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

朝廷與荊州方面,有過一次談判,即禹州談判。

從廣義上來講,後來的安慶對峙、炮擊鄭芝龍商船、攻佔巴達維亞,都屬於談判的範疇。

那次談判關係到朝廷之存亡、荊州之勢力範圍,規模非常宏大,中間甚至還充滿了驚險和不可控。無論是楊嗣昌,還是林純鴻,現在都沒有精力來第二遍。

在楊嗣昌的構想中,這次談判僅僅涉及草原拓展區域的劃分,重要性遠不及禹州談判,所以,動用的力量僅僅限於禁衛軍團。林純鴻也無意擴大規模,任憑黃渤及神刃軍發揮,未上升至戰略層次。

事實上,楊嗣昌壓根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朝廷內部改制上。這點,林純鴻倒是一眼看穿。

林純鴻沒有干擾的意思,任憑楊嗣昌作爲。他想看看,楊嗣昌到底能爆發出多大的能量,大明朝廷到底還有沒有希望。

萬一朝廷弄得一塌糊塗,林純鴻並不介意派出一旅之師進駐京師,承擔主導整個中華大地的大任。

要說,這段時間,朝廷的狀態還不錯。

自大明銀行正式運轉以來,朝廷從大明銀行的貨幣發行獲取了數百萬圓,財政狀況有了根本的改善。

有了錢,自然好辦事,禁衛軍團的擴編,軍事上取得小小的勝利,也在情理之中。

更讓楊嗣昌感到舒心的是,林純鴻在江南進行改制,東林黨人的根基在江南,日日與林純鴻打擂臺,壓根就顧不上朝廷的爭鬥,左右牽扯之力小了很多。再加上楊嗣昌存了早就不想幹的想法,對左右的蒼蠅不理不睬,施政的效率也上升了不少。

不過,楊嗣昌並非順風順水,至少,他還缺乏一整套高效的執行機構。朝廷六部、地方行政,皆已經爛到了根子裡,拖延、貪腐、瀆職乃常態,想靠他們高效地執行命令,比登天還難。

楊嗣昌想來想去,覺得林純鴻劍走偏鋒的思路不錯,有心模仿一番,便授意陳奇瑜提出組建聖源商號的構想。

構想一提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戶部直接組建商號,這可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與數千年來堅持的政治理念絕然不同。

反對,反對,堅決反對!就連江南的東林黨人、復社也抽空表態,阻止陳奇瑜的倒行逆施。

陳奇瑜被罵慘了,更有甚者,直接把矛頭指向了楊嗣昌,直指楊嗣昌是幕後操縱者,要他辭職以謝天下。

楊嗣昌、陳奇瑜對此皆不理會,等着朱由檢下決斷。

這個時候,朱由檢的態度頗值得玩味,似乎有點故意縱容朝臣阻止組建商號。朝臣們得到鼓舞,愈戰愈勇,幾乎有一戰而將楊嗣昌趕出朝廷的勢頭。

最終,朱由檢下旨,明確表示,戶部組建商號不可取,有與民?與民爭利之嫌,可由民間自行組建商號,朝廷從中抽稅即可。

朱由檢雖有旨意,但擋不住部分朝臣將楊嗣昌趕走的心思,朝廷紛紛擾擾,猶如菜市場一般。

就在所有人眼球被倒閣吸引時,聖源商號由範永鬥牽頭正式組建。該商號初一成立,就受到北方商人的熱烈追捧,後來,就連江南地區的豪商也忍不住動心,在裡面佔據了一定的份額。

商號隨之開始運轉,主要從事將羊毛、皮貨從宣府運往天津、從天津將茶葉、瓷器、絲綢運往宣府的勾當。

直到有一日,忽然曝出傳聞,內廷在聖源商號佔了四成乾股,利潤的四成流入了皇帝的內帑!與此同時曝出的,還有數年之前,內廷在京師設立毛紡工坊,賺取利潤,以充實內帑。

憤怒,士林徹底憤怒了,無不將矛頭指向朱由檢,要求朱由檢立即退出乾股。朱由檢不予理會,一幫朝臣直接跪在宮門前,寧願餓死也不後退。

朱由檢大怒,直宮門前痛罵大臣,質問大臣,內帑無銀,京營由誰來養?宮中開銷由誰來負責?平日救急,去哪裡弄銀子?

