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山雨欲來

崇禎三年夏,小灣村的林族族長林國茂已經過了七十歲大壽,這是高壽,自然值得整個林族的人驕傲和自豪。但林老太爺很不滿,崇禎二年臘月,祭祀祖先的時候,居然有三十多林族壯丁沒有到達祠堂。這三十多人中,就包含林純鴻以及被林純鴻“拐走”的二十多號人,還有一些在外地做生意或者任官,無法到達現場可以理解,可林純鴻等人就在荊州附近,居然也不參加,這讓林國茂分外不喜,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僅僅是祭祀的事情,林國茂不至於着急上火,真正讓他受不了的是,林純鴻年初從小灣村招募了二十多個婦人給伐木工燒火做飯,常常是好幾個月不回家。林國茂認爲,婦人的職責就是相夫教子,哪能一出門就幾個月不回家?況且婦人出門之後能幹什麼?很有可能做出有傷風化的事情,讓整個林族蒙羞。林國茂對這些婦人的丈夫直言其事,要他們管好自己的老婆。這些男人當面答應的好好的,可是過了幾個月,沒有一個婦人回來的。林國茂上門質問,居然有人振振有詞的說道:“老太爺,你也看到了我們家裡窮,都快揭不開鍋了,孩子他娘能一個月掙一兩銀子,我們才能活下去。要是回來了,我們只好要老太爺養着了!”把林國茂嗝得說不出話來。

林國茂還想起當初處理林寶和林德紹田界的事情,林德紹居然抗命不來現場,害的他丟了面子。林德紹有恃無恐不到現場,不就是打定了跟着林純鴻伐木的主意?據說現在林德紹都成了夷陵貨棧的什麼總管,每日掙的銀兩一輩子也吃不完。

都是林純鴻惹的禍,林國茂連林純鴻的人都找不到。好不容易上次林純鴻拿着吳敢的人頭到小灣村祭奠自己的父親,林國茂準備好好的找他談談。但林純鴻祭奠之後馬上就走了,連一個招呼也沒有和自己打。林國茂一想起這點就生氣。自己的孫子林純大和林純鴻是小時候的玩伴,從外地回來後,林國茂就絮絮叨叨的給林純大說起這些事情,要林純大勸勸林純鴻,懸崖勒馬,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中,結果反被林純大勸告,說什麼要自己省省,別管這些事情。這都成了什麼世道?

林國茂的煩惱真實的體現了商業對幾千年宗法體系的衝擊,也許,有朝一日,當小灣村的一半以上的人都在外面務工,所謂的宗法體系將體無完膚。這點,林國茂沒有認識到,大明朝可能都沒有人意識到。

林國茂坐在沮漳河邊的石頭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河水發呆。這時從身後傳來一聲問候:“大爺,您老人家在這裡啊?吃過了沒?”

林國茂回頭一看,原來是林德成,回道:“小成子啊,今天着急慌慌的上哪裡啊?”小成子一點也不小,也過了花甲之年,只不過輩分矮於林國茂,被稱爲小成子。

林德成腳步也不停,說道:“聽說荊州城裡一根上好的楠木都降到二十兩銀子了,我去買點棺材木!”

說完,頭也不回的望荊州而去。與林德成持相同的想法的人不少,畢竟民間的習俗就是趁老人未死,便準備好棺材,現在木材便宜,讓有條件的人忍不住就出手購買。林國茂的棺木早就準備好了,不用他現在去購買。林國茂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上好的楠木都只用二十兩銀子,那做一副棺材豈不是五六兩銀子就夠了?哎,這世道真變了。”

林德成趕往荊州城後,並沒有出手購買木材,因爲他聽說木材一直在降,今天是十兩,沒準明天就是八兩,後天可能就是五兩。一時之間,修房子的、建廟的、造船的……都等着木材下降,導致荊州城裡的木材滯銷,幾乎一點交易量都沒有。荊州作爲新興的木材聚散地,糟糕的市場狀態直接影響了武昌等其他地區,交易量直線下滑,彷彿整個大明突然不再需要木材似的。

對於木材市場的蕭條,陳賀和付家和想出的法子就是降價,想仗着自己雄厚的資金實力將主要競爭對手林純鴻擠出木材市場。假以時日,以後的木材市場豈不是自己說了算?沒想到越是降價就越賣不出去,這點他們也不着急,畢竟手裡還有大量的現銀,看誰能撐到最後。

