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

荊州的常平倉一直由張道涵親自掛帥主管,因此,涉及到糧食安全,張道涵自然得全程參與。

另外,陝西的問題還涉及到人口安置,黃渤和顧繡興與會,張道涵還以爲,林純鴻會通過棉紡和毛紡織業來安置人口。

現在,顧繡興居然提出補貼的建議,不免讓張道涵懷疑林純鴻早已有定計。

不過,林純鴻是否早有定計,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補貼一策,是否真的可行。

張道涵指出,雖然荊州財政狀況好轉,若大規模補貼糧食輸入,相當於爲整個大明輸血,很可能會把自己拖垮。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思。

三人議來議去,最終,林純鴻爲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下達了命令:

“……着力提高魚乾的產量、加大獸肉的輸入量,令薛一謙組織船隊至安南、占城及暹羅購買糧食,補充常平倉的缺口,以解燃眉之急。”

“令經濟學院立即調查,補貼多少,才能激起商人輸入糧食的積極性。視情爲糧食輸入提供補貼……”

“逐步提高糧食價格,藉此來彌補補貼的虧空……”

“在工程院下設立農技所,研究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無論是水稻,還是小麥,提高單產的空間還很大,選種、培育優良品種,勢在必行。”

……

幾條命令,既考慮解當前之困,又着眼長遠,爲大明的糧食安全做了長遠規劃。張道涵將其整理成冊,準備以上述幾條擬定具體方案,再拿到閣幕屬討論施行。

糧食問題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緊接着,就是艱難無比的人口安置。

在宏觀上解決了糧食供給問題後,人口安置便轉化成爲數百萬人口找到工作。築鋼軌路基,只能是暫時的,?

?竟,荊州既沒有財力、也沒有必要一直保持高速修築鋼軌路。

果然,正如張道涵所料,林純鴻把希望寄託在移民和紡織業上。

林純鴻說道:“最完美的方案,當然是將人口全部轉移至南洋,只可惜,這個進程只能逐步展開。我的意見是,中書府新設民政司,專事管理人口及推動移民。移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非數十年功夫,難以見到顯著成效。往後,移民目的地不僅包括南洋,孫蘭洲也要納入其中。”

南洋?孫蘭洲?張道涵、黃渤及顧繡興想想就覺得興奮,一旦漢人在這兩個區域佔據主體地位,無異於再造了兩個大明,華夏文明的拓展,開創了歷史上最爲迅速的時代。

這是一個大時代!

這是一個後人頂禮膜拜的時代!

張道涵激動地應了聲“諾”,聲音甚至帶着一絲顫抖。

林純鴻接着說道:“短期之內,數百萬人口還得大明內部消化。荊州這幾年的實踐,你們也看到了,工坊、貿易所能安置的勞力,遠非農牧業所能及。所以,我們的精力還得放在發展工坊及商貿上。”

說到這裡,林純鴻將目光轉向黃渤及顧繡興,肯定地說道:“相比較其他產業,毛紡和棉紡,所能容納的勞力更多,近期安置人口的重任,需要你們兩個挑起來。前段時間,我和黃渤商討了在天津發展毛紡織業相關事宜,若天津真能發展起來,吞下百萬人口,不在話下。另外,鋼軌路鋪設至西安後,運輸費用將大幅降低,西安靠近羊毛產地,發展毛紡織業的前景甚至比天津還要廣闊,我的設想是,西安毛紡業的市場,主要面對湖廣、內陸,至於天津,則主要面對江南、廣東及西洋、大西洋。”

“至於棉紡織業,目前主要集中在江南和湖廣。受限於棉花產量,現在江南和湖廣的棉紡織業發展速度逐步慢下來。所以?以,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棉花產地。按照工程院的研究,除了湖廣、兩淮區域外,河南、北直隸、山東也適合植棉,可以和小麥輪種,對糧食產量影響不大。所以,往後要逐步引導華北等地的農民植棉。藉助棉花的種植,河南、山東、北直隸地區的棉紡織業也能發展起來。”

林純鴻頓了頓,將眼睛盯在了孫蘭洲及西域上,說道:“實質上,孫蘭洲和西域,非常適合植棉,這裡作爲遠景規劃吧。”

林純鴻動不動就說紡織業吞下百萬人口,還要將棉花種植拓展至華北,甚至還要在極度偏遠的孫蘭洲、西域植棉,這太瘋狂了!

這將要生產出多少衣服?如何找得到市場?

顧繡興問道:“都督,會不會引起紡織品的滯銷?”

林純鴻非常肯定地搖了搖頭,道:“不會!紡織品遠遠不夠!”

“這……”

林純鴻的話超出了三人的認知範圍,呈目瞪口呆狀。

且聽林純鴻說道:“華夏華夏,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故稱夏。華夏子民,就要穿最爲華美的衣服。民間之百姓,新年時都要穿新衣,一年之新衣,怎麼着也應該有兩套吧?算上被子、牀單、毛巾等物,再算上其他用途,比如繩索、船帆等,每年至少需要毛紡、棉紡織品該有多少?”