大臣們考慮到內廷權力膨脹的危險,沒有絲毫退縮的意思,並且得到了士林的聲援。

朝廷再一次癱瘓,什麼事情也辦不了。

正當朱由檢與朝臣鬧得不可開交時,楊嗣昌忽然上了一份奏章,提出內廷可以在聖源商號繼續持股,不過內帑開支詳情,需通報戶部。

這種和稀泥的態度,同時遭到朱由檢和朝臣的反對,楊嗣昌陷入裡外不是人的境地。朝廷的君臣對抗更加激烈,大有朱由檢不退股,就乾脆散夥走人的態勢。

慢慢地,一部分大臣逐漸醒過水來,覺得外廷監視內廷的財務,也是不錯的選擇,有了監視之權,內廷乾的事,勢必都在大臣們的眼皮底下,能翻得起什麼風浪來?

更何況,戶部知道了內帑的總數後,編制合理、切合實際的財政預算成了可能,這是惠及天下的好事。

於是,越來越多的大臣傾向於接受楊嗣昌的方案。

只不過,大臣們都是精明人,知道要朱由檢接受這套方案,必須採用更爲激烈的對抗措施。

涉及到權力鬥爭,從來都是刺刀見紅的。

內廷的太監們,這幾日也過得非常憋屈,個個擼起了袖子,就等朱由檢一聲令下,將宮門外的大臣們拖來打屁股。

朱由檢確實有廷杖的強烈願望,不過被楊嗣昌適時阻止,楊嗣昌一針見血地指出:大明朝廷的競爭者,內有荊州,外有滿清韃子,若皇上一意孤行,勢必被荊州和滿清韃子大肆宣揚,於大明朝廷有傾覆之禍。

朱由檢在熬了數日之後,最終熬不住,示意戶部派人至宮中查驗庫房,行使監督之權。

自此,楊嗣昌的財政改制,終於往前跨了一步,總算知道了帝國有多少錢可以花。

朱由檢心裡有氣,索性將內廷組建毛紡工坊一應事務全部公開,吩咐內廷的大太監們不再偷偷摸摸,大肆擴充規模。朝臣們拿到賬本,稍稍一觀,算是開了眼界,難怪朱由檢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拿出內帑救急,原來是因爲遍佈京師的工坊!

朝臣們算是對工坊的利潤有了直觀的認識。

朱由檢猶嫌不解氣,令大太監們招搖過市下山東、鳳陽等地,依託着運河發達的水運,大肆組建棉紡工坊,以御用棉布爲噱頭,快速搶佔棉布市場。

朱由檢還吩咐張彝憲,儘快將聖源商號的觸角伸往草原,賺取暴利。

這纔有了聖源商號在禁衛軍團的護送下,被神刃軍攔截一事。

神刃軍與周遇吉第二軍對峙數日後,周遇吉覺得此舉空耗錢糧,無聊至極,眼見得竇石溫只留下了一半兵力,便派人與神刃軍接洽,建議各自退兵,商隊先暫時退回宣府,等待雙方博弈。

