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

樑楓和陸敏成當然知道,與葡萄牙討論大西洋自由航行權沒有任何意義,主要的落腳點,還是在荷蘭那裡。

不過,陸敏成有他的考慮,葡萄牙不同意,可以就此挑起戰爭,乾脆將葡萄牙驅逐出西洋;若是葡萄牙同意,就爲與荷蘭之間的談判提供了一個參照系,荷蘭不答應的話,後果可想而知。

孟德烈提出貿易配額制,雖然距離自由航行還有相當的距離,但已經爲大明商人打開了一扇門,目前還可以接受。

畢竟,自由航行權並不是口頭的一句承諾,需要用大艦巨炮去維持。當前相當長時間內,大明戰艦無法獨立維持好望角至歐羅巴航線的安全,還得仰仗葡萄牙和荷蘭。

孟德烈把球踢到了霍斯特腳下,霍斯特氣得直跳腳,開始痛罵孟德烈鼠目寸光。

不過,讓孟德烈失望的是,他滿以爲樑楓、陸敏成會去找霍斯特,但樑楓和陸敏成顯然沒這麼好糊弄,非要先簽訂了協議再說。

取消印度洋的貿易配額限制、允許華夏幣自由流通,這些都在孟德烈的職權範圍內,籤協議倒沒問題,可是,大西洋上的事,根本就不在孟德烈的職權範圍內,孟德烈怎麼籤?

孟德烈提出了這個問題的難處,並承諾立即向布拉甘薩公爵彙報此事。

本來,林純鴻給樑楓和陸敏成的底線中,大西洋航行權就沒有包含在裡面。樑楓、陸敏成拿出來說事,無非想趁機多撈一筆罷了。

孟德烈說的也是實情,所以,樑楓、陸敏成沒有過多糾纏這事,在搞定葡萄牙後,率領艦隊南下,抵達柯欽外圍。

霍斯特身爲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自然對大西洋自由航行權也沒有干涉的權力,也學着孟德烈採取拖延戰術,承諾向國內彙報此事。

樑楓、陸敏成拿到了想拿的東西,起程返航淡馬錫。

隨着取消貿易配額及華夏幣的自由流通,大明商人猶如潮水一般涌入加爾各答、果阿、古裡及柯欽等據點。

這些據點短期內迅速繁榮起來,給葡萄牙和荷蘭帶來了大量的稅收。

不過,好景不長,數年之後,孟買港落成,迅速成了印度洋西部的轉運中心,大批的財貨和人流紛紛彙集至孟買。果阿、柯欽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蕭條之中。

大明商人進取心十足,繆力在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大食和奧斯曼突厥地區拓展,擴大貿易範圍。這些有利條件,促使孟買的貨物轉運量超過淡馬錫,並最終成了大明在海外最重要的據點。

後來,孟買當局憑藉強大的實力,挑撥當地土邦與葡萄牙、荷蘭的關係,葡萄牙和荷蘭最終無法忍受入不敷出的局面,徹底退出了印度。

如加爾各答、果阿、柯欽之類的據??的據點,最終由大明接管。

數十年之後,莫臥兒帝國內亂,國內分裂成諸多小勢力。孟買當局秉着一個分裂的印度纔是好印度的原則,促使印度半島上成立了諸多小國家。

印度,依然是地理概念,以後永遠只是地理概念。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談。

且說林純鴻見印度西海岸大局已定,率領一幫文武,踏上了返程。

行至廣州時,海事都督府都督張兆並未留在廣州,而是隨同林純鴻一同北上。

按說,林純鴻帶着張兆一同下南洋,該吩咐的事、該說的話應該早已說完,爲何還要帶着張兆北上?

此舉透露出的信息顯然不同尋常,荊州高層不免疑疑惑惑,猜測林純鴻的用意。

猜來猜去,更加堅定了當初的猜測:林純鴻有可能對高層來一次大規模調動。

果不其然,林純鴻還在半路上,就命令各路總督返回荊州,令張道涵準備召開閣幕屬擴大會議。

待到林純鴻一行抵達荊州,立即宣佈召開閣幕屬擴大會議。

擴大會議直直商議了十數天,林純鴻簽署了一系列命令:

將馬尼拉、淡馬錫、巴達維亞、達古潘的名字分別改爲宋州、星州、椰州、碧瑤,並對四城進行改制,建立府縣制,成立宋州、星州、椰州及碧瑤四府,由海事都督府直轄。

將原海事都督府的軍事功能剝離,成立新的海事都督府,治所星州,除了直轄新成立的四府外,還負責管理南洋、西洋、大西洋所有據點及領土的民政事務。

最讓外界吃驚的是,林純鴻居然任命朱之瑜爲海事都督府都督。

朱之瑜乃標準的儒生,除了上次跟隨林純鴻南巡外,從未離開過大陸,這次居然一下子跑到了天涯海角,擔任勞什子的海事都督府都督。

難道朱之瑜失寵了?還是林純鴻希望朱之瑜到天涯海角傳播華夏文明?