百里洲。

木匠李承宗帶着張小成正在各處巡視,巡視地點包括木材堆放地、上等好木處理地以及造船場。由於清江的木材源源不斷的涌入,整個百里洲成了木材的海洋,現在外人一般稱百里洲爲木島,形象的道出了島主林純鴻的身份。木材處理場主要對木材進行防腐防蛀處理,而且讓木材幹燥,這是林純鴻強制規定的,理由就是處理過的木材價格成倍翻番,非常划算,但是時至今日,處理過的木材沒有一根流入市場。用於造船工場的木材也非常少,造船場主要造一些長江上的貨船,順帶做一些修理工作,規模還相當小,連林純鴻本人的需求都滿足不了。

現在已經沒有人稱呼李承宗爲李木匠了,都稱李總管。他主要負責木材處理和造船場等事宜。在百里洲上,還有一人被稱爲總管,便是盧詩源,主要管理木材的倉儲和貨棧。

李承宗揉了揉腰,對張小成說道:“人老了就不中用了,剛走了一個上午,腰就疼得厲害!”天成是個聰敏的小夥子,連忙說道:“你老人家哪裡老了,昨天還掄錘砸釘來着。”

“我也是沒有辦法,那幫造船的傢伙連釘都不會砸,我只好親手示範了。”李承宗有點無奈。也是,船上的鐵釘都相當長,釘釘子得相當考量人的技術,稍不注意就砸歪了。

李承宗望着堆積如山的木材,心情有點鬱郁,他也知道,目前林純鴻下令所有木材不再銷售,以躲過這個低價時期。李叔拿林純鴻的產業當自己的產業,非常擔心林純鴻能不能扛下去。

張小成非常敬重師傅,見師傅心憂林純鴻的困境,便安慰道:“典史手頭應該不缺銀子,您老人家也不用擔心這個了。”

“啥?再多的銀子也架不住只出不進,你想想看,現在林老闆一個月得花多少銀子,護衛隊養着一月就是差不多三千兩,給貨棧和伐木工發工錢也要差不多六千兩,那幫土蠻子還在賣木材給林老闆,一月至少也要兩千兩,你看看,一月花的銀子就超過一萬兩,林老闆有多少銀子這麼花的?”

張小成一想,果然是這樣,心裡也十分擔心林純鴻能不能撐過這段時間。

林純鴻麾下的人或多或少知道目前的境況,一時之間有點人心惶惶,郭銘彥馬上行文給百里洲的林純鴻,建議暫時先不要收購土人的木材。目前林氏生意逐步走上正軌,一切彙報、報表和請示文書都有固定的格式,儼然一個小政府,這些都是李崇德的功勞,按照李崇德的說法,萬事都有章法,按章行事可以避免混亂和疏忽。郭銘彥要請示,當然得行文給林純鴻,這也間接的導致識字的人在林氏集團裡享有天然優勢。

但這個建議被林純鴻拒絕了,林純鴻的理由就是,如果停止收購木材,將導致土人沒有錢購買他們販運過來的貨物,損失大於所得,得不償失。郭銘彥對不收購木材會影響其他生意有點想不通,但還是嚴格執行了林純鴻的命令,繼續收購土人手中的木材。

“大人,冉之煥千戶說今年的首付銀子還沒有送到,要大人儘快準備!”

“嗯,知道了,接着說!”

“荊州府行文至枝江縣,說大人崇禎二年考績爲優。”

“嗯。”

“轉運總管張兆說貨物轉運老出現問題,急需一人幫他統籌!”

“哦?接着說!”

“荊州貨棧的批文還沒有下來,荊州府的答覆是那塊地已經被惠王府購買了!”

小戴子彙報到此處,嘎然而止,因爲林純鴻已經示意暫停。

林純鴻面上充滿了嘲諷與不屑,似乎是自言自語,又似乎對小戴子說道:“惠王在擴大戰場……”

小戴子快言快語,不假思索,立即道:“惠王想使絆子,我們也使絆子,不如讓張兆劫了他們的木材,不就什麼事都沒了?”

林純鴻微笑着搖了搖頭,吩咐道:“你馬上派人將張兆、鄭天成和王義(王二)叫來,我有要事吩咐。”

小戴子答應一聲,隨即躬身退出。

林純鴻早就考慮過利用控制長江航道的優勢,直接從根上打擊惠王勢力,但想來想去,覺得劫掠將引起荊州府乃至朝廷的關注,很可能得不償失。更關鍵的是,目前惠王大體上還算剋制,所有競爭大體上限制在商業範圍內,林純鴻準備與惠王打一場堂堂正正的商業之戰,藉此來檢驗整個林氏集團的抗壓能力。

如果到時候真扛不住了,採取點非常手段也無可厚非。劫掠惠王木材,要作爲最後的手段。

給林純鴻算賬的不僅僅是李承宗,宜都縣城裡,付家和和滕餘浩也在算這筆賬。滕餘浩是林純鴻手下伐木隊長之一,一向心高氣傲、自持甚高。當林純鴻將清江伐木的事情交給郭銘彥後,就有點不服從郭銘彥的管理,被郭銘彥敲打過多次。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付家和,便和付家和來往親密。

“滕隊長現在每月能拿到多少銀子?”付家和對林純鴻的事情非常關心,現在有機會,當然不會放過。

滕餘浩有點臉紅,據實回道:“二十多兩銀子!”