黃渤原則上同意了周遇吉的建議,不過,他提出,商隊需派遣一人至神刃軍中。

這是**裸地扣押人質,周遇吉當然不樂意。

又對峙了數日,商隊人馬過於龐大,糧食即將耗盡,商隊總管見這樣不是辦法,主動向周遇吉提議,由他至神刃軍中當人質。

周遇吉在徵得李紹翼同意後,遂率領人馬護送商隊返回宣府。商隊總管履行承諾,進入神刃軍中,被神刃軍帶回了烏蘭察布。

三日後,賀儀銘與範毓賓相聚在大同,開始商討草原上的規矩。

作爲朝廷和荊州方面的代表,兩人顯然最合適。朝廷絕不會派有官身的人與荊州接觸,這涉及到朝廷的臉面,不容退讓,在這種情況下,聖源商號的總管範毓賓就是不二人選。

至於荊州方面,賀儀銘早就計劃組建西北商號,並且仿照大西洋商號的範例,擬定了方案。在荊州集團中,沒有人像賀儀銘對陸上貿易如此熱衷,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西北商號的總管非賀儀銘莫屬。

範毓賓和賀儀銘見面後,倒有點惺惺相惜之意,並且迅速認定,對塞外的貿易,應該嚴禁武器、糧食流入遼東,凡是往東邊走的貨物,需執行嚴格的檢查。

至於雙方檢查的分界線,兩人也迅速達成一致,武衛軍團負責興和以西,禁衛軍團負責興和以東。

不過,在商議一方貨物是否能進入另一方控制區時,兩人產生了嚴重對立,互不相讓。

範毓賓堅持認爲,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在聖源商號按照規矩向荊州繳稅的情況下,荊州方面不能單方面對聖源商號的貨物設限。

這也是應有之意。畢竟,禁衛軍團勢力覆蓋範圍,僅限於宣府以北百里範圍,在此遊牧的蒙古人不超過五萬,如此狹窄的範圍,還有必要談塞外拓展嗎?

反觀荊州軍,其勢力範圍就大得沒邊了。邊牆以北,烏蘭察布以西,鹿城以東,大戈壁灘以南,都牢牢控制在手中,遊牧的蒙古人將近六七十萬,無論是收購羊毛和皮貨,還是賣出絲綢、茶葉等,市場都大得沒邊。

賀儀銘當然不會白白讓出市場,堅決不讓步,並且還擠兌範毓賓道:“禁衛軍團勢頭正旺,不遠的將來,勢必將勢力延伸至錫林格勒、科爾沁、呼*倫貝爾乃至大戈壁以北,那可是蒙古的精華地帶!”

範毓賓氣得吹鬍子瞪眼睛,這話,無異於宣告:荊州的地盤,都是一刀一槍的拼來的,憑什麼讓朝廷白佔便宜?朝廷要是有本事,可以自己去搶啊!

雙方各不相讓,談判陷入了僵局。

第514章 隱忍(二)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417章 佩劍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563章 收編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437章 清港第673章 下南洋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78章 重組商社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535章 合圍(四)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89章 大才在野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565章 圈地第408章 對策第3章 石子嶺上第524章 猶豫第44章 亂之將起第34章 鄉村大計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40章 土改契機第51章 水上逞威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16章 各取所需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570章 半邊天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494章 籌錢糧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409章 大節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374章 糧道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514章 隱忍(二)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360章 配合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444章 回師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36章 誓言報復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473章 聯防第466章 自發第522章 困獸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356章 默契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71章 兵甲初備第667章 小成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46章 潤物無聲第41章 算計縣尊第465章 後院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420章 謀算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62章 轅門立柱
第514章 隱忍(二)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417章 佩劍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563章 收編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437章 清港第673章 下南洋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78章 重組商社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535章 合圍(四)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89章 大才在野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565章 圈地第408章 對策第3章 石子嶺上第524章 猶豫第44章 亂之將起第34章 鄉村大計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40章 土改契機第51章 水上逞威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16章 各取所需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570章 半邊天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494章 籌錢糧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409章 大節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374章 糧道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514章 隱忍(二)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360章 配合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444章 回師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36章 誓言報復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473章 聯防第466章 自發第522章 困獸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356章 默契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71章 兵甲初備第667章 小成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46章 潤物無聲第41章 算計縣尊第465章 後院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420章 謀算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62章 轅門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