除了參加閣幕屬擴大會議的重臣外,誰也不知道原因。

同時,林純鴻還發布命令,海事都督府下,設立南洋總督府及孟買總督府。

南洋總督府,治所坤甸,負責呂宋、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諸多島嶼之民政。

彭新就任 第 677 章 中在朱之瑜就任海事都督府、張兆返回荊州、張傑夫至監察府任職等變動上。

張傑夫在林純鴻身邊呆了將近七年,如果這樣還不算心腹,恐怕天下任何人都找不到一個心腹了。張傑夫掌管大理司,主管天下刑案,如果林純鴻沒有興大獄、整肅官場的意思,恐怕連街頭的老太太都不相信。

幾乎所有人都相信,荊州城內,暴風雨即將來臨。未來幾年,到底誰會倒黴,誰也不知道。

至於張兆,作爲林純鴻的第一個封疆大吏,權力大得沒邊,行政、軍事一手抓,幾乎掌握着和大明差不多的疆域。

林純鴻令張兆返回荊州,難道擔心張兆坐大,威脅荊州的權威?

還是林純鴻擔心周望把持都督府,造成所謂的外戚干政的威脅?

與或兩者皆有之?

朱之瑜就任海事都督府都督,大明才智之士迅速將這件事與另外兩件事聯繫在一起。

一是林純鴻若干年前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大明內閣存在一個致命弱點,內閣首輔基本都來源於翰林院,地方官無一例成爲內閣首輔。事實確實如此,凡是金鑾殿登科後,若被任命爲地方官,則表明這輩子擔任內閣首輔無望。

林純鴻認爲,連地方行政首腦都未擔任過,如何執掌龐大的大明?

朱之瑜從未擔任過地方行政首腦,這次遠赴天涯海角,是否有積累資歷的意思?

二是張道涵已經將近七十歲。七十歲對於大明朝廷官員而言,並不算老,還屬於當任之年。但是,荊州高層的工作壓力比朝廷大得多,不僅需要應付堆積如山的案牘,還需要經常深入地方查探民情,七十歲已經顯得有點老。

即便張道涵精力再旺盛,最多幹到七十五歲,五年之後,中書府令由誰接任?

細究荊州中書府各高官,除了朱之瑜、郭銘彥,還有誰有傲人的經歷和崇高的聲望?

也就是說,將來的中書府令不是朱之瑜就是郭銘彥。林純鴻究竟會從兩人中挑選哪個,目前誰也說不清楚。

當各路人馬紛紛猜測荊州官場變動對自己的利弊時,林純鴻似乎有意淡化官場輪調的衝擊,在大明掀起了一股更大的風浪。

第432章 孫傳庭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470章 金吾營第456章 進取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208章 總體部署第421章 局眼第557章 戰馬(一)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10章 近期計劃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41章 算計縣尊第615章 人心第78章 重組商社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373章 打算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28章 報仇雪恨第41章 算計縣尊第68章 大展宏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456章 進取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73章 虎牙之對第407章 驚聞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326章 大媒婆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30章 山雨欲來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432章 孫傳庭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560章 戰馬(四)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434章 破滅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402章 大局第194章 開始交鋒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92章 開始鑄炮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609章 中計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52章 軍痞勾結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519章 口諭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184章 如影隨形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43章 亂之源頭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71章 自罵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401章 條件第457章 盛京第14章 口不擇言第420章 謀算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514章 隱忍(二)第485章 軍情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560章 戰馬(四)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534章 合圍(三)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564章 反擊
第432章 孫傳庭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470章 金吾營第456章 進取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208章 總體部署第421章 局眼第557章 戰馬(一)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10章 近期計劃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41章 算計縣尊第615章 人心第78章 重組商社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373章 打算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28章 報仇雪恨第41章 算計縣尊第68章 大展宏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456章 進取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73章 虎牙之對第407章 驚聞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326章 大媒婆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30章 山雨欲來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432章 孫傳庭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560章 戰馬(四)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434章 破滅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402章 大局第194章 開始交鋒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92章 開始鑄炮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609章 中計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52章 軍痞勾結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519章 口諭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184章 如影隨形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43章 亂之源頭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71章 自罵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401章 條件第457章 盛京第14章 口不擇言第420章 謀算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514章 隱忍(二)第485章 軍情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560章 戰馬(四)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534章 合圍(三)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564章 反擊