485章 軍情第595章 串聯第601章 張鳳儀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18章 思南攻略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558章 戰馬(二)第513章 隱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