“哈哈,才二十多兩,按照滕隊長的貢獻,每月二百兩都不爲多。”付家和笑道。

滕餘浩的臉更紅了,他是個追求享受的人,向來發放的工錢都揮霍一空,口袋裡總是缺錢。每次和付家和出來吃喝玩樂,都是付家和掏銀子,讓滕餘浩心裡更是憤憤不平。

“我是可惜滕隊長這樣人才。像你,放在那裡掙不到錢,窩在這個山溝子裡才每月二十多兩銀子,可見這林純鴻對人刻薄,不能慧眼識英才。”付家和說道。

這話說到了滕餘浩的心裡,本來他就認爲自己強過郭銘彥,便把屈居於郭銘彥之下的過錯全推給了林純鴻,認爲林純鴻識人不明。他小心的說道:“奈何林純鴻將我從泥腿子帶出來,對我有恩,只好先幹着了。”

付家和對此呲之以鼻,說道:“所謂天下英才擇良木而棲之,我和陳老闆目前就缺滕隊長這樣的人才!”

這話讓滕餘浩心動不已,一雙手也不由自主在桌上敲打着。付家和察言觀色,心知滕餘浩已經入巷,接着說道:“現在林純鴻已經停止售賣木材了,他的實力哪裡趕得上陳老闆,陳老闆可是惠王府的座上賓。估計不出三個月,林純鴻就完蛋了。”

對這個判斷,滕餘浩信之不疑,他也知道林純鴻現在遇到了困難,但他還在掩飾自己的心思,說道:“林老闆可能會虧點,完蛋可能還不至於吧?”

付家和對這個說法更加蔑視,說道:“我來問你,林純鴻一個月給他工人發放多少工錢?”

“加上貨棧和船上的人,大約每月七千兩左右。”滕餘浩回道。他根本沒有想到付家和不可能知道這些數字,完全被付家和引入彀中,不假思索的將林純鴻的底泄露出來。

“購買土蠻子的木頭,每月多少銀子?”

“大約四千兩左右。”

“據說還有護衛隊,每月花多少銀子?”

“大約是五千兩左右。”

“哈哈,這就有一萬六千兩銀子,你想想,林純鴻手裡有多少銀子?能撐多久?”

滕餘浩一聽,面如土色,難道叱吒風雲的林老闆這麼快就要完蛋了?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

“你也不用擔憂,等林純鴻完蛋後,這裡所有的人和東西都歸陳老闆和我所有,你就自動加入我們了,前途可是一片光明。”

滕餘浩這才放下心來,說道:“以後可要仰仗付老闆了。”

“呵呵,這個沒問題。你現在先呆在清江,林純鴻有什麼動作,你馬上告訴我。這可是關係到你以後在陳老闆下的地位哦!”

“小的自當盡力,來,幹,喝掉這杯酒!”

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4章 鄉村大計第409章 大節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14章 算計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12章 土人陰影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412章 兩難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54章 應招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438章 登陸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438章 登陸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485章 軍情第64章 東林黨人第508章 壓力(一)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463章 收縮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8章 先利其器第441章 炮戰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334章 贈劍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400章 交鋒第413章 陽謀第535章 合圍(四)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404章 合謀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80章 初戰告捷第511章 動向第53章 公堂之上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413章 陽謀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564章 反擊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95章 攻打官莊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59章 青溪佛心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595章 串聯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475章 殺傷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41章 算計縣尊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3章 石子嶺上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363章 兄弟倪牆第66章 如火如荼第429章 挑撥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161章 湖廣巡撫
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4章 鄉村大計第409章 大節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14章 算計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12章 土人陰影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412章 兩難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54章 應招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438章 登陸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438章 登陸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485章 軍情第64章 東林黨人第508章 壓力(一)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463章 收縮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8章 先利其器第441章 炮戰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334章 贈劍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400章 交鋒第413章 陽謀第535章 合圍(四)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404章 合謀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80章 初戰告捷第511章 動向第53章 公堂之上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413章 陽謀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564章 反擊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95章 攻打官莊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59章 青溪佛心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595章 串聯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475章 殺傷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41章 算計縣尊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3章 石子嶺上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363章 兄弟倪牆第66章 如火如荼第429章 挑撥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161章 湖廣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