張道涵、黃渤、顧繡興心裡顯然沒什麼概念,說不出話來。

林純鴻道:“經濟學院曾做過一項有趣的調查,在荊州採樣千餘戶,發現,一人每年消耗的紡織品達到十斤,若讓大明所有人都達到荊州的水平,足足需要二十億斤,若再算上工坊消耗,三十億斤也不止。三十億斤,夠開多少家棉紡、毛紡工坊?按照現在一家工坊的年產量,數千家、數萬家都不止!這還不包括海外商貿。”

什麼事情,一旦擺在檯面上計算,既直觀,又有說服力。至少,張道涵等三人不得不承認,荊州紡織業的發展,極爲廣闊。

尤其是黃渤與顧繡興,心中的震撼用言語無法形容。

張道涵好好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紡織業吸納的,不僅僅是紡織工人,還包括相關配套的服務人員。而且,大力發展紡織業,對鋼鐵、木材及交通行業都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只是,大明境內,婦人多從事土布紡織,工坊發展起來,實質上奪走了婦人的工作,這個需要計算在內。”

林純鴻點頭道:“的確如此。黃渤、顧繡興,你們兩人這段時間費點神,對紡織業的發展做出長遠規劃,其中,對吸納的人口、產品的銷路要有詳細方案。”

……

糧食、移民安置等問題,經張道涵整理,提案至閣幕屬後,正式通過,成爲荊州近期乃至中長期的行政方案。

這一切忙完之後,林純鴻得以將目光重新聚焦到湖州。

弓兵入駐湖州鄉村,核心在於利益爭奪,這與陝西、河南的饑民完全不同。饑民完全是累贅,是地方官眼中的燙手山芋,恨不得他們全部消失,眼不見心不煩。

唯有林純鴻看到了饑民的價值,並且有能力發揮饑民的價值。因此,林純鴻在陝西河南不停地折騰饑民時,當地的地方官、甚至是朝廷,大部分冷眼旁觀,不理不睬,更有甚者,還會主動配合。

在湖州,要指望鄉紳、地方官冷眼旁觀,無異於天方夜譚。

就是本地的村民,要讓他們短時間內從心裡接納弓兵,也是奢望。考慮到實際情況,湖州的弓兵隊長,與從湖廣徵調而來的副手一道,異常低調地返回了家鄉。

弓兵隊長開始走家串戶,利用各種手段拉人加入弓兵隊伍。弓兵隊長本地方長大,心裡早有一份誰適合當弓兵的名單,壓根不需要仔細甄別。

而且,弓兵隊長們還開出了優厚的條件:農閒時訓練,農忙時幹活,每月補助一圓,有機會進入荊州軍,成爲荊州軍的士兵。

受到拉攏的人,一般都是弓兵隊長的發小或者親戚,自然抹不開情面,再加上一圓的補助也不是小數目,幾乎佔到他們月收入的一半。

因此,弓兵隊長們幾乎沒費什麼力,就拉起了數十人的隊伍。

直到現在,弓兵們的動作還未引起老百姓的注意,甚至還有善意的百姓勸解弓兵隊長,找一份正經營生,別每日瞎折騰的。

但是,當弓兵們拿着刀槍開始訓練時,終於激起了老百姓們的興趣,尤其是小孩子們,每日流連於訓練場,看着弓兵們訓練。

待到弓兵們掌握了基本的拼殺技能、初步形成配合的習慣後,弓兵隊長精心挑選了村莊內人見人嫌的地痞流氓,小心蒐集他們的罪證,準備拿他們開刀。

弓兵隊長們非常有耐心,一直等到荊州監察府組織的巡回法庭抵達湖州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地痞流氓,公佈罪狀,送至巡回法庭受審。

無一例外,這幫地痞流氓被判了重刑,有的被殺頭,有的被扔到礦山服刑。

這幫地痞流氓在村裡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早就被百姓所討厭,弓兵們的動作,讓百姓拍手稱快,慢慢地,看向弓兵的目光有了點不同。

到了現在,村裡的土豪紳就是再遲鈍,也認識到,弓兵們在搶奪他們的權力!

若沒有有心人的推動,土豪紳們的抗爭,註定激不起什麼風浪,然而,有了瞿式耜一幫大佬有心引導,一切將變得複雜、激烈。

第592章 錢秉鐙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55章 紅顏“禍水”第413章 陽謀第76章 先期偵察第521章 濟南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494章 籌錢糧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543章 謀將第27章 當陽慘禍第668章 光祿院(三)第95章 攻打官莊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609章 中計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58章 大廈將傾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7章 玉汝於成第332章 拓航第60章 發展方向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12章 土人陰影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667章 小成第21章 洞庭湖匪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477章 單幹第510章 壓力(三)第429章 挑撥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305章 漢魂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468章 互動第535章 合圍(四)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75章 立規建制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471章 擄掠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402章 大局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438章 登陸第326章 大媒婆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408章 對策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85章 嫌隙漸生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67章 信譽票據第535章 合圍(四)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9章 青溪佛心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696章 復遼大計第477章 單幹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558章 戰馬(二)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326章 大媒婆第4章 家門之變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102章 大明儒將
第592章 錢秉鐙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55章 紅顏“禍水”第413章 陽謀第76章 先期偵察第521章 濟南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494章 籌錢糧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543章 謀將第27章 當陽慘禍第668章 光祿院(三)第95章 攻打官莊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609章 中計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58章 大廈將傾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7章 玉汝於成第332章 拓航第60章 發展方向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12章 土人陰影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667章 小成第21章 洞庭湖匪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477章 單幹第510章 壓力(三)第429章 挑撥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305章 漢魂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468章 互動第535章 合圍(四)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75章 立規建制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471章 擄掠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402章 大局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438章 登陸第326章 大媒婆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408章 對策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85章 嫌隙漸生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67章 信譽票據第535章 合圍(四)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9章 青溪佛心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696章 復遼大計第477章 單幹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558章 戰馬(二)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326章 大媒婆第4章 家門之變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102章 大明儒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