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聞令而動

孫應元、周遇吉接到了田楚雲的信函,這才突然明白:韃子退兵之後,大明朝廷的命令恐怕已經出不了北京城了。

孫應元、周遇吉雖然後知後覺,現在也不得不思考禁衛軍團的將來。

稍微有點能力的武將、或者率兵打過仗的武將,都是清醒的現實派。孫應元、周遇吉當然知道,朝廷絕無與林純鴻對抗的實力。

而且,像孫應元、周遇吉這樣有追求的武將,無時不刻都期望着遇到一名英明神武的統帥,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給他們帶來一場又一場勝利,最終立下赫赫戰功,光彪史冊。從這點出發,兩人希望朝廷來統帥他們,還是希望林純鴻來統帥他們,不言自明。

然而,孫應元和周遇吉兩人忠心耿耿,讓他們兩個公然背叛朝廷,甚至反身與朝廷作戰,這個顯然不可能。

對兩人而言,最好的結果便是:皇上依然是皇上,朝廷大策卻由林純鴻來主導。

這些心思,若用來處理田楚雲信函一事,關鍵點就落在了朝廷是否認可田楚雲的做法上。

孫應元和周遇吉不能決,最終決定由監軍陳奎來定策。陳奎本就是皇帝的代表,有誰能比陳奎更適合決定此事?

陳奎沒有像孫應元和周遇吉這麼猶豫,爽快地決定:以打探消息的名義,派出一名參軍至破虜行營。

唐通、白廣恩、曹變姣接到信函後,當然不敢擅自決定,不約而同地將球踢到了洪承疇腳下。

洪承疇混了半輩子的官場,他的政治敏感性只會比陳奎更強。像洪承疇這樣的人,心思靈敏,爲人圓滑,既不像盧象升一般滿腦子忠君爲國的思想,也不像孫傳庭一般視功名利祿爲糞土。

洪承疇奮戰沙場十多年,吃了無數的苦,操了無數的心,當然以追求功名利祿爲先。若能順帶着光彪史冊,那就更完美了。

朝廷岌岌可危,即便能延續,也無法繼續提供追求功名利祿的舞臺!

同時,洪承疇懼怕身後之罵名,不敢對朝廷公然不利。

左右考慮之下,洪承疇答覆三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唐通、白廣恩、曹變姣都是粗人,十有八九不明白洪承疇的意思。不過,他們手下都有捉筆的師爺,一番解讀之後,三將不約而同地下令:以打探消息的名義,派出一名參軍至破虜行營。

田楚雲見四將都派出了參軍,大喜。

軍議時,田楚雲稍稍擺出了點商議的樣子,隨後便直接公佈了作戰計劃:

遼東半島上,金吾軍團向耀州(今營口)施加壓力。實質上,早在滿清韃子大軍南下之前,鄭福林就關閉了旅順、復州周邊的貿易,興兵向北。

鄭福林的攻勢甚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蓋州,三日之後破城,進入蓋州。

蓋州以北,地形開闊,適合騎兵縱橫馳騁。皇太極令多鐸率領七千重騎兵與鄭福林周旋於平原之上,雙方你來我往,互相廝殺得不亦樂乎。

宣府、烏蘭察布一線,田楚雲令禁衛軍團押送五千石糧草至沽源,匯合武衛軍團及草原弓兵,以張鳳儀爲統帥,兩部互爲犄角,協同進兵,從西邊伺機攻擊韃子後路。

薊遼一線,令唐通、曹變姣、白廣恩謹守防線,令雄威軍團第一軍、第二軍分別從龍井關、牆子嶺出防線,以營爲單位展開運動戰,不計一城一地得失,以消滅韃子有生力量、破壞補給爲目標。

洪承疇率先得知了田楚雲的作戰計劃,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道:“非不想,實無力也!”

洪承疇打的仗可比田楚雲多得多,他當然知道憑藉關牆防守滿清韃子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滿清韃子手頭火炮衆多,關牆的作用已經大大降低。除了延長韃子進攻的準備時間及讓守軍在地形上佔據一定優勢外,已經不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最好的防守措施當然是在運動中進行大範圍穿插,爲消滅韃子創造戰機。

洪承疇想得到這點,卻不敢付諸實踐。他懷疑,一旦命令手下的軍隊進行穿插作戰,恐怕不等韃子來攻,自己都要把隊伍跑散。

田楚雲顯然對雄威軍團的情報、體力、指揮體系有着相當的自信,而且,洪承疇認爲,雄威軍團的確有這樣的能力。

田楚雲能派兵出邊牆直面韃子,而且還把後路交給他,洪承疇當然沒有反對的必要,遂令屬下放開龍井關及牆子嶺,讓雄威軍團北上。

孫應元知悉田楚雲的計劃後,正納悶糧草從何而來時,忽然黃渤派人求見,說五千石糧草已經準備完善,就在宣府城中,讓孫應元儘快派兵搬取。

孫應元大驚,派人一看,發現黃渤早就通過商人在宣府囤積了將近萬石糧草。孫應元放下心來,令禁衛軍團押送糧草向沽源靠近,等待張鳳儀抵近沽源。

雄威軍團穿越洪承疇的防線,顯然在濟爾哈朗的意料之外,猝不及防下,吃了大虧。待濟爾哈朗醒過身來,派遣重兵圍剿雄威軍團時,雄威軍團卻與韃子在崇山峻嶺內兜圈。

雄威軍團的前身雄威營,兵員來源於巴東的崇山峻嶺中,有着良好的山地作戰傳統。後來雄威軍團抵達仙霞關後,又時時展開山地戰訓練。而且,他們的統帥田楚信本就是長途奔襲和打運動戰的高手。

韃子如何是雄威軍團的對手,在雄威軍團營級建制的持續調動下,疲於奔命。雄威軍團又創造了數次戰機,給予韃子毀滅性的打擊。

濟爾哈朗無法,只好令鰲拜和準塔暫時退兵,與邊牆脫離了接觸。

與此同時,張鳳儀率領武衛軍團,協同禁衛軍團,互爲犄角,越過沽源,從西邊壓來,隱隱有威脅韃子後路之勢。

濟爾哈朗飛報皇太極,皇太極令濟爾哈朗退兵。

自此,濟爾哈朗將薊遼周邊搶掠一空後,迅速退回遼東。

韃子退兵,算得上崇禎十五年的開門紅,然而,朝堂之上一片愁雲慘霧,沒有絲毫慶賀的意思。

形勢依然嚴峻。韃子退兵後,雄威軍團第一軍、第二軍回撤,分別停在了龍井關和牆子嶺,第三軍則駐紮在薊州城外,沒有挪窩的意思。

虎嘯軍團借遮護糧道之機,駐紮在香河、寶坻、三河等地。京師的百姓,甚至能隱隱約約聽到虎嘯軍團的馬嘶人吼。

朝廷當然可以下令下屬軍隊進攻荊州軍。姑且不論能否打得過,這幫軍隊是否聽令還值得商榷。

也難怪朝廷會產生這樣的懷疑,畢竟,這些軍隊前段時間沒有接到朝廷命令,就與田楚雲配合密切,還取得了不少的戰功。

正當朝廷一籌莫展時,楊一仁再次提出了參軍聯席署的議案。

此參軍聯席署非彼參軍聯席署。以前,楊一仁僅僅着眼於抵抗韃子入侵,這次,楊一仁着眼的是整個大明!

楊一仁將整個大明的陸上武裝力量分爲三級。

最低層、最基礎的,當然是遍佈每個角落的弓兵。弓兵來源於最低層的百姓,農閒時訓練、巡邏,維持鄉村治安,在一定程度上發揮鄉村自治的作用,爲其餘武裝力量提供優秀兵員。

相對應的,各縣設立弓兵處、各府設立弓兵署、各省設立弓兵司,最後由大明軍事統轄機關統一管轄。

中間層次,則是地方駐防軍。各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在戰略要地或人口衆多的大城市駐守常備軍隊。地方駐防軍多配置輕武器,部署少量火炮及戰馬,主要用來應付轄區內各種不測。

高級層級,當然是遍佈大明各地的精銳野戰軍。野戰軍按照性質進行劃分,虎嘯、武衛、天武、驃騎、宣武、金吾、靖國、禁衛、薊遼等九個軍團,再加上神刃軍,屬於平原、沙漠、草原野戰軍,負責華北、西域、草原、遼東的防務,保護深入草原、沙漠及遼東的大明利益。

天策、神衛、驍衛三軍團,加上背嵬軍,屬於叢林、山地野戰軍,負責西南、華南等地的防務,將大明利益往雲南、交趾、廣南之外延伸。

雄威、神機、霹靂三軍團,負責東南、中原腹地的防務,必要時,可作爲機動力量對各個方向提供支援。

龍衛、龍虎兩軍團,屬於海軍陸戰軍團,隸屬於海軍,負責南洋地區的防務。

這些內容倒也罷了,最讓朝廷心寒的是,楊一仁提出,在大明建立樞密院,作爲唯一的軍事統帥機關,管轄所有武裝力量,發出作戰指令。

樞密院設立樞密使,負責動員、後勤、軍政、軍務等諸多事務,管轄所有武裝力量的日常建設、運作。

同時,樞密院內部還成立參軍聯席署,由各大軍團、海軍各大艦隊派出數人蔘加,負責擬定戰役級別、戰爭級別的作戰計劃,發出作戰指令。

至於樞密使、參軍聯席署對誰負責,楊一仁沒有明說,但所有人都明白,樞密使、參軍聯席署只能對林純鴻負責。

正當朝堂心寒於林純鴻試圖奪取朝廷軍事大權時,鄭夢帆、鄭鴻逵、洪齊雲等等光祿大夫聯袂向朝廷、荊州發出提案:《大明中央改制議》。

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90章 白杆女將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402章 大局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76章 先期偵察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406章 突變第465章 後院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44章 亂之將起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487章 登島第663章 滅國之戰(八)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409章 大節第552章 謀財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635章 罌粟花第50章 初識白杆第420章 謀算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475章 殺傷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454章 轉變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57章 百般刁難第58章 大廈將傾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560章 戰馬(四)第463章 收縮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636章 神刃軍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420章 謀算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467章 淡馬錫第535章 合圍(四)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473章 聯防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49章 保衛貨棧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66章 如火如荼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444章 回師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74章 籌備建制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408章 對策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360章 配合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23章 請君入甕第498章 賭性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81章 溫周之爭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25章 升官之後第58章 大廈將傾
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90章 白杆女將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402章 大局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76章 先期偵察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406章 突變第465章 後院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44章 亂之將起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487章 登島第663章 滅國之戰(八)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409章 大節第552章 謀財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635章 罌粟花第50章 初識白杆第420章 謀算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475章 殺傷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454章 轉變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57章 百般刁難第58章 大廈將傾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560章 戰馬(四)第463章 收縮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636章 神刃軍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420章 謀算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467章 淡馬錫第535章 合圍(四)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473章 聯防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49章 保衛貨棧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66章 如火如荼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444章 回師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74章 籌備建制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408章 對策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360章 配合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23章 請君入甕第498章 賭性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81章 溫周之爭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25章 升官之後第58章 大廈將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